朱元璋用膳時吃到一根頭髮,大廚智回6字,不僅逗笑皇帝還升了官

2020-12-16 博古通文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古代的皇帝乃是全天下最尊貴的人,正所謂「天子一怒,伏屍百萬」,若是一不小心把皇帝惹毛了,恐怕就會遭致災禍。在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中,劉邦和朱元璋二人雖開創了一個新的王朝,但他們坐上皇位後對功臣下手的做法也令人頗為不齒,難道所有與他們親近之人都免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嗎?其實不然,只要在皇帝動了殺心之時處理得當,便會轉危為安,甚至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眾所周知,朱元璋這輩子最痛恨的有3種人:貪官、謀反的人、元朝貴族,自1368年建立大明以來,他就一直在國家治理方面大下苦功。在位期間,朱元璋不僅鼓勵農民開墾荒地,還減免相應的稅賦,使他們沒有後顧之憂。經過長達24年的努力後,社會生產終於逐步恢復,全國的糧食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387萬公頃,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洪武之治」。

不過,即使當上了皇帝,朱元璋在節約糧食這一塊,也始終未曾懈怠。朱元璋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元朝酷吏的壓迫下,生活苦不堪言,不僅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出門給地主打工。1343年,朱家所在的濠州發生旱災,次年又發生了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時間,朱元璋的親人相繼去世,到了最後,只剩他和二哥相依為命了。為了活下去,朱元璋只好和二哥分道揚鑣,從此各謀出路。

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經歷過多災多難的人生中,朱元璋終於逆襲,他不但建立了大明,還大力整治貪官汙吏,即便是一些位高權重之人,他動起手來也絲毫不留情。後來,隨著「胡惟庸案」和「藍玉案」的發生,朱元璋也大動肝火,他直接或間接處死的人數多達4萬,朝中上下人心惶惶,無一不在擔心自己的項上人頭。

於是,為了討好朱元璋,所有人都儘可能避免惹到他,就連「豬」的叫法,也一度被「彘」和「豚」替代。一次,朱元璋到沈萬三家吃飯,好巧不巧的是,此時桌子上恰好擺了一道蒸豬蹄,由於沈萬三早年曾資助過張士誠,所以朱元璋一直不怎麼待見他。於是,他便藉此機會,指著豬蹄問沈萬三那是什麼菜。沈萬三靈機一動,他當即便說出「萬三蹄」三個字,從而化解了一場危機。

還有一次,朱元璋在宮中用膳時,曾在菜中吃出了一根頭髮,他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要知道,不管御廚是不是故意的,這盤菜都註定會被丟掉,而這個御廚的腦袋能否保住,也在他一念之間。於是,他命人把御廚帶了過來,他指著飯菜中的頭髮給御廚看,問他還有什麼想說的。不過,御廚很快就發現了端倪,他渾身上下的毛髮都沒有這種花白之色,而這根頭髮又沒有在菜品上呈纏繞狀,於是他很快斷定,這根頭髮乃是朱元璋的。

就這樣,御廚急中生智,馬上答出了6個字:皇上,此乃「龍鬚」。聽完御廚的答案,朱元璋臉上的陰霾馬上一掃而空,他不但哈哈大笑了起來,還升了御廚的官。由此可見,若想在皇宮混下去,不僅需要察言觀色的能力,還要有一張巧嘴,御廚的晉升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今天推薦給大家這套精裝增補版《明朝那些事兒》共9冊,明朝三百年風雲迭起讀起來酣暢淋漓,書中那些讓人捧腹的故事情節簡直讓人百讀不厭,它在我心中排名不輸古代四大名著。借用網友的一句評價:「有了這本書,我以後不上明朝歷史課了!」全套原價288元現價128元,良心推薦,適合對歷史感興趣、但又懶得研究正史的朋友,點擊上方連結就可以直接抱走嘍。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用膳時吃到頭髮,大廚急中生智回6字,皇帝龍顏大悅還升官
    當時胡惟庸的勢力相當大,整個勢力範圍都已嚴重威脅到明朝的統治,再加上他的擁權自大,在日常作風上也極其高調,所以,最終於1380年被朱元璋處決。《胡惟庸案》之後不久,發生了另一起《藍玉案》,在這兩起案件中被處死的人數已超過40000人。對著這麼嚴苛的君王,朱元璋身邊的人都很害怕,這個君王,他既是明君,又是一個「惹不起」的皇帝。
  • 朱元璋用膳時看到一根頭髮,廚師急中生智回6字,龍顏大悅還升官
    而某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的牛,直到很晚了還沒有吃上飯。無奈的朱元璋只好去野外找食物充飢,找了很久他在田邊看到一隻非常肥大的老鼠竄的一下就進了一個老鼠洞。朱元璋出於好奇就去洞裡掏了掏,結果發現老鼠洞裡竟然有不少吃的。雖然說都是不同類型的,但是朱元璋並不嫌棄,他掏了一把出來。
  • 朱元璋看到菜裡有根頭髮,御廚急中生智回了6字,龍顏大悅還升官
    不少歷史學家都說,皇帝在封建足以算得上是一種畸形的產物,百姓犯了錯是格殺勿論,但皇帝犯了錯,卻是無人敢問津,這種並非人人平等的人權制度,居然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想想還真是一件讓人一言難盡的事。值得一說的是,朱元璋在有一次用膳的時候,飯桌上正好擺了一碗豬肉,他故意問了一句:「這是什麼菜?」結果掌廚的廚子回答說:「豚骨肉。」朱元璋一聽就樂了,也就沒有發怒,直到今天,人們依舊是把「豚骨肉」當作是豬大腔骨上的肉。
  • 朱元璋用膳,發現碗裡有根頭髮,御廚立刻摘掉帽子:「臣是光頭」
    說起明太祖朱元璋,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其一生充滿了傳奇,從一個世代貧農子弟到開國之君,兩者轉化可謂是天壤之別,但也因他自幼吃盡了苦頭,在登基稱帝後,為了永保朱家江山,後世子孫的榮華,他不惜大批屠戮功臣——「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而到了晚年,疑心更是日益加重,對一些小事情,時常能引起他的猜忌,甚者一些臣子以此遭受不白之冤
  • 乞丐還是皇帝?朱元璋:論當皇帝我是認真的
    說到朱元璋,他應該是古代中國所有皇帝當中,身份落差最大的皇帝,當過放牛娃,做過和尚,做過乞丐,最後憑藉過人的謀智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帝國,書寫了一段屬於他的時代。關於朱元璋的傳說比較多,真真假假的也有不少。朱元璋小名叫做朱重八,這個名字聽上去有沒有很魔幻?那如果我告訴你。
  • 朱元璋吃飯時竟然吃出一根毛髮,確饒了屬下一命
    中國歷史上多疑的皇帝很多,其中以朱元璋為最,那為什麼他吃到毛髮,不但沒有殺手下人反而還樂了呢?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承認,隨機應變是可以救命的。朱元璋崛起於微末,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草根皇帝了,好不容易從一個和尚當上了皇帝,從此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結果吃飯吃出一根毛髮來,這事兒擱誰都不樂意。哎,朱元璋一想:我難道不要面子嗎?」立即大怒,下令將膳食總管光祿寺卿抓起來,正要執行斬刑時,轉念一想:「哎,如果我二話不說就殺了他,後人會不會認為我濫殺成性啊,不妥不妥」,所以還是先把這個光祿寺卿詔來詢問。
  • 朱元璋發現碗裡一根頭髮,勃然大怒,廚子說了什麼,機智逃生?
    飯菜做出來之後,第一時間送到了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大快朵頤的吃了起來。 吃了一會,朱元璋感覺不對勁了,因為這碗飯裡面有一根頭髮絲。 以朱元璋的脾氣秉性來說,這件事情簡直就是惹了天威,朱元璋非常生氣,後果卻一點也不嚴重。 為什麼朱元璋生氣,後果不嚴重呢?
  • 朱元璋:吃飯時發現碗裡有頭髮,廚師立馬摘帽子答,我是光頭
    古時候的皇帝是擁有生殺大權的人,不僅全天下的百姓是自己的子民,甚至還能因為自己心情不爽,想發脾氣就發脾氣。所以在一個疑心病很重,脾氣也不好的皇帝身邊伺候,那麼沒有一點能力是不行的。了解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皇帝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人。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不僅從一個放牛的乞丐做到了天下最尊貴的位置上,甚至還成為很多人敬仰的對象,可以想像他的能力有多強。
  • 皇帝指著湯裡的頭髮問廚師這是什麼?廚師機智答3字,高情商自保
    古代家天下制度下,皇帝是至高無上的,秦始皇從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組成「皇帝」一詞,就是為了突出皇權的尊貴。而且隨著封建制度的發展,當皇帝的是越來越尊,到了明清時期皇帝專制集權達到了頂峰,實現了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局面。
  • 朱元璋宴請高僧,高僧只說了個「殊」字,為何朱元璋就將其處死?
    這個老和尚名為釋來復,據說俗家姓王,在當時的佛教界影響力不小,其人不僅佛法精深,更吟得一手好詩寫得一手好字,所以在洪武初年就被召到了南京。朱元璋畢竟當過和尚,見到釋來復這個同行的前輩很開心,除了經常和釋來復聊天打屁之外,還任命他當了僧官,參與管理朝廷的宗教事務。
  • 論反應能力的重要性,朱元璋菜中吃出毛髮大怒,御廚的回答絕了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殺掉的大臣有40000多人,可謂是十分酷吏。在一次用膳的時候,在飯菜中發現了一根頭髮,朱元璋隨即大怒叫人把御廚抓來詢問,但御廚來到朱元璋面前後一個動作,讓在場人非常尷尬。據明代才子祝枝山的《前聞記》古籍中記載:有一次朱元璋在用膳的時候,從飯菜中吃出一根頭髮,突然大怒。身邊的大臣不明緣由,看到朱元璋大怒,立馬都跪在地上,包括朱元璋最愛的馬皇后。朱元璋怒道:「來人啊,馬上把御膳房御廚給我壓來。」侍衛聽見後馬上跑去將御廚帶來。
  • 「名人百科」乞丐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與柿樹據《燕京時餐記》載,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貧,經常挨餓。有一天,已經兩天沒飯吃的朱元璋走到一個村莊,看到一棵柿樹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頓。後來,他當了皇帝,忘不了柿樹的功勞,還念念不忘植樹造林,於是下令有五畝至十畝地的人,要種柿、桃、棗;還下令安徽鳳陽、滁縣等地百姓每戶種兩株柿樹,不種者要罰。
  • 古代皇帝用膳全過程,吃剩的飯菜到底如何處理?溥儀曾一語道破!
    據說古代皇帝除了能吃到最豪華的「滿漢全席」之外,平日每餐也異常豐富,每次均有百餘道不同菜餚供其食用,而且這種吃飯又文雅的被稱為用膳。每天皇帝一上完早朝就移駕來用膳,此時有太監專門伺候,負責夾菜倒酒,有時候皇上累了就用眼神示意想吃那道菜並張著嘴巴等餵食。
  • 明朝皇帝吃土撥鼠,清朝皇帝吃不到牛肉,皇帝們吃得可比你差多了!
    阿信仔細查了查,歷史上,皇上們的飯菜不好吃的時候,還真是挺多的。不信?那我們就親自去看看,明清兩代的皇上們都是怎麼吃飯的吧!首先,我們先來規範下行業用語,皇帝吃飯,叫「用膳」。這個「膳」是啥意思呢?作為皇帝,享有四海,有著各種特權,全國各地的美味,原則上來說都是給皇帝品嘗的。But!請注意上面的三個字:原則上!
  • 迷信皇帝朱元璋:打仗祭風神,動土祭湖神,甚至給一根桅杆建祠
    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風神、水神這類自然神靈頗為崇拜,信神信鬼。《明史·方伎傳》(卷299)記載,朱元璋在與陳友諒的較量中,便請術士張中祭過風神。朱元璋兵下南昌時,軍中總管鄧愈推薦了此人,之後朱元璋常將張中帶在身邊。陳友諒圍攻南昌時,朱元璋前去討伐,問惑於張中。張中告訴朱元璋,50天內,必能抓獲敵方將領。
  • 朱元璋給兒子請帝師,帝師問:皇子調皮能打嗎?朱元璋霸氣回4字
    那些農家孩子基本上幾歲起就得開始做農活,到了十多歲就要撐起一個家;士族子弟更是逃不過,從兩三歲起就被各種學習課程安排的滿滿當當,連皇子皇孫都不能例外。 帝師顧名思義,就是皇帝的老師,在古代這些老師們還有一個專門的職位,叫做太傅。太傅一職從周朝開始設立,《大戴禮記》有云:「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
  • 朱元璋是文盲?從大寫的壹到拾,誰發明的!
    當然,人無完人,老朱也幹了不少荒唐的事,是一個滑稽搞笑的皇帝。在記帳或銀行存取款之類事情時,最後的合計數都必須是大寫,這個規定和發明人是誰呢?大明開國皇帝的朱元璋,第一個強調在做帳的時候,「一、二、三」必須寫成「壹、貳、叄」的人。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防止會計報表造假貪汙,對百、千也得寫作陌、阡,不是現在的單人旁佰、仟。想不到吧!
  • 朱元璋設「鴻門宴」,問桌上豬蹄是什麼?沈萬三回3個字成為名菜
    文/玉濁清 沈萬三是元末明初的商人巨富,他憑藉著發展商業貿易而迅速成為了明初擁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然而又和朱元璋有著一段淵源,而當時的朱元璋作為開國之君,聽說這樣一個富可敵國的商人,自然會疑慮重重,害怕其對自己的政權有所威脅,然而他建朝初期,又經歷過種種戰亂,導致各種經濟短缺,所以到處都需要錢
  • 3個人吃海底撈,過程像「皇帝用膳」但結局出乎意料:吃的人民幣
    3個人吃海底撈,過程像「皇帝用膳」但結局出乎意料:吃的人民幣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已經好了很多。而且人們在平時的時候也是越來越注重吃這一方面了,很多人是非常喜歡吃一些美食的,美食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能在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給我們帶來力量,吃一餐美食就會感覺到整個世界都已經變好了,其實現在的天氣是非常寒冷的,所以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如果是平時出去聚餐的話,那麼就會首先選擇火鍋,那麼說到火鍋就不得不說一下海底撈了海底撈是在火鍋餐飲行業中的一個巨無霸,其實海底撈也可以說是很多人非常喜歡吃的一個地方了,今天我要跟大家說的是三個人吃海底撈過程
  •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殺伐果斷,為何沒人倒打一耙?
    洪武朝時情況就來了個顛倒,新王朝剛剛建立,天下承平起來,朱家的皇帝痛恨腐敗,將百姓的稅負降至最低,同時還讓普通人也一起出來打貪官,聲稱能把貪官扭送到南京就有賞賜,自古以來民不與官鬥,老百姓哪見過這場面? 朱元璋起家於底層,對老百姓的苦難有種天然的同情,當上皇帝後他不親近官僚集團,相反願意和百姓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