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一屆年輕人,留給設計師的空間已經不多了

2020-12-16 新周刊

楊明潔設計博物館。

「不要只接納改變,還要促成改變」。

——耶魯大學平面設計系主任

Sheila Levrant de Bretteville

2003年,德國慕尼黑,西門子設計總部,工業設計師楊明潔在這裡和全球頂尖的設計師們一起,研究如何在巴掌大小的手機空間上去做排列組合,甚至去嘗試如同服裝配飾般的「異形手機」。

17年後的今天,在楊明潔的設計博物館,我們看到整整一面牆的、造型極為放飛的異形設計手機時,依然感佩於當年那些極具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不甘於常規設計的大膽嘗試。

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演變。/楊明潔設計博物館收藏

然而,幾乎是彈指一揮間,網際網路席捲世界,功能機退出歷史舞臺,物理按鍵盡數消失。「All in One」的智慧型手機,只給設計師們留下了一塊屏幕、一個背板、一堆開孔、一個背部相機矩陣的空間,以及一個永恆的設計難題:如何在如此有限的發揮空間裡,交出足夠亮眼的設計?

Z世代崛起,他們只認同自己所認同的美好,更願意被飽含科技的探索精神和美的刺激感召。他們比上一輩更具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不願被說教,不願意雷同,不願意輕信——最重要的一點,他們不接受醜陋。

方寸之間的戰場上,如何徵服消費者、打動年輕人?

留給設計師們的空間,已經不多了。

「設計是會說話的」

在德國留學和工作時,楊明潔常去歐洲各地的舊貨市場、古董商店淘老產品,十餘年間收藏了逾千件歷經時間、空氣與使用者洗禮的經典工業產品。

2013年,楊明潔把藏品悉數放進一座特殊的博物館。博物館本是舊物,前身是一座有101年歷史的發電站。斑駁老舊的混凝土框架中孕育了三個嶄新的設計空間:

歷史館展示古董工業產品,現代館陳列當代設計,未來館研究CMF(產品的色彩、材料與表面處理設計)與設計趨勢。

光影交錯的未來館。/楊明潔設計博物館

楊明潔試圖在這些藏品中尋找大眾生活方式和工業文明的發展脈絡,回顧現代工業設計語言的演變過程,並從中看見未來的設計趨勢。

設計是會說話的。設計理念的更迭、生活方式的進步其實都藏在在工業品的變化與革命之中:

楊明潔的歷史館裡幾臺老舊的、表面雕著複雜木紋裝飾的櫃式收音機,這讓收音機看起來更像家具而非電器;

1956年,「設計十誡」理論的提出者Dieter Rams設計了德國博朗SK4唱機,以「少即是多」的理念去掉沒有意義的裝飾,用更耐用的金屬部件取代木結構,唱機這一工業產品便進化到了新的歷史階段,它在家居和生活中的角色也發生了改變。

楊明潔設計博物館收藏的德國博朗SK4唱機。

手機的發展軌跡也是如此。智慧型手機的誕生固定了大眾對手機樣式的認知,自此外觀趨於統一,設計受限嚴重——設計師們的主戰場被迫縮小到手機的CMF與交互界面。在這種前提下通過設計奪人眼球,無疑是一個事關設計理念、工藝創新、供應鏈支持的一系列極限挑戰。

但,追求美的道路不會輕易停止。「戰場」越來越窄,這意味著設計需要更多的投入才能贏得空間和勝機。

與身體分離的「器官」,必須是美好的

強大的智慧型手機已經遠不只是一件物品。6英寸左右的機身裡囊括了過去打字機、照相機、收音機、電話機、電視機等信息類產品的所有功能,同時在網際網路時代激活了自身的無限潛力,變成一個字面意義上的「與身體分離的器官」,主宰人們的視聽娛樂和生活瑣碎,未來甚至可能嵌進人的身體——英劇《黑鏡》《未來歲月》和美劇《西部世界》都描繪過類似激動人心的情景。「這樣的嵌入或許將產生人類的一個新物種」楊明潔認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如此重要又高頻使用的物品,它必須美好,也只能美好。它被iPhone以來的既有設計語言限制了太久,業界的創新者一直在尋找破局的策略。如《快公司》在2019年1月發表的文章標題所述:智慧型手機的設計已經十年沒有突破了,但現狀即將改變。

榮耀手機選擇了一個大眾並不陌生的角度:光影。光影此前在攝影、影視和建築空間中被廣泛提及,在這些領域的設計中有重要意義:通過捕捉光、使用光,促進主體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達成塑造氣質、分明層次、調整尺度的作用,最終達到創作者認為的恰如其分的美。

既然手機主要設計範圍只剩下正反兩面,那麼從材料創新出發、以光影塑造落筆,用不同材料是一條平衡技術與美學的前行之路,拒絕身陷雷同的設計,而是想辦法改變這種固有的設計,正如耶魯大學設計平面設計系系主任Sheila Levrant de Bretteville所說,「不要只接納改變,還要促成改變」。

榮耀30系列在最終產品的光影呈現上可圈可點:手機鈦空銀配色的背部採用了AG磨砂工藝,磨砂質感天然有朦朧感,在矩陣相機下部為原點呈放射狀光,形成放射狀的朦朧光影,這是其一。

榮耀30系列鈦空銀。

榮耀並不滿足於此,他們大膽採用了業界罕見巨大的Logo,與背板的質感形成強烈對比——Logo部分是透鏡紋理,呈現獨特的懸浮效果與景深感,在朦朧的光影之上疊加了一層確定的光影,形成一種虛空之中生出的張力,這種張力在霓影紫和鈦空銀等配色中尤為突出,這是其二。這種敢於探索帶來的衝擊力,同樣是榮耀希望呈現的,在產品上展現年輕世代應有的態度。

實現這一設計並不容易,背板兩種光影設計背後是兩種材料的選擇和拼接,而這關乎產品品質和良品率之間的平衡,這對設計師來說是一個艱辛的,反覆試錯和磨合的過程:因為採用了四色印刷漸變色、紋理加光學鍍膜,要達到穩定量產很不容易。

背板和Logo兩種材質的拼接難度很大,很容易產生鋸齒和外觀缺陷不良,在工藝上是很大的挑戰,據榮耀設計師介紹,優化調整一次周期大概十天,而為了最終呈現的光影效果與Logo浮於背板之上的對比,最終經過十餘次嘗試才達到要求。

榮耀30系列鈦空銀。

設計是一個不斷探索易用性和美感平衡的過程,比如榮耀30系列追求的握持感和美感的統一:當前的智慧型手機穩定在6寸左右的基本形態的限制下,四周狹窄的邊框成為設計重點。榮耀30系列手機在屏幕邊緣中採用了70度的「黃金曲率」,屏幕兩邊過渡自然,從正面看邊界似乎消失,極大提升了用戶閱讀內容時的愉悅度。

其次是元素排列的秩序感和巧妙感。當下手機雙攝起步,旗艦級四攝為主,設計師要將複雜的多重相機模組放到有限的空間裡,並儘可能做薄,而榮耀30系列手機中相機矩陣排列的設計有很強的秩序感和精緻感,而浮出背面的相機矩陣恰好將相機的強大功能可視化。

無論一件產品、一個設計,都不應該一味屈服於「市場永遠正確」的慣性。設計不能成為實用主義之下只能退讓的犧牲品,應該讓用戶與產品之間產生美好的精神溝通,體現用戶的歸屬感、身份認同、生活方式與價值觀。

這屆年輕人,已經無法忍受糟糕設計了

不可否認的是,當下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美育發展並不同步。時至2020年,整個社會依然身處美盲時代:大到近期刷屏的蓮花座體育館、帕運會吉祥物等大型設計,小到毫無生氣的街頭招牌、DJ喊麥,《新周刊》曾以「低美感社會」形容之,以「審美十大病」分而訴之,痛陳糟糕設計對社會文化形成的傷害。

在楊明潔的《做設計》一書中也曾這樣描述到:中國沒有經歷過完整的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卻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當口積攢了足夠的能量,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打破山寨國度、無設計產品、低審美社會的種種惡名,打破喜歡喧囂、繁瑣、貴重材料外露堆砌的惡習,從美好的工業設計和品牌塑造出發,積累有品質的文化與審美經驗,展現新的文化自信和價值感。

設計的進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證明。

這些問題和病症的歸結點,都是設計力的不足;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更多對設計的自覺與教育,而年輕一代是希望所在。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好設計拯救年輕一代,年輕一代推動好設計。

榮耀30系列選擇把這些對年輕世代的觀察和對設計的重視具象化,呈現在手機的背面——巨大而醒目的Logo展示了一種不甘於尋常的態度。

這種態度與年輕世代認同的一脈相承:網際網路語境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世代的品味覺醒,促進中國工業設計需要進行整體提升;而基於製造業而不斷提升的中國工業設計,又將進一步塑造年輕世代的審美結構——這種互文,將成為改變中國未來的重要動力。

作者 | 詹騰宇

視頻製作 | OUO Films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新華時評:面對科技「卡脖子」,這屆年輕人請奧利給
    新華時評:面對科技「卡脖子」,這屆年輕人請奧利給 科技的突破離不開奮鬥的積累,年輕人不斷的灌溉是科技樹成長壯大的希望。
  • 海外設計師品牌在淘寶喜提這屆年輕人
    海淘人群的關注焦點已經從傳統意義上的美妝和護膚品牌, 轉移到了國外個性又小眾的設計師服裝上,爭做絕不撞衫、全身都精緻的豬豬一族。來自淘寶全球購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全年,海淘消費服飾類商品的顧客人數較2017年同比增長66%,其中購買人數同比增速最快的品牌分別來自瑞士、奧地利、德國、澳大利亞和葡萄牙這些非傳統意義上的潮流大國。
  • 網絡上渴望戀愛,現實中畏懼戀愛:這屆年輕人,面對感情很矛盾
    一邊在網絡上叫囂著「我好想談戀愛啊」,一邊在現實中畏畏縮縮,面對喜歡的人連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這屆年輕人,是個矛盾體,渴望戀愛,又沒有勇氣戀愛。網絡上的巨人,現實中的矮子,形容的就是這屆年輕人們的感情觀念。「每天都在網絡上面發我好想戀愛啊,可收到了別人搭訕的消息,我都想要逃離」。這是一個女讀者給我的留言,女讀者就是一個渴望戀愛又畏懼戀愛的人。
  • 這屆年輕人,已經不要「客廳」了
    住範兒自攝拋棄礙事的大茶几,換成了小邊幾,可以插在沙發底下,不佔太多空間,也很穩定。兒童遊樂園有娃家庭要面臨的最大困境,一是無止境的孩子的物品;二是時刻擔心孩子受傷的操心。明星馬雅舒家就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不讓孩子磕碰受傷,就把能搬走的家具都搬走了,客廳完全變成孩子的遊樂園,毫無顧慮自由自在的跑跳。
  • 這屆年輕人,到底是在「消費」什麼?
    可是現在,一切都大不一樣。 這一屆年輕人(Z 世代/95後),他們早已學會過濾那些嘈雜而無用的聲音;同時在全球互聯的幫助下,他們具有形成自己觀點的能力。 這樣前所未有的大環境正塑造著這一屆大不一樣的年輕人。 不一樣的這一屆年輕人又有異乎前人的消費行為。在我們忙著給年輕人貼標籤、做互動、迎合他們之前,首先要弄清他們的消費行為,了解他們的消費觀,讀懂他們的消費邏輯。
  • 面對不戴表的年輕人,手錶品牌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 「我覺得傳統的豪表好老氣,一點也不時髦。」 Ben 今年 25 歲,住在廣州,是 Dior、Bottega Veneta 和 Loewe 的忠實擁躉,在巴黎男裝周秀場和全世界最火爆的電音音樂節上總能看到他樂此不疲的身影。是什麼讓時裝品牌一直與時俱進,抓住年輕人的心?又是什麼讓手錶對這一代年輕人喪失了吸引力?
  • 面對不戴表的年輕人,手錶品牌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是什麼讓時裝品牌一直與時俱進,抓住年輕人的心?又是什麼讓手錶對這一代年輕人喪失了吸引力?2020 年上半年,根據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的數據,瑞士鐘錶業出口同比下降了 35.7%,而中國內地的進口則上漲了 47.1%。
  • 這屆年輕人,愛交智商稅?
    這屆年輕人,愛交智商稅?但一提盲盒,你肯定恍然大悟。正是泡泡瑪特締造了「盲盒經濟」。泡泡瑪特現有320萬名註冊會員,一半以上至少會再抽一次,復購率達到58%。去年銷售兩千多萬個盲盒。嚴格來說,泡泡瑪特賣的是潮流玩具,不僅是一種玩具,而是帶有藝術屬性的玩具,即Artist Toys。潮流玩具與流水線的普通玩具差別在於,都是由設計師創造,多以外觀設計和藝術風格取勝。
  • 這屆年輕人,一到深夜就開始......
    這種感官體驗很微妙也很私人,早些年看的人並不多,於是許多人把它歸入「小眾的怪癖喜好」範疇。但如今在Youtube的全球熱搜榜中,「ASMR」位列前十;隨便上Youtube搜一下,大多數ASMR視頻都是幾十萬甚至是幾百萬的點擊量。現在再說ASMR小眾,怕是不合時宜了。
  • 光靠「有錢」,已經沒法讓這屆年輕人嫉妒了
    說來也很有意思,還記得2017年吳曉波提出這一概念時,年輕網友大多覺得這個天然帶著高學歷+高收入光環的群體,實在是「與我無關」;結果還沒過幾年,好像所有年輕人都在憧憬變成新中產了。有網友說,看多了這類視頻,偶爾會產生「中產生活怎麼都長一個樣」的疑問;但是如果真的考慮到自己的身上,還是無法拒絕它的誘惑。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看上去有錢已經贏不來羨慕了;而有著「審美」和「品味」加持的新中產生活方式,似乎天然就帶著一絲更加高貴冷豔的氣息。
  • 不愛加班,是這屆年輕人的覺醒
    作者:夏熊飛看到「為什麼年輕人不愛加班」上了熱搜,我一臉蒙,暗暗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年輕人就該愛加班?不是年輕人,就愛加班嗎?「不愛加班」這個鍋,年輕人不背,也背不動。這個話題有一個預設的語境:職場上,越來越多的創業型公司都要求員工加班,揚言要模仿網際網路公司的狼性文化,但現實卻是,大部分企業員工——尤其是剛畢業的年輕人,不願加班,甚至面試時會直接問公司是否加班。如果有,就不考慮。這就不難理解了。發問的,應該多是企業管理者、單位領導,或長輩吧。在這些過來人眼裡,加班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甚至是褒義的,是一個人愛崗敬業、拼搏上進的體現。
  • 這屆年輕人為啥戀愛不積極
    這屆年輕人為何不愛談戀愛了?無論你持何種看法,但戀愛一定不是件小事。
  • 大城市,留給年輕人的時間不多了
    那就是:如果我現在不去,將來也有可能被逼著去。即使我這一代不去,將來我的後代也會被逼著去。與其將來被逼著去,不如趁現在年輕去大城市闖一闖。一、眾所周知,城市化是一個國家發展壯大的必經之路。小城市繼續衰敗無法逆轉,產業凋零,日趨單一化、配套化,並處於產業鏈下遊,年輕人找不到工作,要麼扎堆體制內,要麼被迫逃離。只要我國在市場經濟的行進道路上,這一趨勢就無法避免。那麼未來哪些城市有前途呢?
  • 恕我直言,少給這一屆年輕人做「總結陳詞」
    很多時候,酒桌上的衝突或隔閡,其實都是因為那一杯酒裡,缺乏兩代人相互之間的理解。"01 每一代從年輕走過來的中年人,都喜歡給下一代的年輕人做「總結陳詞」。 現下陳詞的標準模式,就是「這屆年輕人___」的填空題。
  • 這屆年輕人「朋克養生」有多野:有人數著卡路裡,有人熬夜吃燕窩
    每周一次健身私教課,平時也會吃玻尿酸果凍、膠原蛋白瓶這類方便的營養零食,有時間就燉一燉桃膠、血燕、皂角米…」 90後女生秦秦,一筆一筆盤著自己略顯「瘋狂」的養生日常,她每月光是養生方面的花費已經佔到了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敷著最貴的面膜,熬著最黑的夜,不是秦秦一個人的特殊嗜好,而是這屆後浪們的「朋克養生」日常。
  • 2021年最搶手的人才之一:智能空間設計師!
    2020年12月17日,「中國4.0智能展館行業標準」制定者、新之航傳媒科技集團董事長鞠航在中國展覽館協會第九屆五次會議上宣貫「中國4.0智能展館行業標準」時首次提出智能空間設計師概念,引起入會者高度關注和全國展館設計界共鳴。
  • 留給美國的時間和空間不多了……
    衰退和分配不平等大選過去已一月有餘,國會兩黨就大選結果的合憲性分歧仍然嚴重,近四成美國民眾認為川普不應承認敗選,成千上萬的川普支持者仍在各地舉行抗議集會,甚至有17個州加入德州訴訟,指控四大搖擺州的選舉過程違憲。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以德州動議理據不足為由拒絕受理這一訴訟,使得川普試圖通過司法程序推翻大選結果的前景愈發渺茫。
  • 抖音上精緻美好、探探上孤獨爆棚,這屆中國年輕人有多分裂?
    「你二姨給介紹的她同事家的孩子,知根知底的多好!」「相親怎麼了?我跟你媽就是相親認識的!不也過得挺好?」然而,今天再提「相親」倆字,實在有些趕不上年輕人的風潮了。現在的年輕人,一部手機就能交遍全世界的朋友,無論是各行各業,還是國內國外。貴州女孩火柴,一位在線旅遊服務公司的運營。
  • 巴拿馬蟹島:留給這兒的時間不多了
    現在,只需要在島上稍微走一走,就能發現房屋之間幾乎是無縫銜接。在蟹島溼熱難耐的氣候下,這裡的生育率也並沒有下降。孩子和年輕人是蟹島居民的主力軍,每家最多有四個孩子。面對如此生活環境,蟹島啤酒店老闆埃烏斯達西奧·巴爾德斯·阿塔華帕(Eustacio Valdés Atahualpa)說道,「搬離這裡是唯一的辦法」。許多島民都知道蟹島最多還只能再住50—60年。
  • 這屆年輕人開始養老了
    事實上,在中國,居民的養老意識已連續三年持續提高,年輕人的養老意識正逐漸加強。在年輕一代(18-34歲)中,有51%的受訪者說他們今年已經開始儲蓄,這一比例高於2019年的48%和2018年的44%。當代年輕人也面臨著愈加複雜的養老困境。外部社會的老齡化、家庭範圍的少子化、自身未來保障的焦慮,擠壓著年輕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