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色香味俱全,是大家追求的一個基本目標。今天,我們先說說食物的這個「色」!
說到食物的顏色,隨隨便便整個「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彩虹色不在話下。除此之外,白色也是食物的主色調之一。
那麼今天,養生君就給大家講講3種特別的白色食物吧~
白糖是一種純熱能食物,幾乎沒有什麼營養價值。
最讓人無語的是,它非但不含什麼營養成分,一旦糖分攝入過多,還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很多健康問題,其中最常見的便是肥胖。
人一旦胖起來,脂肪便很容易在身體各處安營紮寨,其中就包括肝臟內外。一般來說,肝內脂肪堆積的程度是與體重成正比的。
另外,高糖飲食還會加快肝臟細胞儲存脂肪的速度,導致脂肪更多地聚集在肝臟周圍,引起脂肪肝。
豬油屬於動物脂肪,它和肥肉、牛油等一樣屬於高脂肪食物。
和白糖一樣,經常吃豬油,極易導致肥胖。一旦過量的脂肪在肝臟細胞內堆積,會影響肝臟正常的消化、解毒等功能,從而引起脂肪肝。
其實,單純性脂肪肝(由肝細胞內脂肪異常蓄積導致),是可逆的。但是,輕度脂肪肝如果完全置之不理,會不斷進展。
具體來說,當肝細胞生物膜進一步受損破裂時,就可能導致肝細胞死亡,還可能進一步引發肝內炎症、肝纖維化,導致脂肪肝惡化,嚴重時甚至會發展成肝癌。
這裡的白色食物指的是食鹽。
腎臟是人體的主要代謝器官之一,我們每天飲食中95%的鹽分都是由腎臟代謝掉的。如果鹽分攝入過量,那麼腎臟的負擔自然就被加重了。
再加上食鹽中的鈉具有親水性,可導致人體的水分不易排出,形成或加重水鈉瀦留,導致水腫,反過來又加重腎臟負擔,使腎臟受損。
介紹完這3種傷肝腎的白色食物,自然要說說怎麼應對這些問題。話不多說,接下來養生君就教大家一個個解決它們~
★ 豬油:儘量少吃或不吃
首先說豬油。以前生活條件艱苦,大家沒辦法。但現在可選擇的食用油不少,大家可以不吃或者儘量少吃豬油。
★ 這些食物是糖分大戶,吃時千萬要注意
養生君常說,「明糖易躲,暗糖難防」。像白糖,或雪糕、飲料、果醬這些顯而易見的高糖食品,大家不吃或者少吃它們就行了。
但是,有些悄悄藏在我們身邊的「隱形糖」,卻被大家忽視了。
例如,以下這些「隱形糖」,都是糖分大戶,吃的時候可要特別注意食用量:
便捷早餐:堅果、水果麥片、速衝芝麻糊、藕粉等;
飲品:酸奶、乳酸飲料等;
零食:果乾、肉乾、肉脯、餅乾、薯片等;
調味品:蝦醬、魚露、腐乳等。
首先,大家做飯時要注意控鹽。下面是4個減鹽小技巧,大家做飯時不妨試試~
使用低鈉鹽是家庭中減少攝鹽量最簡單的方法。
低鈉鹽的鈉含量(60%~70%),要比普通鹽(≥97%)低1/3左右。不過,低鈉鹽裡含有20%~30% 的氯化鉀。
氯化鉀本身也能產生一定的鹹味,因此,低鈉鹽的鹹味和普通精製碘鹽的鹹味相差不會很大。
特別提醒:腎或心功能不全,糖尿病及使用保鉀利尿劑的患者,由於鉀的代謝功能不完善,不宜使用低鈉鹽,否則可能造成高血鉀、心律失常等不良後果。
做一道菜,要達到同樣的鹹味,晚放鹽比早放鹽用的鹽量要少一些。
起鍋前放鹽,甚至把菜裝到碟子上後再將鹽撒在食物表面上,這時鹽分尚未深入食物內部,但吃起來時,舌頭上的味蕾卻會感覺到明顯的鹹味,達到「鹽少卻夠鹹」的效果。
習慣重口味的人,如果突然要嚴格控鹽,把菜做得清清淡淡的,估計食之無味。
建議:從第一道菜開始淡一點,慢慢地讓口味適應。
在菜裡放點醋,不僅能提高菜餚的鮮香味,還能減少鹽的用量。
除此之外,做菜時先用辣椒、花椒、八角、姜、蒜等香辛料熗鍋,或者最後上鍋前,在菜餚表面上撒一點芝麻、花生碎、蒜泥、番茄醬等,這樣也能使菜餚變得味道豐富有層次。
其次,和糖分一樣,食鹽中也有不少「隱形鹽」,例如: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要小心躲過這些鹽分的「重災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