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你知道智能穿戴設備是如何監測心率的嗎?

2021-02-25 微型計算機

隨著智能化浪潮的來襲,智能穿戴設備迎來了飛速發展期,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智能戒指等可穿戴品類層出不窮的同時,產品自身功能也在不斷完善,比如越來越多的產品都標配了心率監測功能。如今,以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為代表的智能穿戴產品配備的心率監測功能正被越來越多人接受,甚至有的人早已把它當作了選擇產品的必備功能之一。那麼,智能穿戴設備是如何監測心率的呢?今天,就來聊聊心率監測那些事兒。


作為人體最重要的生命體徵之一,每個人的心率都會因年齡、性別及其他生理情況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正常成年人安靜時的心率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間)。同一個人,在安靜或睡眠時心率減慢,運動時或情緒激動時心率加快,在某些藥物或神經體液因素的影響下,會使心率發生加快或減慢。經常進行體力勞動和體育鍛鍊的人,平時心率較慢。

具體來說,影響心率變化的因素主要是三大調節系統,即自身調節、體液調節、神經調節。心率的變化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人體多方面的健康狀態,這就是測量心率的意義。放在智能穿戴領域,測量心率的意義則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運動方面,心率可以體現用戶運動時身體的真實信息,如果心率太高運動太劇烈,用戶的身體水分蒸發太快,那麼這種運動對身體無益,如果只是輕度運動心率不夠高,用戶也就不可能燃燒足夠卡路裡。其次是疾病方面,通過監測靜息心率是否在正常範圍、日常活動中監測心臟停搏、心率異常增高等可起到及時預防疾病的作用,甚至通過心電監測心率還能檢測到心律是否異常。此外,通過指尖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還可以監測脈搏波變化,以分析脈率、血氧濃度,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環外周血管狀態等。最後是精神方面,通過監測到的心率變異性,可分析自主神經功能評估,如精神壓力、緊張與放鬆程度以及睡眠質量等。

作為21世紀的新興產物—智能穿戴產品,因其特定的使用場景和佩戴要求,應用在該領域的心率監測技術目前主要有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簡稱光電法、心電信號法、壓力振蕩法、圖像信號分析法等幾類。

簡單來說,這種測量心率的方法就是基於物質對光的吸收原理,通過智能穿戴設備的綠色LED燈搭配感光光電二極體照射血管一段時間,由於血液是紅色的,它可以反射紅光吸而收綠光,在心臟跳動時,血液流量增多,綠光的吸收量會隨之變大;處於心臟跳動的間隙時血流會減少,吸收的綠光也會隨之降低。因此,根據血液的吸光度可測量心率。

具體而言,當一定波長的光束照射到皮膚表面時,光束將通過透射或反射方式傳送到光電接收器,在此過程中由於受到皮膚肌肉和血液吸收的衰減作用,檢測器監測到光的強度將減弱。其中人體的皮膚、骨骼、肉、脂肪等對光的反射是固定值,而毛細血管和動靜脈則在心臟的作用下隨著脈搏容積不停變大變小。當心臟收縮時,外周血容量最多、光吸收量也最大,檢測到的光強度最小;而在心臟舒張時,正好相反,檢測到的光強度最大,使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強度隨之呈脈動性變化。


▲大部分智能手錶都採用了光電法監測心率,它們的明顯特徵是傳感器部位配備了綠色LED燈。


這種測量原理的光電傳感器有很多種,根據光信號接收位置的不同,光電法又可分為透射和反射兩種模式。

透射式光電法指的是可穿戴設備上的發生器(emitter)和光敏接收器(detector)位於所測部位的兩側(通常由一個夾子固定),入射光穿過皮膚進入深層組織,除了被皮膚、肌肉、血液、骨骼等吸收外,剩下部分的光線透射被光敏接收器感知。根據其原理,這種方法適用的測量部位是人體兩面距離比較短的組織,如耳垂、手指、腳趾等,而具有代表性的智能穿戴產品就是那些耳夾式心率監測儀、指甲式血氧儀等。


▲採用透射式光電法的智能穿戴產品通常以一個夾子固定。

這一監測方法的產品在外形上通常採取密封暗盒的結構,能很好的減少外源性的光幹擾,從而提高測量精度和穩定性。由於其信噪比高、信號穩定,除了測量心率之外還可以通過波形分析心搏功能、血液流動等諸多心血管生理信息。缺點是,不適合應用在智能手環、智能手錶上,而應用在耳垂、腳趾等部位的產品又會有穿戴不舒適的感覺。

與透射式光電法剛好相反,反射式光電法中,可穿戴設備上的發生器(emitter)和光敏接收器(detector)位於所測部位的同一側,主要測量反射回來的光。這種方法測量心率的優點是非常簡便,對測量部位的要求也很低,只要組織比較平滑且皮下脂肪少的的地方幾乎都可以測量,比如額頭、手腕。因此,大部分智能手環、智能手錶等穿戴設備都採用了這種方法測量心率。而且,以智能手環或智能手錶的產品形式出現也完美地解決了透射式光電法中心率監測與佩戴舒適的雙重要求。

不過,反射式光電法雖然在穩定狀態下表現良好,但是當設備戴在手腕末端,會隨著使用者走路或無規則運動而像鐘擺一般上下蕩,離心力將使得血液量出現大變化;當血管收縮壓與離心力在血液中交互作用,就更難分辨血管中的血量。因此可能降低心率數據的準確度。此外,可穿戴設備佩戴的鬆緊和人體皮膚血流量的大小也會影響到監測準確度。

心電信號法其實就是醫療級別常用的最準確的測量心率的方法。心臟在每個心動周期中,由起搏點、心房、心室相繼興奮,伴隨著無數心肌細胞動作電位變化,這些生物電的變化稱為心電,而通過心電的周期性變化便可以檢測到心率。除了心率,心電圖還可以提供包括心臟功能障礙、心臟疾病、以及心臟功能恢復情況、患者的軀體和心理壓力情況等。對於智能穿戴設備來說,配備的傳感器可以通過測量心肌收縮的電信號來判斷使用者的心率情況,原理和心電圖類似,這種方法的準確度非常高,但缺點是電路比較複雜,佔PCB空間比較大,易受電磁幹擾,同時傳感器必須緊貼皮膚,放置位置相對固定,所以採用這種測量方式的智能穿戴產品並不多見。


▲心電圖導聯體系。


壓力振蕩法主要應用在電子血壓計上,血壓計袖帶給手臂加壓,通過薄膜壓力傳感器探測動脈血管的搏動振幅進行AD轉換,從而測量血壓與脈率(根據一定時間內有多少個脈搏波計算出心率)。圖像信號分析法主要是利用臉部圖像估測心率。因為,心臟跳動時人臉上的顏色會產生細微的變化,而且胸口和肩膀也有細微的動作,對採集到的圖像進行可以估測心率和呼吸頻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推出的Vital-Radio則是由路由器發出Wi-Fi信號,當信號遇到周圍的人或者物體的時候就會馬上反彈,通過特殊的算法可計算出每次信號的反射速度,以此來判斷有無生命物體,如果是生命體的話,這款產品就會記錄人體心率和呼吸頻率。

這兩種方法對使用者要求較高,僅限於人體相對靜止的情況,方法不當結果也會差很多,甚至患有某些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測量結果不太準確。因此,智能穿戴設備領域採用這兩種方法測量心率的產品非常少。

看完上面介紹的這些心率監測方法,那麼消費者到底該選哪一種智能穿戴設備好呢?

對於智能穿戴設備廠商來說,這取決於產品的市場定位。如果定位為一款時尚手環,那麼其監測心率的功能很多時候只是一種點綴,用戶使用的大多數功能可能是看時間、簡訊推送、記步等,這時候僅僅需要能提供靜態心率功能就足夠了。如果是運動手錶,光電法以其便捷性和穿戴舒適性取勝;主要應用於運動方向,那麼通過光電法監測的心率準確率基本上可以滿足需求。此外,對於普通的運動監測需求,運動手錶需要做到動態心率功能,及能實時的長時監測心率,並且需要在運動過程中能較好地排除由運動造成的心率信號幹擾。因此,採用加速度計等補償算法是更好的選擇。


▲國外一項將Apple Watch與專業心率監測器Mio Alpha對比測試的研究表明,Apple Watch心率監測的準確度可媲美Mio Alpha。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目前世面上絕大部分智能穿戴產品的心率監測功能都較為準確,作為普通人運動和健身監測的工具綽綽有餘。因此,只需要按照自己心裡預估價位、個人喜好等特點挑選即可。不過,對於相對專業的運動員來說,建議佩戴測心電信號的心率胸帶,因為這類產品的準確度更高,可以通過監測運動員的心率變異性以提供更多的健康指標。


相關焦點

  • 智能穿戴設備心率監測實現的幾種方法及原理
    如今,以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為代表的智能穿戴產品配備的心率監測功能正被越來越多人接受,甚至有的人早已把它當作了選擇產品的必備功能之一。那麼,智能穿戴設備是如何監測心率的呢?今天,就來聊聊心率監測那些事兒。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7839.htm  為什麼要測量心率?
  • 中移動談智能穿戴設備的心率監測原理
    集微網1月9日消息(文/數碼控),很多人買智能手錶、智能手環之類的智能穿戴設備,除了用於最簡單的計步、看時間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在於關注健康。說到智能穿戴設備是怎麼健康扯上關係的,主要是它可以近距離接觸身體,利用傳感器等採集到相關身體器官的信息,並以數據等形式呈現,方便用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比如睡眠情況等。在智能穿戴設備中,有一個跟健康有關的重要功能,那就是心率監測,關於這個功能,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工作原理,於是中國移動終端實驗室(以下簡稱中移動)就發文進行了解答。
  • 你的手錶測量還準嗎?帶你揭秘智能手錶心率監測的三大原理!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性能更好可玩度更高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逐漸替代萬元以下的傳統手錶,因為它們比傳統機械手錶更豐富的功能和更為便宜的價格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可穿戴設備說的細緻點就是智能手錶和手環。在目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眾多功能中,有一個功能一直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心率監測。
  • 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監護你的健康
    精度不斷提高提到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大家可能都會想到智能手錶的健康功能,它可以監測佩戴者的心跳、心率、血壓甚至是血氧、腦電波。儘管智能手錶的健康監測項目較多,但多年來這類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不高,消費者對於監測數據的精確性要求也不高,很多時候只把它當成智能玩具。
  • 智能心率監測升級樂心手環MAMBO2評測
    ●智能監測心率 數據豐富更省電 智能監測用戶睡眠 無需手動設置 ●充電1小時 續航30天 樂心手環MAMBO2改變了Apple Watch等智能穿戴設備「最重要的人發來微信,迫不及待想知道他們說了什麼,現在抬抬手,樂心手環MAMBO2就會用最快的方式告訴你。
  • 淺析穿戴設備中的光學心率傳感器
    早起多數採用紅光為光源,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和對比,綠光作為光源得到的信號更好,信噪比也比其他光源好些,所以現在大部分穿戴設備採用綠光為光源。但是考慮到皮膚情況的不用(膚色、汗水),高端產品會根據情況自動使用換綠光、紅光和IR多種光源。 雖然知道了上面的幾個特點,但是還不足以弄清楚為什麼通過光照就能測出心率、血氧等參數呢?
  • 10款心率監測智能手環推薦:哪款才是你的菜?
    近年來隨著智能穿戴產品興起,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智能穿戴品類,其中以智能手環為大家最受歡迎和實用的產品,智能手環各個廠家推出的多數產品功能上也都大同小異。不過在這其中也不乏有創新類型產品的出現。如果你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運動的人,那麼你應該需要一個智能手環,作為時下最受歡迎的穿戴式智能設備之一,智能手環有心率監測、運動識別監測、計步、時間震動提醒等功能,可以讓你在各種運動中監測自己的身體狀態,讓你非常直觀的了解你的個人健康狀態,讓自己可以更合理地規劃運動,達到最佳健身效果。現在小編給你推薦10款心率監測智能手環,那麼哪一款手環才最適合你呢?
  • 如何像頂尖運動員那樣使用可穿戴設備進行心率訓練?
    幸運的是,現在有一系列智能手錶之類的可穿戴設備可以為您提供估算的近似值。使用可穿戴設備進行心率區訓練-使用Fitbit,Garmin,Apple設備進行心率區訓練您的身體有5個心率區間:中等活動(HRmax的50-60%):熱身。脂肪燃燒(HRmax的60-70%):建立有氧耐力,並教會身體燃燒脂肪作為燃料。
  • 這款智能穿戴設備竟可支持醫療級心電監測
    值得注意的是,OPPO Watch ECG版支持專業心電檢測,並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認證,成為國內首款通過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認證並正式上市的獨立通訊智能手錶。國家藥監局對醫療器械註冊認證有著嚴格的標準,要求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認證產品需要具有成熟技術能力。
  •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帶上智能運動手環,心率睡眠and運動實時監測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帶上智能運動手環,心率睡眠and運動實時監測當智慧型手機普遍到每一個消費者手中時,智能可穿戴設備也越來越受歡迎,智能手環是可以穿戴在手腕上的智能設備,它可以實時監測你的運動狀態以及運動數據,還可以監測你的睡眠質量,讓你掌握你的睡眠情況
  • 健康領域的智能穿戴設備
    大約從2016年開始,醫療保健已經出現在智能可穿戴領域。目前,市場上已經推出了多種智能可穿戴產品,用於檢測體溫、血壓、心率、心電圖、睡眠、胎心等指標。  最近,「健康牌」聯繫越來越緊密。OPPO推出的第一款智能手環從官方預熱海報中得知,該產品的主要焦點將是健康測試,可在睡眠期間連續進行8小時。
  • 「智能眼鏡」能否支撐起可穿戴設備的下半場?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
  • 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開啟健康管理新時代
    來自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認為,可穿戴設備收集的數據可以預測疾病,人們通過可穿戴設備改善運動之外的健康狀況將成為新的趨勢。放眼全球市場,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全球智能手錶總出貨量依舊同比增長20%。這說明了經歷了疫情,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人們對心臟、血氧監測、運動健身的關注及其相關設備的需求陡然提升。
  • 【智客】10款最受歡迎的運動監測可穿戴設備
    相比怪異的智能眼鏡、不實用的智能手錶,運動監測設備顯然更為實用,所以也成為了最受歡迎的可穿戴產品。它們的設計形式可以是時尚的手環、多種佩戴形式的小模塊,總而言之能夠輕鬆伴隨你每一天,監測你的運動量和睡眠質量,保持健康的生活形態。我們搜集了目前市場中最受歡迎的10款運動監測設備,簡單介紹它們各自的特性,讓你更容易地做出選擇。
  • 「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
  • 榮耀手環心率監測救老人一命,你還敢說智能手環沒用嗎?
    據了解,範女士母親佩戴的榮耀手環搭載TruSeen™3.5的智能監測技術,支持智能動態24小時連續心率測量,還具備心率升高提醒、靜息心率記錄等功能。除了監測心率變化,榮耀手環5還和70家醫院合作,支持301醫院的心臟健康研究計劃,用戶將手環精準心率監測功能配合心臟健康研究APP,通過專業算法和技術分析,可得出心律失常的檢測結果,其中房顫篩查的準確率高達97.8%。此外,榮耀手環5還支持監測睡眠、血氧飽和度等指標的監測,為用戶帶來全方位的健康監測體系。
  • 智能手環的實時監測功能,到底是賣點還是雞肋?
    近幾年來,智能穿戴設備迅速崛起,而成功佔領智能穿戴社會大部分市場的非智能手環莫屬。以至於一提到穿戴設備,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各種智能手環。其實早在2014年的時候,主打「運動健身」的智能穿戴設備就興起了,那個時候的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滿大街都是。
  • 智能腕錶心率監測意義有多大?循證全程解析
    和其它能計心率的可穿戴產品一樣,循證腕錶本體底面就能看到不停閃動的綠光——這是典型的光電式心率監測傳感器,在照射到皮膚表面後,偵測皮膚下血液流動變化,分析脈搏信號得出即時心率數據。這種心率統計過程是在佩戴的24小時中進行的,空閒時段以每隔5秒保存一次心率數據為頻率,如果是鍛鍊追蹤時,每1秒都會保存一次心率。屏幕上能夠看到實時心率的明確數字變化。
  • 華為智能穿戴設備:手錶、手環、耳機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伴隨著大數據和雲時代的到來,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與手機、平板、車載智能設備等無縫融合,正在為消費者創造出全新的智能生活圖景。同時可穿戴設備之間並不是單一孤立的,它們將協同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智能解決方案,可穿戴設備將是智能端產業未來最重要的發展趨勢,華為消費者業務的目標是成為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
  • 盤點2016年最值得購買的智能穿戴設備
    今天戴客網就將為你介紹2016年最值得購買的幾款智能可穿戴設備。Fitbit Flex 2你可以把Fitbit Flex 2理解為一款簡化版Blaze或者Surge,它的售價僅為100美元,和同類產品相比性價比還算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