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小年閨女不能回家?父親因舊俗拒絕女兒回娘家

2021-01-14 大眾網

  回家過個年 咋就這麼難

  兒女出門在外,父母盼著團圓。而春節臨近,老家濰坊壽光的王女士,內心卻倍加苦惱:自己本想與丈夫孩子一起回娘家過年,卻因為當地一則舊俗被擋在門外。

  王女士稱,聽說已婚的女兒要回家過年時,其60歲的老父親在電話裡是流著淚拒絕她的,因為當地的舊俗說,如果已婚的女兒回娘家過年,將對自己的兄弟「不好」,老人不願犯這個忌諱。

  本報記者 韓笑 實習生 周鑫                                    

  父親流著淚

  拒絕了女兒回家過年

  「今年我哥剛結婚,如果我也帶著老公和孩子一起回家過年,家裡肯定會很熱鬧。」5日,濟南的王女士給本報打電話反映,自己和丈夫在濟安家已經5年了,眼看到了年底,已經在婆家過了5個春節的她不禁惦記起回娘家的事。當這一想法取得了丈夫和婆婆的支持後,自己興衝衝地給在濰坊壽光的父母打了電話,沒想到的是,這個想法,在自家爸媽那兒碰了壁。

  「老父親乍一聽很高興,但馬上又為難起來,再三考慮後拒絕了我的想法。」王女士說,「我爸說他也很想我們能回家,但按照我們家那兒的習慣,嫁出去的閨女是不能回娘家過年的。」

  根據王女士的說法,其當地的風俗是:臘月廿三到新年正月初一之間,家裡如果有哥哥或者弟弟,嫁出去的女兒就不能回家過年。否則,就可能會對哥哥或弟弟「不好」。如果家中沒有兄弟,則不受此約束。這種舊俗讓王女士覺得不可思議,但幾經勸說,父親還是拒絕了她的想法。王女士說,當父親這樣說的時候,電話的另一端,已經60歲的老父親也是老淚縱橫。

  親情與舊俗

  兩代人交鋒 

  王女士說,自己的女兒一再喃喃地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回姥姥家過年,是不是因為姥姥家的路被堵了回不去了啊。一時無法給女兒解釋,她的眼淚刷地流了下來。「如果按照這個習俗,我豈不是以後都沒辦法回家過年了?」因為在了解她與父親的觀點衝突後,家裡的親戚也勸她遵從鄉俗不要回家。傷心之餘她給父親發了這樣一條簡訊:「當今社會發展到今天,親情竟然敗給了風俗習慣。」

  調查發現,類似情況在當地並不稀奇。省城孟女士的嫂子與王女士是同鄉,自結婚以來的十幾年裡就有如此遭遇。據孟女士介紹,其嫂子有4個哥哥弟弟,在鄉俗「制約」下不得回娘家過年。而嫂子父親的生日是臘月廿六,其嫂子每年都是在臘月廿二回家給父親祝壽。臘月廿六那天的壽宴,她從來都沒有被準許參加。

  據了解,這一風俗在山東各地、河南、陝西、天津、福建等許多地方都存在,影響面比較大。儘管隨著社會的變化,已經相當淡化,但一些個案仍屢見不鮮。

  「回誰家」令五成夫妻「內戰」

  距離春節還有兩周時間,大家盤算著回家過年。那麼問題來了,回男方家還是女方家?按照「老規矩」,回男方家過年是天經地義。然而,隨著第一批獨生子女群體開始成家生子,過年回婆家的規矩也逐漸被打破。「回誰家過年」,成為擺在「獨生夫妻」面前的一道難題。

  本報見習記者 周國芳 本報記者 宋立山 實習生 郭佳琦                   

  為回哪邊過年

  小兩口險些離婚

  「我也是獨生女,父母兩人獨自在家過年我心裡能舒服嗎?」淄博的石靜結婚三年了,婚後一直隨老公住在江西南昌。臨近春節,石靜就因「回誰家過年」跟老公吵了起來。

  「結婚前兩年過年都是在南昌過的,很不習慣。無論是過年的風俗還是飲食方面,都跟山東有很大差別。到處拜年應酬,親戚們說的南昌話也聽不懂。」石靜抱怨道,「我們雙方都是獨生子女,打電話拜年時,父母雖然不說,但也能感受到他們很孤單。」

  今年原本計劃從南昌回淄博老家過年的石靜遭到老公反對。「老公是十足的『鳳凰男』,他認為如果不跟他回家過年,讓他在父母和長輩們很沒有面子。」石靜和丈夫為此「冷戰」了一星期。最後兩人達成一致,今年各回各家過年,明年起兩家輪著過。

  事實上,像石靜一樣因「回誰家過年」而發生爭執的夫妻並不在少數。為此本報抽樣調查了省內70對夫妻,結果顯示有39對夫妻曾經因「回誰家」內戰。有7對夫妻認為「離婚也是有可能的」。

  「因為在去誰家過年這個問題上產生分歧,鬧到離婚地步的不是沒有,我就調解過好幾對。」濟南市歷下區婚姻登記處調解員王玉梅說,去年春節前,一對小兩口回家的年貨都置辦好了,最後卻因為去哪邊過年鬧到了離婚登記處。幸好經過調解,兩人沒有辦理離婚手續。

  風俗不一

  「兩家合一家」並非易事

  「以我個人來說,還是想回娘家過年,畢竟平時大多數時間都在婆家,陪自己父母的時間太少。」王茜(化名)是臨沂市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今年28歲,娘家在濰坊,「2009年結婚之後,春節都是在臨沂這邊過的,剛嫁過來的時候經常想家,後來慢慢適應了。」

  王茜說,由於兩地風俗習慣不一樣,特別是飲食方面差別比較大,如果把兩家老人接到一起過春節,會覺得彆扭,還是輪流到兩家過年更行得通。

  因為這事兒吵架的,不光是年輕夫婦,還有一些年邁的再婚夫婦。只不過,讓他們生出嫌隙的,不是他們兩人去哪家過年,而是他們的孩子回哪家過年。

  王玉梅說,幾天前,她就曾調解過一對年過五旬的再婚夫妻。兩人此前均離異,在一起十幾年,但是直到上個月才登記結婚。沒想到,還沒過第一個年呢,就因為孩子回家過年的事兒吵得不可開交。原來,兩人各有一子,女方的兒子今年想到兩位老人的家裡過年,一家人湊一起熱鬧熱鬧,但是男方怎麼也不同意。

  「我的兒子來陪我一起過年,你憑啥不願意?」女方據理反駁。

  「沒有什麼原因,我就是不同意。」男方不說理由。

  「聊過之後我才知道,可能是男方與兒子關係不太好,很少有來往,所以也不同意女方的兒子來。自己的孩子不來,別人的孩子來了,心裡不是滋味,又不好說出口。」王玉梅說,這雖然是個例,但如今再婚夫婦也是龐大的群體,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即便夫婦雙方和各自的孩子關係都不錯,真能愉快地湊到一起過年的也不那麼容易。

相關焦點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了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小年?
    在封建思想裡嫁出去的女兒已經不是娘家人了,她是不可以在娘家過小年的,如若在娘家過小年會對娘家人不利。嫁出去的女兒不止小年不能在娘家過年,在端午、清明、七夕、中秋等等節日都是不可以在娘家過的。還有嫁出去的女兒在小年裡回娘家過會影響娘家男人的運勢,尤其是娘家的父親、哥哥、弟弟等直系親屬。
  • 小年為什麼不能在娘家過 臨沂民間竟有這樣的說法
    今天就是小年了,而在這天有很多說法與講究,其中有一說法就是女兒不能回娘家,有望就會問了小年為什麼不能在娘家過?   兒女出門在外,父母盼著團圓。一女士自己本想與丈夫孩子一起回娘家過年,卻因為當地一則舊俗被擋在門外。據說,如果已婚的女兒回娘家過年,將對自己的兄弟「不好」,所以很多老人不願犯這個忌諱。
  • 農村有個習俗,出嫁的閨女小年這天不準回娘家,這是為什麼?
    臘月二十三這天,是農曆的「小年」,這一天,出嫁閨女是不準回娘家門的。雖說是一些陋習,可這個習俗,至今沿襲在我們這裡的農村,而且出嫁的閨女,也自覺的避開這一天,儘量不在臘月二十三這天回娘家。這個習俗只限於有兒子的家庭,如果家裡沒有兄弟就無所謂了,如果有哥哥弟弟,出嫁的閨女在這一天回娘家,即使哥哥弟弟不說,嫂子或弟媳也會非常不高興的。因為農村有個講究,過小年的這天,白天還好一點兒,特別是晚上,結了婚的閨女堅決不能在家過夜。因為故去的老祖宗們,都會在這一天回來過節,不能讓故去的老祖宗看見出嫁的閨女,那樣就會對娘家的兄弟不利,影響兄弟們來年不順利。
  • 正月初二閨女不能回娘家?這個農村的忌諱逆天,初二還有哪些忌諱
    新春佳節,是祖國人民團圓的日子,歡歡喜喜一家人聚在一起,談談心,聊聊過往的成績,展望未來的打算,很多在外的遊子看看父母都是很好的融洽家庭各成員關係的時機,過年有很多忌諱,比如出嫁的閨女不能在娘家過年,不過從源頭來講的話,其初衷主要是讓兒媳婦回婆家,避免矛盾糾紛,不過現在由於很多家庭只有女兒
  • 「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十年後,弟弟的一句話道出真相
    另一方面,有些父母不同意女兒回家過年,說是「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讓小夫妻沒機會為這件事吵架。當年遠嫁時,劉玲玲的母親就是這麼對女兒說的,「你婆家離我們幾千裡遠,回一趟不容易,你就安心跟老公過日子,別惦記我們,特別是過年,別想著回娘家,更不要為這事跟老公吵架,咱們這地方,嫁出去的女兒不讓回家過年的。」
  • 春節回娘家拜年的講究 回娘家過春節物品準備清單
    一、過年回娘家不能做什麼1.忌正月初一回娘家大年初一是合家團圓的喜慶之日,按照傳統風俗,很多地方是禁止嫁出去的女兒在大年初一回娘家的。因為在這些地區人們的觀念中,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大年初一需和夫家人團聚在一起,倘若在大年初一這天回娘家,就會造成夫家人不能團圓的局面。
  • 我是婆婆,想讓遠嫁的女兒回娘家過年,卻被兒媳婦拒絕了
    如果婆婆和你商量,你小姑子想今年回家來過春節,你怎麼辦。某視頻裡有位女士說「我直接否決了」,評論裡沸騰了。有人指責她:出嫁了就不能回家了嗎?難道你也不回娘家嗎?但你們是否想過,為什麼嫂子有權利拒絕小姑子回娘家過年,答案很簡單。因為小姑子要回的地方是嫂子的家。我的家誰能來住,我當然有決定權。
  • 萬萬要切記有些節日不能回娘家的風水,否則「天災人禍」擋不住,越來越衰!
    哪些日子不能回娘家一、春節,新年的第一天,出嫁的姑娘必須在婆婆家過年,到了大年初二那天,由娘家的人去叫才能回娘家。
  • 「媽,過年別讓我姐住酒店了」「兒啊,離婚女人不能回娘家過年」
    原本是好好地過個年,太過在乎面子,反而讓大家都不舒服。有的人會討厭過年,也是因為在過年的時候要講的規矩很多。譬如:大年初一不能掃地,大年初三不能到別人家串門,更離譜的要屬,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倘若是回娘家過年會斷了娘家兄弟的財路。
  • 老公的父母都去世了,老婆要去自家過年卻被拒絕了…
    過年回家是我們的傳統習俗,不管有多忙,不管掙了多少錢,過年都要回家和父母團聚,順道探望親朋好友。但是對於結婚的夫妻來說,過年去誰家也成了一個永恆爭吵的話題,尤其是現在都以獨生子女為主,都想回自己家陪父母過年。我對象爸媽沒了(去世了),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已經成家了,我們剛結婚,過年應該去哪裡?這個年應該怎麼過?
  • 正月初二,除了女兒回娘家,還有祭財神你知道嗎?
    回娘家  正月初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兒們,便在大年初二這一天,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一大早,小兩口便開始為走娘家的事兒精心準備著。女的拾掇得漂漂亮亮,男的穿得整整齊齊,孩子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然後媳婦往往再三囑咐丈夫和孩子在說話、行為等方面一些應該注意的禮節,一切完畢才帶著禮物高高興興直奔目的地。娘家人往往會站在門口笑眯眯地迎接閨女女婿一家人,笑納禮物的同時有孩子的還要給一些壓歲錢。
  • 「弟弟結婚後,離異的我無家可歸」:嫁了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
    文|微微笑了01-不能回娘家過年?快過年了,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到底到誰家過年,應該怎麼過,引發熱議。在過去,按照傳統,已婚女人一般到男方家過年。但是,現在很多家庭也選擇到男女雙方家輪流過年,或者把兩家父母接在一起過年,還有部分人會選擇春節合家出國旅遊等。
  • 小年是哪一天2020年小年各地具體時間 小年傳統習俗有哪些
    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後,暴至巨富。」從此,祭灶風俗就流傳下來。唐宋時改為臘月二十四祭灶,元明沿襲舊俗,清朝改為「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後來北方民間逐漸演變為二十三祭灶,南方仍沿舊習。
  • 出嫁女性除夕憑什麼不能回家 「我要回娘家過年」
    今年是他們結婚後第一次到山東過春節。「清空」說,從大年初一開始,婆家就天天有客人,她和婆婆、嫂子天天在家做飯,簡直成了廚娘,做完早飯做中飯,中飯完了就開始準備晚飯,總之沒個消停。作為女人,她對做飯倒沒一點怨言,讓她氣憤的是,辛苦做飯的女人,竟然不能上桌吃飯。「只能吃那些男人們吃剩的飯菜,還得等他們吃完了才能吃。
  • 為什麼初二去娘家有什麼來歷 臨沂人回娘家帶這些禮物
    每年春節,正月初二是女兒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女兒回娘家拜年很多地方的習俗和講究都有一些不同,比如說帶什麼禮物,在娘家能不能吃晚飯,能不能在娘家過夜都有講究和說法。小編為您整理山東一些地方回娘家的習俗,您可以從中多了解一些。   串親是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 4個月女嬰5樓墜落至重傷,父親拒絕治療把孩子接回家:養養就好了
    就在前天,「女嬰墜樓受傷父親拒絕治療」這一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無數網友熱議,下面讓我們回憶一下事情經過。但沒過兩天,這名女嬰卻被父親接回家中,其父親表示孩子「養養就好了」,孩子在發育階段,奶粉和睡眠就是最好的補品。
  • 「嫁給丈夫8年,陪他吃遍生活的苦,他卻不肯陪我回娘家過春節」
    可以說,對於張和涵來說,回家是一個難圓的夢,是無法言說傷痛,更是不能觸碰的話題。因為一碰,她和丈夫之間的矛盾,就如同打開的潘多拉的魔盒,抱怨和指責便噼裡啪啦往外冒。她多次要求回娘家,都無情地被丈夫駁回,丈夫的理由,無非就是那幾條,自己父母年紀大了,自己工作太忙,女人不能回娘家過年,家裡經濟太困難……說來說去,就是不能回娘家。
  • 父親70大壽,女兒做了12個菜,發到朋友圈火了,網友:養閨女真好
    父親70大壽,女兒做了12個菜,發到朋友圈火了,網友:養閨女真好!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之間我的父親就已經七十了。在湖南這邊,過生日講究「男進女滿」,因為「太滿」容易招損,所以男性做壽要提前一年或者是兩年過。比如像我們70大壽,實際上過的是69歲生日。而女性則沒有這個講究,按照實際年齡過就好。
  • 女兒的戀愛,父親的綜藝
    在2019年越來越多的「父女檔」綜藝裡,硬糖君同樣看到了女兒們對父親的「矛盾」情感:無論是《我家那閨女》,還是「撞車」的《女兒們的戀愛》和《女兒們的男朋友》。女兒們婚戀觀的背後,是無法迴避的父女關係。即便是《都挺好》中埋怨父親幾十年的蘇明玉,最終也還是在蘇大強的「習題集」回憶殺裡,沒忍住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