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個年 咋就這麼難
兒女出門在外,父母盼著團圓。而春節臨近,老家濰坊壽光的王女士,內心卻倍加苦惱:自己本想與丈夫孩子一起回娘家過年,卻因為當地一則舊俗被擋在門外。
王女士稱,聽說已婚的女兒要回家過年時,其60歲的老父親在電話裡是流著淚拒絕她的,因為當地的舊俗說,如果已婚的女兒回娘家過年,將對自己的兄弟「不好」,老人不願犯這個忌諱。
本報記者 韓笑 實習生 周鑫
父親流著淚
拒絕了女兒回家過年
「今年我哥剛結婚,如果我也帶著老公和孩子一起回家過年,家裡肯定會很熱鬧。」5日,濟南的王女士給本報打電話反映,自己和丈夫在濟安家已經5年了,眼看到了年底,已經在婆家過了5個春節的她不禁惦記起回娘家的事。當這一想法取得了丈夫和婆婆的支持後,自己興衝衝地給在濰坊壽光的父母打了電話,沒想到的是,這個想法,在自家爸媽那兒碰了壁。
「老父親乍一聽很高興,但馬上又為難起來,再三考慮後拒絕了我的想法。」王女士說,「我爸說他也很想我們能回家,但按照我們家那兒的習慣,嫁出去的閨女是不能回娘家過年的。」
根據王女士的說法,其當地的風俗是:臘月廿三到新年正月初一之間,家裡如果有哥哥或者弟弟,嫁出去的女兒就不能回家過年。否則,就可能會對哥哥或弟弟「不好」。如果家中沒有兄弟,則不受此約束。這種舊俗讓王女士覺得不可思議,但幾經勸說,父親還是拒絕了她的想法。王女士說,當父親這樣說的時候,電話的另一端,已經60歲的老父親也是老淚縱橫。
親情與舊俗
兩代人交鋒
王女士說,自己的女兒一再喃喃地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回姥姥家過年,是不是因為姥姥家的路被堵了回不去了啊。一時無法給女兒解釋,她的眼淚刷地流了下來。「如果按照這個習俗,我豈不是以後都沒辦法回家過年了?」因為在了解她與父親的觀點衝突後,家裡的親戚也勸她遵從鄉俗不要回家。傷心之餘她給父親發了這樣一條簡訊:「當今社會發展到今天,親情竟然敗給了風俗習慣。」
調查發現,類似情況在當地並不稀奇。省城孟女士的嫂子與王女士是同鄉,自結婚以來的十幾年裡就有如此遭遇。據孟女士介紹,其嫂子有4個哥哥弟弟,在鄉俗「制約」下不得回娘家過年。而嫂子父親的生日是臘月廿六,其嫂子每年都是在臘月廿二回家給父親祝壽。臘月廿六那天的壽宴,她從來都沒有被準許參加。
據了解,這一風俗在山東各地、河南、陝西、天津、福建等許多地方都存在,影響面比較大。儘管隨著社會的變化,已經相當淡化,但一些個案仍屢見不鮮。
「回誰家」令五成夫妻「內戰」
距離春節還有兩周時間,大家盤算著回家過年。那麼問題來了,回男方家還是女方家?按照「老規矩」,回男方家過年是天經地義。然而,隨著第一批獨生子女群體開始成家生子,過年回婆家的規矩也逐漸被打破。「回誰家過年」,成為擺在「獨生夫妻」面前的一道難題。
本報見習記者 周國芳 本報記者 宋立山 實習生 郭佳琦
為回哪邊過年
小兩口險些離婚
「我也是獨生女,父母兩人獨自在家過年我心裡能舒服嗎?」淄博的石靜結婚三年了,婚後一直隨老公住在江西南昌。臨近春節,石靜就因「回誰家過年」跟老公吵了起來。
「結婚前兩年過年都是在南昌過的,很不習慣。無論是過年的風俗還是飲食方面,都跟山東有很大差別。到處拜年應酬,親戚們說的南昌話也聽不懂。」石靜抱怨道,「我們雙方都是獨生子女,打電話拜年時,父母雖然不說,但也能感受到他們很孤單。」
今年原本計劃從南昌回淄博老家過年的石靜遭到老公反對。「老公是十足的『鳳凰男』,他認為如果不跟他回家過年,讓他在父母和長輩們很沒有面子。」石靜和丈夫為此「冷戰」了一星期。最後兩人達成一致,今年各回各家過年,明年起兩家輪著過。
事實上,像石靜一樣因「回誰家過年」而發生爭執的夫妻並不在少數。為此本報抽樣調查了省內70對夫妻,結果顯示有39對夫妻曾經因「回誰家」內戰。有7對夫妻認為「離婚也是有可能的」。
「因為在去誰家過年這個問題上產生分歧,鬧到離婚地步的不是沒有,我就調解過好幾對。」濟南市歷下區婚姻登記處調解員王玉梅說,去年春節前,一對小兩口回家的年貨都置辦好了,最後卻因為去哪邊過年鬧到了離婚登記處。幸好經過調解,兩人沒有辦理離婚手續。
風俗不一
「兩家合一家」並非易事
「以我個人來說,還是想回娘家過年,畢竟平時大多數時間都在婆家,陪自己父母的時間太少。」王茜(化名)是臨沂市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今年28歲,娘家在濰坊,「2009年結婚之後,春節都是在臨沂這邊過的,剛嫁過來的時候經常想家,後來慢慢適應了。」
王茜說,由於兩地風俗習慣不一樣,特別是飲食方面差別比較大,如果把兩家老人接到一起過春節,會覺得彆扭,還是輪流到兩家過年更行得通。
因為這事兒吵架的,不光是年輕夫婦,還有一些年邁的再婚夫婦。只不過,讓他們生出嫌隙的,不是他們兩人去哪家過年,而是他們的孩子回哪家過年。
王玉梅說,幾天前,她就曾調解過一對年過五旬的再婚夫妻。兩人此前均離異,在一起十幾年,但是直到上個月才登記結婚。沒想到,還沒過第一個年呢,就因為孩子回家過年的事兒吵得不可開交。原來,兩人各有一子,女方的兒子今年想到兩位老人的家裡過年,一家人湊一起熱鬧熱鬧,但是男方怎麼也不同意。
「我的兒子來陪我一起過年,你憑啥不願意?」女方據理反駁。
「沒有什麼原因,我就是不同意。」男方不說理由。
「聊過之後我才知道,可能是男方與兒子關係不太好,很少有來往,所以也不同意女方的兒子來。自己的孩子不來,別人的孩子來了,心裡不是滋味,又不好說出口。」王玉梅說,這雖然是個例,但如今再婚夫婦也是龐大的群體,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即便夫婦雙方和各自的孩子關係都不錯,真能愉快地湊到一起過年的也不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