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最後對至人神人聖人的結論是什麼?
其實《莊子》裡面說得蠻清楚的。
莊子最終追求的是人精神層面的升華,是絕對的、不必有任何依託的自由,即「逍遙遊」。而他文中的「至人神人聖人」其實就是能夠達到「逍遙遊」狀態的人。
在前文的比喻中,鯤鵬能夠乘風起,遨遊萬裡,憑藉的是風,而列子能凌空而行,憑藉的是氣,就是說,他們這都還不能算理想的「逍遙遊」狀態。
理想的「逍遙遊」就是什麼都不需要憑藉的自由——也就是精神層面的完全自由。
《莊子·逍遙遊》最後一段,是「至人神人聖人」的出處: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倘若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駕馭著六氣的變化,遨遊於無窮的境地,他還要憑藉什麼呢?所以說修養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於求功,有道德學問的聖人無意於求名。
「逍遙遊」的狀態,是順應天地法則、順應自然變化、精神絕對自由地暢遊於無邊無際的精神世界,而不需要任何的憑藉。
那如何才能做到這種絕對的精神自由呢?那就是先做到「無己、無功、無名」。
「聖人」、「神人」、「至人」,含義上沒有本質差別,指的都是達到「逍遙遊」境界的人。
「無己」,就是無我。這個「無我」並非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而是認識到自己和萬物並無區別,與大自然渾然一體,而感覺不到「我」的特殊性。
「無功」,就是不追求建功立業。世間萬物是「道」的不同狀態,功業算什麼呢?這並非放棄進取心,而是進取心的實現要順應自然法則、順應萬物變化之理,做到不違背自然的「無為」。
「無名」,就是不追求名譽地位。「無名」,才能做到齊物,齊物才能「無己」、才能「無功」。
能夠做到「無己無功無名」的人才是真正超脫現有世界牽絆的自由者。
這種人,達到了「逍遙遊」的狀態,掌握了突破精神牢籠的大智慧,就是「至人神人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