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服務】靜坐:一種簡單易學的放鬆方法
【心理健康服務】靜坐:一種簡單易學的放鬆方法 2020-02-29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瑜伽益處不勝枚舉靜坐的好處
瑜伽益處不勝枚舉靜坐所帶來的益處會體現在三個方面:一、生理上的好處靜坐給予身體一個全面性的休息,特別是大腦,即使在睡覺的時候,大腦也是保持活動的(做夢)。靜坐讓大腦完全的放鬆下來。在靜坐時,人的新陳代謝水平下降, 心臟泵血量降低,心跳減慢,血壓也隨之下降,因此,人體在靜坐時所有的器官都得到休息。
-
傳統保健:靜坐和養生關係
許多人日常縈懷夢繞的都是身外之物,卻很少顧及自我身心健康。殊不知這樣前精神外馳,體內的元氣便源源不斷地耗散。元氣洩盡,生命就終止了。所以每天應該安排出一些時間練練靜坐的功夫,達到內氣凝聚,神與形合的境界。全身的生理機製得以平衡調整後,自然可以氣血充足而祛病強身。靜坐法沒有偏差和弊端,尤其適於腦力工作人員、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靜坐時間可靈活掌握,因人而異。一般半個鐘頭即可。
-
多靜坐,以收斂浮氣.
——弘一法師盤珪永琢禪師是日本江戶時代有名的僧人,他每每教導接引他人,要求他們應該具有佛心和高尚道德。又因為他說法時深入淺出,事理圓融,通俗易懂,因此總有人慕名前來參謁或請求開示。他有個習慣,常常在開示會結束之前讓信徒們發問,他便即時解說,這樣可以讓更多的人受益。
-
靜坐冥想的秘密
有這樣一個人,他背負了幾百萬人精神依靠的壓力,每天的行程密密麻麻,要見上百個人,說上七八小時的話。要說壓力,他比哪個人的壓力都大,但是他卻永遠的精力充沛,而且情緒穩定,心情愉悅,你想知道他是誰嗎?你想知道他保持快樂與活力的秘密嗎?
-
打坐、靜坐的方法和好處!
《內經》中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由此觀之,我們的祖先早已認識到精神意識對有情色身(物質)的積極作用。可見打坐入靜,不僅可以祛病強身,延年益壽,而且還可得到內證法樂的身心愉悅。因為通過打坐,可以使精神高度放鬆,達到恬淡虛無,心無罣礙;也可以使精神高度集中,用意念力運化身心,自度一切苦厄。
-
【放鬆功】三線放鬆功
古代有類似放鬆功的修煉內容,如《蘇沈良方》中「靜守」、「靜坐」以及蔣維喬先生《因是子靜坐法》,但這些功法要求意念集中,守住某一個部位或者穴位,學練難度大,易出偏差。故放鬆功是近代人在繼承古人靜坐意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功法,側重精神內守,意導氣行,與深長勻細的呼吸配合,意念強調移動,全身放鬆,所以功法比較安全,站坐臥行均可,不受環境、地點的限制,具有易學易練、易見效果、松靜自然、神形兼修等特點。放鬆功既適合健康人鍛鍊,是練功入靜的基礎;又適合患者康復鍛鍊。
-
靜坐冥想與高峰經驗
這種目前大受歡迎的潛能啟發技巧不但吸引了那些想尋求啟示、著重精神生活的人,也使得汲汲營利的生意人大為著迷。我要在此探討靜坐冥想的本質,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這是一項行之已久、爭議性頗高的活動,我希望將我個人的信念和經驗與各位讀者交換心得;第二,我想以靜坐冥想為例,說明各種成長技巧和個人成長發展的真實感覺之間有些什麼關係。
-
今天,你靜坐冥想了嗎……
美國人向來有簡化高深學問的本領,靜坐被他們「去除神秘性」,並且「街頭化」之後,濃縮為佛教哲學裡面的一點:每天安靜做十分鐘到四十分鐘,專注於呼吸或一個字或一個形象,你就可以訓練自己,把精神集中於當下這一刻,忘卻過去與未來,完全接受超現實,從而超越它。 打坐進入「深境」,不但身體會產生微妙變化,腦部亦然。
-
南懷瑾老師講靜坐入門:靜坐七支坐法(匯集版)
(七)舌頭輕微舔抵上顎,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 附帶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凡在靜坐的時候,必須使腦神經以及全身神經與肌肉放鬆,絕對不可有緊張狀態。四、初習定的人,吃太飽時不可打坐,如覺得昏昏欲睡,也不可勉強坐,應該睡夠了再坐,才容易靜定下來。五、無論初習或久習,坐處必須使臀部墊高二、三寸,初習打坐的人,兩腿生硬,可以墊高四、五寸,日久可以漸漸減低(如臀部不墊高,身體重心必定後仰,使氣脈阻塞,勞而無功)。
-
修習靜坐禪定的方法
不懂修禪定的人,即使入了定了也不知道是入了定,就那樣在那裡傻等。很多出家人都能進入初禪、二禪、三禪,甚至有的出家人修到了四禪。他們的靜坐經驗是什麼呢?原來每一次他坐下來時,總想體驗他上一次靜坐的覺受,然後就等、等、等時間到了,他所期待的體驗又出來了,就如此入定了。大多數的出家人都是這樣的,期待上一次靜坐的體驗而入定,這就是他不懂得如何入定,就不信一瞬間也能入定。為什麼他不懂呢?
-
在靜坐中修復生命的能量(強烈推薦)
通過靜坐,我們得以開啟內心的智慧,這是更高的追求。有的靜坐方法從「止」入手,訓練心靜止在一物之上,這樣的方法能夠培養出生命的「定力」。有的靜坐方法從「觀」入手,訓練心的覺察力和敏銳度,這樣的方法能夠成就「慧力」,通過「止觀」的練習,就能定慧等持。
-
靜坐調息練習-解情緒焦慮壓抑
你將會發現自己的本性發出光芒,也能體會出這種自性本體的光芒是來自何處。當光芒源源不斷,那些困擾身心的負能量和磁場即被改變。靜坐的準備1.坐墊四方形寬大鬆軟以及圓形高約四吋的坐墊各一個。2.場所整潔、寂靜、肅穆莊嚴的室內。3.時間精神飽滿之每晨,起床漱洗之後最佳。
-
靜坐與健康的關係
人在入靜狀態下,各系統的指標都相應地出現了有益的改變。鍛鍊從開始到入靜的過程中,首先是從心理調整啟動變化的,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神經系統功能向著同步協調的方向發展,進一步通過神經及神經內分泌途徑作用於全身,引起全身各系統功能活動向著健康協調的方向發展。 這是一個從心理到生理,從精神到形體,從局部到全身的變化過程。
-
默照禪修持法——靜坐, 放鬆,看著你的心......
雙手的手心朝上,左手掌在上,右手掌在下,重疊置於腿上;然後輕合嘴唇、舌頭輕抵上顎、輕扣上下牙齒,眼球放鬆,兩肩、兩臂、兩手均不用力,腰部挺直,小腹放鬆──這是最正確的姿勢。正確的坐姿,可以使身體穩定、心念集中,全身的氣脈循環更為通暢。重心的感覺,不在頭部或上身,而是在臀部和墊子之間,身體其他的部分則不去管它。
-
靜坐前一定要練氣?關鍵是身體放鬆
靜坐前一定要練氣?關鍵是身體放鬆。南懷瑾老師為啥強調打坐前要練氣?師兄忙完,教教我盤腿之前的有哪些動作吧!我都是自己瞎琢磨的。@李淵回打坐一定要有師父為啥說打坐一定要有師父?那麼冤回就建議你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點不能馬虎,一點不能懈怠。否則,玩來玩去。生活上沒有進步,修行沒有進步,把自己身體搞壞了。連個正常人都不如,還遭別人恥笑,整天搞些不正常的東西,何必呢?修行人應該有一個修行人的樣子。但是,現在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也是非常的可惜。
-
靜坐和冥想,聆聽自己內心最大的聲音
我們通過靜坐冥想,在規定的時間知道我們自己在做什麼,我們生活的真理在哪,以此最大限度地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從而悟出人生真諦。 安靜的沉思可以讓我們的內心進行反省,從而更深地認識真實的自己,把自己的心靈與智慧相結合,與上帝聯合,與自己的潛意識結合,每個人的身體,情感和精神上都會得到最深層次的滋養
-
靜坐冥想:沒那麼玄奧,沒那麼高不可攀,只是日常裡最精緻的跋涉
每天中午之時,坐在辦公室或休息區,靜坐冥想,忙碌之餘,給自己做個深度的放鬆,調整好自己精神狀態,準備迎接下午和晚上的「行程」。同時,及時地檢視自己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等此時所處的狀態,是否都在有序發展?是否都在可控狀態?有需要優化或摒棄的嗎?今天的目標都能順利達成或者超額、超質完成嗎?
-
十五個調養身心、健康放鬆的好方法
許多人有過這種體驗:一陣勞作之後,便會覺得頭目發昏,此時若能閉上眼睛,休息幾分鐘,再睜眼時即有一種清爽之感。這個過程就是通常說的「閉目養神」。閉目養神可以排除一切外界幹擾,放鬆思想感情,使大腦處於靜止狀態,無所思念,無所顧慮,安心養神。
-
靜坐中出現自發功的原因
為什麼佛法不講修身體的氣機?因為身體的變化再大,而心態未轉變是沒有用的。當這種氣機發動後,身體會有規則地抖動、轉動。明白這個道理後,就不要去制止它,而是讓身體自然高度地放鬆。有的人很難放鬆,那就要給它點暗示。只有身體完全放鬆了,產生的氣機才能暢通,進而充盈,人也會自然靜下來。大家坐在這兒這麼浮躁,就是氣沒有沉下來、氣脈沒有充盈。氣脈果真充盈了,氣不再流通,如同風止了,樹葉才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