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
是中國人家中必不可少的調味料。
每次烹飪食物時,撒上一丟丟,
既增加食物的鮮香,又使色澤更好看。
不過對於醬油,
小夥伴們也經常有各種疑惑:
比如生抽、老抽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吃醬油會變黑嗎?
有傷口了就不能吃醬油嗎?
兒童醬油更健康嗎?
如何挑選醬油呢?
別急,今天就跟你們一起說說。
什麼是醬油?
醬油,是是由大豆、豆粕等蛋白質原料,
和小麥、麩皮等澱粉原料,
經微生物的發酵作用,
最終製成含有多種胺基酸和適量食鹽,
具有特殊香氣風味的調味品。
國人對醬油的喜愛自古有之。
早在周朝,就已經有醬油的身影了。
《周禮·天官·膳夫》就有記載,
天子的飲食分為飯、飲、膳、饈、珍、醬六大類。
不過當時的「醬油」,
是動物肉剁成的泥,再發酵成油。
製作方法類似於現在的魚露。
北魏時期的賈思勰寫的《齊民要術》中,
記載了利用黃衣(米麴黴)製作醬的方法,
這時的製作方法已經和現在類似,
書中記著「醬清」「豆醬清」,
就是指用大豆為原料製成的原料。
醬油為什麼那麼鮮?
醬油的鮮味,
主要來自發酵產生的含氮化合物,
比如穀氨酸和天冬氨酸。
此外,增鮮醬油中還添加了,
少量的肌苷酸鈉和鳥苷酸鈉,
使胺基酸的鮮味閾值更低,鮮味更加自然。
而且醬油的製作工藝不同,
香氣和色澤也會不一樣。
常見的有低鹽固態發酵和高鹽稀態發酵。
低鹽固態,以大豆和麩皮為原料,
發酵溫度較高,製作周期較短,
基本28天即可制出成品。
這樣也是目前國內大多數醬油廠家採用的方式。
低鹽固態發酵法醬油的氨態氮含量低,
鮮味不足,色澤較淺。
高鹽稀態,以大豆和小麥為原料,
發酵的溫度相對較低,發酵時間較長,
產量也相對較低。
但這種發酵方法可以使原料充分發酵,
合成更多的香味物質,
釀造出來的醬油味道更加香醇。
生抽、老抽,傻傻分不清楚?
生抽、老抽分別是啥?
它們有什麼區別?
這裡的「抽」,是提取分離的意思,
生抽和老抽都是釀造醬油。
生抽是以黃豆和麵粉為原料,
經發酵成熟後提取而成;
顏色較淡,味道偏鹹,主要用來調味,
適合做涼菜或炒菜。
而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色,
經特別工藝製成的濃色醬油,
顏色較濃,有鮮美微甜的口感,
適合肉類增色之用。
如何挑選醬油?
優先選擇釀造醬油
什麼是釀造醬油?什麼是配製醬油?
釀造醬油,就是以大豆、小麥或麩皮為原料,
經過微生物天然發酵而成,
生產時間長,產出比低。
配製醬油,是以釀造醬油為主體,
與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食品添加劑等配製而成,
產出時間短,價格便宜。
從生產過程也能看出,
兩者的營養成分和味道自然不同。
如何判斷哪款是釀造醬油?
一般外包裝都有會標明。
《預包裝食品通則》中規定,
醬油產品標籤都要標明「釀造醬油」或「配製醬油。
或者還可以看產品的執行標準。
釀造醬油一般是GB18186標準,
配製醬油則是SB10336標準。
優先選擇等級更高的醬油
醬油外包裝上還有2項重要信息:
質量等級和胺基酸態氮含量。
醬油的美味,
主要取決於其中的胺基酸態氮含量。
所以,胺基酸態氮含量越高,醬油味道越鮮美。
目前市場上的醬油分為四個等級。
特級醬油中胺基酸態氮含量≥0.8g/100ml;
一級醬油中≥0.7g/100ml;二級醬油中≥0.55g/100ml;
三級醬油中≥0.4g/100ml。
所以,儘量選擇等級更高的就好啦。
注意醬油中的鈉含量
我們都知道,
鈉攝入過多會導致血壓升高,
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但是,鈉的來源可不止食鹽,
醬油也是鈉攝入的重要來源。
選購醬油時,應該優先挑選鈉含量更低,
或薄鹽、減鹽的醬油。
這裡多說一句,市面上有不少兒童醬油。
價格往往比普通醬油高出好幾倍。
要不要給小朋友買兒童醬油呢?
沒必要。
小朋友確實應該清淡飲食,
醬油、鹽都應儘量少吃。
但是,市面上的兒童醬油,
並沒有比成人醬油更清淡!
《消費者報導》曾檢測了市面上
6款常見兒童醬油和同品牌的普通醬油。
結果發現:兩者幾乎無差別,
甚至有3款兒童醬油鹽含量更高。
所以,家長朋友們真的沒必要,
為此多花錢。
平時注意挑選含鹽更低的即可。
吃醬油容易變黑?
有傷口不能吃醬油?
經常聽到不少長輩們說,
吃醬油皮膚容易變黑,
有傷口的話,更加不能吃醬油。
之所以有這個說法,
主要是因為醬油「長得黑」,
含有合成黑色素的主要物質
——酪氨酸。
其實,膚色的深淺,主要有遺傳決定。
紫外線照射、內分泌、炎症反應、
藥物也有一定影響。
雖然醬油中確實有酪氨酸,
酪氨酸也是合成黑色素的原材料,
但是,食物中酪氨酸的多少,
並不會直接對膚色產生影響。
人體黑色素的合成,
除了要有酪氨酸,還得看酪氨酸酶的多少。
兩者相互反應,才能形成黑色素。
而且,醬油中的酪氨酸,
並不是食物中最突出的。
你每天喝的牛奶,
就比醬油中的酪氨酸含量更高,
你怎麼不說喝牛奶會變黑呢?
總之,醬油就是普通調味料,
大家沒必要談「醬」色變,
日常燒菜適量調味就好。
好了,今天關於醬油的科普就說到這了。
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
別忘了「三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