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這個每天幾乎必吃的調料,你有可能吃錯了

2020-12-13 騰訊網

醬油,

是中國人家中必不可少的調味料。

每次烹飪食物時,撒上一丟丟,

既增加食物的鮮香,又使色澤更好看。

不過對於醬油,

小夥伴們也經常有各種疑惑:

比如生抽、老抽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吃醬油會變黑嗎?

有傷口了就不能吃醬油嗎?

兒童醬油更健康嗎?

如何挑選醬油呢?

別急,今天就跟你們一起說說。

什麼是醬油?

醬油,是是由大豆、豆粕等蛋白質原料,

和小麥、麩皮等澱粉原料,

經微生物的發酵作用,

最終製成含有多種胺基酸和適量食鹽,

具有特殊香氣風味的調味品。

國人對醬油的喜愛自古有之。

早在周朝,就已經有醬油的身影了。

《周禮·天官·膳夫》就有記載,

天子的飲食分為飯、飲、膳、饈、珍、醬六大類。

不過當時的「醬油」,

是動物肉剁成的泥,再發酵成油。

製作方法類似於現在的魚露。

北魏時期的賈思勰寫的《齊民要術》中,

記載了利用黃衣(米麴黴)製作醬的方法,

這時的製作方法已經和現在類似,

書中記著「醬清」「豆醬清」,

就是指用大豆為原料製成的原料。

醬油為什麼那麼鮮?

醬油的鮮味,

主要來自發酵產生的含氮化合物,

比如穀氨酸天冬氨酸

此外,增鮮醬油中還添加了,

少量的肌苷酸鈉和鳥苷酸鈉,

使胺基酸的鮮味閾值更低,鮮味更加自然。

而且醬油的製作工藝不同,

香氣和色澤也會不一樣。

常見的有低鹽固態發酵和高鹽稀態發酵。

低鹽固態,以大豆和麩皮為原料,

發酵溫度較高,製作周期較短,

基本28天即可制出成品。

這樣也是目前國內大多數醬油廠家採用的方式。

低鹽固態發酵法醬油的氨態氮含量低,

鮮味不足,色澤較淺。

高鹽稀態,以大豆和小麥為原料,

發酵的溫度相對較低,發酵時間較長,

產量也相對較低。

但這種發酵方法可以使原料充分發酵,

合成更多的香味物質,

釀造出來的醬油味道更加香醇。

生抽、老抽,傻傻分不清楚?

生抽、老抽分別是啥?

它們有什麼區別?

這裡的「抽」,是提取分離的意思,

生抽和老抽都是釀造醬油。

生抽是以黃豆和麵粉為原料,

經發酵成熟後提取而成;

顏色較淡,味道偏鹹,主要用來調味,

適合做涼菜或炒菜。

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色,

經特別工藝製成的濃色醬油,

顏色較濃,有鮮美微甜的口感,

適合肉類增色之用。

如何挑選醬油?

優先選擇釀造醬油

什麼是釀造醬油?什麼是配製醬油?

釀造醬油,就是以大豆、小麥或麩皮為原料,

經過微生物天然發酵而成,

生產時間長,產出比低。

配製醬油,是以釀造醬油為主體,

與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食品添加劑等配製而成,

產出時間短,價格便宜。

從生產過程也能看出,

兩者的營養成分和味道自然不同。

如何判斷哪款是釀造醬油?

一般外包裝都有會標明。

《預包裝食品通則》中規定,

醬油產品標籤都要標明「釀造醬油」或「配製醬油。

或者還可以看產品的執行標準。

釀造醬油一般是GB18186標準,

配製醬油則是SB10336標準。

優先選擇等級更高的醬油

醬油外包裝上還有2項重要信息:

質量等級和胺基酸態氮含量。

醬油的美味,

主要取決於其中的胺基酸態氮含量

所以,胺基酸態氮含量越高,醬油味道越鮮美。

目前市場上的醬油分為四個等級。

特級醬油中胺基酸態氮含量≥0.8g/100ml;

一級醬油中≥0.7g/100ml;二級醬油中≥0.55g/100ml;

三級醬油中≥0.4g/100ml。

所以,儘量選擇等級更高的就好啦。

注意醬油中的鈉含量

我們都知道,

鈉攝入過多會導致血壓升高,

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但是,鈉的來源可不止食鹽,

醬油也是鈉攝入的重要來源。

選購醬油時,應該優先挑選鈉含量更低,

或薄鹽、減鹽的醬油。

這裡多說一句,市面上有不少兒童醬油。

價格往往比普通醬油高出好幾倍。

要不要給小朋友買兒童醬油呢?

沒必要。

小朋友確實應該清淡飲食,

醬油、鹽都應儘量少吃。

但是,市面上的兒童醬油,

並沒有比成人醬油更清淡!

《消費者報導》曾檢測了市面上

6款常見兒童醬油和同品牌的普通醬油。

結果發現:兩者幾乎無差別,

甚至有3款兒童醬油鹽含量更高。

所以,家長朋友們真的沒必要,

為此多花錢。

平時注意挑選含鹽更低的即可。

吃醬油容易變黑?

有傷口不能吃醬油?

經常聽到不少長輩們說,

吃醬油皮膚容易變黑,

有傷口的話,更加不能吃醬油。

之所以有這個說法,

主要是因為醬油「長得黑」,

含有合成黑色素的主要物質

——酪氨酸。

其實,膚色的深淺,主要有遺傳決定。

紫外線照射、內分泌、炎症反應、

藥物也有一定影響。

雖然醬油中確實有酪氨酸,

酪氨酸也是合成黑色素的原材料,

但是,食物中酪氨酸的多少,

並不會直接對膚色產生影響。

人體黑色素的合成,

除了要有酪氨酸,還得看酪氨酸酶的多少。

兩者相互反應,才能形成黑色素。

而且,醬油中的酪氨酸,

並不是食物中最突出的。

你每天喝的牛奶,

就比醬油中的酪氨酸含量更高,

你怎麼不說喝牛奶會變黑呢?

總之,醬油就是普通調味料,

大家沒必要談「醬」色變,

日常燒菜適量調味就好。

好了,今天關於醬油的科普就說到這了。

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

別忘了「三連」支持!

相關焦點

  • 【文怡之選】| 我把每天吃的好醬油推薦給你,買好醬油一定要看這2點哦!
    這些年,我覺得我犯了一個錯誤,【文怡之選】做了三年了,在這三年裡,我推薦過很多大牌的廚房用具,家居用品,甚至是孩子的東西,還有很多性價比很高的生活用品,唯獨沒有推薦過廚房裡的調料。因為在我意識裡,這些東西是家家戶戶都有的,每天都會用到的,誰能不了解呢?那天,辦公室一個剛結婚不久的做設計的小姑娘問我:「姐,你能給我推薦個醬油麼?」
  • 生抽、老抽、醬油到底有什麼區別?這麼多年都吃錯了!
    寶寶們先別急著嘲笑接觸妹接觸妹其實一直有個疑問吃了這麼多年醬油每種醬油都有自己獨特的用料生抽和老抽的「抽」字是「抽取、提取」的意思生抽就是從醬缸抽出的第一道醬油以大豆小麥為主要原料蒸魚豉油的提鮮添加劑較多吃起來更鮮美讓食物原汁原味醬油主要用來調味和上色每種醬油都有合適的用途
  • 無數健身黨每天必吃的它,卻有99%人吃錯了!
    ,畢竟——作為一個地球人,特別是減肥健身黨,幾乎每天最離不開的食物就是雞蛋了!吃了雞蛋那麼多年,你真的了解過這顆蛋嗎?市面上有初生蛋、土雞蛋等,它們有差嗎?不同的烹飪方式竟然對雞蛋營養有影響?不了解這些,有可能你就白吃雞蛋好多年!
  • 多吃醬油讓全家得病?答案來了
    事實上,二氧化硫是氣體,在水果表面根本吸附不了多少,殘留30毫克每公斤的行業標準,幾乎不可能達到。  醬油是每家廚房的必備。但是,朋友圈最近流傳的一篇報導稱,因為多吃了醬油,有家人出現中風、高血壓、高尿酸、暴胖等情況。  報導中一位醫師表示:「長期使用醬油的結果就是,誘發高尿酸血症、腎功能損傷、高血壓等疾病。」
  • 傳統川菜不用醬油,新派川菜必用醬油,生抽老抽不能取代複製醬油
    傳統川菜不用醬油醬油是一種鹹鮮調味品的統稱,醬油和味精、雞精這些,在過去傳統川菜領域基本不適用,也就是說,地道川菜幾乎不用醬油、味精、雞精這些後來的調味品。新派川菜必用醬油醬油是後來從南方傳到四川,為了迎合市場,新派川菜就開始使用醬油和少量增鮮調料,以此來降低成本,彌補飼料養殖食材的缺陷,炒菜給一勺醬油,滷菜給一些醬油,涼菜也給一些醬油,就連蒸菜和燒菜也都用了醬油,這裡有降低成本因素,也有技術水平因素,各種原因就導致了醬油和其他調料的普及。
  • 比糖和鹽還「可怕」的調料,不少人每天都在吃血糖不高才怪!
    比糖和鹽還「可怕」的調料,不少人每天都在吃,血糖不高才怪!2、蠔油蠔油也是一種鮮味調料,利用蠔牗牡蠣牘為原料,在煮熟之後,在取汁水加上輔料製作而成的,比醬油的味道更加濃鬱,但是它的添加劑也要高出很多,吃多了不僅會對身體造成危害,也會使血糖升高。
  • 比糖和鹽還「可怕」的調料,可能天天都在吃,皮膚怎麼好的了
    年齡是女性的秘密,每天女性都會做很多來保養皮膚,就是為了讓自己「年齡成謎」,但是生活中卻有很多小事是美麗道路上暗藏的「雷區」,如果這些小事不注意,可能會導致色素沉積,生成色斑或者暗沉,讓人顯得老氣,用再多的護膚品都難有好的美白效果。
  • 比糖和鹽還「可怕」的調料,可能天天都在吃,皮膚怎麼好得了
    年齡是女性的秘密,每天女性都會做很多來保養皮膚,就是為了讓自己「年齡成謎」,但是生活中卻有很多小事是美麗道路上暗藏的「雷區」,如果這些小事不注意,可能會導致色素沉積,生成色斑或者暗沉,讓人顯得老氣,用再多的護膚品都難有好的美白效果。
  • 比糖和鹽還「可怕」的調料,可能你天天吃,難怪血管越來越堵
    血栓與人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眾所周知,調味品如高鹽、高糖等,如果攝入過多,也很容易造成血栓,當然,廚房裡有很多調味品,比鹽和糖還可怕,但大多數人每天都吃,難怪血栓越來越多。比糖和鹽更「可怕」的調味品,大多數人每天吃,難怪血管越來越堵塞。醬汁。
  • 有件事你每天都在做,但可能錯了……關於「吃」晚餐
    有件事你每天都在做,但可能錯了……關於「吃」晚餐 2020-12-23 2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種調料可能更應注意,很多人都在吃
    人體中的膽固醇,會引起血管堵塞,對身體健康產生威脅,我們常吃的幾種調料,就很容易讓血管被堵,大家要注意一下。一、糖和鹽會引血管堵塞?3種調料可能更應注意,很多人都在吃1、 醬油做飯的時候調料幾乎成了必備品,對於菜品有著良好的調味和著色作用。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醬油在發酵的過程中,被加入了很多的鈉鹽,這種物質會導致膽固醇增加。
  • 吃了一輩子醬油,現在才發現吃錯了,原來生抽和醬油差別這麼大!
    小時候給我留下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話,那就是媽媽說的:「到外面街上給我打上一瓶醬油回來」,真的是回憶滿滿啊!以前醬油其實沒那麼多分別,大家吃的都是一種,現在的話則不一樣,醬油被區分成許多品類,也都不再是過去那個味了。
  • 醬油和雞精可以給寶寶吃嗎?關於兒童調料,家長要搞清這三個問題
    總結起來還是,雞精、味精和醬油、鹽一樣,本身沒有那麼可怕,但是也要控制攝入,特別是對寶寶來說,越晚加、越少加,越好。 其實在《添加輔食8個月後,這三點餵養心得,是我最想分享給你的》一文分享的第二點心得,就是關於調料的,但裡面說得更多的是鹽。
  • 退休軍醫告誡:全國醬油抽檢報告:這些醬油抽檢不合格!看看有沒有你常吃的!
    在烹飪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必要的調料,那麼菜餚的味道就會少得多,對於我們這些不能吃的人來說,這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那麼,在調味的過程中,最著名的調味料是什麼呢?當然,毫無疑問,醬油是每一次烹飪時間都要用到的。
  • 比糖和鹽還「有害」的調料,或許你常見,醫生:儘量少吃
    比糖和鹽還「有害」的調料,或許你常見,醫生:儘量少吃1、醬油平常喜歡做菜的人都非常喜歡醬油,因為醬油可以為自己做的菜增色不少。而且醬油還能夠達到調味的作用。殊不知醬油的製作過程當中加入了很多的鹽,如果攝入過多的醬油,可能也會導致血管堵塞。
  • 醬油吃多了對人體有哪些壞處和影響?你的理解真的對?看專家理解
    醬油幾乎是我們家家戶戶都備有的一種調味料,很多的菜餚都需要用上一點醬油。那麼醬油吃多了是不是對我們人體有什麼壞處哪? 的確有相關的報導稱醬油吃多了會增加自身健康的風險,但是我們平時吃得太少,風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本文就來具體地講述一下。
  • 舌尖上的西安,盤點西安必吃10大美食,你有吃過哪些呢
    簡直太幸福啦,每天就是各種逛吃,各種大街小巷,各種街邊夜市。下面我推薦給大家西安必吃10大美食。胡辣湯、臊子麵、烤肉、biangbiang面、葫蘆頭泡饃、小炒泡饃、臊子麵、烤肉、柿子餅等等。如果你也是麵食愛好者一定要去西安吃,不會讓你失望的。
  • 醬油吃多了會致癌?這個誤會你還在信?看看醫生怎麼說
    平時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調料是什麼?估計醬油是其中之一。很多菜在烹製的過程中都是少不了醬油的角色。同時,醬油的營養比較豐富,含有多種胺基酸、有機酸、糖分、色素等。但是,有很多人在夏季擔心醬油吃多了會不會使皮膚變黑,甚至還有人擔心醬油吃多了會有致癌的風險。那麼到底醬油能不能天天吃、放心吃呢?食用醬油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一、皮膚變黑真的和醬油有關係嗎?1、黑色素是如何形成的?
  • 「鹽」多必傷,1歲前孩子不吃鹽就行了?錯!3種高鈉食物別忽略
    寶寶什麼時候能吃鹽,這個問題應該很多家長都已經知道了答案,在寶寶一歲之前,我們是嚴格禁止寶寶吃鹽的。 在老一輩以前的認知裡,寶寶吃鹽才會有勁,但是時代在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進步。
  • 大溫地區Costco必買清單——調料食材篇
    >也許就有意外收穫呢!把前面提到的有機初榨橄欖油用中高火加熱,炒香洋蔥,加入泡發好的野生菌翻炒,再倒入這個意面醬,煮開後稍收一下汁,就可以澆在意面上吃了。中火把平底鍋燒熱,直接放入Costco賣的各種牛排,兩面撒上這個調料煎熟,就是美味可口的自製牛排了!還可以用來醃製牛排再燒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