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天蠍座),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除此之外,莫奈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靈`感`家莫奈曾長期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作多幅的描繪,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覺。
/
·《草垛》系列 ·
1891年5月4日,在巴黎的杜蘭德畫廊,22張莫奈正在展出,在一間很小的屋子裡,15件畫了同一個物件的組畫被掛在了一起,名字叫「谷垛系列1890-91,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乾草垛」系列作品,這幾件作品不僅展現莫奈職業生涯的轉折,也是法國印象派繪畫的一個重要歷史起點,51歲的莫奈,此時已成為法國印象派的領軍。
這些草垛有什麼意義呢?既沒有主題,又沒有感情,更沒有體現什麼社會責任感。
莫奈之前,幾乎所有畫家畫的都是室內畫,而且只注重畫了什麼,不注重技法上的科學性,特別是對光線的敏感捕捉,幾乎沒有。即使到了馬奈也基本限於對室內光線的關注。而莫奈則開始真正走進了大自然,去觀察和體會自然光線的變化、感受光線給萬物帶來的奇妙。
給小夥伴們推薦個非常不錯的美術類公眾號
所以,從莫奈開始,藝術中的科學性得到了極大重視和突顯。過去主要憑藉宏大題材吸引人的古典主義、理想主義,受到了來自科學意識的挑戰。這下,草垛,再也不是普通的草垛了。
以下經過各路專家推斷的作品名單及展出順序:
第一組2張:時間
這兩件作品表現夏末剛剛收穫之後的乾草垛的作品,除去微小的構圖區別,根本不同之處就在於分別表現了一天之中的不同時間特點,一件畫的是早晨而另一件則畫的傍晚時分。
第二組3張:華麗絢爛
下一個小組合是由3件作品組成,這三件作品放在一起構成了一個統一和諧的整體。雖缺乏明顯的時間順序,但卻可能是打算表現當時著名的評論家格夫雷在他的展覽前言文章裡所說的:」秋日的華麗絢爛與憂傷「。
第三組2張:光線的對比
在這兩件作品中,莫奈將光線的對比反映了出來,表現自然的景色。也將這個系列帶入到了冬季。莫奈被乾草垛強大的生命力所傾倒,它幾乎能夠扛過所有最困難和寒冷的天氣,也解讀為莫奈對草垛頑強抵抗惡劣天氣與時間變遷的讚美。
第四組5張:單一的極致
這是這一系列作品的核心所在。莫奈改變了他的表現手法,創作開始變成對單一物體的極致描述,在每一件作品裡,背景都只有非常細微的變化。
最後一組3張:清晰與混沌
莫奈說草垛「是氣象學與大自然要素的綜合體」,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組作品有三件作品,作品用筆率真而迅速,充滿了熱情的橘色色彩,同畫面中冬日傍晚清冷的藍色形成鮮明的對比。
後兩件作品中,莫奈顯然又創造了一個新的對比,——同一個物體在清晰與模糊狀態下的對比。
這15件作品開始於一個夏末的傍晚,結束於一個透亮的冬日之中。
·《魯昂大教堂》系列 ·
1892年的冬天,莫奈來到諾曼第首府盧昂的聖母大教堂,在大教堂對面的店鋪樓上租了一間房子。有時候他到樓下商店的櫥窗邊支起畫架,有時坐在二樓的旅館中觀察石牆的景象,這樣一直到第二年他才離開。
魯昂大教堂一洗我們對於教堂威嚴莊重的灰色調認識:「早晨它是玫瑰色的,中午是亮白色的,到了傍晚它卻是橘紅色的。」讓魯昂大教堂從古典的聖母變成了活潑的百變伊人,這就是印象派的魅力。
《聖日爾曼·俄塞羅瓦教堂》
這幅畫對於莫奈未來風格的發展具有更大的意義。此畫是他從羅浮宮的一個陽臺上畫的,並排的筆觸生動地表現了空氣的振動,用筆方法已經是印象主義了,但色彩還不夠透明,甚至藍色的陰影也還是渾濁的;畫得就像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顫動的樹葉相比之下顯得過於密集了。畫中沒有整體的形象,但樹葉的畫法卻給我們透露出一點莫奈的色彩理想來。
·《睡蓮》系列 ·
莫奈一生共留下500多幅素描和2000多幅油畫。但其作品在國人中知曉度最高的要算《睡蓮》系列。莫奈一生畫的睡蓮作品有數十幅之多,很多都屬於組畫,所謂「組畫」,就是畫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對同一物象,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畫作。區分它們的,僅僅只是大師對光與色的瞬間捕捉。這大概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個特色。
1883年,莫奈搬進了塞納河畔的一棟農屋和庭院,他把存糧的倉庫改建為畫室,把庭院變成了大花園。庭院池中的睡蓮,紅的、白的、紫的,靜靜地展示著它們的美麗。
不管颳風下雨還是陽光燦爛,莫奈總是坐在池塘邊,觀察自然,感受光線,用畫筆記錄下來。他以花園中的睡蓮、百子蓮、垂柳與日本橋為對象,他這些畫經常是無題的,他說:「重要的不是主題,而是畫家自己的觀察和感受。
那時的莫奈凌晨3 點就起床,一連幾個小時坐在睡蓮池畔,感受自然,捕捉季節、氣候乃至一天的不同時刻裡,花與水在光的閃爍和風的流動中,變換顫動的瞬時效果,把這種稍縱即逝的印象複述到畫布上。
睡蓮 - Water Lilies 作品尺寸:101 x 200 cm 年代:1919
現收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莫奈在池塘裡種了許多睡蓮。因風溼病不能在畫架前作畫,便在家裡客廳的牆壁上,用綁著長杆子的油畫筆作睡蓮的寫生。他以極大的毅力畫完《睡蓮》畫幅。水光花影,斑駁閃耀,雖然已經不像年輕時代那樣嚴謹、認真,但其敏銳而獨到的色彩觀察力,卻絲毫不減當年。
睡蓮 - Water Lilies 作品尺寸:87.6 × 92.7 cm 年代:1906
「睡蓮」自古以來就是新生的象徵,或許正如莫奈所說:「讓疲乏的神經在寂靜的水面上休息片刻,得到舒展;在開滿鮮花的房間中央,為浮動的思緒提供一個休息場所。」
睡蓮成了莫奈晚年描繪的主題,此後27年裡,莫奈把精力全放在《睡蓮》上,當宏大的《睡蓮》連作安裝在巴黎奧朗熱利博物館一間圓形廳的四壁時,觀眾頓生一種奇幻。人們把它稱作「印象派的西斯廷教堂」。
·《懸崖》系列 ·
Gust of Wind
1882年莫奈在瓦朗日維爾懸崖上看到這一陣大風,遠處零星的帆船和近處的草木飄向一處,風雲變幻的一瞬定格在莫奈的畫中。
·《日本橋》系列 ·
熱愛大自然的莫奈在自己花園參考浮士繪的繪畫,建造了一座日本式的拱橋,並在池邊種滿了各式各樣的水生植物。並在1900年共畫了18張以吉維尼花園的日本橋為景觀的油畫。
直到1895年,莫奈才畫了第一張池塘和日本橋的畫。
到1900年共畫了18張以吉維尼花園的日本橋為景觀的油畫,大部分的構圖是在正方形的畫面上方三分之一處,一道由左到右拱型的日本橋從水塘左邊的草叢中伸出。橫跨過佔滿畫面一半的水塘,布滿睡蓮的水面映出了橋後方的柳樹與樹叢。綠色和褐色是畫面上的主要基調。這一系列的「日本橋」不論是在技法上或題材上都反映了莫奈創作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晚年的莫奈視力越來越差,白內障幾乎使他失明,但他仍然堅持作畫,在風格上更加簡潔、抽象,具體的花卉、睡蓮都消融了,只有顫動的筆觸和閃爍、跳躍的色彩,我們分不清哪裡是水面,哪裡是水底,哪裡是倒影,作品具有東方式的夢幻氣息。
·《象鼻山》系列 ·
艾特塔特石灰斷崖矗立在諾曼第海岸上,因為其形象的高大奇特而被十八世紀的許多畫家表現於畫布之。在眾多關於此景的油畫作品中,以印象派畫家莫奈的《艾特塔特的懸崖》最為著名。
·《荷蘭風車》系列 ·
這一系列可看到荷蘭鄉村的風光。在莫奈畫中的細節,許多都顯示出陰影的方向,很清楚的顯示光是從何處來? 太陽在天空的什麼地方?以及當時的時間。而系列作品就可感受到晴空萬裡的天氣下,鬱金香花圃的生意盎然。晴朗的天空襯託著鬱金香花圃的鮮豔色彩,莫奈將影象與自然界中的陽光融合在一起。
·《Varengaville的民宿》系列 ·
·《海邊風景》系列 ·
·《浮冰》系列 ·
1879到1880年的冬天,法國19世紀最寒冷的冬天,塞納河都結冰了。莫奈連手指都凍僵了,頂多能關在家裡畫畫靜物,某天深夜鎮上傳來炮火般的噼裡啪啦聲。原來是塞納河的浮冰碎裂了,遇上千載難逢的奇景,莫奈顧不得天寒地凍,一早興奮地跑到河邊畫下這一幕。
河面的冰塊破裂,開始載浮載沉時,莫奈趕去畫下融冰的景象。必須把握在冰塊融化之前畫下這幕奇景,沒有太多時間選取角度,只以簡單的垂直和水平線條來構築畫面,重點全放在碎冰融化的河面。只見綠水浮冰,鬼魅般的白楊木和倒影交相輝映,形成非常特殊的視覺畫面。
雖沒有藍天白雲,嚴寒的冬天也不會是慘白一片,天空有些灰黃,雖非豔陽高照,卻讓大地呈現各種顏色的層次,水面的白色浮冰泛著綠影,岸旁是綠色水草和紅黃相間的灌木,感覺冬天的寂寥,自稱一種蒼茫的美感。
·《雪景》系列 ·
莫奈一生創作了近百幅各式各樣的雪景;早期的雪景是出於對環境色的研究,在柔和的銀灰色調中增加優雅的藍紫色陰影,體現出靜謐祥和的意境;及中,融合了浮世繪的風格,弱化了透視,色彩豐富起來;後期,重視裝飾性,強調形式美感。
·《貝勒島風景》系列 ·
·《聖拉扎爾火車站》系列 ·
法國著名自然主義小說家和理論家左拉對莫奈《聖拉扎爾火車站》評價道:「你似乎可以聽到蒸汽機火車在被火車站吞沒時發出的轟鳴聲;你也可以看到在巨大車庫下翻滾的濃煙,這就是今日的繪畫。」
早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英國倫敦的人口超過兩百萬,每一家的生活都離不開煤。與此同時,大量有害氣體、粉塵被排放到空氣中。於是出現了大規模的「霧」。
有意思的是有一批藝術家卻偏偏愛上了倫敦的霧,莫奈就是其中之一
或許是因為霧氣,是表現光與空氣關係的最好介質,印象派畫家,都對霧都倫敦情有獨鍾。如果哪天天氣放晴,莫奈就會特別失望道:「我所有的畫布都好像要空白一片了。」來感受下莫奈的畫!
·《迪耶普的礁石》系列 ·
·《國會大廈》系列 ·
莫奈的霧系列,得到藝術史的很高評價。大多數人因為生活其中,所以忽視,但對光和色有著特殊感覺的莫奈,卻能把倫敦與眾不同的特點抓住,精確地繪畫出它的特徵。因此,他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倫敦霧的創造者」,他的「霧都」系列作品也一舉揚名,身價攀升。
·《查令十字橋》系列 ·
莫奈似乎很愛畫橋,滑鐵盧大橋,查令十字橋都留在了他的畫布上。也許畫布上橋是一橫線,更能表現水天相接的玄妙吧。同樣是黃色、紫色、藍色的大片天空,水汽氤氳,分不清哪裡是天,哪裡是河。他也畫夜晚下的橋,暖黃的月亮投到河上,泅開了絲絲縷縷的光暈……據說,他在同一時期,畫了37幅霧中的查令十字橋。
·《早晨的塞納河》系列 ·
《霧中吉維尼附近的塞納河上的早晨》
在塞納河邊,莫奈架起畫架,從黑夜的盡頭開始畫,畫黎明,畫破曉,畫黑暗中一點點微微的光亮起來。因此形成了他的組畫創作。
《塞納河上的早晨》
這些組畫有著完全相同的內容和近乎相同的構圖,因為作者每次都選擇在相同的位置作畫,但時間和光線卻不同。看這些組畫,全部是在表現光與色的變化上。
·《孔塔裡尼法桑宮》系列 ·
·《楊樹》系列 ·
白楊樹也是莫奈一個很重要的繪畫題材,莫奈作品中的白楊樹幾乎都是細細的枝幹,卻能直指雲天。欣賞他的白楊作品,總能讓人感覺到那剛毅與不屈大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