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教有先天道、全真道和純陽派三大派別。
先天道信奉道、釋、儒三教聖人,最崇奉呂洞賓和觀世音;其道堂在九龍道德會龍慶堂、香港道德會善慶洞、萬佛堂、紫霞園、金霞精舍等等,為香港道教各派中最盛者。香港道教聯合會現任主席湯國華,即為這派的領袖。先天道在香港的兩大系統:一是正統先天道傳至香港發展的道堂組織,其二則屬先天道分支的同善社一脈。
正統先天道創立於明清之際,據說是起因於不滿外族的專制統治,以劉基、王守仁、顧憲成、黃宗羲、王船山、顧炎武、顏習齋、錢大昕、洪亮吉、孫星衍等明清大儒為先賢,以瑤池金母(又稱老母)為最高神。在信仰上主張儒、釋、道三教匯融,再加天主教、伊斯蘭教,五教共參,其實質仍是以道教為主。
先天道的另一支派同善社,與正統先天道有區別。從修煉方法上看,正統先天道徒毋須出家持齋守戒,只要誠信亦可得道成仙;同善社道教徒則須嚴守佛家戒條,長期吃素,修持內外功,才可成正果。正統先天道好同善社在香港都被承認為正統的道教組織。
目前的香港先天道,可分為乾(男性教徒)道的積善派和坤(女性道徒)道的丹鼎派兩大派。為了適應現代生活,目前先天道大多數的男性教徒為了謀生,已漸放棄內丹的修煉,改為行善積德,以所得的錢財辦道;而女性道徒,則仍有許多嚴守戒律,精修內丹的。
全真教以王重陽七大弟子之一的丘處機所創龍門派最盛,也多供奉三教聖人。屬於這一派的道觀有:青松觀、蓬瀛仙館、萬德至善社、雲鶴山房、玉壺仙洞等,此外還有屬於全真派的竹林仙館。
純陽派,是以呂洞賓為崇拜主神,並同時供奉鐵拐李、張果老、何仙姑、藍採和、曹國舅、韓湘子、鍾離權等神仙的一個道派。呂祖信仰在香港非常流行,全真教各派別,以及其它一些不標榜純陽派的信徒也拜呂祖。如青松觀、蓬瀛仙館、松蔭園佛道社、省善真堂、萬德至善社、雲泉仙館、通善壇、竹林仙館、玉壺仙洞、信善壇、六合玄宮、純陽仙洞、慶雲古洞等。不少道堂都常常請呂祖降乩,訓示善信。
香港道派,除以上所述三大派外,還有閭山三奶派、六壬派、青花派、流民派等,他們都在香港有一定影響。
公元1967年,香港道教界成立了「香港道教聯合會」。據統計,該會在1987年有道教活動場所一百餘所,道眾會員30萬,團體會員66處。集體宗教組織入會的有:圓玄學院、龍慶堂、青松觀、薔色園(黃大仙)、雲泉仙館、萬德至善社、竹隱長春洞、蓬瀛仙館、抱道堂、葆真堂、金蘭觀、通善壇堂、崇道堂、省善真堂、仁德善社、竹林精舍、六合玄宮、永樂洞、藏霞精舍、翠柏仙洞、赤園堂、善慶洞、心慶佛堂、瑞霞園、信善壇、華松仙館、蓮鶴內觀、金霞精舍、天啟道壇、義慶堂、玉壺仙館、飛霞精舍、竹林仙館、萬佛堂、乾元洞、天真堂、行德佛道社、紫霞上園、芝蘭堂、福慶堂、成德堂、靈霄堂、覺園、崇珠閣、松蔭佛道社、雲鶴仙房、明元仙觀、賓霞洞、玉清別館、善濟佛道堂、先覺祠油麻地事務所、慶雲古洞、松慶苑、純陽仙洞、慈善閣、仁楓佛道社、飛雁洞、蓬萊閣、九龍別院、六合聖室、聖明壇、真霞觀、鈩峰學院、智園、普善佛堂、英慶堂等。
由於香港的寺觀廟宇等宗教活動場所大都是三教圓潤,故香港的寺觀廟宇等宗教活動場所大都是三教圓融,故香港道教聯合會實際是以道教信仰為主體的儒、釋、道三教聯合體。該會宣稱以「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八德為立會基石,勸人向善,以善行事。道聯會下設總務、財務、宣道、慈善、交際、調查、稽核、文書、經懺、婦女、學務等部門。
香港的道教團體重視道教事業的發展。道聯會主辦了13所學校,其他道教團體也主辦了15所學校。這些學校主要分布於新界及新九龍地區,招生對象以一般家境較清貧的弟子為主。這些學校的辦學方針,以「道化教育」為目標,旨在以道為中心,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為修行要目。注重興辦教育,可說是香港道教的一大特色。
香港也重視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各道教組織公辦有診所7間,敬老院9所,另有兒童院、醫藥局、老人服務中心和青年自修室。許多道教領袖,也是成功的商界人士。熱心社會福利慈善事業,是香港道教的又一特色。
總之,香港道教與內地道教有明顯的不同,其道派多與全真派有關,而天師道(又名正一道)主要在新界漁村的農村地區傳播,修行者一般是居家修行。
摘自《中國道教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