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八區出發|全球自動駕駛再加速,中國公司的等待與進擊

2020-12-10 36kr

「從東八區出發」是36氪出海推出的新欄目。波譎雲詭的世界局勢席捲全球商業,還要不要做全球化?怎麼做全球化?對海外市場有著野心的公司不停嘗試和摸索,試圖找到答案和方法。我們能擁有的未來,一定不只有「東八區」,觀望和等待、戰略收縮和轉移重心也不是最終解決問題的方式。在這檔欄目裡,36氪出海通過關注各大行業全球趨勢,傳遞靈感和啟發。

本篇是「從東八區出發」系列的第3篇文章,歡迎關注公眾號36氪出海,持續收穫聚焦全球新經濟玩家的系列內容。

自動駕駛大概是最容易跳票的行業之一。

作為最複雜的大規模民用產品,汽車革新的難和貴有目共睹。2015年格靈深瞳聯合創始人何搏飛在參加活動時說出「今年是自動駕駛的元年,奔馳、寶馬、尼桑,幾乎所有的車廠都發布了自己自動駕駛汽車的計劃。很多車廠宣稱在2020年,他們的自動駕駛汽車就會跑在大街小巷。」

五年過去了,何搏飛離開了格靈深瞳,格靈深瞳大起又大落,自動駕駛汽車也沒有跑遍大街小巷。

百度 Apollo 在北京約700公裡的道路範圍內開放運營,再一次激起了市場關於無人駕駛的「大討論」。

乘坐體驗的詬病、商業化進程的顧慮、人工司機何時被取代的擔憂,再一次成為被熱議的話題。資本市場則用股價這種最直接的方式,表示了對百度無人駕駛前景的肯定。自10月11日百度宣布在京全面開放自動駕駛計程車後,百度股價一度漲超8% 。

自動駕駛的狂熱再一次被資本點燃。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自動駕駛領域融資超70億美金。巨頭持續領跑,明星創業公司走到受資本青睞的成長期。Waymo 完成了成立十年來的首輪外部融資30億美金,Argo AI 在大眾注資後走向75億美金的估值巔峰,Nuro 則在本周剛剛完成 C 輪融資5億美金。

像不少科技和網際網路行業一樣,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源於美國。從史丹福大學 AI 實驗室裡跑出來的自動駕駛汽車,過去十幾年裡在全球颳起了無人駕駛的風潮。

風起了,中國公司從不缺席。今年滴滴旗下自動駕駛公司也完成了首輪外部獨立融資超5億美金。小馬智行和智行者一年連續融資兩輪,小馬智行更是在8個月裡,估值翻了一番,投後估值60億美金,坐上中國自動駕駛公司融資王的寶座。

技術研發、落地場景選擇、路測的可行性,無一不決定著自動駕駛公司跑步進場的快慢。而中國公司的視線,遠遠不止國內。

去美國:路測、招人、運貨

如果翻翻加州交通管理局網站(DMV)公布的已發放路測牌照的名單,會發現不少中國公司或者中國公司的海外分部赫然在列。

加州交通管理局發放的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分為兩類:需配備安全員才能路測和無需配備安全員就能路測。

在需配備安全員路測牌照的名單裡,百度美國、滴滴美國、智加科技、小馬智行、文遠知行、長安汽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輕舟智航、AutoX 等公司都是牌照持有者。而無需配備安全員的牌照名單則稀少許多,目前公示的五家公司(Waymo、Zoox、Nuro、Cruise、 Auto X),只有 Auto X 是國內公司。

2018年,Waymo 和捷豹路虎合作 20000 輛電動 SUV 進行自動駕駛計程車研發的消息放出後,渣打的分析師估計僅在美國市場這個行業市場規模可達3500億美金。

相較於國內2018年才發出第一批牌照,文遠知行在廣州試運營中國內地首輛自動駕駛計程車,美國從2014年開始就允許有安全員的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美國交通部數據顯示,在美已經有2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通過自動駕駛的相關法規要求,允許自動駕駛上路測試或行駛。

在國內,百度堪稱自動駕駛的「黃埔軍校」。

2015年,百度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在國內開啟了自動駕駛創業和投資的熱浪。從百度出走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紛紛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從車規級晶片到 ADAS,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地平線等數十家公司的創始團隊都有著「百度系」背景。

幾年下來,這個賽道的投資已經完成「起步—泡沫—理性」的洗牌,創業公司形成了頭部效應的聚集。雲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稱,「2015年剛開始投自動駕駛的時候,團隊內部還有爭議到底要不要投,但是經過這幾年發展局勢已經很明朗了。從這個賽道裡跑出來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公司就那麼幾個,屈指可數。」

至於不少中國自動駕駛計程車公司都在美國設立辦公室,除了可以儘早上路路測,陳昱認為最重要還是吸引和招募當地的人才。像百度一樣,從 Waymo、Uber ATG 和特斯拉出來的高管紛紛自立門戶,當地的頭部公司裡 Nuro、Aurora 和 Argo AI 等創始人基本都是這些公司的背景,「矽谷自動駕駛人才還是最密集的。中國公司想要挖當地自動駕駛公司的人,肯定要在美國設點。」

除了自動駕駛計程車,無人卡車在美國的市場空間同樣被看好。

據 Wired 報導,美國約70%的貨物通過卡車運輸,但是卡車司機非常缺乏,預計到2024年有175000名的缺口。與此同時,超過11個小時的工作時長也需要自動化技術來改善。每年人為導致的貨車事故裡,死亡人數超過4000人。這也是美國貨運協會(American Trucking Associations)在2017年就出臺自動駕駛貨運的相關政策,呼籲聯邦政府立法的原因。

去年底,智加科技的無人重卡載著18噸黃油,橫跨美國東西海岸,完成了全球首次搭載生鮮運營的無人卡車試運營。智加科技是典型的「中美混血」,成立於矽谷,但是在北京和蘇州都有研發和運營中心。

圖森未來則號稱今年在美國啟動了首個全球貨運網絡,年初時已傳出在美國尋求上市的消息。投資人對圖森在美國的發展持樂觀態度,「卡車界的特斯拉 Nikola 借殼上市是給其他公司提供了一個範本,我猜圖森可能是第一個在美國吃螃蟹的人。」陳昱說。

看歐洲:除了計程車和卡車,公交也能「無人」

在自動駕駛落地的乘用車場景裡,自動駕駛公交車由於路線相對固定、商業化落地進程更快,同樣是落地場景裡值得關注的分支。

Robobus 是歐洲自動駕駛重點突破的方向,愛沙尼亞、芬蘭、希臘、荷蘭、挪威和葡萄牙甚至組成了「互助聯盟」——FABULOS(Future Automated Bus Urban Level Operation Systems),共同探索無人迷你小巴在城市裡的應用。這個項目還受到了歐盟「地平線 2020」計劃的資助,創業公司將會受到研發資金的資助。

2016年,無人駕駛公交車開始在芬蘭路上試測。去年,日本無印良品(MUJI)和芬蘭 Sensible 4 共同研發的無人公交車 GACHA 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面向公眾開放運營上路,這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應對任何天氣的電動自動駕駛公交車。

法國的自動駕駛公交車還賣到了日本。今年1月,日本軟銀旗下的 SB Drive 計劃聯合法國創業公司 Navya,從4月份開始,能讓自動駕駛公交車在公開道路上路。SB Drive 是日本備受關注的自動駕駛項目,雅虎日本曾經給 SB Drive 投資5億日元。

百度在日本自動駕駛市場的打開,也採取了和 SB Drive 合作的方式。2018年,通過和金龍客車合作生產 Apolong,百度計劃向日本出口10輛無人駕駛公交車進行測試。根據日本的法律,自動駕駛汽車還不能在公開道路上運行。在日本的自動駕駛小巴還是「圈地式」實驗,福島第一核電站園區、羽田機場、堺市都已成了「試驗田」。

Robobus 的造價並不便宜。「每臺車的造價也要在百萬以上。」輕舟智航聯合聯合創始人、COO 汪堃稱。輕舟智航的無人公交在跑的線路是目前國內已知路程最長的一條 Robobus 體驗線路。

在汪堃看來,「自動駕駛巴士是先於自動駕駛計程車更容易落地的場景,但是 Robobus 對於智能網聯和車路協同的要求較高,是城市交通微循環系統的一部分。」

由於自動駕駛公交車對智能網聯和車路協同要求很高,目前還是起步的早期。「我們還是想先做好國內。」對於去海外,輕舟智能並不激進。

自動駕駛不乏想像,也不缺爭議

燒錢、科技、安全、未來,自動駕駛一路走來喜憂參半。

對於「自動駕駛到底燒多少錢能做成」的問題,Pitchbook 的數據顯示,自動駕駛行業裡的創業公司平均每月耗掉160萬美金。文遠知行 CEO 韓旭也曾在受訪時稱,公司是3年花3億美金,5年花5億美金的花錢速度。

這樣的燒錢進度,一旦資金無以為繼公司會立刻面臨倒閉的局面。

今年自動駕駛汽車公司的生存是冰火兩重天。過去號稱第一個在美國把無人卡車變成現實的 Starsky Robotics 因為融資不順倒閉,曾經在矽谷估值最高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 Zoox 在燒完錢後折價三分之二賣給了亞馬遜。

對於海外市場的探索,大家的態度不盡相同。

加州的辦公室和路測許可沒有得到所有公司的青睞。智行者的聯合創始人霍舒豪稱,自動駕駛的路測也有著鮮明的國家和地域特點,中國和美國的交通基礎設施配備、行車習慣等都各不相同,這些情況都會給自動駕駛帶來很大挑戰,具體到算法設計和參數上都要進行調整。除此之外,如果進行兩地團隊管理,成本非常高。

或者說,某種程度上加州牌照只是幫創業公司在融資時能夠講一個「好故事」。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已經有公司將研發中心轉回國內,蔚來汽車董事長、CEO 李斌曾明確表示蔚來的自動駕駛團隊已經以國內為主,ADAS 團隊在美國人數佔比不到五分之一。

同時,配套的法律監管也並沒有足夠完善。雖然美國已經超半數州出臺了自動駕駛的相關政策,但各州的條款和規定並不相同。公司在不同州的運營,很可能面臨迥異的政府態度和處理結果。歐盟則對自動駕駛汽車公司的數據收集和隱私保護持謹慎態度。

除了外部市場環境和配套監管,自動駕駛公司汽車公司本身也存在不少掙扎。

做技術的同時,到底碰不碰運營?各家公司在發展路線選擇上有著完全不同的答案。文遠知行養著數百輛車的車隊,是做車隊管理和運營的「重模式」。智行者則明確表示,不碰車隊管理,和主機廠合作,只提供技術解決方案。 

創業公司的選擇也映射著資本的偏好。Starsky Robotics 倒閉時創始人 Stefan 感慨,VC 已經不再喜歡投資「重運營、低利潤」模式的公司,相比之下,他們更喜歡投資 Uber 這種寫寫軟體代碼,但是並不實際擁有汽車的公司。2018年,Uber 關停了曾經6億美金收購的無人卡車公司 Otto。

這個行業從來不少高光一刻而後又一地雞毛。究竟成敗何時見分曉?誰都沒有答案。

文|李宇飛@36氪出海

編|趙小純@36氪出海

尋求報導、與作者交流、商務合作、投稿轉載,請掃碼聯繫36氪出海運營。

相關焦點

  • 英特爾自動駕駛汽車再出發,即將開向日本及中國臺灣
    自動駕駛加速全球化布局。近日,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Mobileye與日本、中國臺灣及東南亞地區最大的交通運營商WILLER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在日本、中國臺灣地區以及東南亞市場推出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
  • 全球十大自動駕駛汽車公司排名
    全球十大自動駕駛汽車公司排名 老趙說製造 發表於 2020-02-14 14:59:08   目前,以世界頂級汽車公司為首的自動駕駛發展趨勢日益明顯,汽車行業在技術方面也取得了迅速的進步
  • 從東八區出發 | 智能家居出海的三把劍:品牌、渠道和產品
    「從東八區出發」是36氪出海推出的欄目。波譎雲詭的世界局勢席捲全球商業,還要不要做全球化?怎麼做全球化?對海外市場有著野心的公司不停嘗試和摸索,試圖找到答案和方法。我們能擁有的未來,一定不只有「東八區」,觀望和等待、戰略收縮和轉移重心也不是最終解決問題的方式。在這檔欄目裡,36氪出海通過關注各大行業全球趨勢,傳遞靈感和啟發。
  • 加速洗牌,國內自動駕駛正進入快車道 | CCF-GAIR 202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改變了很多原有的商業模式,給全世界帶來了嚴重衝擊,自動駕駛行業也加速進入兩極分化的狀態。巨頭們也搵食艱難。上半年通用、Zoox、Ike、Kodiak Robotics等多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宣布裁員。放眼國內,受益於新基建,政策加持,國內自動駕駛進入快車道。
  • Uber賣掉自動駕駛業務,初創公司Aurora接手
    2017年3月,Uber一輛用於自動駕駛測試的汽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發生車禍,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Uber 因此暫停了自動駕駛汽車路測項目。2018年3月,一名美國婦女在步行過馬路時與一輛Uber自動駕駛計程車發生意外,這是全球已知的首例自動駕駛命案。同年,Uber涉嫌竊取Alphabet自動駕駛部門Waymo的商業機密而被起訴。Uber選擇庭外解決糾紛,向Waymo賠付2.45億美元的股票。
  • 武漢觀察|「中國車都」加速進入「自動駕駛」時代
    去年9月,一期28公裡開放測試道路建成,公交車、環衛車、計程車、物流車等多種車型自動駕駛場景同時開放使用,並發出全球首張自動駕駛車輛商用牌照。短短半年,已吸引東風公司、中國一汽、百度、海梁科技、深蘭科技、AutoX等11類共40多臺自動駕駛車輛前來進行道路測試,共發放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25張,其中示範應用牌照7張,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實現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車輛載人載物商業化試運營。
  • 廣州攜百度布局全球最大自動駕駛平臺 樂高式解決方案亮了
    總經理李震宇在12月8日的第二屆百度Apollo生態大上表示,其中廣州黃浦區與百度的合作是獨一無二的模式,包括落地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MaaS(出行即服務)平臺、落地中國最大規模的智能網聯應用以及實現百度ACE智能交通引擎的首個體系級落地。
  • 自動駕駛夢醒 自動駕駛公司走上「車路協同」賺錢之路
    我盯著紅綠燈看了一會兒,想努力在腦子裡「比劃」出一幅在所謂智能技術操縱下,「車流、行人與交通燈『形神合一』」的世界大同感;但同時,我又不得不為4年來自動駕駛行業逐漸變異的態勢感到悲傷:不僅僅是大眾,亟需止損的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們早已從讓人興奮的自動駕駛汽車夢中驚醒,然後走上了一條真能賺到錢的道路——車路協同。這項業務上,百度最近的捷報很多。
  • 自動駕駛初創公司Pony.ai獲豐田投資4億美元
    儘管在大規模部署方面進展相對緩慢,但仍有大量資金流向開發自動駕駛的初創公司。在與加利福尼亞州弗裡蒙特市宣布新的robotaxi飛行員的一天之後,自動駕駛初創公司Pony.ai宣布了豐田汽車公司的另一筆巨額投資。
  • Mobileye合作WILLER 在日本/中國臺灣等地推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Mobileye宣布與交通運營商WILLER(在日本、中國臺灣和東南亞地區運營)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在包括日本、中國臺灣地區在內的東南亞市場推出一項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
  • 主線科技聯合全球捷運拓展港口智慧物流新版圖 自動駕駛商用化進程...
    12月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自動駕駛科技公司主線科技方面獲悉,主線科技與科技型專業化物流服務商全球捷運物流集團(以下簡稱「全球捷運」)在12月3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除了主線科技之外,自動駕駛企業在商業化進程中多次迎來實質性進展。而與此同時,在疫情與物流需求的催化下,自動駕駛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就在11月,自動駕駛公司嬴徹科技和圖森未來分別宣布獲得融資,嬴徹科技表示將加速在L3級別自動駕駛重卡量產和商業化運營方面的進程。
  • 招兵買馬加速自動駕駛布局,滴滴為何如此看好「鈔票粉碎機」項目
    昨日館長還在發文分析為何在車市大環境遇冷的情況下,自動駕駛技術卻成為了投資客們眼中的「香餑餑」,而拿到5億美元的滴滴就已經招兵買馬加速自動駕駛布局,為達成2030年實現平臺運營1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的目標而努力奮鬥著,那麼為何滴滴會如此看好這項「鈔票粉碎機」項目呢?
  • 在上海乘坐中智行自動駕駛汽車,是一種什麼感覺
    現在,沒有做過自動駕駛的科技公司,都不好意思被叫做「大廠」。2020年,「自動駕駛」成了新能源汽車之後極為火熱的一條賽道。除了頂尖車企,科技大廠和新能源汽車後起之秀們也紛紛壓下重注。日前,記者在上海奉賢體驗了中智行公司研發的自動駕駛汽車。成立於2018年6月的中智行,從南京出發,2019年6月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提出和實現從底層技術將5G和AI深度融合,以5G和AI驅動、以無人駕駛為基礎,致力於打造中國5GAI新一代、更安全的無人駕駛和智慧交通出行。
  • 恩智浦和RTI公司合作推進自動駕駛汽車開發
    Connext Drive是RTI公司基於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 (數據分發服務)標準的汽車級互連軟體。兩家公司將共同致力於加速新一代自動自主汽車進入量產運營。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101/421981.htmNXP公司的S32G車載網絡處理器旨在滿足各種水平的自動自主車輛需求,包括性能、網絡、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等諸多方面。NXP S32提供了一系列體系結構創新,旨在讓汽車製造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將豐富的車輛體驗和自動駕駛功能推向市場。
  • 全球首例!谷歌無人車開始商用,自動駕駛時代到了
    10月27日消息,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時間10月24日周四,谷歌CFO Ruth Porat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谷歌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已經開始商業化,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放的無人車,於第三季度向乘客收取費用。
  • 發力重卡自動駕駛賽道,這家公司想走一條和百度Waymo不同的路
    記者 | 佘曉晨 如果要從2020年的全球技術發展中挑出關鍵詞,「自動駕駛」一定是其中之一。根據瑞士銀行(UBS)發布的報告,到2030年,全球無人駕駛計程車Robotaxi的市場規模可能超過2萬億美元。
  • |威馬自動駕駛技術中心落戶綿陽 優步與杜拜出行公司Careem達成...
    馬斯克將於4月4日就SEC指控進行辯訴;雷克薩斯下調中國在售車型零售價​;威馬自動駕駛技術中心落戶綿陽; 近日,
  • 自動駕駛平臺Apollo:汽車行業的Android?
    在報告中,CB將百度稱為全球自動駕駛汽車軍備競賽中脫穎而出的一匹「黑馬」。 為了追趕特斯拉和谷歌的腳步,並在中國市場獲得優勢地位,百度採取了一種新穎的方法來開發自動駕駛軟體。 百度將自己的自動駕駛項目命名為Apollo,該項目於2017年4月啟動,是一個開源軟體平臺,希望通過與整個汽車行業的合作來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 此後,中國汽車生態系統的主要廠商都或多或少的參與了百度自動駕駛的技術合作。在2018年年底,百度就與主要的OEM,汽車供應商和晶片製造商建立了100多個合作夥伴。
  • 百度完成全球首次全無人駕駛直播 無人車進入平行駕駛時代
    新華財經上海9月15日電(記者高少華) 百度15日首次直播了全無人駕駛的Robotaxi,其技術落地是Robotaxi實現商業閉環的必要條件,將加速中國自動駕駛大規模商業化部署。目前Apollo無人駕駛商業化落地正在加速。
  • 自動駕駛地圖與定位技術產業
    DMP公司2016年6月成立, DMP公司2016年12月開始提供高速公路樣本數據(約500Km); 2018年1月開始提供部分高速公路數據(約14,000Km/半程);預計2019年3月開始提供高速公路數據(約30,000Km/全程)。2、WaymoWaymo是谷歌旗下自動駕駛公司,目前具有全球最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