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自駕進入雲貴高原,來到雲南省玉溪市位于澄江、江川、華寧三縣間的我國最神秘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撫仙湖。夏末秋初,天色湛藍、通透無比,撫仙湖的水也像是從天上落下的一樣,純淨無比,萬涓成溪。
環湖120公裡的旅途,仿佛每一滴水珠都飽含著詩情畫意,每一紋浪波都像在訴說著一段傳說,每一絲湖風都縈繞著歷史與現實、人文與自然的魅惑……
1992年,從小生活在撫仙湖邊的職業潛水員耿衛,在水下發現了大量漢唐時期的古建築遺蹟;2001年6月,中國首次在撫仙湖進行了湖泊水下考古;2006年6月由中央電視臺和玉溪市聯合主辦的第二次撫仙湖水下探秘活動在撫仙湖拉開帷幕。
一張張金色的聲納掃描圖顯示出水下城市宏偉的輪廓,令人驚詫:神秘建築、祭臺、海馬蹄印,毫不遜色於瑪雅文明……這座被稱為「中國的龐貝古城」的歷史城池的神秘面紗被一層層揭開。
北京體育大學教師張健因先後成功橫渡渤海海峽和英吉利海峽而成為名人。2002年8月3日,這位「中國鐵人」再次向運動極限發起挑戰——在海拔1722米的高原上橫渡直線距離長達34.2公裡的撫仙湖。
這也是中國人首次在高原地帶進行超長距離的橫渡活動,張健在萬眾矚目下從撫仙湖的最南端江川孤山風景區的玉帶河碼頭下水,經過12小時的艱苦努力,終於成功到達撫仙湖最北端的澄江金沙灘浴場登岸,直線橫渡整個撫仙湖。
中央電視臺進行了電視直播,也將撫仙湖的秀麗風光展現給了全世界。如今的撫仙湖,再也不是原先偏處雲貴高原默默無聞了。在這裡,一年四季都是春,熱愛生活的人們會自己駕車來到這裡,遊泳、潛水、水下探險、探洞、登山、騎行、饕餮美食……撫仙湖的水溫冬夏變化不大,而且水質好,因而成為極好的遊泳勝地。
近岸200米左右,水深僅1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鋪細沙伸延至湖岸數米,每年吸引著國內外遊客來這裡享受生活,同時國內外專業遊泳隊伍也常到撫仙湖來訓練。跨出車門,背靠著山,眼前是清澈的湖水,換上泳裝,投入水中,自在遊弋,感覺自己就是一條抗浪魚。
在所有的海洋湖泊中,抗浪魚為撫仙湖所獨有,它以肉嫩味美,曾作為康熙貢品而聞名於世。抗浪魚平時深居40多米深的水下,叫人不見蹤影,難以捕撈,但它在生卵期卻異常活躍,到岸邊的沙灘礁石處尋找流動的清泉,搶水排卵。湖邊的漁民在魚洞支起水車,人工形成湍急的水流,引得抗浪魚爭先恐後地遊到湖邊激浪,搶著鑽進漁民們安放在漁洞口的魚籠裡,成為囊中之物。
將自己潛入水裡,睜大眼睛似乎能看到:魚兒遊過水底的城牆,就像古滇國人們穿過城牆下的街道,回到溫暖的家園。那裡,曾有硝煙瀰漫、曾有淤血衛城、曾有鬧市華麗的馬車、曾有嬌娥啼笑……遊回岸邊,把腳埋在滾燙的細沙裡,潮水一浪接一浪地從腳背緩緩滑過,無邊無際的水,湮滅了一座城池的繁華與煙塵。
而今的水面上,我們嬉戲著,身邊儘是歡笑。背對湖水,公路上行駛的、山腳停放的各式各樣的汽車,猶如萬國車展。撫仙湖邊,最惹人眼目的還是沿湖一株株如雲如蓋的大榕樹,這些榕樹最年輕的也有七八十歲,多數已是野偎昀銜逃,但仍枝幹遒勁,枝葉茂盛,挺秀一方。這些榕樹有的兩三個人就可以合抱,有的要七八個人才能環抱。
在山下有一株兩個根,兩棵樹從兩邊彎下身連成一體的樹,讓你說不出它們到底是一棵還是兩棵,老百姓稱它們為液匣妒饔。當年電視劇《蹉跎歲月》曾以此作為外景拍攝地。撫仙湖上的日月,億萬年前就照耀著那些古生物在漫漫時間長河中繁衍、進化;如今,撫仙湖孕育了天地精華,歷史的滄桑與現實的繁華在這裡都得到了最好的體現。撫仙湖是沉默的、坦蕩的,我好像也在這裡懂得了什麼是漫長,什麼是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