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阻訓練常見的五個錯誤觀念和誤解

2021-02-07 康復醫學研究

來源:體能網

編輯:小康

問題1:利用力量訓練可有針對性地解決某些部位(例如,腹部或大腿)的脂肪堆積嗎?(局部瘦身)


肌肉增強極其具有運動特定性。只有針對漸進式阻力進行肌肉訓練,才能達到尺寸和力量增加的訓練效果。


例如,肱二頭肌彎舉影響肱二頭肌肌肉,但對肱三頭肌肌肉基本上無訓練效果。

這是因為人們從脂肪堆積區減掉脂肪的順序與脂肪累積的順序相反。脂肪堆積區是由遺傳決定的,證據是男性的脂肪優先儲存在腹部區域,而女性的脂肪優先儲存在髖和大腿部。因此,身體特定區域的脂肪減少是由於整體遺傳因素而非特定局部瘦身運動所導致。

例如,John 先是上腹部區域脂肪增多,然後是臀部。他決定進行腹部運動來減少儲存在該區域的脂肪。假定 John 通過腹部鍛鍊燃燒了足以減少脂肪堆積的卡路裡,那麼首先出現脂肪減少的將會是他的臀部,因為這是脂肪儲存的最後一處位置。不管進行哪種鍛鍊,他的上腹部將是最後出現脂肪減少的區域,因為這是首先出現脂肪累積的部位。雖然人們可以局部訓練肌肉,但是不一定能做到局部減少脂肪。

女性通過負重訓練將會增加大塊肌肉。極小比例的女性擁有出現顯著肌肉肥大或膨脹的遺傳潛力。這是因為與男性相比,女性通常體型較小,肌肉組織較少,合成代謝激素(例如睪酮)水平較低。即使擁有這些生理優勢,大多數男性也無法增加大量的肌肉質量。

因此,女性不必害怕會因定期進行抗阻訓練而使肌肉"膨脹"。在自然訓練條件下,女性的肌肉力量和尺寸能夠在遺傳限制範圍內增加,但除極少數情況外,他們不會自然發展成異常大的肌肉體格。個體應利用較小重量和較高重複次數來改善肌張力,利用較大重量和較低重複次數來增加肌肉質量。由於對肌肉膨脹的毫無理由的恐懼,許多女性將力量訓練限制在小重量高重複模式上,以此著重增強肌張力而非肌肉增長。

另一方面,許多想要增加肌肉質量的男性僅以大重量和低重複模式進行訓練,以促進肌肉發育。首先,應重申遺傳因素在個體對抗阻訓練的肌肉反應方面負主要責任。其次,多項研究已表明,高重複和低重複訓練在改善肌肉耐力、力量和肌肥大方面效果相似(Behm et al.2002;Bemben et al.,2000; Chestnut & Docherty,1999; Tafe et al,1996)。

基於這些研究結果,較小重量和較高重複或較大重量和較低重複的抗阻訓練似乎會產生相似的肌肉反應,前提是訓練組在無氧供能系統的限制範圍內(小於 90秒)使目標肌肉達到疲勞。無論個體在30秒內進行5次重複至疲勞,還是在60秒內進行10次重複至疲勞,亦或90秒內進行15次重複至疲勞,其對肌肉耐力、力量和尺寸的影響大致相同。

也就是說,使用足夠大的阻力在無氧供能系統限制範圍內產生合理程度的肌肉疲勞至關重要。使用可持續兩分鐘或兩分鐘以上的極小重量進行訓練無法提供有效的訓練刺激,因此對肌肉發育的益處有限。某種情況下,人們會因為年齡太大而無法舉重。

抗阻訓練最神奇的地方之一就是它對於所有年齡段的個體來說均有大致相同的良好效果。在一項10周力量訓練研究中納入了 1.700餘名男性和女性,年齡在21歲至80歲之間,以下年齡段中受試者的肌肉增量在統計學上相似∶21歲至44歲【2.5b(1.1 kg】、45歲至54歲【3.1Ib(1.4 kg】、55歲至64歲【2.9 Ib (1.3 kg】以及65歲至80歲【3.2b(1.5 kg】(Westcottet al.2009。)

值得慶幸的是,老年受試者的肌肉對漸進式抗阻訓練的反應非常好,證據是一名近 90 歲的養老院老人在進行了14周簡短的基礎性力量訓練後肌肉增加了4磅(1.8 kg)(Westcott,2009a)。

在年齡層的另一端,一些人認為青春期前兒童太小而不能進行力量訓練,如果進行力量訓練會對他們的骨造成損害。而事實遠非如此。大量研究已顯示,兒童通過設計得當的漸進式抗阻訓練計劃可顯著增加肌肉力量和體能(Faigenbaum et al. 2009)

事實上,力量訓練是年輕人增強骨密度的最有效手段。在一項研究中,進行10個月簡單抗阻訓練的九歲女孩的 骨密度 增幅是不進行力量訓練的九歲女孩的四倍(6.2%增加相對於1.4% 增加)(Morriset al,1997)。

就安全性而言,在任何已出版的青年力量訓練研究中尚未報告出現生長阻滯、骨骼受損甚至是重大損傷問題。在一項運動相關損傷研究中,力量訓練的安全性記錄要比其他體育活動的記錄好得多(Hamll,1994)。

進行定期力量訓練的青年可體會到許多健康和健身益處,包括心血管風險狀況改善、更好的身體組成和重量控制、骨骼更為強壯、更為嫻熟的運動技能表現、損傷風險降低以及積極的社會心理結局(Faigenbaum et al.,2009)。

自由重量和器械訓練均可提供涉及動態向心和離心收縮肌肉動作的抗阻訓練。自由重量和器械均能提供漸進式抗阻訓練,利用無氧供能系統使原動肌肌群達到疲勞,從而刺激力量發展。

這些訓練模式的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器械的動作模式固定或相對受控,而自由重量可無限制地移動。

例如,在器械上進行仰臥推舉時,把手在胸部上方沿預定軌跡自動垂直移動。而進行自由重量仰臥推舉時,槓鈴或啞鈴的垂直運動必須由運動者進行控制。雖然這對原動肌沒有什麼影響,但它確實需要更大程度地激活關節穩定肌肉。

器械和自由重量的另一不同之處在於支持結構的不同。儘管自由重量和器械仰臥推舉提供相似的身體支持,但自由重量站立訓練(例如,啞鈴深蹲)比相應的器械訓練(如腿部推舉)需要更多的身體平衡和穩定性。

與自由重量不同,大多數器械通過凸輪裝置或連杆機構提供自動可變阻力,因此可根據關節動作的正常力量曲線來改變阻力。換言之,器械在運動者能夠產生較高肌力的位置成比例地增加阻力,而在產生較低肌力的位置成比例地減少阻力。

器械訓練的一個優勢可能就是在整個運動範圍中使阻力與肌力進行更好地匹配。

器械訓練的另一個可能的優勢可能是能夠分離特定的肌群。例如,難以通過自由重量訓練分離四頭肌、膕繩肌、髖內收肌、臀外展肌和豎脊肌。然而,所有這些肌群均可通過特定的旋轉運動抗阻訓練機單獨進行鍛鍊。

器械訓練通常可通過配重片或其他類型的阻力(通過插入銷或轉動錶盤快速變更)來減少鍛鍊持續時間和損傷風險。不存在被困在槓鈴下面或被下降的槓鈴板砸傷的可能性。

自由重量訓練也比器械訓練更節省空間,可以在單一設備上進行各種運動的多級有線器械可能除外。雖然自由重量訓練和器械訓練之間存在明確的差異,但兩種訓練模式對於增加原動肌肌群的肌肉力量是非常有效的。運動器材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基於各種訓練因素和考慮因素的個人偏好。

這種說法不僅不真實,而且不可能存在。肌肉和脂肪是獨特的獨立組織,彼此不可轉化。通常發生的情況是在訓練期間肌肉增長(肥大)且脂肪減少。而如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停止運動計劃,則會由於(非訓練)能量消耗降低導致肌肉質量減少(萎縮)及脂肪儲存量增加。

因此,看起來好像肌肉變成了脂肪,但是實際情況只是肌肉量減少且脂肪量增加,而不是組織轉化。

避免此問題的一種方法是使力量訓練成為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定期改變運動計劃,但不能放棄。如果因出現損傷、疾病或不可預見的情況而需要長期停止方案,那麼卡路裡攝入量應相應減少。雖然這不會防止肌肉損失,但仍會降低增加多餘脂肪組織的可能性。

拖拽不可移動的物體可使血壓升至過高水平。因此,不推薦老年人或高血壓個體進行長時間的等長運動。屏住呼吸也可使血壓升高到不理想的水平(Valsalva 效應所致),這就是始終建議受訓者在抗阻訓練時持續進行呼吸的原因(最好在向心收縮肌肉動作期間呼氣,在離心收縮肌肉動作期間吸氣)。

然而,涉及持續運動和持續呼吸的抗阻訓練並不會導致血壓大幅升高。根據具體運動,可使肌肉疲勞的一組10 次重複運動會使 SBP 相較於靜息水平高出約35 至50%(Westcot&Howes,1983)。

例如,如果客戶的靜息SBP為120mmHg,那麼在可導致肌肉疲勞的10 次重複訓練組期間,最後一次重複腿部推舉動作時 SBP 可能會達到180 mmHg。這遠遠低於ACSM(2014)建議的運動SBP警戒水平,即250 mmHg。

更重要的是,循環力量訓練對靜息血壓的長期作用是非常積極的(Cornelsen &Fagrd,2005; Kelley & Kelle,2000)。研究表明,數周循環抗阻訓練會使靜息 DBP 降低約4%,使靜息 SBP 降低3%(Westott,2009b; Kely,1997)。

因此,適當進行抗阻訓練不會對血壓產生不利影響,並且研究已顯示循環力量訓練會在短短10 周內顯著降低靜息 SBP和 DBP。

相關焦點

  • 抗阻訓練,讓你的肌肉煥發生機
    ——《壽世保元》 新 年 快 樂 抗阻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即等張訓練、等長訓練和等速訓練,是一種保持恆定運動速度對抗阻力的運動,主要目的是訓練人體的肌肉。
  • 聊聊運動中的「抗阻訓練」
    長期的抗阻訓練是良好運動表現的保障,同時在增肌、減脂中抗阻訓練也都是非常好的手段之一,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抗阻訓練的邏輯。肌肉能力的增長從來不是在訓練中提高,而是在訓練後產生的適應性提高。抗阻訓練的適應性提升的過程包括穩定性、肌肉耐力、肌肉肥大、力量、爆發力。穩定性穩定性是所有動作的基礎,有良好的穩定性才有運動能力的提升。在眾多動態的運動模式中關節的穩定性以及能夠保持正確姿勢的能力是非常關鍵的。
  • 對於抗阻訓練,應該如何正確認知?對於增肌人群需要了解?
    可能健身新手最初接觸的都是有氧運動這些簡單的運動項目,然而如果想要真正地獲得完美的身材和強健的體魄。那麼抗阻訓練是不容忽略的一個。同樣,我們也可以通過這項訓練方式獲得最佳的健身效果。說到抗阻訓練,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提升你的力量與耐力,從而改善健康和形體,但是你對抗阻訓練的了解是否是全面的呢?
  • 【專題論壇】——垂直抗阻與水平抗阻對運動表現的遷移效益(一)
    編者按:在運動中擁有相對較高的力量或者功率輸出是許多運動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抗阻訓練是改善運動員力量素質的重要體能訓練方式。但對於運動員和教練員來說,一個非常值得考慮的問題就是訓練的有效性,即訓練對運動表現的遷移效益。垂直方向上的抗阻練習,如深蹲、硬拉等抗阻訓練形式,能夠有效的提升運動員的下肢力量或功率輸出水平。
  • 認識你的訓練動作:抗阻訓練的動作分析
    抗阻訓練的動作分析  在進行抗阻訓練時,首先要明確的是目標肌肉。  也就是說,應確切地知道要鍛鍊哪個部位的肌肉。對於人體主要部位的肌肉,應該明確地知道它的位置、起止點和功能,這樣才能對抗阻訓練動作進行分析。
  • 這8個錯誤健身觀念讓你健身不成反傷身
    這8個錯誤健身觀念讓你健身不成反傷身 現在,健身運動非常「熱門」,很多人也樂於參與,既提高了身體素質,也對心理健康有益。不過,很多人還對健身存在錯誤的觀念,導致了錯誤的健身方式,最終反而損害身體健康。
  • 5個女性力量訓練的好處,證明女性一定要做抗阻訓練,減脂塑形
    抗阻訓練,也稱為重量訓練,包括那些使肌肉收縮以使其結實的健美運動。抗阻訓練涉及外部阻力,例如啞鈴,槓鈴和阻力帶等,據研究人員稱,重量訓練對女性尤其是四十歲以上的女性有益。但是,舉重的女性人數特別少,在健身房你所看到的女性都基本在跑步機上、有氧操課室和瑜珈室。很多女性認為,進行重量訓練會使她們笨重而有男子氣概,所以大多數女性更喜歡做有氧運動和其他運動。
  • 99%健身小白的抗阻訓練從一開始就做錯了,怎樣才科學,你要知道
    但很多剛開始健身的人做抗阻訓練時,會馬上去嘗試深蹲、臥推、硬拉等訓練動作,或者很多的健身教練會讓你去針對不同肌肉在不同的固定器械上去訓練,但這些都是錯誤的訓練方式,不但不能讓你很快的進步,而且還有可能會造成運動損傷。
  • 【專題論壇】——垂直抗阻與水平抗阻對運動表現的遷移效益(四)
    垂直抗阻與水平抗阻對運動表現的遷移效益(四)總結與應用衝刺、跳躍、變向能力是許多運動項目取得勝利的重要決定性因素。因此,許多研究試圖探究決定這些能力的因素,以期制定更有效的訓練方案。以前的研究通常使用相關分析來確定特定訓練形式和運動表現測試變量之間的聯繫,而深蹲、深蹲跳、和高翻(Clean)這類力量房中常用的「上~下」形式的練習成為了各個研究中主要運用的練習方法,往往忽略了水平面的抗阻訓練。關於兩種練習形式的對比研究則更少,而且在有限的研究中還出現了對立的研究結果。因此,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闡明兩類抗阻訓練形式對不同方向運動表現的不同遷移效益,以為更有效的指導運動訓練實踐。
  • 抗阻訓練計劃內容~D篇
    抗阻訓練計劃內容~D篇8、訓練方法的變化:多樣化原則①基本練習法:確定個人10RM的重量,完成3組×10次/組②金字塔練習法:確定個人1RM的重量③遞減重量練習法:與金字塔相反,遞減重量,增加次數一組:6-8次力竭,100%×10RM二組:9-12次,80%×10RM三組:13-15次,50%×10RM④強迫次數練習法:完成一定次數訓練後
  • 3個程序8個黃金法則10個抗阻運動,40歲後男女增加全身肌肉抗衰老
    二、40歲+的人抗阻訓練的黃金法則。三、40歲+的人每天的抗阻訓練的程序。四、40歲+的人抗阻訓練的動作選擇。40歲+的人的抗阻訓練的程序:(一)程序1:高強度間歇訓練以促進新陳代謝並調整脂肪燃燒速度。
  • 一個常見的三位一體的錯誤觀念: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
    一個常見的三位一體的錯誤觀念: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一個上帝,在天上叫聖父,降到人間後叫聖子(耶穌),耶穌升天后降下來的叫聖靈。這種說法,對不對?用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來介紹三位一體,是很多基督徒常做的事。
  • 有氧運動VS抗阻訓練 誰對心臟更有利?
    網易體育10月14日報導:說起運動減脂,有的人推薦抗阻訓練,有的人則推薦跑步之類的有氧運動。減掉多餘的脂肪,最終對於心臟健康是非常有利的。那麼,這兩種運動方式對心臟健康的影響孰輕孰重呢?
  • 健身無論增肌減脂塑形,做力量訓練抗阻訓練,定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健身無論增肌減脂塑形,做力量訓練抗阻訓練一定是最好的選擇。本篇文章就講講力量訓練的科學訓練流程。正常健身人群一般都會做五分化訓練,也就是胸、背、腿、肩、手臂(每天一個部位,按自己排列的順序,上面的順序不一樣的請忽略,我隨便寫的)。
  • 為什麼高強度間歇訓練沒有效果?HIIT常見的5個錯誤,你錯了幾個
    【「健身食課」第154篇文章】前言:HIIT(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高強度間歇訓練)是在短時間內燃燒脂肪,成為現時的健身潮流,熱門動作包括平板支撐(Plank)、爬山者動作(Mountain Climbers)、掌上壓(Push-up) 、深蹲(Squat)等,關於HIIT的好處及鍛鍊動作。
  • 關於精神心理疾病的11個常見誤解
    然而,許多誤解依然存在。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11個常見的錯誤認識。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天的文章將聚焦精神衛生。雖然這個話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但仍有許多與心理健康相關的誤區。可悲的是,心理健康狀況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恥辱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思維定式。就像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一樣,我們掌握的信息越多,我們就越不應該讓謠言來影響我們的觀點。
  • 健美訓練中最常見10個錯誤,你犯過嗎?
    健美誤區一些初級健美愛好者由於不了解健美運動的特點和規律,或自身存在某些錯誤觀念,或照搬他人的鍛鍊方法,往往會陷入誤區,以致動搖了繼續鍛鍊的信心
  • 這7項錯誤的訓練觀念儘快避免
    為了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產生,這篇文章將列舉7項常見的訓練錯誤動作及觀念,請仔細看看自己是否也犯了這些錯誤並儘快改正。 4.手肘應該處於微彎 在做側平舉前平舉和俯身飛鳥這類單關節練習時,我們因該要保持手臂微微彎曲,一但打開或是收手肘三頭肌就會開始參與施力,而減少了我們要孤立訓練三角肌的目的,另外,在側平舉和反向站姿飛鳥這類練習中,許多練習者錯誤的在動作最後完全把他們的手肘伸直到180°,接著在下落重量時手肘夾角又回到了90°。
  • 健身初學者訓練常見錯誤
    無論哪種方式,您都可能犯了這9種常見的鍛鍊錯誤。關於健身的一件事是,它總是在變化,您每天都可以學習一些新知識,如果一切都與幾年前的訓練時間有關,那麼現在知道鍛鍊的強度和質量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為清除一些最常見的鍛鍊錯誤,我將列出一些您應注意的事項,這次,他們都與訓練和鍛鍊有關,而我與飲食健康或養成健康習慣無關。
  • 抗阻訓練是什麼呢?這些動作教程,有規律去做效果顯著
    導語:健身訓練有許多可供我們挑選的類型,而抵抗訓練是健身的核心。此外,在所有健身的健身過程中,抗阻訓練都是必不可少的,無論你想獲得什麼樣的身材,是減脂還是塑形,都需要抵抗訓練進行輔助。01通過啞鈴輔助抗阻訓練的練習,可幫助我們獲得好的健身效果1、啞鈴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