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杭州吃到一家諸暨小吃,滿眼是勾人魂魄的碳水大法菜單,圖:@柳小跳畢竟縣城美食的影響力多少可以從杭州社區裡的館子一窺端倪,諸暨次塢打面、蘭溪牛肉麵,向來是不甘示弱於片兒川的。浙江的美食,阿球也給大家安利過無數周邊的縣市去逛吃:讓陳曉卿念念不忘的
開化、夜排擋徵服韓寒的
龍遊、跟著鄧超上了熱搜的
蘭溪、用141種小吃打出一片天的
臨海、被CNN評選為全球最美味食物榜單的NO.1的
嵊州、吸引無數外國人來開店的
義烏……
這次的諸暨嘛,從杭州出發,
高鐵到達只需要23分鐘哦!諸暨位於浙江省中北部,北鄰杭州,東接紹興,南臨義烏,作為古代春秋越國的故地,諸暨孕育了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也是著名的越王勾踐復國之所在,稱得上古越文化的發祥地,從古至今都頗為安定而富庶。除此之外,浙江諸暨的淡水珍珠,可是佔了世界淡水珍珠總產量的73%!👏諸暨,全國百強縣排名前列,是中國大陸最富有的地區之一,昔有錢塘名區之繁盛,是一座小而精緻的城市。有人說諸暨人像是
浙江省內的東北人,個性直爽強硬,不愛拐彎抹角,這和杭州、紹興人比起來的確有鮮明的差異,也是這種獨特而淳樸的民風,使得當地的飲食也多了一份南北兼容的風範。不同於江南的飲食習慣,
他們習慣喝高度白酒,吃羊肉還有饅頭,西施豆腐是每天都吃的,像極了北方的豪邁。它還有「中國香榧之鄉」的美譽,諸暨趙家香榧殼薄、肉滿、鬆脆、香酥,是乾果中的珍品。
諸暨人民請火速趕來,你能認出圖中多少和美食有關的諸暨土話?在諸暨,就算每天早上吃一樣早餐,大半個月都吃不完。
次塢打面、安華煎餃、草塔年糕糳、陳宅糖秧……無一不是碳水滿滿的歡喜美味。
馬劍的饅頭、草塔的羊肉、山村裡的藤羹、安華的牛淘……這些耳熟能詳的美食,也溫暖了一代又一代的諸暨人。圖:@妞遊果諸暨是西施故裡。但西施故裡對浙江人的吸引力,
遠不如另四個字:次塢打面。前不久,浙江發布還公布了
2019「浙江十大農家特色小吃」,諸暨次塢打面位居榜首。次塢打面對於諸暨人來說,不止是一碗填肚子的主食,更是一種情懷、一種傳承。次塢打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當年朱元璋率兵起義,當地農戶巧手做了碗「打面」,朱元璋因連日行軍飢腸轆轆,吃到這樣一碗次塢打面,瞬間便被徵服,連誇讚主人做的面:「百吃不厭」!
和好麵團,打面師傅用一根一米多長、直徑4-5公分的棍子,一上一下跳動打面,捶打兩三個小時的麵團,產生韌勁。各種時蔬、肉絲雞蛋的澆頭現炒,與面同燒,有得是湯麵合一的美味。與其他地方的麵條不同,
正宗的次塢打麵湯很少,它講究「濃縮即精華」。附著在麵條上的湯汁使得麵條不再寡淡,且不會有因為麵條太厚而不入味的尷尬。
濃鬱鮮香,說的就是它。澆頭的選擇也很豐富,比如綠油油的嫩青菜與金燦燦的皮卷,皮卷獨有的炸豆腐皮香味,愛的人逃不了;
也可以是香氣撲鼻的
豬肝,入口滿是鮮嫩滑爽、濃鬱的醬鮮味;圖:@妞遊果最特色的莫過於一碗
三鮮面,光是衝著這個蛋卷就很想去吃!說到這裡的三鮮,特別安利一下,單獨拿出來也是上得了臺面的。諸暨人的酒席上絕對少不了
蒸三鮮:鵪鶉蛋、豬皮、肉丸、蛋卷、黑木耳、豬肚…全都是實打實的料,象徵吉利和大團圓。圖:@鹿一隻麵條都是老闆人工和面、壓、切而成,面軟硬度剛好,很有嚼勁。而且不放味精,純靠新鮮食材,湯少汁鮮。店面不大,幾十平方米,擺有十幾張小長桌,一到飯點,這裡會坐得滿滿當當。可以先選擇炒麵還是湯麵,無論是湯頭豐富的三鮮面,還是肉口感酥軟又豐腴的滷牛肉麵都很推薦。
草塔彈面這是一家火爆了十年的麵館,破產廚師自創草塔彈面,靠一碗生炒牛肉麵打天下。
牛肉是草塔彈麵館的招牌,既然叫「彈」面,面的韌性自不必說,吃起來口感筋道,吸溜到嘴裡Q彈爽滑。
原本就嫩的牛肉稍微翻炒一下就足夠鮮美,還有諸暨人燒面必備的皮卷,鮮到骨子裡!店裡的
五香牛肉是一絕,吃不夠還可以單點,老闆用自己的獨門秘方滷製。諸暨的年糕真的超好吃啊,而這是一款擁有百年歷史的草塔美味和無數諸暨吃貨最心動的早點之一。在諸暨人口中都被稱作年糕粥,但它其實是將大米粉蒸成的粉糰子趁熱揉成年糕片子,包上現烤的蔥油餅。
上學、上班路上,手握一團軟軟的年糕糳,一邊走一邊大口咬,草塔人的一天,從一團年糕糳的飽足感中開始了。在煮沸的鍋內放入一勺米漿,藤羹皮逐漸從流動的漿液,凝結成兩釐米厚的剔透薄皮。白嫩的麵皮裹上鹹菜豆腐餡兒,熱騰騰的拿到手,一口下去,又香又糯又鮮……純手工搡出來的麻餈,放上炒熟的芝蔴蘸上紅糖,趁熱吃軟糯香甜還暖胃,又粘又糯又滑的功夫全在這裡。吃著外婆親手做好的糖秧,坐在弄堂吹著風,再看看村莊傍晚的炊煙,這可是諸暨人的專屬美味啊。吃的時候切成一塊塊菱形,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軟糯香甜,甜甜的一天也就這樣開始了。
諸暨馬劍一帶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這種色彩亮麗的饅頭,就像陝北的花饃一樣。以酒釀發酵,入口有濃烈的酒香味。吃的時候,將大塊扣肉夾在饅頭中間,大口咬著吃,汤滷會滲出, 才能感覺出滋味!灰湯粽要比普通的粽子更有韌勁,香味更濃,還因稻草灰而有幫助消化之功。
諸暨馬劍算是灰湯粽傳承最廣闊的地方了,自清代開始,便是馬劍鎮村村都有,更是馬劍特色非遺美食。油燈盞在其他的縣區又叫油粑粑、燈盞粑,這是阿球也很愛的碳水小吃。外焦裡嫩,裹著的藕絲蘿蔔絲,糯香糯甜,是一代諸暨人舌尖上的記憶。「嘎嘣、嘎嘣」的脆響,是諸暨人兒時記憶裡冬天最美味的零食——番薯片。這個
號稱「諸暨薯片」,將蒸熟的番薯搗成泥,加入芝麻還有曬乾的橘子皮拌勻塗平,放在炭火或是太陽底下曬到發脆,然後下鍋炒著吃,吃到嘴裡香脆清甜。
常有人說,每到一處地方,
最能安撫漂泊而來的腸胃的食物,是豆腐,這種既考驗泥土又考驗水質的食物,能將人快速的帶入一個全新的食物體系裡。比如小蔥拌豆腐、麻婆豆腐、文思豆腐都極具代表性,而在諸暨有一種當地人幾乎每天都要吃的
西施豆腐(到金華則叫沃豆腐)。西施豆腐以滑嫩的豆腐為主料,土雞高湯打底,輔以香菇、木耳、筍乾、開洋等等,再以番薯粉勾芡,直到鍋裡的豆腐成為粘稠狀,成品也許不夠精緻,但根本不需要味精,口味足以鮮美強烈。對於諸暨人來說,沒有到草塔
吃一份白切羊肉,喝一碗羊骨頭湯的冬天,是不完整的。而且在草塔有句俗話,客人拜訪時主人家準備的席面上若沒有一盤羊肉,就稱不上一桌體面的宴席。不同於北方的濃油醬赤,
這邊的羊骨頭講究原汁原味。草塔羊肉又白又嫩,原因之一也是對羊的年齡有要求。
所有的羊都是當年羊,年齡不超過12個月,必須是雄羊。這樣,羊的肉質顯得鮮嫩有嚼勁,皮色也白。
濃濃的白湯和帶著羊肉的骨頭盛滿滿一碗,羊骨頭湯的香氣瀰漫之時,就是吃貨們蠢蠢欲動之際啦。這算是草塔首家羊骨頭飯店,以熬製時間久,湯濃出名。店面比較隱蔽,在小區弄堂裡。每天從村裡宰羊戶手裡收購,數不清要吃掉幾頭羊的骨頭,已經開了17年了。鴻豐這個名字取自老闆蔣豐和老闆娘沈綏鴻兩人的名字。開業十多年,這裡儼然成了草塔的深夜食堂,用的是自家屠羊廠的羊骨頭。
鴻豐鮮羊館的生意真的好,哪怕到了深夜12點,店裡還是很熱鬧。資深粉絲評價,說不出它哪裡特別好,但就是很合胃口。當然還有豬蹄、東白山珍雞、嶺北鹽焗雞……各縣城獨特的風味,相信每個諸暨小夥伴心中都有最溫暖的的那道菜~因為接下來,我們將會送出
新疆阿勒泰的羊腿 / 北京大董家的醬鴨、烤鴨、滷鴨 / 水果中的LV 紅美人 / 富平柿子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