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兩首漁父詞,寫出了世人對自由的嚮往

2020-12-13 江海寄黃昏

從南唐後主到違命侯,再到一代詞宗,生命賦予了李煜獨特的軌跡,他的詞也隨著呈現中不同的色彩。今天我們就來走進李煜早期作品的《漁父二首》,在這兩首詞中感受到了李煜對漁者生活的嚮往,感受到了對自由的渴望。

其一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快活如儂有幾人?

譯文:

江上的浪花翻滾如雪,岸上一排排的桃花競相怒放,春意正濃。身邊一壺美酒,手中一支釣竿,世上這樣自由快樂的人有幾個?

此詞開篇入畫,將畫中意境以言辭寫出,以畫境言心境。「浪花」成「千裡雪」,「桃花」作「一隊春」,寫春江浪湧,春光明媚。一隊」後著一「春」字,不僅顯示出桃李的生機,而且又透出別樣的俏皮,繪出明暢絢麗的意境。這兩句寥寥數字便將畫中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畫中的主人公漁父,趁著春江水漲,駕一葉小舟,隨水順風而下;好風推舟行進,輕舟分浪飛駛,浪花迎面而來,如濺起千裡雪;漁父心中開懷,而浪花也似有意;船行浪中,兩岸桃紅李白,列隊相隨,花樹多情,漁父恬暢。

餘下三句描寫了漁父的裝束,是點睛之筆,寫出了漁父淡泊瀟灑的人生境界。兩個三字句看似信手拈來,其實也是錘鍊的結果:「一壺酒」寫出漁父的精神狀態;「一竿綸」點明漁父的職業和身份。單說「一壺酒」,也許還可以聯想到別的人;但緊跟著說「一竿綸」,則肯定是漁父無疑了。末句突現高峰——「世上如儂有幾人」,這句話是漁父的自述:在塵世上,像我這樣自在快活的人,恐怕不多。這位釣叟,無風波之險,而有自然之樂,在自己的餬口生涯中找到樂趣。他擺脫世俗的羈絆,避開名利的枷鎖,自在逍遙,令人羨慕不已。

其二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譯文:漁父駕著一葉扁舟,劃著一支長漿,迎著春風,出沒在波濤之中。他時而舉起一根絲線,放下一支輕鉤;時而舉起酒壺,看著沙洲上的春花,在萬頃水面上心滿意足地品著美酒,何等的瀟灑自在。

首句點明釣叟是在水波中,小船上。「棹」字名詞作動詞用,與「春風」構成語句,很是生動,仿佛木槳划動的不僅是水,更有春風,將靜止的畫面寫活了。而且這種寫法又將春風與綠波融為一體,與結句的「萬頃波中」作前後的照應,語言精巧,有「一石三鳥」的筆力。首句寫景,景中有情,接下來仍是直接的抒情。「酒滿甌」,見出興致之高。「繭縷」「輕鉤」寫簡樸,而「鉤」之所以「輕」,是因為無魚上鉤。釣魚而不求魚,是作者志不在的魚的緣故。這就將畫中人物寫得神情飽滿,志逞意得,由此引出結句中的「得自由」之高聲唱誦,進一步強化釣叟的快樂。

春風泛舟、繭縷輕釣,此詞仍是寫畫意,但作者寓意轉淡,轉以畫境的空闊遼遠和優悠自在為主,是一種襯託、渲染的用法,與《漁父·浪花有意千裡雪》「有意」「無言」稍不同。「花滿渚」「酒盈甌」實寫美景,虛寫心情,「自由」二字一出,作者意趣暢然而出。這首詞短而不麗,工而不奢,四個「一」字連用而不避重複,是詞人有意為之,不但不顯重複,反而有一氣呵成、悠然不斷之感。取「一」與「萬頃」相映照,細巨對應,工整而精妙。

李煜筆下的這種超脫塵世外的快樂,是很多人都嚮往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所做之事雖然不同於漁夫,但是志趣卻殊途同歸——他們所追求的,不過是「自由」二字。「萬頃波中得自由」,寫出了對自由的嚮往,若為自由故,萬事皆可拋。可惜,冥冥之中早有註定,李煜還是被困在了這宮牆之中,「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

李煜還有很多經典詞作,把你最喜歡的一句留言給我。希望能遇見更多喜歡古詩詞的你們。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壓抑時讀讀李煜這兩首《漁父》詞,如沐春風,豁然開朗,輕快舒適
    這首詞,其實是題畫詞,原畫為《春江釣叟圖》,李煜寫這首詞,其實有些「功利」在裡面,據說,當時文獻太子不喜歡李煜的奇特相貌(據說李煜有重瞳),李煜為了避禍,於是自己退居深宮大院中,每天舞文弄墨,以示自己沒有大志。
  • 李煜被低估的一首詞,短短兩句令人心醉,蘇軾連寫4首不及他
    李煜被低估的一首詞,短短兩句令人心醉,蘇軾連寫4首不及他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君主,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6子,於宋建隆2年(961年)登基,史稱李後主。開寶8年,宋軍破南唐國都,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
  • 李煜常被忽視的一首詞,蘇軾連寫了4首同類型的,都不敵他這一首
    這些絕招,用好了就能寫出千古絕唱,用得不好就會不倫不類。但李煜不同,李煜是最早開始專門填詞的文人之一。他的詞幹淨、純粹,正是無招勝有招。他寫《虞美人》,不彎彎繞繞,只輕輕一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就已經足夠驚豔;他寫《相見歡》,也一樣明白如話,只淡淡的一句「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就美得令人陶醉。這就是李煜詞的魅力。
  • 李煜的這首詞無人敢仿,納蘭性德:我來試試,又一篇佳作誕生
    600年來李煜這詞無人敢仿,納蘭性德:讓我試試,又一佳作誕生不過很奇怪的是有一首詩詞,卻在長達600多年的時間裡從來沒有人模仿過,這部作品就是《長相思·一重山》。《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 李煜最為知名的一首詞,「剪不斷,理還亂」,將愁意寫到了極致
    公元975年,後主李煜肉袒降宋後,變成了罪囚,被宋太祖趙匡胤關禁了起來。變成了罪囚,被關了禁閉的李煜,一生此後失去自由。在這段時間,後主李煜每日都是在思考他的過失。他把自己的悔恨寫進了古詩詞當中,也更是這段時間,讓本來主寫男歡女愛的李煜詞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他中後期作品中滿滿的瀰漫著他對南唐故都金陵城的想念和憧憬!
  • 李煜「肉麻」的一首詞,寫女子最美的地方,讀完讓人心動
    李煜要是不成為皇帝的話,那他一定不會被人罵這麼慘。甚至因為他的才華,他一定能夠和李白等詩詞人在一起被人們提起。李煜的命運多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但也是李煜的才華讓世人不僅看到了他,而且他的名氣遠遠超過了其他的皇帝,甚至還因為他的才華而可惜他真的是錯生了帝王家。
  • 南唐後主李煜:寫了一首經典詞,開篇7個字,便道盡了逍遙灑脫
    然而正是這樣的經歷,才讓李煜做出了冠絕五代的詞,從一國之君到階下囚在,李煜的人生大起大落;同時也讓李煜認識到了人間疾苦。而李煜的詞風也一改之前的花間之氣,閨閣之聞,充滿了家國情思,故國之感,成為五代不可多得的好詞。
  • 詞中之帝李煜,這首詞頗具爭議,是相思之苦,或是不雅之豔詞?
    李煜在早期的作品中也是很清新的,也有讓人陶醉的絕美詞句。而李煜在早期的一首《長相思·雲一緺》可以讓大家解讀他的絕美之詞,有著欲言又止的相思之感,這首詩是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角度去解讀的。第二個角度理解而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理解,更是看出李煜這首詞的高明之處。上闕寫的是在男人的角度去欣賞美人的姿態和神情,淡色的衣裳加上薄薄的羅裙飄逸著。女子輕輕皺著眉頭更是她的嬌羞的神態之美。而下闕是對窗外精神的描寫,也就是屋簷下是痴情的男子欣賞著羅裙嬌羞的美人。
  • 李煜的一首詞600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我來試試,開篇驚豔世人
    雖然李煜的詩詞是後世文人模仿的熱門,不過很奇怪的是有一首詩詞,卻在長達600多年的時間裡從來沒有人模仿過,這部作品就是《長相思·一重山》。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 末代帝王李煜這首詞:全篇不用一個愁字,卻寫盡了一世的悲情
    一生波瀾起伏不定,身世變化巨大,連帶著李煜一生的詞作也因此而發生轉變。當年他還生活在宮闈之中,南唐政府穩定繁榮,那是他怎麼會想到有一天會成為階下囚徒,當時李煜的詞中多表現的是花間行樂,兒女私情。帝王的地位尚可忘卻,但那些在他身邊停留過的紅妝卻終究銘刻在心,這就是造成李煜終日嗟嘆和後悔的最根本因素,只有在這樣的思緒中,才能寫出那些婉約傷情的詞句,後世的宋詞也很大程度地受到了影響。李煜在懷念胞弟時寫過一首《清平樂》,自古以來,皇帝的位置就是孤單寂寞的,在治國操勞和宮廷事物之間生出了怨氣無人可以傾訴,李煜只好以自己的詩詞表達發洩。
  • 蘇轍模仿韋應物詞體所作一首詞,抒發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反映民間疾苦的詩,頗富有同情心,在唐朝時期,政府在邊地設置都護府,管理邊境事務,由於邊地戰事不斷,士兵生活悲苦,他便寫了一首詞來抒發戍守邊塞的士卒的思家情感。調笑令·胡馬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這首詞描繪了一幅草原駿馬圖。抒發一種迷茫人生,歸宿何處的感情。
  • 李煜這首在江南寫下的詞,描繪佳人的情態極為傳神
    一斛珠,又名《怨春風》、《醉落魄》等,原為唐教坊曲,此詞調應自李後主始。本詞調雙調57字,上下片不同調,每片各5句,除第4句外,押仄聲韻。這是一首專門描繪女子情態的作品,全詞沒有描繪其他景致,因為,這位女子所有的動作神態,便已經是詞人以為的、世間最美的風景。
  • 李煜《長相思》,600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仿寫,開篇3字驚豔世人
    然而,李煜"千古詞帝"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他有一首詞《長相思》,600年無人敢仿寫,先來看看這首詞妙在何處。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直到清朝,另一位傳奇的詞人出現了,那便是"滿清第一詞人"納蘭性德,當這首詞傳到他這裡的時候,納蘭性德便試了試,仿寫了另一首非常經典的《長相思》,開篇3字就驚豔了世人。下面讓我們欣賞一下。
  • 李煜這首詞,短短12字寫給自己,命運弄人,道盡人生悲涼
    那一年是開寶八年,南唐後主李煜,現在的汴京俘虜,大宋皇帝趙匡胤封他為侯爵,聽起來還不錯,但他知道,從不當皇帝起,他就只能接受囚徒的人生。李煜的詞在文史中地位頗高,如果他有一個平凡的家庭,或者是富有的大臣之家,那麼碰到亂世他可以隱居起來,碰到盛世他可成就一代詞人,但是上天偏偏將他放在了帝王之家,而他繼承的是一個國家,一個已經弱不禁風的南唐。
  • 李煜的「封神」之作,開篇驚豔,無一生僻字,詞中道出他無盡愁苦
    王國維評價李煜時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人間詞話》在中國文化長河中,「不務正業」的君王也就李煜了,提到李煜想到的不是他是什麼皇帝,而是他那30多首詞作品。對於一個古代的大詞人,我說只有30首作品,大家是不是還有點不相信啊?的確如此,出自他手的只有這30首作品,他在文壇留下的作品加起來也只不過幾千字,但是就是這區區的幾千字,將李煜捧上了詞中之最的地位!聽到小編這樣誇李煜,是不是覺得他比蘇軾,辛棄疾牛多了。
  • 李煜兩首《虞美人》,寫盡亡國之音,詞風驚豔,後一首流傳最廣
    南唐後主李煜,可謂是一代愁宗,對詞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動作用。在肉袒出城,被俘落難後,便每日以淚洗面。想起故國繁華錦繡,日日笙歌宴飲,真箇是不堪回首。在他被俘後,寫過兩首《虞美人》,每首詞都是詞風綺豔,帶著傷感與憂愁,寫盡亡國之音,寫思念,寫春愁,寫無邊無際的流連。江山如畫,卻再無當年紅顏舉酒言歡恰,人生如夢,四十多歲已是滿鬢霜華。都成過往,情成傷。春花秋月兩無妨,燭照小樓,愁心掩月,總難說。
  • 李煜的《子夜歌》,訴盡他的心酸血淚史,賺盡世人的眼淚
    李煜也許根本就不應該生在帝王家,這樣就不會被後唐江山所束縛。但換而言之,李煜若非帝王,就不會體會到從高高在上的帝王到卑微的俘虜之間的轉變,也不會嘗盡人間的苦楚,也不會寫出這些個名篇。在李煜降宋之前,李煜的詞大多描寫宮中富貴生活,感天慨地;投降之後,李煜詞陷入了回憶中,總是回憶從前奢華舒適的生活,再與現在的情景對比後感慨萬千,差別很是大。
  • 李煜與納蘭性德,兩大頂級詞人同寫《長相思》,誰更勝一籌?
    南唐後主李煜素有「千古詞帝」之稱,他的詞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後期詞主要反映亡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我們熟知的大多數李煜代表作,都是他的後期作品,比如,《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以及那首驚豔世人的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等。
  • 李煜死前最後一首詞,將人生痛苦寫到了極致,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
    從古至今,李煜的詞若稱第二,絕無人敢稱第一。李煜是五代時期南唐國的帝王,但卻不能簡單的理解他是一位普通的帝王,從他的文學造詣這個角度上說。李煜還是一位詞壇上的帝王,只是這位詞帝錯生在帝王之家。開寶八年,北宋趙匡胤的大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南唐國滅亡,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被囚禁在汴京的一所大院裡,被囚禁期間,百感交集,寫了很多令人感嘆的詞。公元978年的七夕,又到了李煜生日,他一時詞興大發,便寫下了這首《虞美人》,令歌妓演唱。座中南唐舊臣聞之,無不掩面而泣。
  • 李煜寫的一首詞,短短4句皆是名句,多年來從未被超越
    生在皇家,當個弱地的君王,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個詞中之帝,卻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對南唐來說,讓他登上皇位是不幸的;但對文壇來說,有了他的加入,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開始大放異彩。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多,存世的僅30餘首,字數加起來或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被稱為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拿出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從未被超越!究竟是什麼詞呢?竟然能有如此評價,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