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滴水成河,粒米成籮」!「這是老一輩們對我們的教誨,也是老一輩們一直踐行的做事原則。
在他們那個年代,物質條件並不豐富,商品交易也不盛行,所以形成了保守的消費觀念。於他們來言,存錢到銀行,看著自己越來越多的存款,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再加上中國人口基數大,存錢的人多,自然儲蓄率就高。因此中國的儲蓄率一度保持在世界第一的地位。據報告顯示,2008年,中國居民的儲蓄率達到了51.84%。此時的中國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儲蓄大國」!
但最近據調查顯示,中國居民的總負債額超過了200萬億!把這個債務平分到每個中國人身上的話,也就是每人負債十三萬元以上!之前我們一直被稱為「儲蓄大國」,但沒想到的是,如今的我們變成了「債務大國」。
其實這個轉變從2008年就已經發生了,08年底,中國居民儲蓄率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據相關數據顯示,十年後的2019年,概率值跌落到了40%。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國民儲蓄率一路下跌,甚至最終出現負債情況呢?
首先第一個原因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會直接導致物價的增長,但是工資是具有滯後性的,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工資的增長不可能及時跟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因此,物價長得快,工資跟不上,百姓的開支無形中變得越來越多!開支加大,儲蓄率下降,如果到了入不敷出的狀況,負債也就隨之而來了。
再者炒房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過去的幾十年,炒房是風口,尤其是在大城市。眾所周知,炒房帶來的後果就是房價的上漲。中國人以家為核心,大多數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家,房子是剛需,房價卻被炒高,那剛需買房的人就不得不花光積蓄,甚至是貸款買房。在這種情況下,儲蓄率自然就下降,負債額也會相應增加!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享樂主義和超前消費觀念的深入人心,據多家金融機構數據表明,當下進入職場的90後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是負債狀況。超前消費的觀念已經形成,花的是明天的錢,當下還能有錢來儲蓄嗎?
而且如今的信貸平臺不同於以往。貸款變成了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填動動手指,填寫資料,就能獲得上萬元的貸款。「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理再加上便捷的貸款方式,負債就會越來越多!
第四個原因是人口老齡化加劇。近幾年鼓勵二胎一方面就是為了緩解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據相關調查顯示,2019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佔到了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十八,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個數字還會增加。以前的「存款大軍」即將面臨退休,無錢可存,如今的年輕小孩又流行超前消費,負債還款。導致如今這個狀況也就不難理解了。
最後理財取代貸款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過去沒有什麼好的理財方式,普通百姓也不懂理財,大多數人都是選擇把錢存進銀行來賺取利息,但是如今的理財方法多種多樣,比銀行利率高的理財產品也比比皆是,就拿時下最常見餘額寶和零錢包來說,雖然沒有高出太多,但是能多掙點就多掙點,大家何樂而不為呢?
雖然消費的方式是個人選擇,保守消費和超前消費都不是錯,但消費之前還是要理智思考,不要讓自己陷入負債難還的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