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額達200萬億,中國居民從「儲蓄」到「欠債」,有這五大原因

2020-12-12 遠望智庫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滴水成河,粒米成籮」!「這是老一輩們對我們的教誨,也是老一輩們一直踐行的做事原則。

在他們那個年代,物質條件並不豐富,商品交易也不盛行,所以形成了保守的消費觀念。於他們來言,存錢到銀行,看著自己越來越多的存款,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再加上中國人口基數大,存錢的人多,自然儲蓄率就高。因此中國的儲蓄率一度保持在世界第一的地位。據報告顯示,2008年,中國居民的儲蓄率達到了51.84%。此時的中國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儲蓄大國」!

但最近據調查顯示,中國居民的總負債額超過了200萬億!把這個債務平分到每個中國人身上的話,也就是每人負債十三萬元以上!之前我們一直被稱為「儲蓄大國」,但沒想到的是,如今的我們變成了「債務大國」。

其實這個轉變從2008年就已經發生了,08年底,中國居民儲蓄率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據相關數據顯示,十年後的2019年,概率值跌落到了40%。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國民儲蓄率一路下跌,甚至最終出現負債情況呢?

首先第一個原因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會直接導致物價的增長,但是工資是具有滯後性的,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工資的增長不可能及時跟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因此,物價長得快,工資跟不上,百姓的開支無形中變得越來越多!開支加大,儲蓄率下降,如果到了入不敷出的狀況,負債也就隨之而來了。

再者炒房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過去的幾十年,炒房是風口,尤其是在大城市。眾所周知,炒房帶來的後果就是房價的上漲。中國人以家為核心,大多數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家,房子是剛需,房價卻被炒高,那剛需買房的人就不得不花光積蓄,甚至是貸款買房。在這種情況下,儲蓄率自然就下降,負債額也會相應增加!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享樂主義和超前消費觀念的深入人心,據多家金融機構數據表明,當下進入職場的90後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是負債狀況。超前消費的觀念已經形成,花的是明天的錢,當下還能有錢來儲蓄嗎?

而且如今的信貸平臺不同於以往。貸款變成了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填動動手指,填寫資料,就能獲得上萬元的貸款。「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理再加上便捷的貸款方式,負債就會越來越多!

第四個原因是人口老齡化加劇。近幾年鼓勵二胎一方面就是為了緩解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據相關調查顯示,2019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佔到了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十八,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個數字還會增加。以前的「存款大軍」即將面臨退休,無錢可存,如今的年輕小孩又流行超前消費,負債還款。導致如今這個狀況也就不難理解了。

最後理財取代貸款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過去沒有什麼好的理財方式,普通百姓也不懂理財,大多數人都是選擇把錢存進銀行來賺取利息,但是如今的理財方法多種多樣,比銀行利率高的理財產品也比比皆是,就拿時下最常見餘額寶和零錢包來說,雖然沒有高出太多,但是能多掙點就多掙點,大家何樂而不為呢?

雖然消費的方式是個人選擇,保守消費和超前消費都不是錯,但消費之前還是要理智思考,不要讓自己陷入負債難還的局面了。

相關焦點

  • 居民儲蓄逐步向投資轉化
    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2月22日,年內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達4.89萬億元,同比增長約四成。  直接融資規模的擴張與居民配置金融資產的需求增加相伴而行。業內人士表示,引導居民儲蓄由機構投資者配置,通過公募基金、養老保險體系等多個渠道進入資本市場,有利於擴大直接融資的資金來源,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功能。
  • 促進儲蓄「搬家」 居民投資基金意願強
    在房住不炒、銀行理財打破剛兌甚至出現「負收益」的背景下,這一趨勢更加明顯。而今年新發基金份額快速增長即是最好的市場「反應」。數據顯示,年內新成立公募基金髮行規模突破3萬億元。與此同時,從銀行網點代銷的情況來看,《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部分銀行了解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選擇到銀行購買基金,今年多家銀行基金銷售額和去年相比增幅明顯。
  • 從儲蓄大國到負債大國,百姓們的錢花哪去了?
    老一輩的觀念中認為,手裡有儲蓄心裡才會覺得踏實,據了解,我國的儲蓄率自2010年開始一直處於全球領先的位置。然而到了2018年的時候,我國的儲蓄率就從原先的50%以上下降到了45%左右。儲蓄率的下降意味著百姓們背負的債務在不斷增多,有數據顯示,我國百姓們已經背負了超過200萬億的債務,換算到每個人頭上差不多人均負債13萬左右。
  • 促進居民儲蓄向股市投資轉化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數據,2017年中國儲蓄率為47%,高於26.5%的世界平均儲蓄率。從央行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來看,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50.4%,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佔26.1%。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理財產品」「基金信託產品」和「股票」。選擇這三種投資方式的居民佔比分別為47.5%、24.4%和16.9%。
  • 中國人「負債纍纍」成負債大國,200萬億的債務?錢到底去哪了?
    文:靈文一直以來,國人在「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影響下,都有愛存錢的習慣,無論是百姓還是企業老闆們,都有「居安思危」意識,這也使得中國的儲蓄量位居世界之首。但是,從2018年,國家的儲蓄率卻開始下降。截至目前,我國居民債務總額已達200萬億元,人均債務達到13萬元。與此同時,中國的儲蓄率也開始下降,目前在45%左右。要知道,我國的儲蓄率在最高的時候曾超過了50%,10年前更是高達51.3%。但是近些年我國的儲蓄率一直都在下降。但與此同時,我國居民的存款是在不斷增加的。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我國的存款總額已經超過了210萬億元,創歷史最高。
  • 200萬億負債!中國居民平均負債或趕超美國,錢都花哪去了?
    阿里引領的線上消費,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現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包括螞蟻借唄、花唄的出現,大家都養成了提前透支消費的習慣,很多年輕人工作一年,不僅沒有存到一分錢,反而還負債了很多,如今中國居民的負債總額已經達到了200萬億人民幣,平均負債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超越美國,錢都花哪去了?
  • 專家建議從三方面入手 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
    我國居民儲蓄規模巨大。12月9日,央行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1月末,本外幣存款餘額218.64萬億元,同比增長10.7%。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212.78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和2.3個百分點。其中居民存款不在少數。
  • 總負債200萬億?明明中國人愛存錢,為何負債這麼多?錢去哪了?
    中國人喜歡存錢是出了名的,不管生活條件如何,總要留一部分積蓄放在銀行裡以備不時之需,但是讓人驚奇的是,即使大部分家庭都有一定的存款,但是整個中國居民的債務總額已經超過了200萬億元,人均債務高達13萬元,為什麼明明咱們是很喜歡儲蓄的國家,卻變成了「負債大國」了呢?錢都去哪了?
  • 這3家銀行已破10萬億,為何人們還不敢存?
    然而,近年來,中國「四大行」的地位正在發生變化,另外三家銀行的實力也在慢慢追趕。原來的「四大行」可能會變成「七大行」。根據中國央行官網公布的「《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這三家新興的銀行分別是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
  • 10年儲蓄增長不到1倍,GDP被重慶追趕
    近日,在第一財經發布的35城2010年到2019年居民儲蓄增幅排行中,廣州以93.3%墊底,成為35城中唯一一個增幅不到100%的城市。也就是說,假設一位廣州市民2010年的儲蓄存款為100萬,那麼到了2019年其儲蓄存款只增長了93萬。
  • 2020年1月,M2突破200萬億,對普通老百姓生活影響有多大?
    上月下旬,央行公布了今年一月份的一些經濟數據:中國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33400億元,前值為11400億元,預期為30000億元。中國1月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8.4%,預期為8.6%,前值為8.7%。
  • 儲蓄還債?美國信用卡總債務十三年來首度跌破1萬億美元
    更令市場擔憂的是疫情正在改變美國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即便是市場消化了疫情帶來的影響,但是因為消費模式的改變,消費者的購買力可能也無法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從全球範圍內看,歐洲儲蓄率也在大幅上升,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壓制消費需求。短期來看,全球面臨的更有可能是通縮風險而非通脹。
  • 美欠債已超27萬億美元!美國前財長:恐成全球最大老賴
    美欠債已超27萬億美元,前財長稱或無力償還,恐成全球最大老賴。美國作為全球經濟體量最大的國家,2019年的GDP總量約為21.02萬億美元,但是其債務餘額卻達到了22.62萬億美元,美國政府的負債率為110.4%。截至目前為止,美國的債務餘額已經超過了27萬億美元。
  • 美國家庭淨資產三季度增長3.2% 至123.5萬億美元
    來源:金融界網站美國家庭淨資產在第三季度上升並創下新高,因為股市上漲使美國人財富增值,抵消了儲蓄下降的影響。美聯儲周四公布的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家庭淨資產增加3.8萬億美元,或3.2%,至123.5萬億美元。同時,受抵押貸款推動,家庭債務以5.6%的年率增長。匯總數據顯示,抵押貸款債務出現2007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季度增長。報告顯示,居民持有的股票價值上升2.8萬億美元,房地產價值上升約4300億美元。
  • 美國欠債27萬億,11艘航母誰養,背後有什麼秘密?
    圖為美國福特級航空母艦隨著最近美國財務部公布本國欠債已經高達27萬億,美國自身已經陷入嚴重財政危機當中,只不過,即使美國目前已經對外欠下了巨額債務,為何這個國家還養得起十一艘航母?這背後到底有什麼秘密?其實,這個秘密非常簡單,因為美國並不需要完全承擔這11艘航母的建造和維護費用,因為任何一個使用美元的國家,都在直接或者間接為美國的這隻龐大海軍提供建造和維護的各種費用。
  • 銀行「儲蓄時代」要結束了,管理層意在引導居民儲蓄入市
    12月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構建未來新發展格局,意在合理引導居民儲蓄,由此可見,未來居民儲蓄將會是管理層重點關注的區域;
  • 「日光基」從年頭熱到年尾 監管喊話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
    會議指出,著力加強資本市場投資端建設,增強財富管理功能,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助力擴大內需。推動加強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與資本市場的銜接,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推動健全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長周期考核機制。進一步加強投資者保護,增強投資者信心。2020年是基金的「肥年」,爆款基金從年頭熱到了年尾,助推新發基金規模創下超3萬億元的歷史新高,單只基金的認購記錄也是迭創新高。
  • 大陸居民財務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來了,來看有哪些亮點
    英國、德國、中國香港、日本、加拿大的綜合得分分別為:63、74、65、64、66。中國居民表現突出的領域是財務保障,而且中國居民尤其注重儲備應急資金、提前進行規劃、以及財務保險保障。即便是低收入人群,也有超過一半(57%)的受訪者備有可用半年的應急資金,而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群體的這一比例更是高達67%和77%。「我們發現,儲蓄得分隨著受訪者年齡區間的升高而升高。」
  • M2已超214萬億了,為何負債纍纍的卻越來越多,錢到底去哪了?
    眾所周知,勤儉節約愛好儲蓄是國人長期流傳下來的的傳統,國人在世界上可是出了名的「愛存錢」,是當之無愧的儲蓄大國,儲蓄率也一向位居全球前列,有數據顯示,2008年時,中國居民儲蓄率高達51.8%,遠超其他國家,位居全球第一。
  • 居民存款「變天了」?2種存款被「強制上鎖」!錢生錢時代結束?
    文:Jarvan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儲蓄國之一,很少有國家的儲蓄率能與中國相比。據公開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08年,中國的儲蓄率從35.6%飆升至51.8%,而居民儲蓄率也從2000年的28.2%上升至2008年的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