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脹玉衡玉衡要語

2021-02-07 手法治療養生傳播

痧分表裡辨

痧之初發,必從外感。感於肌表,人不自知,則入手半 表半裡,故胸中作悶,或作嘔吐,而腹痛生焉。此可以刮痧而愈不愈,用荊芥湯、藿香湯之類而選用之。痧感於半表半裡,人不自知,則入於裡,故欲吐不吐量欲瀉不瀉。痧毒衝心,則心胸大痛,痧毒攻腹,則盤腸吊痛。此可以放痧而一意,不愈,用陳皮紫樸湯、稜術湯之類而選用之.痧中子裡,人不自知,則痧氣壅阻,惡毒逆攻心育,立時發暈,即欲刮痧而痧不起;即欲放痧而扶之不起,必不得放,即扶起放之, 而發暈之時,氣血不流,放之亦無紫黑毒血流出,即有些須,亦不能多,略見紫黑血點而已。此疹毒入深,大兇之兆。斯時病家求救甚切,方可用藥。餘但審脈辨證,的系風寒暑溼,氣血、食積、痰飲,何因而施治,令其甦醒,氣血流動,然後扶起放瘀,漸以調治。如不醒,即擇牛黃丸,三香丸、救苦丹之類以救之。如此重症,必需醫者慈心大發,立時連進 湯丸,方能有效,遲則必死。

治痧直看涼熱

病犯太陽,則頭痛發熱;犯少陽,則耳旁腫脹,寒熱往來; 犯陽明,則面目如火,但熱而不寒;犯太陰則腹痛;犯 厥陰則少腹痛或胸脅痛;犯少陰則腰痛而皆身涼。犯乎肺則咳嗽痰喘微熱,甚則鼻衄;犯手心則心痛或心脹頭額冷 汗如珠,而身或熱或涼;犯乎膀既則小便溺血,甚則身熱; 犯乎大腸則痢下膿血,重則嘔吐身熱;犯乎肝則沉重不能轉側,哺熱、內熱,甚則吐血;犯乎三焦則熱毒內攻,上則口渴,下則便結。治痧當辨身涼身熱:蓋縣涼者、內熱者,宜攻其裡,表熱者,室透其肌。


唇舌辨

痧者,急症也。若昏迷不醒,口不能言,其心胸煩悶, 一種難過之苦,將何以辨之?治宜先觀其唇舌。色黑者兇;色黃者重;色淡紅者,較之略輕。蓋黃色而知內熱,黑色而知熱極,淡紅色雖熱,用藥不可太冷。又要看有苔無苔,其症始有治法矣。


大小便宜通

痧症危急,大便不通,急宜放痧而攻之;小便不通,宜放痧而分利之。


咽喉治法

痧症危急,若犯咽喉,則疾喘如鋸,先放其痧。急用薄荷、鼠粘子、 童便、山豆根之類以清之,或兼用冰硼散以收之。然後,餘症俱從緩治。


治痧當絕其根

痧之為害,治之雖愈,若一有未除,即復肆毒,又遍周身、如在表者已刮。在中者已放;而在內者少有未消,一吃米飯或熱湯、熱酒,痧毒即復,由內而攻表,遂遍周身。如在內者已治,在中者已放,而在表者末刮,即復由外而攻內。 若表裡具盡治突,而在中者未放,亦復傳遍表裡。如此可畏之極,真生死所關,非雜病所得而比也,故治痧當絕其根。


痧原論

痧症先吐瀉而心腹絞痛者,從穢氣痧發者多;先心腹統痛而吐瀉者,從暑氣痧發者多;心胸昏悶,痰誕膠結,從傷 暑 熱痧發者多;遍身腫脹,疼痛難忍,四肢不舉,舌強不言,從寒氣、冰伏過時,鬱為火毒而發痧者多。 重症,可無害於事也。不知成痧數次不愈,則必日甚一日。 內有伏毒,盤居臟腑,雖不見有昏迷不醒之事,而痧毒之攻 擊於臟腑間者,甚可危也。且放痧何以數次不愈乎?蓋惟人有食積、皿痰阻滯其毒,故痧雖放而不盡。設有能消除其食積。血痰,則痧毒無阻,尚烏有不愈者耶?惟其不用藥而惟恃乎放痧,故痧毒不盡,勢必攻壞臟腑。醫者慎毋以放痧數 次不愈為輕症,而忽視之歟。數犯痧症 痧症有緊、有慢,人多不識。幸邇來南方砭刺有人,略曉痧症一二,然亦不克逐症詳明,深可嘆惜。故有雲痧當 砭刺,刺即救之;有雲痧不可刺,刺即多犯,此語一出,遂致誤人不淺。然亦有可辨者,蓋痧症之初犯者,邪氣勝夫元氣,雖人壯實而不免。痧症多犯者,由元氣虛,則易感觸夫邪氣,是以有數患痧症之人,或有十日半月一發,或有一月二月一發,常患痧痛。非刮則放,所以有痧不可刺,刺即多犯之說爾。不知痧之易感,必由於胃氣本虛,遂乃數犯。予嘗用「絕痧方」充其胃氣,則痧自斷,又用參、芪大補之味以實之,痧未有不斷者矣。然必痧症已痊之日,全無些須痧毒, 然後可服,以絕其根。否則稍有痧氣未除,此等之藥,斷不可服,恐其中有甘辛溫熱大補之味,反益助其邪毒爾。痧脹昏迷與雜症不同雜症著重,或至昏迷,均可以延時日,獨痧症之昏迷, 則有不容少待者,何也?夫雜症昏迷,不過痰、氣、血湧,或虛極而發暈已也,故可以延時日。至於痧而昏迷不醒,僅是痧氣衝心,尤有可解。若為痧毒所攻,則毒血一衝,勢必攻壞臟腑。未有少延者矣。故痧脹昏迷不醒者,須防立死。其 毒血與食積、痰、氣必給聚心腹胸膈之間,而經絡不轉,氣血不運,雖欲放而血不流,欲刮而痧不顯,此所以救之者, 又必急用藥以治之也。其治之之法,惟視其食、積、痰。血、氣阻及暑熱、伏熱、穢氣之類以治之。有食消食,有積消積, 有痰血氣阻,即散其痰血氣阻,有暑熱、伏熱、穢氣所觸, 即散其暑熱、伏熱、穢氣,則胸隔一松,昏迷自醒,然後驗 其緊筋青筋以刺之,而或刮或藥,惟其症之所發,以施其救人之木歟。 痧筋原於血中之毒 夫醫首重望聞,次貴問切,人皆知之矣。至於痧,而望 聞有所未明,問切有所未盡,醫其可以已乎?吾觀世有暗痧 而人不識,往往多誤,則民不取痧筋以驗之。蓋針鋒所刺,不過鋒尖微微人肉,有痧毒者,方有紫黑血流;若無痧毒者, 其經尖雖刺,點滴全無。故痧有痧筋可辨,亦如別病之有別症可辨也。然則痧筋所現者,青紫之色,所原者,乃本子血中之有其毒歟。夫血中有毒,既無可消,自宜知放,放有不 盡,則宜別、宜藥,審寒涼而權輕重,借草木以挽兇危。凡。以驅夫痧毒之所留滯者、而救其大命焉爾。奈何有不信痧者,徒受夫痧症之實禍,而甘心於自斃乎。慢痧必須速治 痧若緊著,只在頃刻,慢者,或期至十日半月而死,或 期至一月二月而死,甚有期至三四月而死,此誠痧之慢矣。 而餘謂必須速治者,毋乃憂人之太過乎?而不知其非也。央痧之致人於死者,雖有如是之久,而其痧毒蔓延於腸胃、經絡間者,正多兇險之處,即如痧毒滯結於身之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裡或中或表,既有若是之滯結者,必不尤然若是之滯結而已也。將且在內者,先壞臟腑,在中者,先損經絡,在表者。先清肌肉。雖未即斃,而其難治之形必然先見,若一不治,便成死症。慢痧之可畏也如是,安可以死日之慢, 而不速為之早治乎。 痧症治要宜明痧無食積、瘀血而痧氣變盛者,冷眼。痧氣壅阻於食積, 而無血瘀者,稍冷服,痧有毒盛而血瘀者,微溫服。痧入於氣分而毒壅者,宜刮。痧入於血分而毒壅者,宜放。痧痛而絞動者,痧毒壅阻於食積之氣分也。痧痛而不移者,痧毒壅阻於血分而有瘀也。痧發乾頭面上部者,痧之毒氣上壅也。痧踞於手足下部者,痧之毒血下注也。痧有上吐下瀉者,痧氣上下衝激也。痧有煩悶氣脹者,痧氣變塞於心膈也。痧有 ;惡寒發熱者,痧氣遏抑於肌表也。痧有胸隔偏痛者,毒血流滯於經絡也。痧有結滯腸胃者,食積、血瘀為腫為脹也。痧 有吐血、便血者,痧血泛溢而憂潰敗也。痧有咳嗽、喘急者, 痧毒壅於氣分而生痰逆也。痧有立時悶死者,痧之毒血攻心也。痧有手足軟而不能運者,痧入於血分而毒注於幹部也。 痧有腰脅具病者,痴阻於血分而有瘀也。痧有偏痛於半身者, 毒注於半身而瘀血也。痧有身重不能轉側者,痧之毒血壅瘀而不能轉運也。痧有變成腫毒潰爛者,毒血凝滯而攻壞肌表治痧須先明百病 痧症不與雜症俱發則已,苦與雜症俱發,醫者僅能治其痧症,不能治其雜症。假使雜症有害,不幾誤人於死者,不 在痧症而在雜症乎?夫天下有能治百病而不能治痧者,餘固素其有誤於人矣。茲有犯雜症兼痧之疾,而業醫治痧者,更不能治雜症.獨可無責其有誤人之罪乎!即如人有勞弱,本原不足之症,兼犯痧症兇危,延一治痧者治之,聆其言,則雲我固善治其痧焉。始則用克伐之藥,以治其痧脹之極,可謂有清則病受之,雖甚克伐,亦無害於本原矣。迨至痧已散去五六,尚存三四,則用藥之法,雖宜尚重痧症,又當顧慮本原,惟在略用克伐而不傷本原者為是。若一過用克伐,便傷本原,豈不有誤於不足之症乎!況痧氣散去八九,惟是略存一二,用藥尤宜保護本原,而稍治其痧焉。至於痧患悉平, 惟有本原不足,則自應以補益為先,然後可雲能治其病而無 誤也。若不先明於本原不足之症,而用藥失宜,投劑無法, 則其誤人之罪,其能免乎!即此一端,可例百病,故吾謂治痧,須先明百病。 刺腿彎痧筋法腿彎上下,有細筋,深青色,或紫色,或深紅包者,肌膚白嫩者,方有紫紅色.即是痧筋,刺之方有紫黑毒血。其腿上大筋不可刺,刺亦無毒血,反令人心煩。腿兩邊硬筋上筋,不可刺, 刺之恐令人筋吊。若臂彎筋色,亦如此辨之。其餘非親見不明白,故不具載。至如頭頂心一針,惟取挑破,略見微血,以洩痧毒之氣而已,不可直刺。其指尖刺之太近指甲,雖無大害,當知令人頭眩。若一應刺法不過針鋒微微人肉,不必深入。 刮痧法背脊、頸骨上下及胸前脅肋、兩背肩臂痧,用銅錢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眠(mian)子腳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痧,用綿紗線或麻線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軟肉內痧,用食鹽以手擦 之。 用針說嘗覽古人遺言:東南卑溼之地,利用泛,所謂針刺出毒者,即用砭之道也。但放痧之人,具用鐵針,輕者一針即愈, 重者數次不愈,蓋因痧毒入深,一經鐵氣,恐不能解。餘惟以銀針刺之,則銀性最良,入肉無毒,以之治至深之痧毒,不尤愈於鐵針乎?此餘所以刺痧筋者,獨有取乎銀針也。 痧服用藥不厭多凡傷寒雜症,所犯止有一症,用藥不貴乎多。痧症兇暴非常,變幻百出。如犯在氣分,有兼痰兼血;在血分,有兼食兼積,或又有兼外感內壅,往往皆然,不可執一。故用藥治之,宜盡慮到,不然,一有不及,其禍不測,此所以不厭 乎多也。 痧脹宜下辨傷寒食未化,下之太早,反引寒邪入胃,變而為熱,熱邪固結所食,不能消化,乃成結胸。若痧脹新食,固宜以吐為先,至所食既久,驟然痧脹,雖所食消化未盡,下之無害。 腸胃中肌肉作腫作脹,盤腸絞痛,遍及臟腑,故外宜用刮放以洩毒於表,內可即下以攻毒於裡,則腫脹自當之以潛消, 而食積亦因之以通利,原無結胸之可化也。然痧脹因非傷寒熱結者比,但下之,必須內兼食積,又直以漸而進,中病即止。 痧後治雜症宜知 病退後,竟治雜症,因所宜然。但痧後餘毒,或尚存些須,按脈而脈已不顯,辯症而症已若清,此時用藥,若即認為惟去雜症已爾,僅以治雜症之藥治之,設使稍有相犯,吾恐斯人尚不得保其命也。蓋痧後尤痘後,痘後之症,固不可 舍痘殺毒而單治雜症,痧後之症,又豈可舍痧餘毒而單治雜症乎?此治痧後雜症,又不可不深慮,而於雜症劑中,更兼解毒活血乃能收全功也。 當知不信之誤凡人有病則宜治,將死則宜救,乃有犯痧不信夫痧者,是其智之所短,即其數之所盡也。敵人有犯乎慢痧,尤可纏綿時月而病日深,若犯乎緊痧,未有不立時兇危而入於死。 如此不信,真數盡之人也。即告之以痧症之禍,而彼仍茫然不覺,雖有熱心,無益於事。故不信之誤,人自當知。嘗見一士不信痧,忽然犯緊痧暗症,咽喉疼痛,喘息如鋸,發熱沉重,胸中飽悶,吹藥、眼藥喉中益痛,痛連耳際,或時在左,或時移有,痰脹昏迷,亡危之極,殆難盡述。幸而審明痧症,急為放痧,湧出毒血甚多,刮痧遍體俱有,服藥至晚而安,痧脹亦消,喉痛亦止。緣不守痧禁,飲溫酒熱茶,立時復發而終,此真痧毒之為害也。嗚呼惜哉!更見同時三女,一犯此症,刮痧而愈;一犯此症,放痧而愈;一犯此症,認為喉鵝,治之而死。信者如此,不信者如彼,痧其可忽也耶!


相關焦點

  • 清代刮痧專著《痧脹玉衡》(2)
    及覽玉衡痧脈,止有六部無脈者死。即諸怪脈,必曰放痧服藥不應者死。與古書所載不同,何歟?曰∶「古人論此等脈為死脈者,其常也∶餘論此等脈尚當救之者,因乎痧之變也。」凡痧脹之脈都有類諸死脈者,餘惟見此疾,實憐之,冀萬有一可救者,因痧之變,不執常脈而輕棄之也。 \x治驗∶\x 一陳見雅內室,懷娠發熱,赤痢腹痛不止,服他藥不效。餘診之,脈四動一止,代脈也。
  • 什麼是痧?如何根據痧色自我判斷?為什麼你拍不出痧?
    廣義來講,痧的內涵很豐富,它的別名很多,如:瘴氣、青筋、烏沙;又如:痧脹、痧氣、痧穢。
  • 玉衡公益|玉衡中醫 冬日之火焰
    玉衡公益刮痧課,正如費翔的歌中唱的一樣,如熊熊火焰一般讓2020這個冬天溫暖如春。    學習刮痧,緣起於媽媽在六月底查出腫瘤,我想在西醫治療的同時也希望中醫幫她減少不良反應。於是,我這個中醫小白開始在網上搜索各種能治療腫瘤的中醫方法。
  • 11月18日晨讀:民族自信35-53頁,霍亂歌訣(各種痧),案例手指脹、牙齦腫痛、腹脹
    患鐵痧脹病,顏面青黑,四肢如冰而滿腹陰痛,呼吸迫促,乾噦欲吐不得,渾身戰抖,偏體發麻,言語困難,病情險惡,於某年二月十三日,即農曆十二月二十七日,夜晚十時許經人送來,求予診治,當即施針曲澤等穴,用稜針放出惡血,旋即而愈。 案例編號    148 主治病名     銅痧脹 歌訣     銅痧脹病周身黃,目瞪口呆肢體僵,委中曲澤十宣刺,血滴如墨實時昌。
  • 看痧診病
    它包含兩方面的含義,從廣義來講,一方面是指「痧」疹徵象,即痧象;另一方面是指痧疹的形態外貌,即皮膚小現紅點如粟,它以指循皮膚,稍有阻礙的疹點。     清代邵新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說:「痧者,疹之通稱,有頭粒如。」它是許多疾病在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在體表皮膚的—種共性表現。
  • 刮痧出來的痧是什麼東西?
    痧是什麼?是離經之血!
  • 【美容】解密美容刮痧中的「痧」是什麼?
    常常聽人們說起痧,刮痧療法操作簡便,易學好懂。 但是,什麼才能被稱為「痧」? 刮痧和瘀血有什麼區別? 刮痧又有什麼好處? 為什麼有的時候能刮出「痧」,有的時候又刮不出「痧」? 刮痧是不是很痛苦呢?痧的消退又有什麼作用呢? 「痧」又曰「瘴氣」。
  • 一個治痧症的古方
    明朝醫家,《古今醫鑑》作者龔信說:青筋之病,北人多患之,南方有即痧症也。青筋,一般人會想到是太陽穴上的青筋畢露或是腿上的靜脈曲張一類,這沒錯。無論人體啥部位的青筋異常暴鼓,都是淤血,痰溼,熱毒,積滯的反應。但為什麼青筋又會與痧症聯繫起來呢?
  • 中醫藥谷:刮痧中的「痧」你知道是什麼嗎?
    還有什麼樣的「痧」有代表什麼樣的意義?「痧」主要指兩方面:一是指病理反應的「痧」,也就是「痧象」;二是指刮痧刺激後反應的「痧」,也就是「痧痕」,二者在形態、色澤上均有差異。痧象也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皮膚表面出現的色紅如粟的疹子:如風疫出現的疹子叫風痧;猩紅熱出現的疹子叫丹痧。
  • 各種痧相的詳細解析,以及拍痧前後的注意事項(收藏好)
    「痧」。中醫古籍中有關」痧氣」記載則涉及到內、外、兒、五官等各種疾患。《痧症合壁》書就介紹四十多種痧連同附屬共百多種根據其描述症狀分析「角弓反張痧」類似現代醫學驚厥、癲癇之類「爛喉痧」類似化膿性扁桃體炎「癟螺痧」類似脫水症「盤腸痧」類似腸梗阻「爛腸痧」類似闌尾炎古還把痧分為「寒痧」、「風痧」、「熱痧」、「暑痧」等!
  • 痧是什麼?拍打法、拍痧與痧的關係
    用痧自我診斷的基本原則:有病就出痧,無病不出痧;病重痧就重,病輕痧就輕;痧色越深,說明體內之毒、寒、溼、熱等病氣越重。有些痧還會伴隨包塊、紅腫出現。知道有病,但不必拘泥於病名,能通過拍打拉筋退痧、止痛,就是自愈有效。出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是想出多少就出多少,而是有多少病才會出多少痧。健康者大力拍也不出痧,病者輕拍也會出痧。
  • 什麼是「痧」?如何根據出痧自我診斷?
    用同等力度拍打健康的皮膚組織就不會出痧,但拍有病或潛伏疾病的組織或穴區便會出痧。用痧自我診斷的基本原則:有病就出痧,無病不出痧;病重痧就重,病輕痧就輕;痧色越深,說明體內之毒、寒、溼、熱等病氣越重。有些痧還會伴隨包塊、紅腫出現。知道有問題,但不必拘泥於病名,能通過拉筋拍打退痧、止痛,就是自愈有效。
  • 拍打出的「痧」是什麼?出痧的顏色和症狀!
    如何根據出痧顏色自我診斷用痧自我診斷的基本原則:有病就出痧,無病不出痧;病重痧就重,病輕痧就輕;痧色越深,說明體內之毒、寒、溼、熱等病氣越重。有些痧還會伴隨包塊、紅腫出現。知道有病,但不必拘泥於病名,能通過拍打拉筋退痧、止痛,就是自愈有效。出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是想出多少就出多少,而是有多少病才會出多少痧。健康者大力拍也不出痧,病者輕拍也會出痧。
  • 認識刮痧後的出痧與退痧現象
    出痧痧是滲漏到毛細血管外的含有毒素的血液。毛細血管作為最細小的管腔,血管管壁本身就具有通透性,是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進出的通道。當人體健康、血液循環正常時,毛細血管沒有出現血液淤滯,刮痧後只有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的作用,不會出痧。在機體生病,血流循環減慢,血液淤滯時,毛細血管裡淤滯的血液中代謝廢物會逐漸增多,營養物質則會逐漸減少。一旦開始刮痧,刮痧板的按壓力會將淤滯的血液從毛細血管壁間隙擠壓到血管壁以外,形成痧。而毛細血管內的淤滯會瞬間得到緩解,血流也恢復正常。
  • 【密】不外傳世上最全痧像之詳細解析及扣痧前後的注意事項和反應解析.
    痧這個字是病字頭,過去古人把病人身體上顯現出的各種不同顏色形狀的痧叫做痧氣、痧脹、痧症,並以此為據來辨證施治。   中醫古籍中有關」痧氣」的記載,則涉及到內、外、兒、五官等各種疾患。《痧症合壁》一書就介紹了四十多種痧,連同附屬的共一百多種,根據其描述的症狀分析,「角弓反張痧」類似現代醫學的驚厥、癲癇之類,「爛喉痧」類似化膿性扁桃體炎,「癟螺痧」類似脫水症,「盤腸痧」類似腸梗阻,「爛腸痧」類似闌尾炎,古人還把痧分為「寒痧」、「風痧」、「熱痧」、「暑痧」等。 「痧」就是人體經絡氣血中的「瘀穢」,又俗稱痧毒。
  • 出痧的學問
    伊瘦堂纖體連鎖機構——愛生活,愛美麗,愛養生從這裡開始! 刮痧雖然對減肥瘦身很有好處,不過畢竟這裡面有不少講究,不是隨便刮刮的。除了穴位、手法這些,其實還有一個東西要了解一下,就是出痧的情況。痧是什麼,就是刮過以後,皮膚表層會出現很多個紅色小點點~一般刮出的痧點是暗紅色的,不過也有紫紅色、紫黑色、青紫色的痧點記得大S微博裡曾經PO出過一張出痧圖,膽小者略過…給妹子們看下痧點長什麼樣~
  • 各種痧像詳解及拍痧前後的注意事項
    痧這個字是病字頭,過去古人把病人身體上顯現出的各種不同顏色形狀的痧叫做痧氣、痧脹、痧症,並以此為據來辨證施治。中醫古籍中有關」痧氣」的記載,則涉及到內、外、兒、五官等各種疾患。《痧症合壁》一書就介紹了四十多種痧,連同附屬的共一百多種,根據其描述的症狀分析,「角弓反張痧」類似現代醫學的驚厥、癲癇之類,「爛喉痧」類似化膿性扁桃體炎,「癟螺痧」類似脫水症,「盤腸痧」類似腸梗阻,「爛腸痧」類似闌尾炎,古人還把痧分為「寒痧」、「風痧」、「熱痧」、「暑痧」等。1、那究竟什麼是「痧」呢?
  • 各種痧像的詳細分析,及拍打的注意事項.
    痧這個字是病字頭,過去古人把病人身體上顯現出的各種不同顏色形狀的痧叫做痧氣、痧脹、痧症,並以此為據來辨證施治。中醫古籍中有關」痧氣」的記載,則涉及到內、外、兒、五官等各種疾患。《痧症合壁》一書就介紹了四十多種痧,連同附屬的共一百多種,根據其描述的症狀分析,「角弓反張痧」類似現代醫學的驚厥、癲癇之類,「爛喉痧」類似化膿性扁桃體炎,「癟螺痧」類似脫水症,「盤腸痧」類似腸梗阻,「爛腸痧」類似闌尾炎,古人還把痧分為「寒痧」、「風痧」、「熱痧」、「暑痧」等。1、那究竟什麼是「痧」呢?
  • 中醫-營養-經絡-刮痧系列--3【痧像與痧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