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桃樹灣劉氏大屋之變

2021-01-08 騰訊網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範亞湘

日前,從國務院印發《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獲悉,長沙所屬瀏陽桃樹灣劉氏大屋、紅一方面軍活動舊址、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增補點和芙蓉區程潛公館、開福區湘雅醫院及醫學院早期建築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經過搶救性維護修繕的瀏陽桃樹灣劉氏大屋已成為湘東一道風景,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人。而這處被譽為長沙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晚清江南民居標本的院落,七年前破敗不堪,風雨中搖搖欲墜,幾成「空心房」,《長沙晚報》曾就此刊發專題報導,呼籲加強對瀏陽桃樹灣劉氏大屋等古民居的保護……

走進劉氏大屋品味原生態古村落,鄉賢文化陳列館揭秘「大屋之變」

庭院深深,雕梁畫棟。桃樹灣劉氏大屋位於瀏陽市金剛鎮丹桂村,是清代典型的莊園式宅院。桃樹灣劉氏大屋坐西朝東,晚秋的陽光照進深深的宅院裡,整個院落平添生機。10月30日,當記者來到桃樹灣劉氏大屋時,十幾位老人正在院子裡曬著太陽打著撲克。

「當地村民可能還不知道大屋成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人們幾乎每天都會來這裡聊聊天或是坐一會,幾十年都是這樣。」瀏陽市金剛鎮宣傳委員鍾慧告訴記者,近些年來,大屋成為了湘東一道風景,前來尋訪、品味原生態古民居的人們絡繹不絕。

「那鞦韆還在風中搖,葡萄藤也成了木雕,屋簷下燕子已離巢,再不見灶臺炊煙繚繞,那青苔布滿了小道,老井的轆轤不見了。推開了屋門去尋找,想起回家過年的味道……」曾經有一首很火的歌《老屋》這樣唱到。記者一踏進大屋,瞬間便悟到了這首歌的韻味。

大屋背靠詹家山,南臨桃樹灣河。僅僅從名字來看,就可以想像出春天的一灣桃花,秋天的滿樹碧桂。整座建築呈橫列布局,簷瓦相連。

從縱向看,民居自中軸線上依次排列有門樓、前廳、過廳、中廳、後廳、築封火山牆,從最外面是掛著「屏障南番」匾的槽門,中間有接待賓客的寬敞大廳,大廳之後是供奉祖先牌位的神壇,一層層由天井間隔開來,一眼望進去,一種庭院深深的肅穆感覺油然而生。

從橫向看,從最左邊的糧倉、鹽倉到中間的客廳,到右邊的私塾,每一個房間都根據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高矮和大小,幾乎沒有兩間相同的房間,卻又有迴廊曲折宛轉連接,秩序井然。或者三間,或者五間構成一個單元,既有院牆隔斷,相對獨立,又有門窗溝通,相互融為一體。

《湖南古村鎮古民居》載:「桃樹灣劉氏大屋前立有磚木結構牌樓,兩側磚柱,兩柱間的枋額為木結構。」穿行於大屋中,花鳥獸紋青磚,穿鬥式框架以及具有防震功能的全木結構隨處可見;在牆上、柱子上還有麒麟、獅象等各種吉祥物圖像。各樓院之間都有寬敞的天井,全以青光石和花崗巖鋪砌而成。特別是廳頂有華麗的六角藻井,大屋附屬建築還設有錢倉、穀倉。

可以說,大屋所有房間龐大而緊緻,曲折而不狹窄,加上精巧的雕窗,粗獷的石刻,生機盎然的花草樹木點綴其間,讓人深刻體會到人和房子的和諧共存。桃樹灣清代民居氣勢恢宏,布局謹嚴,雕梁畫棟,工藝精美,屬於典型的清代江南莊園式民居建築。

鍾慧介紹,因年代久遠,大屋一度出現嚴重的損毀、垮塌而改建或重建。2014年3月,經上級撥款、村民捐資,大屋一共進行了三次搶救性維護修繕。「每次修繕都嚴格遵循不改變文物現狀的修繕原則,堅持修繕『四保存』的具體要求,保存原來的建築形制,保存原來的建築結構,保存原來的建築材料,保存原先的工藝技術。」鍾慧指著前院的地坪告訴記者,以前均系扁卵石鑲嵌而成,原住戶於早年用水泥抹面改作曬穀坪,「維修時把水泥層全部鑿除外運,復原舊貌」。

2015年,金剛鎮政府打造桃樹灣美麗幸福屋場。記者在大屋裡看到,為了弘揚「生於其地,而有德業學行著於世者」的鄉賢文化,金剛鎮政府在大屋內開設了鄉賢文化陳列館,別有一番風味,向遊客揭秘了這些年來的「大屋之變」。

劉氏大屋清朝歷時10年建造,大屋內「很少見」地鋪了兩千多塊小「金磚」

桃樹灣劉氏大屋後堂現存有一塊高1.05米,寬1.75米的「桃樹灣新宅記」石碑,陰刻楷書記載大屋修建過程。

桃樹灣劉氏的入瀏始祖為元代至正年間的劉選文,乃清朝乾隆年間「直大夫曾祖皇眷公之遺業」。大屋是劉氏敬亭山人劉運莊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著手建造,「起手行牆,安放二門,起正宅門廳四進,右旁正護屋三間」。第二年「造右畔護屋三層,並築周圍牆垣,鹹豐元年起右畔護房二層,二三年繼造左房系屋、高倉,遂處裝修,歷五年而始竣」。但實際上,從策繪藍圖、採購建材到竣工居住,劉運莊差不多用了整整十年時間,無不彰顯大屋規模之龐大、恢弘。

碑文顯示,最為顯貴的就是大屋內鋪了兩千多塊小「金磚」,堪稱當時「最貴」。所謂「金磚」,即為古時專供宮殿等重要建築使用的一種高質量的鋪地方磚。因其質地堅細,敲之若金屬般鏗然有聲,故名「金磚」。如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中和殿鋪的都是此磚鋪地。

而劉氏大屋尚鋪有兩千多塊小「金磚」,這個數字,也是江南現存清代民居建築之冠,「很少見」。「『金磚』並非金子所做,而是工藝高、更厚實、檔次高、價值也相對高些。」瀏陽市文物專家任新民告訴記者,「金磚」只是官窯的一種,用材也是土,但這種土有黏性,含鋁量較高。燒制這種磚,工藝要求特別高。一般來說,要經過煉土、制坯、燒制、出窯、打磨和浸泡等幾道工序。僅煉土一道,就要耗時8個月以上。燒磚之土要經過掘、運、曬、椎、漿、磨、篩七個環節才能制坯。最後一道工序為浸泡,就是將出窯後經過打磨的磚,浸泡在桐油裡。桐油不僅能使「金磚」光澤鮮亮,還能夠延長它的使用壽命。「以上幾道工序耗費的時間加在一起,需要花近兩年的時間。」

成品「金磚」敲擊時有金屬之聲,加上色澤光亮,看上去也就像「金磚」了。「『金磚』要比一般火磚厚實、耐用;用在建築物上顯得氣派、豪華。如此,其價格也高出一般磚許多,民間就有『一兩黃金一塊磚』的說法。」任新民說,一般重要建築的主體部分,如殿堂等都會用「金磚」鋪地,同時房頂雕刻更精美,木柱也更加大,石頭、石柱、門窗等都會高一檔次。

與文廟這種宮殿式建築相比,劉氏大屋作為民居,能用這種規格的方磚充分體現了當時劉氏家族的雄厚實力。而側廳、走廊都鋪小「金磚」,更是說明了當時劉氏家族的不凡財力,十分罕見。「當然,再有錢的也不敢用修故宮裡那種大金磚,用了就違制。因此,劉氏大屋用的是『小金磚』。而且在其前廳至正廳,約200多平方米的面積,除去牆角一側的小青磚或鵝卵石外,其他都為『小金磚』鋪就。」任新民說。

碑文上說,建造劉氏大屋耗資「兩萬餘緡」(當時折合白銀約一萬兩)。劉家世代為官,《宋史》記載劉氏先祖劉叔度很有學問,博古通今,文採出眾,贏得科舉榜首,深受朝廷賞識,官至工部尚書、太保府君。劉叔度為宋之重要文臣,曾為宋太祖平南獻策,使高麗臣服。同時,劉叔度所藏之書,均書以「墨莊」字,堪稱崇文典範,因而,北宋大儒朱熹對其極力推崇,撰寫了《墨莊記》《墨莊五詠》予以「點讚」,故劉氏家族又有「墨莊」世第之美譽。

劉氏後裔劉皇眷在清廷任奉直大夫,桃樹灣土地則為皇帝所賜。歷經四代,傳至敬亭山人劉運莊,官至同州治。他以先祖託夢為由,將大屋定址於此。大屋落成之後,劉運莊在大廳撰聯:「得山水緣,其來自由;為子孫計,爰宅於茲。」

劉氏大屋曾擠進多棟鋼筋水泥的民居,《長沙晚報》呼籲加強其保護

1938年的「文夕大火」將長沙城區的舊民居幾乎毀滅殆盡,現在,繁華的長沙城區很難看到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所幸長沙周邊的鄉村還「潛伏」著不少古民居。

這些散落在長沙鄉野的古民居不僅是見證歷史的「年輪」,更蘊含了塑造長沙地區文化特色的豐富「基因」。

2003年至2007年,長沙文物部門曾經徒步「丈量」了一遍長沙境內的古民居,當時,發現有古民居99處,面積共103425平方米。其中,古民居數量、總面積最多的是瀏陽市,有80處,面積82379平方米;其次是望城有5處,面積13561平方米;第三是寧鄉,有8處,面積5139平方米;第四是長沙縣,有6處,面積2346平方米。

2007年底,經過「丈量」後的長沙99處古民居都成為了「縣保」或者「市保」文物單位,有的甚至還成了「省保」。2012年12月,《長沙晚報》專門用兩個整版報導了長沙古民居的現狀,呼籲人們重視對古民居的保護。

其時,當記者對這些古民居進行尋訪時,卻發現部分古民居要麼破爛不堪,要麼只剩下一片廢墟。桃樹灣劉氏大屋和位於瀏陽市金剛鎮星星村的六棟堂以及位於瀏陽市龍伏鎮新開村的沈家大屋等古民居,即使從建築規模、建築特色去比都不遜於山西的喬家大院,但這些古民居已經落敗得就連風雨也經受不起,更為嚴重的是,人們似乎並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對待已是垂垂老矣、仿佛已成「雞肋」的古民居。

那時桃樹灣劉氏大屋的情形的確令人堪憂。正屋的牆上,還保留有原農村小學最常見的宣傳欄,一格一格畫得分明,宣傳欄的最中央寫著「毛主席語錄」幾個大字。記者看到,大屋古香古色的院落裡,生生地擠進了10來棟鋼筋水泥、白牆紅瓦的現代民居,個別民居的主牆甚至就砌在大屋的院牆上。

當年,一位在大屋住了50多年的娭毑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就是:「要看可以,看了後你要幫忙搞錢來維修……再不修,這些老房子都會垮了的。」那位娭毑告訴記者,實在是被經常傳出的垮塌聲嚇怕了。因此,只要有人來到大屋,她就會說:「請幫忙搞錢來維修。」

人是建築的魂,沒有了人居住的古民居便失去了生氣,很容易敗落。記者在2012年12月的採訪中發現,日久天長,陰暗潮溼的古民居已不適合人住居,成為「空心房」也是必然。不過,無人住居和打理,那些老民居就會垮塌,而原住民改善生活的訴求,對於現存數量不多的長沙古民居,更是推倒重建的「威脅」。那麼,如何在激烈的矛盾中去平衡社會發展與古民居保護的關係?

記者通過調查,呼籲對待古民居的保護,必須要將思路拓寬。建議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協調下,聽取文物保護專家的意見,統一籌劃,牽頭對劉氏大屋有步驟地修繕,強化其保護。而且,修繕大屋的資金可以採取上面撥一點、鄉鎮籌一點、古民居族人出一點多管齊下的方法解決。鍾慧告訴記者,劉氏大屋的修繕,「正是按照《長沙晚報》當年的呼籲而進行的,短短幾年,就將這裡打造成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瀏陽伢子「設計」桃樹灣屋場文化,劉氏後人主持修繕劉氏大屋

桃樹灣劉氏大屋建築組群原有大小房屋近400間,佔地面積約21000多平方米。現存文物以外圍垣牆為本體邊界,房屋100多間,建築面積6600平方米,佔地面積約11000平方米。

行走在瀏陽市金剛鎮丹桂村桃樹灣屋場,乾淨整潔的村組道路,錯落有致的江南民居,隨處可見的亭臺花園,生活在這裡的村民感到悠閒而幸福。

「桃樹灣屋場現在這麼漂亮,多虧了何航。他可出了很多力,操了不少心。」說起何航,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村民口中念叨的瀏陽伢子何航是一名屋場文化設計師,在他的手中,瀏陽不少老屋得以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在瀏陽,屋場就是指當地長期以來形成的村民聚居的自然村落。一個屋場的居民十幾戶到上百戶不等,村民彼此相熟,是大家心靈和情感的歸屬之地。可近年來,一些屋場隨著不斷有村民遷出老宅,成為「空心村」,開始逐漸走向破敗。

為此,瀏陽在全市實施以環境美、人文美、民風美為內涵的「幸福屋場」創建工程,目前已成功創建150個「幸福屋場」,而30來歲的何航設計的桃樹灣屋場就是其代表。何航說,前幾年他在深圳給多家知名服裝、珠寶公司做品牌策劃推廣,現在深耕瀏陽的他卻有了個「新名號」:屋場文化設計師。

「屋場,是我兒時的記憶,是我美麗的鄉愁。」何航說,正是這份對鄉村、對村民天然的情感,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如今的何航徹底告別車水馬龍的都市生活,每天活躍在鄉間地頭,以自己專業的眼光,打造老百姓夢想中的幸福屋場。

2015年9月,何航受到邀請,整體設計打造桃樹灣屋場。「設計的基礎無外乎理念、視覺和行為。」何航說。他跑遍了整個桃樹灣,看遍了每一座房子的坐落、朝向,記住了每一條道路的形狀、距離,進而挖掘出各種封存的歷史、故事,並結合當地的淳樸民風,用10天的策劃,20天的工期,以完整的理念、貫穿的氛圍、清新而簡潔的風格,將桃樹灣屋場設計成為屋場文化的靚點之作。

而帶頭捐款和主持維修劉氏大屋的人卻是劉氏後人劉小年。

「從我爺爺開始我們家就一直從事鞭炮行業,到我這裡已經是第三代。」劉小年是瀏陽市清江煙花爆竹製作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而清江煙花最初的廠址就在桃樹灣劉氏宗祠裡面,鞭炮是他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手藝。2014年,劉小年號召劉氏子弟捐款對宗祠進行修繕,因為這裡是劉氏家族的「根」。尊老愛幼、互相幫扶,這是劉氏子弟在這裡學到的第一課。

為了修繕劉氏大屋,劉小年先後捐獻了100餘萬元,動員20多戶原住民搬離了古宅。而且,劉小年還主持了劉氏大屋的修繕工作,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修繕時間前前後後花了兩個多月,劉小年一天也沒休息過。」

2015年10月,劉小年註冊成立了瀏陽市桃樹灣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這個老花炮匠人對於旅遊產業抱有很高的期望值。「過去來這裡的人很少,但是現在節假日來桃樹灣屋場旅遊的人數最多可以達到兩三千人,我覺得旅遊產業大有可為。」在保護宗祠的同時進行旅遊開發,劉小年目前正計劃著新建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餐飲中心、辦公大樓等設施,「前期還沒有盈利,但是我看重的長遠的發展。」

劉氏大屋大廳內懸掛嘉獎匾諸多:有劉運莊利濟行善,由當地知縣趙光裕題贈的「雲臺衍緒」匾;有劉運莊之子為「育嬰堂」捐資,由當地知縣題贈的「樂善好施」匾;有道光二十一年運莊為建「文華書院」捐巨資,由兩廣總督裕泰、巡撫吳榮光題贈的「詣勤學」匾……如今,設在劉氏大屋的鄉賢文化陳列館內,也有「新鄉賢」劉小年的事跡介紹。

相關焦點

  • 清末創辦「瀏陽八大書院」之一圍山書院的塗啟先及其家族東門塗氏
    鄉試屢不第,遂絕意科舉,曾在長沙嶽麓書院及瀏陽南臺書院授課,與歐陽中鵠相交甚篤。光緒五年(1879年)受譚繼洵之邀,為其子譚嗣襄、譚嗣同授業。光緒八年(1882年)起任任瀏陽上東團總,凡十八年。於團內建圍山書院,教授生徒。為學主明體達用,兼習中西。戊戌維新時期支持譚嗣同興辦瀏陽算學社,並主持縣立小學堂。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十二月病逝,年六十六。原葬東門都佳塅印板坵,後改葬金鳳山。
  • 瀏陽人賀祥麟、賀宏勳因瀏陽古樂結識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
    他曾為道光十四年同科舉人瀏陽鄒焌傑(道光二十年進士)的母親劉氏六十、七十、八十三次大壽贈作壽序。他提拔重用的瀏陽人李興銳,後官至閩浙總督、兩江總督。《曾國藩年譜》道光十七年(1837年),載「公聞瀏陽文廟用古樂,詣瀏陽縣,與其邑舉人賀以南等諮考聲音律呂之源流,留兩月乃歸」。
  • 瀘州百家姓尋宗:明末清初建川公瀘州劉氏一脈
    江陽沽酒客按語:四川瀘州劉姓明末清初建川公一脈之第十三世孫劉守富找到沽酒客,說自己多年一直致力於瀘州劉姓他們這一脈的尋宗問祖,希望通過沽酒客在平臺為其整理髮布相關劉氏一脈的信息,廣結劉氏善緣而在四川,劉氏的影響不可小覷,光武帝劉秀在微末之時曾到過江陽,遺留一子,因王莽而獲罪,被送入京城,後來劉秀還對江陽當時進行懲戒,並且方山修建了紀念兒子的蘭祠,這件事情在《華陽國志》有記載,民國時期,四川劉氏也是特別輝煌,有大軍閥,大地主,還有財政大臣,都是姓劉,比如劉文輝、劉湘、瀘州的劉航琛等等。
  • 追尋紅色密碼——紅一方面軍在瀏陽永和鎮成立90周年
    2019年,李家大屋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年為什麼會選擇在永和鎮的李家大屋會師呢?」瀏陽河逶迤東來,株樹橋水庫、省級森林公園獅子山景區鑲嵌其間,集鎮建有我省首家菊花石文化博物館,「中國紅桎木之鄉」「中國菊花石之鄉」成為永和閃亮的名片。「紅一方面軍在永和成立,是永和的榮光。永和還走出了唐亮、李貞等開國將軍,張啟龍等老一輩革命家,他們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 清風觀察丨瀏陽:微網格大作用 矛盾就地化解
    紅網時刻記者 潘錦 瀏陽報導鄧友餘所在的瀏陽市神仙坳社區宜和家園小區,以前矛盾重重,糾紛不斷。省委巡視組針對瀏陽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整改要求後,黨建+微網格工作體系發揮作用,該小區發生了很大變化。
  • 瀏陽籍書畫家婁師白、湖南提督婁雲慶及其家族瀏陽寧鄉瀏溈婁氏
    藝術界有「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黃胄的驢、婁師白的鴨」的說法,徐悲鴻的夫人廖靜文是瀏陽人,師從齊白石的婁師白也是瀏陽人。1912年瀏陽人婁德美隨官熊希齡北上定居北京,在北京香山慈幼院任職工程員。這婁德美正是婁師白的父親,來自湖南瀏溈婁氏家族。
  • 廣州夏茅村劉氏慎八公被編為開八公的更正聲明
    )始祖慎八公編寫為開七公之弟「開八公」的有關內容。我廣州市白雲區夏茅村劉氏慎八公(茅溪房)屬嶺南劉氏三十六房,世系清晰,是廣府人也。廣州夏茅村劉氏(茅溪房)始祖慎八公諱季謙,號慎八,配室尹氏,生一子:興傳。慎八公乃楚元王第四十六世裔孫、金序公之曾孫、城漢公之孫、學順公之子也。
  • 瀏陽花炮對於瀏陽人民的意義不僅僅是榮耀和GDP
    瀏陽市作為中部的丘陵地帶的縣級市,到處是山,人均耕地面積也不高,也沒有其他地區那麼便利的交通,一曲"瀏陽河"讓瀏陽名揚中國,而瀏陽花炮則讓瀏陽世界揚名。僅從這裡,就能讓人理解花炮對於瀏陽的意義了。「世界煙花看中國,中國煙花看湖南。」
  • 湖南省25名優秀編劇來瀏採風,點讚瀏陽
    而得知這些畫作許多都是出自當地農民畫家之手後,他們更感驚訝。位於永和鎮石江村的李家大屋有著200多年的歷史,1930年8月23日,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的紅一軍團與彭德懷、滕代遠等率領的紅三軍團在永和李家大屋勝利會師,並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簡稱紅一方面軍)。看到紅一方面軍16位瀏陽籍開國將軍的介紹後,不少編劇感嘆:「原來瀏陽有這麼多將軍!」
  • 今年瀏陽成功創建36個美麗屋場,最高將獲90萬元獎補資金
    通過建設美麗屋場,達滸鎮金田村西園大屋實現大變樣。劉珂攝 瀏陽日報訊(記者張可夫)今年,在省、長沙市的指導下,瀏陽積極推進以「生態優、村莊美」為主題的美麗屋場創建活動。日前,創建結果出爐,36個美麗屋場順利通過驗收。其中,11個獲評長沙市「五星級美麗屋場」,25個獲評長沙市「四星級美麗屋場」,將分別獲得90萬元和60萬元的獎補資金。達滸鎮金田村西園玫瑰屋場是獲評「長沙五星級」的屋場之一。
  • 星巴克、海底撈進駐瀏陽
    瀏陽日報訊(記者胡吉星)9月19日,星巴克、海底撈進駐瀏陽天虹購物中心籤約儀式舉行,這標誌著星巴克、海底撈正式進駐瀏陽。星巴克作為全球知名的咖啡連鎖店品牌,是世界領先的特種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品牌擁有者。
  • 瀏陽正式申報「中國紅嘴相思鳥之鄉」
    「靈雀子」就是紅嘴相思鳥在當地的俗稱,目前,瀏陽市已正式啟動「中國紅嘴相思鳥之鄉」申報工作,力爭在年內獲批。 瀏陽地處羅霄山脈,陡峻的山地和繁茂的森林,為眾多鳥類提供了天然的遷徙通道、越冬地和繁殖地。我國南方各省的亞熱帶山地森林是紅嘴相思鳥最主要的原始分布區,而瀏陽是該物種的典型自然分布區,尤以大圍山數量最多。
  • 舌尖上的春天之瀏陽野菜版(送採摘攻略大全)
    接下來介紹的野菜,都是瀏陽人的心頭好。令人吃驚的是,瀏陽人對於野菜的烹飪,特別溫柔,幾乎都以保持野菜的原生口感為主。世上只有故鄉和愛人總會保有鮮度,一道野菜入口時分,便是這個滋味。香椿像水泊梁山排座次,香椿百分之百要列於瀏陽春季野菜榜的首位。香椿嫩芽梢,於早春最早萌發,春初摘收,味有異香。
  • 自瀏陽茅慄嶺包孝肅公廟,淺談瀏陽的包公廟和觀音廟
    瀏陽的包公廟(包孝肅公廟)據同治《瀏陽縣誌》記載的包公廟共有十七座,但前面提到的幾座包公廟都不在其中,這也說明瀏陽的包公廟歷來就比較多,尤其是在南鄉。瀏陽縣城的北城外下濠隆興寺的舊址,原來有建於道光八年的包孝肅廟。在今天的集裡街道東沙村、平水村西湖山腳下都有包公廟。
  • 瀏陽八景:柔條疏蔓綠交加,煙鎖雲涵去路賒
    瀏陽八景:柔條疏蔓綠交加,煙鎖雲涵去路賒陳先樞瀏陽舊有八景,曰相臺春色、楓浦漁樵、鴻閣斜陽、鷃亭芳草、吾山雪霽、藥橋泉石、巨湖煙雨、中州風月。相臺春色據清《一統志》載:「唐相裴休,曾居瀏陽天馬山西麓,夜聽猿啼,因以名猿啼山,後築臺居之,人稱隱相臺。」
  • 【湘江瀏陽河變鴛鴦鍋】7月11日,湖南長沙攝影師謝明航拍湘江時,拍...
    【湘江瀏陽河變鴛鴦鍋】7月11日,湖南長沙攝影師謝明航拍湘江時,拍到了「涇渭分明」的場景,湘江瀏陽河交匯處涇渭分明,呈現出一邊清、一邊黃的狀態。7月10日瀏陽降暴雨出現山洪,11日瀏陽河是黃色的,湘江是清的。2019年7月10日,謝明曾拍到過類似場景,兩河顏色正好相反。
  • 劉任無:劉氏春聯文化及其美學賞析(上)
    「緒論:劉氏春聯繫屬中國傳統鄉村百姓家庭文學,其紮根於最尋常的隨縣鄉村百姓之家,歷經數代文化沉澱,在繼承傳統鄉村文化文脈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發展,融入個性家風家教,反映新時代鄉村百姓質樸情懷,充滿個性家庭精神情趣。劉氏春聯的寫作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反映鄉村家庭生活的現代化表達。
  • 對瀏陽花炮製作技藝的文化淺談
    瀏陽做為全國百強縣之一,這與瀏陽的煙花產業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據《中國實業志》記載:"湘省爆竹之製造,始於唐,盛於宋,發源於瀏陽也。」瀏陽花炮包括鞭炮與煙花,歷史可追溯至唐宋。鞭炮原名「編炮」,意為編結起來的爆竹。生產爆竹的原料是瀏陽就地取材
  • 剛剛,海底撈、星巴克籤約入駐瀏陽!
    文|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胡吉星今日上午10時18分許,在星巴克、海底撈進駐瀏陽天虹購物中心籤約儀式上,兩大餐飲業的頂尖品牌——星巴克、海底撈,分別與瀏陽天虹舉行項目籤約儀式,標誌著星巴克、海底撈正式入駐瀏陽。
  • 瀏陽正在重建這座橋,位於瀏陽河邊!
    文圖|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何正章 張迪 瀏陽城區 一座橋正在拆除重建 這座橋橫跨在瀏陽河東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