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30年歷史的本土品牌,風靡全國年賺100億,卻盡落外國人口袋

2020-12-16 爾東商業觀察

文/森森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嗎?深受大眾喜愛的金龍魚食用油,竟然是一個馬來西亞品牌,在我國年收入竟高達1600億。風靡全球的養樂多,其實是日本品牌,在中國已"撈金"16年,年收益65億。大多數家庭都在使用的蘇泊爾器具,同樣也早已經成為法國品牌。現在,有很多的你認為是國產的品牌,其實就是外企放在中國的賺錢"工具"。

除了金龍魚、養樂多、蘇泊爾之外,你還記得曾經火爆全國,由張栢芝、林俊傑、王珞丹代言的銀鷺花生牛奶嗎?當年的廣告語也是深入人心:"你看!你看!白裡透紅!""真實原料做自己"。如今的銀鷺花生牛奶依然有著當年洋溢著青春氣息的熟悉味道,但當時堪稱網紅產品的母公司據說是早已經被外企收購。

銀鷺集團成立於1985年,在被外資企業收購之前,確實是一個純粹的中國品牌。起初,這是一個只有6個人的小作坊,後來發展成為中國罐頭飲料行業前十名之一。同時,銀鷺集團還是一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等榮譽的企業。據悉,銀鷺集團年營業收入可達100億元。然而,銀鷺集團賺來的錢早就被外資企業"撈"走了。

當年的"銀鷺"品牌非常的受國內消費者歡迎,能被一些大企業青睞也在情理之中。由於銀鷺的品牌效應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流水線,被國外雀巢集團一見鍾情。

當時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大幅增長,國內外的國際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銀鷺集團意識到了危機感。銀鷺認為,僅靠自身實力根本無法提升自身競爭力。因此銀鷺認為能與雀巢集團合資合作,屬於強強聯手,將達到更快的共同開拓國內市場乃至國際市場。2011年8月,銀鷺與雀巢獲得商務部標準,開始正式合作。但由於銀鷺生產技術競爭力的下降和資金困難,逐漸的被雀巢將股份收購。截至去年6月,雀巢已收購銀鷺集團100%股權。

全資收購也是一個機會。銀鷺能夠被雀巢收購,主要原因還是銀鷺30年來發展歷程給銀鷺所帶來的品牌效應與發展經驗。同時,收購雀巢將為銀鷺帶來更好的生產技術,促進銀鷺更好的發展。雖然銀鷺已經被雀巢全面收購,但雀巢並沒有完全取代銀鷺品牌,銀鷺這個名字將繼續沿用。這不僅反映了雀巢長期的市場願景,也顯示了雀巢尊重本土品牌的商業頭腦。銀鷺多年發展帶來的品牌效應也將給雀巢帶來紅利。

雖然我們都很遺憾,作為一個已經發展30年曆程的本土品牌,如今卻成了一個洋品牌。但是,如果沒有雀巢的收購,銀鷺可能早已因為資金壓力與社會競爭力而提前衰落。因此,筆者建議一些企業應該把產品質量與技術創新視為重中之重,緊跟時代的步伐,不能故步自封,否則將有可能會被時代所淘汰。同時也希望銀鷺能夠發展得更好,眾多的本土品牌企業能夠發展得更好。對此你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系爾東商業觀察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爾東商業觀察)

相關焦點

  • 「潛伏」中國30年,外國來的辣醬品牌,你可能沒聽過但你一定吃過
    許多外國人也一樣非常喜歡它。然而,2014年,陶華碧將公司交給了兩個兒子,但兩個兒子私下改變了配方,改變了老乾媽的口味,導致老乾媽的銷量持續下滑。為了讓老乾媽的銷售重回巔峰,73歲的陶華碧重出江湖統籌大局,用原配方代替新配方,並嚴格控制各種生產工藝,讓老乾媽重回正軌。2019年,老乾媽年銷售額突破50億,也創下歷史新高。
  • 年賺100億,沙縣小吃最大對手終於回國了?
    這家餐館,開遍了美國47個州,在全球有超過2000家連鎖店,每年總營收超20億美元,成為了全球最大中式連鎖快餐品牌!靠著幾道中國家常菜,不僅吃服美國人,開店速度甚至快過了漢堡王。美國快餐界如今這是三家爭霸,一家麥當勞,一家漢堡王,還有一家就是它——熊貓快餐。在美劇中,熊貓快餐更是標配。
  • 美國品牌「藏華」30多年,每年賺走377億,卻被誤以為是國貨
    老乾媽不僅在國內市場中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在外國人眼中,它也是一種地道的美食。然而在國內辣椒類調味品中,除了老乾媽比較有名外,其實還有一個跟老乾媽平起平坐的品牌,它就是地道的美國品牌味好美。乍一聽這個名字,簡直就是地道的中國品牌,然而這確實也是它的高明之處,自從進入國內市場後,它的銷量一直不錯。
  • 「潛伏」中國30餘年,年營收高達300多億,沒想到竟然是外國品牌
    不僅中國人非常喜歡它,而且它每年都被出口到國外,許多外國人也很喜歡它。但2014年,陶華碧將公司交給了兩個兒子,兩個兒子未經允許擅自改變配方,使得老乾媽的銷售額下降。為了讓老乾媽的銷售重回巔峰,73歲的陶華碧再次負責整個業務,將配方改回原來的配方,並嚴格控制生產過程,讓老乾媽重回正軌。2019年,老乾媽年銷售額突破50億元,也創歷史新高。
  • 這家擁有350年歷史的日本醬油品牌,是如何成功打入美國市場?
    今天要提及的日本知名醬油品牌——龜甲萬,不僅擁有了350年的歷史,還成功打入了美國市場,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龜甲萬:以一己之力,佔據日本30%醬油市場 據調查資料得知,龜甲萬醬油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7世紀中葉,目前已有350年的歷史。其家族企業——日本龜甲萬株式會,創立於1917年,截至目前為止也有103年的歷史。
  • 這家國產品牌,專門賺外國人錢,一年「撈金」50億成服裝界大贏家
    近些年來國內服裝市場的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的,隨著本土品牌的崛起,市場服飾品牌也越來越多。就像國內手機組裝這一領域有著富士康一樣,在服飾代工這一領域,同樣也有一家巨頭企業。
  • 「保定車神」逆襲往事:30年從零到年收964億
    11月銷量數據中,吉利銷量超15萬輛,同比增長約5%;長城銷量超14.5萬輛,同比增長26%;比亞迪銷量近5.4萬輛,同比增長30.6%。然而回望中國60多年的造車歷史,長城等自主品牌完全屬於後來居上,它們的逆襲,充滿了不屈與傳奇的味道。
  • 全球最大中式快餐店,美國吊打麥當勞年賺261億,中國卻沒開店
    這道「名菜」背後,是全球最大的中式快餐連鎖品牌「熊貓快餐」。如今,熊貓快餐開遍美國47個州,擁有2000多家門店,每年總營收超過20億美元,2019年營業額達39億美元(約合261億元人民幣)。正因如此,在美國快餐界,熊貓快餐能與麥當勞、漢堡王展開「三強爭霸」,舉足輕重。
  • 年賺6億,「山寨」成功逆襲!12224家門店是肯德基的2倍!
    而在快餐市場裡,洋快餐的份額很重,可以理解為,近半數國人選擇快餐的同時,幾乎都在選擇洋快餐,特別是在過去10年,洋快餐的市場佔有率非常之高,也讓無數中國快餐汗顏,錢都進了外國人的腰包,可有一點,的確會讓中國快餐無奈,洋快餐的一體化管理模式,太先進了,品牌歷史悠久。
  • 日本家電品牌,「闖入」中國42年,打敗海爾、格力,年賺5300億!
    導讀:日本家電品牌,「闖入」中國42年,打敗海爾、格力,年賺5300億!在中國的家電市場上,最近這幾年也崛起了不少的家電品牌,像格力、美的、海爾、TCL、長虹等品牌都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品牌;但我們仔細地觀察中國的家電市場,我們會發現在中國還有一大品牌的家電也十分的受人歡迎,它就是松下家電,這是一個擁有100多年歷史的老品牌了,但是松下卻不是一個中國品牌,而是隱藏在中國長達42年之久的日本家電巨頭品牌!
  • 這一美國品牌調料:1年賺377億,深藏國內31年,常被人誤認為國貨
    這一品牌調料:1年賺377億,深藏國內31年,常被誤認為國貨導語:最近幾年很多國產品牌開始崛起,其質量並不比國外牌子差,因此很多人都對國貨從「路轉粉」,即路人轉為粉絲。在調料當中,老乾媽無疑就是國產調料的代表,憑藉小小的一瓶辣椒豆豉,以及親民的價格,俘獲了國內幾乎所有吃貨的胃口,而且還走向了國際市場,在海外市場賺走了不少錢。不過,除了老乾媽以外,還有一個品牌的調料,1年營收就高達377億元(53.47億美元),比老乾媽一年營收的7倍還要多(2019年,老乾媽年營收才突破50億元)。
  • 全球排第一的茶葉品牌:僅次於兩大可樂,它的年銷售額超過300億
    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五千年的歷史。前不久有報告指出,預計到2024年全球茶葉市場規模將達到731.3億美元,在這龐大的市場背後誕生出數以萬家茶企業。可是少有人知道,國內雖然有數萬家茶葉企業卻敵不過一個叫「立頓」的外國茶葉品牌。
  • 「霸蠻」張天一:北大碩士賣米粉,30平的小店,4年賺5億
    壹繼陸步軒、陳生之後,那個賣米粉的北大碩士如今也是頗有一番小成就:30多平的小店,4年賺了5個億... 成為了「福布斯亞洲30位30歲以下青年企業家」。他就是張天一,伏牛堂的創始人;一個年僅30歲,追夢的小夥!
  • 低調的日本飲料巨頭,每年在中國賺走65億,卻還被誤認為國產品牌
    低調的日本飲料巨頭,每年在中國賺走65億,卻還被誤認為國產品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對食品飲料的需求也相應有了變化,相比於以前,現在我們追求健康綠色的食品,飲料則會根據不同的場景提出不一樣的需求,比如熬夜玩遊戲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功能性飲料。
  • 2014年,萬達院線放電影賺8億、賣爆米花賺4.3億
    2014年,全國城市觀影人次達8.3億,人均1.1次,而美、韓年人均觀影次數在4次以上,中國票房尚存幾倍的增長空間。萬達院線佔據這個快速發展行業的龍頭地位已經6年。2014年,萬達院線投入運營的影院達到182家、銀幕1616塊,較2013年分別增長40家和369塊。萬達院線預計到2016年末,開業影院將260家、銀幕超過2300塊,成為世界排名前列的電影院線運營商。
  • 打敗兩大「藏華」美企,奪回幾十億市場
    不斷有外資品牌湧入中國市場,其中不乏實力雄厚、名聲在外的外資「巨頭」。它們進入中國市場後,最常用的一個策略就是收購中國本土品牌,想要實現「一家獨大」的場面。比如曾經風靡全國的「大寶」,原先確實是國貨,不過在2008年時被美國的強生公司收購,成了外資旗下的一個品牌。
  • 本土餅乾第一品牌嘉士利迎來60周年慶 董事局主席現場豪言4年後年...
    周年慶以「嘉士利.利萬家.感恩有您相伴60年」為主題,現場邀請了眾多經銷商及20多家媒體共襄盛舉。記者現場了解到,到2020年,嘉士利的目標是總資產超15億,年銷售規模超20億。上市後,嘉士利制定了新的戰略部署,包括加大生產基地擴建的力度、打造品牌時尚化、構建學習型企業等。 同時,嘉士利開始了開彊拓土,實現了由單一企業發展成為擁有省內外多家全資子公司的大型食品集團,品牌也由單一品牌發展為「嘉士利」「康力」、「九洲」三個品牌。
  • 毛利3毛年銷4億支牙刷,倍加潔重度依賴海外代工衝擊A股
    斑馬消費 沈庹你手裡正在使用的某些品牌牙刷,也許正是江蘇揚州倍加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倍加潔)生產出來的,只不過沒印上倍加潔的logo。倍加潔似乎早已習慣了這種狀態,無論給國外客戶做代工,還是國內客戶做貼牌,倍加潔的商業邏輯是只負責生產,不負責渠道,純粹賺點手工錢。事實上,代工廠能落到口袋裡的錢寥寥無幾。
  • 這一美企藏得太深,偽裝成中國品牌30年,每年賺走300多億
    說到辣椒,有一個辣椒品牌在中國賺了非常大的利潤,每年都能賺走377億!而這個品牌並非中國貨,但成功偽裝「國貨」30年,它是怎麼做到的?中國有很多人對於辣椒毫無抵抗力,尤其是冬天,吃起小火鍋時根本停不下來。辣椒這種東西,當真是備受許多中國人歡迎的主要調味品,究竟從哪來的?它的原產地是墨西哥,之後在我國明代時期傳入中國,結果它的市場很廣闊。
  • 深藏中國30年,年撈金377億的辣醬品牌,卻被國人誤以為是國產貨
    深藏中國30年,年撈金377億的辣醬品牌,卻被國人誤以為是國產貨 推薦語: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食作為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無疑是不可忽視的。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食物的要求也是隨之提升,色、香、味都成了美食的重要標準。在這種情況下,調味品產業也開始在國內紅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