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譚 ▏天下抄手

2021-02-07 平叔閒譚



除了《新華字典》,應該說看過次數最多的書就是《紅樓夢》了,先是看故事,多讀幾遍後,發現裡面藏著許多有趣的深奧,就琢磨裡面的詩詞、藥方、花卉等等,就一遍遍地翻閱著。


大概是裡面有涉及男女之事,那時的大人們通常是不太主張小孩子去讀《紅樓夢》的,而且民間還有「少不讀紅樓,老不讀三國」的說法。

但母親卻開明,並不阻攔。


我們兄弟住的房間裡,放有一個古樸的方桌,平日裡做作業、寫毛筆字都在這裡。遇見來客人或過年,又有飯桌的功能。方桌和家裡其它的家具一樣,都是公家的,連同房子,每個月都是付幾塊錢租金的。


方桌上方吊著一盞有燈罩的燈,我們坐在燈下,方桌四個邊,弟兄四個正好一人一邊,就圍坐著看了許多書。

這種場景一直持續了好多年,很祥和,也很溫馨,就一直深刻在記憶裡。


晚上到點是要關燈的,我那時嗜讀,舍不下正看得有味的情節,於是就拿著手電筒躲在被窩裡繼續看,許多書都是這樣看完的。


過去成都的冬天比現在要冷,也沒空調什麼的取暖設備,有條件的最多就在屋裡生個爐子,卻又擔心中毒。

那時的人們都是穿著厚厚的大棉襖來過冬的,所以蜷縮在被窩裡看書就要溫暖得多。


記得在看《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一章裡,見有這麼一段描述:「……林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遊廊,當中是穿堂……」。

當看到「抄手遊廊」四個字,初以為是賈府的長廊裡有賣抄手的,後心裡終覺得不踏實,就去向母親討教。母親聞後噗嗤笑了,說你就記著吃了,這裡的抄手可不是你碗裡的抄手,而是為了禦寒,將兩隻手交叉伸入彼此的袖筒裡取暖的抄手。


我這才看明白,原來這「抄手遊廊」是曹雪芹為了形容四面透著寒風的走廊,這老曹果然有文化,寒冷就寒冷,非得弄個抄手出來誘惑飢腸轆轆的我。


其實也難怪我曲解曹意,我小時候的年代是餓鬼投胎的年代,成日裡老是覺得肚子是癟的,總也感覺吃不飽,好容易在字裡行間看見「抄手」二字,不想到那碗熱氣騰騰的抄手才怪呢。


說起來,這長廊抄手和碗裡抄手還是有聯繫的。

製作碗裡抄手的最後程序是將麵皮兩頭抄到中間粘緊,這個樣子頗似人將兩手抄在懷中的形象,所以就叫「抄手」了。

我不知道這是否真的就是餛飩進川後,被稱為抄手的由來。


我還聽過一個故事,也是講抄手由來的。

說有外地人來成都,見熟悉的餛飩都被稱為抄手,不解。就來到一抄手店,問老闆為何「餛飩」在這裡被叫做「抄手」。

老闆聞言也不作答,只是將包好的抄手往湯鍋裡一扔,而後雙手在胸前一抄,身體往門上一靠,然後兩眼炯炯有神地望著湯裡翻滾的抄手。

一分鐘後,那抄手煮好了,用漏勺盛在碗裡,口中大叫著「抄手二兩」,就端給了顧客。

這裡的「抄手」,指的是時間短,抄手皮薄易熟,抄手(須臾)之間,就已煮熟上桌。


餛飩這吃食歷史夠悠久,大概起源於漢魏之時。今日所見最早載錄文獻是魏國張揖的《廣雅》,其中就有「餛飩,餅也」的說法。


至於餛飩怎麼就和餅扯上關係了,我也不想作更多研究,只是從什麼地方看見過餛飩源於混沌的說法。

古人認為餛飩「象渾沌不正」的天象而得名,這似乎又和天文有了牽連,太複雜了!


不多說了,反正到了南北朝時期,顏之推就留下文字:「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這就告訴我們,起碼早在1500年前,餛飩已在中國大地上的眾多小吃攤上廣為流行,而成為「通食」了。


小說《水滸》裡對餛飩也有提及。

宋江誤上賊船,被船火兒張橫拿下,就被問要「吃板刀麵還是吃餛飩」。估計宋江懂不起,張橫還態度多好的予以解釋:板刀面就是直接挨刀子見紅,餛飩就是自己往水裡跳省了老爺一刀。

把害命方式與美食結合起來,古人也不乏幽默,雖然色調偏黑。


抄手如同餃子一樣,都是興於北方的而流傳各地,然後名稱與做法也就逐步有了區域文化特色。


北方、江浙等許多地區均稱餛飩,引經據典,堅守正統;華南稱雲吞,天高皇帝遠,就有些雲霧般的散漫、飄逸;西南叫抄手,更多的體現出兩手一抄的無所謂、閒適。


其它還有許多叫法,如福建人稱扁食、江西謂清湯、皖南喚包袱、湖北叫包面,新疆喊曲曲,都按自己的方式定義著。


最含糊不清的是武漢人,居然掛餃子賣餛飩,也不知聰明的九頭鳥怎麼就糊塗了一回,居然把餃子餛飩給弄錯位了。


叫法雖多,其實也不複雜,就如火鍋與麻辣燙、串串、冷鍋串串一樣,就是一個爹媽生的。

雖說是一個爹媽生的,但親兄弟也長的有差異。


上海人吃餛飩,不是碩大的菜肉餛飩,就是玲瓏的餛飩。菜肉餛飩大如餃子,皮也厚如餃子皮而稍軟,小餛飩則皮薄如絲綢,肉只當是沒有。


廣東雲吞裡吸引人的是大大的蝦仁,咬下去還有彈性,肉幾乎沒有,有也只是起粘連的作用。當然上海也有蝦肉餛飩,但與廣東雲吞的正好相反,是肉多蝦仁少。


而四川抄手,則是全肉餡的,沒有放菜放蝦仁一說。四川抄手又分清湯和紅油兩種,清湯鹹鮮,紅油香辣,都好吃。


我是喜歡吃麵食的,比如餃子抄手,因包抄手比包餃子簡單得多,也來得快,所以吃抄手的機會又要比餃子多。


過去母親也經常給我們包抄手吃。

那時糧店就有賣抄手皮,母親再買些肉回來,在菜板上剁剁細了,裡面打上一個雞蛋,放上些薑末、鹽、胡椒粉等,就按照一個方向攪拌,中間還不停地添加些水,一直到打茸,就可以包抄手了。

有條件時,母親會用雞湯或肉湯來代替水,這樣味道、口感會更佳。


我有個小姨,她是母親最小的妹妹,解放後從重慶到成都,她就一直跟著我父母。

那時我的父親母親都在部隊,小姨就住校學習,後來考上蘭州大學。

在我的眼裡,小姨既是姨,還有些像姐姐,很親。


小姨在大學裡認識了我姨夫,是個阿拉,很精明的上海人。

一次小姨回成都,說姐,我想吃餛飩,母親說抄手就是抄手,吃什麼餛飩,上海走了一趟,話都不會說了。

小姨扭扭身子,撒嬌的嘟囔一句,人家外面都叫餛飩,說抄手好土,母親瞪她一眼,你洋盤,洋盤就趕緊去買你的混蛋皮。


小姨去買回了抄手皮,接著把肉餡等弄好了,就開始動手包。

母親忙完了手裡的活兒,也過來一起包,一看小姨只是用筷頭蘸蘸肉沫就問,你這抄手裡面就包一片蔥,肉都沒有,吃什麼抄手?!小姨依舊嗲嗲地回答,人家上海人都是這麼包的。

母親沒好氣地說,你是上海人就吃你自己包的餛飩,我們還是吃我們土了吧唧的抄手,說著,就開始動手包大餡的大個兒抄手。


當抄手煮好,小姨就端著自己的蠅頭小餛飩捨不得吃,就黏糊著母親,說姐,你來吃我給你包的餛飩,我想吃你包的抄手,母親看著,沒好氣地用筷頭杵杵小姨的額頭,就把自己的碗遞給了小姨。


抄手的做法不複雜,很容易上手,也就遍及大江南北,且誕生了許多名吃,如天津的錘雞餛飩、湖州的大餛飩、紹興的蝦肉蒸餛飩、無錫王興記餛飩、廣州的魚肉雲吞等。


我吃過上海的柴爿小餛飩,它的皮就比四川的抄手要薄的多,幾乎就是透明的,猶如一層薄翼,傘裙搬漂浮在湯裡。餡不大,湯清淡,有一種很精緻的飄逸感。

包裹的餡的確太少,我給取了個名字叫蠅頭餛飩,嚴重缺乏四川抄手的實在。


最發揚光大的應該是四川(這裡包含重慶),因為四川人對麵食的情感絕不亞於北方人,這也是一種文化現象。

自然也就誕生了像成都龍抄手、葉抄手,重慶吳抄手、溫江程抄手、內江雞茸抄手、萬縣的海包面,樂山的馬邊抄手,雅安天全的橋頭抄手等等抄手大家。


對抄手的喜愛,甚至湧現出了諸如「有了抄手命(面)就不要了」的幽默段子。


地道的四川抄手,是要講究精細的,首先豬肉餡不能用機器絞,一定要在菜板上自己剁,而且要剁得細。再加入雞蛋清攪和蓬鬆,待肉末與雞蛋情投意合渾然一體,就透出小家碧玉的動人之處,此時給它穿衣服,入口時才有楚楚動人的口感。


平嫂包抄手也有心得,她會在肉餡裡加上切碎的蝦仁和茨菇,說這樣會更鮮更有嚼頭。吃起來果真也不錯,這以後家裡包抄手和餡就成了她的專利。


在成都,抄手界裡最大的名氣犯莫過於創建於1941年的龍抄手了。

有人曾問及,龍抄手的創始人姓張名光武,為何給取名龍抄手。

原來這張光武原是當時春熙路"濃花茶社"的夥計,取店名時就諧"濃"字音,也有"龍鳳呈祥"的意思。


經典的龍抄手是原湯抄手,講究湯清、餡細、皮薄、個大,而且一定是熱湯出來。

現在一切都水了,雖然抄手還是大個大個的,就是入口像是在啃肉圓子;湯也是冷冰冰的,和當時食客的心情一樣。

眼見龍抄手之現狀,心情難免有些落寞,惆悵。


前面提到的重慶吳抄手,追根索源也是來自成都,來自成都青石橋。

吳茂山創辦的吳抄手,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非常有名了,比後來的矮子抄手、龍抄手名氣大得多。


最厲害的時候,在華興街、東城根街都有分店,一時間,成了眾多名人趨之若鶩的去處,就連蔣先生介石都特意去過東城根街的吳抄手吃過。

據說那天士兵站了半條街。


如今,在重慶做得風生水起的吳抄手,卻在故鄉成都沒了一絲蹤跡,這其中不是一兩句能說得清楚的,只有留待以後《吳抄手》專題來講了。


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掛著來自重慶「老麻抄手」牌子的抄手店,是一家挨著一家,幾乎佔據了成都抄手的半壁江山。裡面麻的等級森嚴,有微微麻、微麻、中麻、老麻以及特麻。


我進去吃過,微麻,結果味道全在皮外。倘若要個特麻,老闆會毫不吝奢的給你多加幾大勺花椒麵,除了把你麻得合不攏嘴,抄手皮裡面的味道是徹底無法分辨的。

如此開店,似乎倒簡單省事了,可以一把花椒麻廣廣,管它肉餡鮮不鮮。


還是看看我們老先人眼裡的抄手模樣吧。

清人楊靜亭如是說:

包得餛飩味勝常,餡融春韭嚼來香。

湯清潤吻休嫌淡,咽後方知滋味長。


看看,這才是天下抄手應該有的形象。






相關焦點

  • 閒譚 ▏回味成都老味道
    作者▏平叔現在的成都,滿大街的山珍海味,各種大吃小吃密布大街小巷,各種食物散發出來的氣味充斥著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也吸引著南來北往的人張嘴一試。也許是我味蕾太過刁鑽,也許是我的味覺太念舊,也許是胃腸蛻化逐漸木訥,這些美味卻很難讓我體內潛伏已久的饞蟲能為之振奮。面對從大街某處撲面而來的味道,我總是無精打採麻木不仁,少有張嘴的衝動。
  • 閒譚 ▏唉,吃貨這個玩意兒
    可以用來當頓的小吃除了雞絲擔擔麵以外,還有鍾水餃、矮子抄手、肥腸粉、賴湯圓、窩子油糕、紅豆椒鹽糯米粽子、甜水麵等等。這些小吃裡面,我覺得甜水麵最為奇特,一是因為它的味型,集香辣甜為一體,這應該是這個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另一個就是它的外形,將麵條做得如此陽剛,也是天府之國才想得出來。
  • 閒譚 ▏回鍋的意義
    歌詞記不全了,大概是如下:鍾水餃(子),陳麻婆豆腐,成都涼粉、擔擔麵,(小吃)張鴨子,芙蓉餐廳芙蓉糕,洞子口涼粉,銅井巷素麵,三六九豆花面,龍眼包子,夫妻肺片,(賴呀嘛)賴湯圓,鍋盔夾滷肉,酒米粑、油糕,糖油果子,三大炮,龍抄手
  • 閒扯風月
    作者 ▏平叔這些日子身體多有不適,別說寫文章了,就是編輯也有困難,所以閒譚近來更新多有不及時。致歉。其實身體是一方面,另外如今的文章的確也是難寫。寫美食吧,容易被人看作一個胸不懷天下、成天只知吃喝的饕餮之人;寫風雲吧,倒是我真心喜歡的,可一不留神又很容易遭人收拾,終是煩悶多於愉悅,弄不好連閒譚的臺子都保不住。
  • 故鄉▏▏素珠
    閒適時光:●閒情▏▏錦書難託●故鄉的迎春花●走遍新安系列▏▏新安味道●梅花三弄▏▏你是我的梅花●梅花三弄▏▏梅樹下
  • 閒譚 ▏防空洞洞」砂輪廠
    個別企圖在舞廳找感覺的寂寞女人也漸漸下崗離職了,廠裡隨即成為職砂的天下。」「……這些職砂多數是已婚婦女。主要是那些獨自從老家來城裡打工,偶然發現這一掙錢捷徑;和丈夫一同在城裡打工,瞞著丈夫到舞廳掙錢;離婚的低收入婦女;下崗女工;涉世未深的小妹。從年齡上說,與現在類似,即30歲以上的少婦居多,20多的年輕妹子較少。
  • 閒譚 ▏初七是人日
  • 閒譚 ▏好吃不過茶泡飯
  • 【美文】紅油抄手
    小時候父母工作忙,家裡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寬裕,逢年過節,母親就會包抄手改善生活。看母親包抄手是一種享受,只見她一手託著薄薄的麵皮,另一隻手用筷子挑起一小團肉餡,放在麵皮中央,將四方形麵皮對摺、左手中指輕輕一頂,兩手食指再往攏一捏,一隻四角舒翹、玲瓏可愛的抄手就包成了,每一隻抄手都在桌面站得穩穩的,像一個人很神氣地抄著手,不可一世地睥睨世間。
  • 重慶爆火的抄手店 你吃過幾家?
    但是,抄手也頂起了半邊天。又火又好吃的抄手店,快來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吧?地址:沙坪垻小龍坎正街276號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07:00-19:00這家抄手店名十分奇特,字典查不到、輸入法打不出來。一個足加一個拜這個字可能是老闆自創,反正遵循不認識的字認半邊的歪理,人們就習慣性的叫它bai(二聲)抄手,漸漸發展成現在的「掰抄手」。
  • 古城的豆瓣抄手
    黃孃和老闆娘在傳菜口右手邊擺放冰櫃的狹小位置正在趕包抄手。一疊厚厚的抄手皮在她們手上,只見竹刀帶著肉餡漂移,手指翻飛處,抄手四散開!每個抄手只需她們用竹刀一抹,左手一卷再一翻一捏一彈,如同電影畫面中伴隨著敲擊鍵盤的聲音,一個個抄手漂亮俏麗的整齊擺放在了託盤之中。
  • 小吃—紅油抄手
    每次回老家,大魚大肉並不吸引我,唯有到那些小巷子裡去找尋各種小吃是我歡天喜地的事情,每次出門總要吃一碗紅油抄手再回家才感覺肚子是飽的。這些年在北京,也曾到過很多川渝小館裡去專門吃它,吃去吃來後,發現還是自己做的吃得更舒服。
  • 【老萬】四孃家的抄手
    劉抄手的餡是八分瘦二分肥的豬肉,大刀剁茸(絞肉機加工的沒有那個嫩勁),除少許薑末和調料外不加其它材料。加點肥是因為全瘦肉口感不好,肥肉有彈性。劉家幾位孃孃包抄手是一種表演藝術。包的時候,面前放一盆餡,一摞抄手皮。左手抄起一張四方的皮子,右手筷子挑起一小坨肉,點在抄手皮當中,左手合攏,將皮對摺成三角形。筷子頭再順勢往三角形的一個銳角上一抹,粘上一丁點兒肉餡兒,起粘稠黏合的作用。
  • 怎麼做抄手餡好吃?
    餛飩,在四川被稱為抄手。四川人,尤其是四川重慶一帶的人,喜歡把餛飩稱為抄手,有牽起你的手這層含義。廣東則稱之為雲吞,是中國漢族傳統麵食之一,用薄麵皮包餡兒,煮熟後帶湯食用。抄手餡一般用純肉餡,最好選四分肥六分瘦的肉,這樣做出來的肉餡最香,口感比全部為瘦肉的好吃。製作蔥姜水:蔥姜洗淨,蔥切段、姜切片,放入溫開水中浸泡30分鐘,取出蔥姜,用紗布過濾,擠出餘汁入碗,碗中的汁水即為蔥姜水。
  • 四川版家常紅油抄手,今天揭秘抄手是怎樣做的,吃著鮮香嫩滑
    麵食有很多種,有麵條、抄手、餃子、餅之類,我今天早餐吃的是抄手。抄手是我國西南地區常吃的一種麵食,以麵皮包肉餡,煮熟後加清湯、紅油和其它調料即可食用。抄手吃起來是柔嫩鮮美,湯汁微辣濃香。其實抄手和餃子差不多,只是包法和麵皮不同。
  • 臘月初四 | 紅油抄手
    抄手中,數紅油抄手最為簡單,在碗裡調上花椒油、辣椒油、蔥花、少許胡椒粉、雞粉,再用滾開的水,把料燙出味來,放入煮好的抄手就成了。
  • 不一樣的餛飩——紅油抄手!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吃貨小編,我們又見面啦~今天我準備做的美食呢,相信很多人都吃過,那就是典型的四川小吃——紅油抄手!紅油抄手去過四川旅遊的朋友們肯定都吃過紅油抄手,畢竟是四川名小吃,沒去過四川的可能也吃過,畢竟現在到處都是川菜館,這道小吃也不難做,配料更是不難尋,就算在家裡,也能做出地道美味的紅油抄手來,所以那些川菜館裡的紅油抄手,一般味道也都還不錯
  • 【美食】四川小吃:雞湯抄手
    這裡先給大家介紹一種小吃:抄手。中午沒吃飯,來到一家小吃鋪前。收銀臺上方掛著各種小吃的牌子,明碼標價。我要了一份雞湯抄手。問老闆,抄手怎麼吃呢?老闆一愣,顯然是沒想到我會這個問題,像看傻子一樣地看著我,用嘴吃啊!我也沒想到他會這麼回答,顯然我這個傻逼的問題嚇倒了他。
  • 重慶小面培訓之紅油抄手
    比如抄手的皮比之混沌就要粗,也更耐水煮,咀嚼起來更有勁道。儘管幾乎每個地方都有類似這種食物,但以重慶的老麻抄手最有特色,自成一派。包抄手是有講究的,既要講究速度,也要講求美觀。如何才能在最快的時間裡包更多的量,如何才能讓你的抄手看上去白白胖胖很有食慾?
  • 在重慶這幾家抄手都沒吃過,還好意思說自己是真吃貨!!
    "老闆,一碗老麻抄手!一個足加一個拜這個字可能是老闆自創,反正遵循不認識的字認半邊的歪理,人們就習慣性的叫它bai(二聲)抄手,漸漸發展成現在的「掰抄手」。抄手種類豐富,除了招牌的幹海椒抄手以外,還有酸辣開胃的酸辣抄手,老幼皆宜的養身竹蓀蟲草花雞湯抄手都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