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展覽|臺北故宮新展:宋代郭熙《寒林圖》、黃庭堅尺牘亮相

2020-12-15 齊魯壹點

「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於6月9日起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展出。郭熙《寒林圖》、吳鎮 《篔簹清影圖》、文徵明《千巖競秀》軸等繪畫作品和王羲之 《孝女曹娥碑》、黃庭堅《致齊君尺牘》等書法作品將悉數亮相。

由於古典書畫多屬紙、絹類材質,相對脆弱,因此具體展件均以展出三個月為原則,屆期將更換展件。第一檔展期為6月9日至9月13日,第二檔展期為9月26日至2021年1月3日。

據了解,本次展覽展出的書法作品包括王羲之 《孝女曹娥碑》、黃庭堅《致齊君尺牘》等。

晉 王羲之 《孝女曹娥碑》(拓本)

東漢人們為了紀念曹娥(130-143)投江尋父的孝行,在她投江處建廟立碑,著名書法家蔡邕(132-192)觀摩後,亦留下「絕妙好辭」的字謎傳說。

《曹娥碑》小楷據傳為王羲之(303-361)書,用筆簡約,字型寬扁,使用了不少異體字。此碑傳世的版本眾多,相互間也有些許差距,不過在書法史上以王羲之名義流傳甚久,也影響深遠。

宋黃庭堅《致齊君尺牘》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涪翁。

此札寫於崇寧四年(1105)五月,時被貶至宜州,同年九月即過世。筆法豐富,變化自然,字裡行間毫無老態。據相關信札推測,此紙先由專業紙工加工做出橫斜織品紋路,接著利用蘆雁雕板在紙上研壓出裝飾圖案,過程相當費工,真實反映出北宋文人對於書寫用紙的講究。

宋黃庭堅《致齊君尺牘》(局部)

繪畫部分的展出作品包括:傳宋郭熙《寒林圖》、傳宋易元吉《喬柯猿掛》、元吳鎮 《篔簹清影圖》和明文徵明《千巖競秀》軸等。

傳宋郭熙 《寒林圖》

本幅舊傳為郭熙(約1000~約1090年)所作。畫中林木已落葉凋零,僅存如龍爪飛舞般的老乾枯枝,與殘餘點點綠葉的斑駁古柏,挺立在孤孑突兀的坡土上,有種蕭瑟嚴寒的氣象。

元 吳鎮《篔簹清影圖》

吳鎮(1280-1354),浙江嘉興人,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擅長詩文書畫,山水畫學巨然(活動於十世紀後),墨竹取法文同(1018-1079)。

本幅作於1350年,畫題「篔簹」是竹子的品種,具有節長與高大的特徵。全幅僅畫竹竿一枝,構圖十分簡潔清晰,全以濃墨畫成,用筆勁挺有力,墨色飽滿,顯得神採煥發。

明 文徵明 《千巖競秀》軸

本幅作於嘉靖庚戌年(1550),為文徵明(1470-1559)八十一歲之作。畫重巒飛瀑,二人於水岸樹下對坐,旁有一琴童侍立。中景山腰處巖壁陡峭,一泓清泉傾洩而下。遠景峰巒連綿高聳,礬頭堆疊而上,山徑蜿蜒,形成往上延伸的律動感。畫幅狹長,構圖重疊而繁複,設色溫雅,筆意秀婉,這類風格對吳派影響甚巨。

相關焦點

  • 宋代郭熙《寒林圖》、黃庭堅尺牘現身臺北故宮南院
    宋代郭熙《寒林圖》、黃庭堅尺牘現身臺北故宮南院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20-06-10 12:09 來源:澎湃新聞
  • 臺北故宮新展:從郭熙到文徵明 看中國傳統繪畫如何發展?
    2020年6月9日至2021年1月3日,「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展出。展覽將以三個月為原則,分兩期展出。第一期展品包括傳郭熙《寒林圖》、吳鎮 《篔簹清影圖》、文徵明《千巖競秀》軸等繪畫作品和王羲之 《孝女曹娥碑》、黃庭堅《致齊君尺牘》等書法作品。本展意在透過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曆代書畫,系統性地介紹繪畫與書法的發展脈絡。
  • ...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上】蔣勳:臺北故宮國寶...
    第三講 臺北故宮國寶故事| 《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是北宋範寬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
  • 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是什麼?郭熙《早春圖》為何是鎮館之寶?
    郭熙的《早春圖》有何魅力?為何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被譽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那麼,郭熙的《早春圖》有何魅力?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郭熙的《早春圖》。
  • 黃庭堅晚年的行書傑作,筆筆飛動、器宇軒昂,是臺北故宮的至寶!
    談到宋代的書法,有四個人是繞不過去的,這便是大名鼎鼎的「宋四家」。在書法界有這樣的學書傳統,學習書法的最高基礎乃是深入到晉人的門戶,如果達不到這一定,可以師法唐人,若是對於唐人的書法還是夠不著的話,那就從「宋四家」當中著力。
  •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就在你家門口
    策展方從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五千餘件國寶級藏畫中,精選四十七幅進行了微噴複製,在畫廊進行全天候展示。其中有三幅還是當之無愧的「鎮院之寶」。  說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事實上,要論珍貴程度,這兩件文物恐怕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去。真正的無價之寶,是三幅宋代的山水畫: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臺北故宮新展:走進古畫裡的「動物園」,營造共學共玩情境
    2019年7月5日起,想看動物的兒童除了去動物園外,還可以去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觀。澎湃新聞獲悉,今年夏天,臺北故宮博物院首度與臺北市立動物園、新竹市立動物園、高雄壽山動物園及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聯手為小學童策劃「故宮動物園特展」,將真實動物的照片、標本和古畫同臺呈現。
  • 同樣一個字,交到宋代書法家手裡,絕了!
    》,尺牘,紙本。》,尺牘,紙本。《師魯帖》在宋代並未收入範仲淹文集或尺牘集,今人所編《範仲淹全集》中補入。 致主管學士 | 蘇邁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邁《致主管學士》尺牘,
  • 看臺北故宮講述「她」的故事
    臺北故宮博物院10月推出「她—女性形象與才藝」特展,總計71組件作品,分作兩個單元:「群芳競秀」勾勒歷代女性圖像;「女史流芳」介紹鳳毛麟角的女性書畫家。臺北故宮並非首度以女性為主題策展,2003年曾有「群芳譜—女性的形象與才藝」展,2015年亦舉辦「毫素風採—明末清初的女性繪畫」展。展覽中談述藝術中的女性圖像,試圖在五千餘件的書畫館藏中,挖掘歷代女書畫家的藝術佳品。
  • 展望2021| 文物特展「牛轉乾坤」,故宮呈現歷代人物
    臺北故宮博物院除正在展出的「權力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2021年將推出的特展還包括「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展」、「鎮院國寶——範寬、郭熙、李唐」等。故宮博物院藏有《揮扇仕女圖》、《韓熙載夜宴圖》、《採薇圖》、《蕭翼賺蘭亭圖》等重要作品,在人物畫收藏上有突出優勢。該展覽將以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為中心,系統梳理、展示中國歷代人物畫的發展脈絡。 目前,展覽的圖錄已經公示。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到臺灣旅行的重頭戲就是臺北故宮,依山傍水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氣勢宏偉、綠瓦黃牆,和北京故宮的宏大相比,它略顯小巧。但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建築,而是藏品,這裡共收藏、展出的稀世珍品超過65萬件之多。
  • 近日,周文矩梁楷之作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
    據悉, 傳五代南唐的周文矩 《畫明皇會棋圖》卷、馬遠《小品》冊、梁楷 《東籬高士圖》軸等書畫史名跡7月10日起開始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對外展出。 這一名為「筆歌墨舞——臺北故宮繪畫導賞」的展覽共選取從五代南唐至清代的三十件書畫作品,涵蓋人物、花鳥、山水等題材,展期持續至9月23日。
  • 北京故宮PK臺北故宮,真是一個有宮無寶,一個有寶無宮?
    大家都知道北京故宮是我國重點文物展覽處,那麼臺北故宮裡面有什麼呢?在解放戰爭即將勝利的時候,國民政府從北京故宮、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等地挑選貴重文物運轉臺灣,還有一批則是日本歸還的部分珍貴文物,都被放在了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是極具研究價值的。
  • 臺灣旅行最不可錯過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擁有「中華文化寶庫」美名
    深受臺灣文化的影響,但自己卻一次都沒有去過臺灣,接下來展開了「臺灣之旅」,出行交通的選擇上, 臺北 全靠Taxi+捷運, 花蓮 當地靠租車,另外 臺北 往返 花蓮 和 九份 /十份等選擇坐小火車,出行方式相對算是比較便捷的。
  • 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境界一新的黃庭堅作品賞析
    雖短短八行,卻是黃庭堅的草書佳作。此詩帖與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黃庭堅《花氣詩》帖堪稱雙美。黃庭堅的書法正如其詩法。張耒評其詩句:「不踐前人舊行跡,獨經斯世擅風流。」用此句評論黃庭堅的書法是很恰當的。《致明叔少府同年尺牘》《致明叔少府同年尺牘》紙本 墨書 28.5×20.5釐米,亦稱《尺牘》、《明叔少府》,信札一通。凡6行,55字。書於紹聖二年(1095年)左右。
  • 臺北故宮裡今年十月麗人行!美術史上著名唐宋元仕女圖豪華陣容!
    屆時,臺北故宮將出動四間展室,呈現其典藏中以女性為對象或由女性所創作的作品。如,與遼博所藏《虢國夫人遊春圖》構圖極為相似的(傳)宋李公麟《麗人行》卷;元代畫家衛九鼎的傳世孤本《洛神圖》;明四家之一仇英《漢宮春曉圖》,描繪出漢典後宮佳麗百態,被譽為「重彩仕女第一卷」;另有文徵明少見的七十歲時所繪仕女圖——《蕉陰仕女圖》軸;傳為宋代李唐代表作《文姬歸漢圖》冊中的蔡文姬、明代唐寅筆下描繪的美人,《陶谷贈辭圖
  • 臺北故宮博物院「宋代點茶動畫」
    (臺北故宮博物院製作)茶興於唐,盛於宋。
  • 臺北藏顏真卿《祭侄文稿》借展日本合適嗎?
    不過,這一事件更讓人質疑的其實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面對借展合約的回應,另一需要反思之處在於,臺北故宮的文物到大陸展出則異常艱難。「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海報臺北故宮藏品《祭侄文稿》借展日本,到底妥不妥?
  • 故宮文華殿大展——從書畫裡看蘇軾的「朋友圈」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表示,此次故宮博物院舉辦以文物為載體、以展現蘇軾藝術造詣與其人格風範的展覽,尚屬首次。她介紹,本次展覽的展品以故宮博物院藏品為主,還得到了天津博物館的大力支持,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展品以具有代表性的高質量文物為主,併兼顧了文物種類的多樣性,在保證學術性的前提下突出了展覽的觀賞性,力求從多角度勾勒出生動立體的蘇軾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