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下,人體的各個系統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從而保證了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其中,免疫系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免疫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防禦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及其引起的各種疾病。實際上,人體的這種防禦能力就是免疫力。
雖然,免疫力過強不是好事,這樣會導致身體某部位出現發炎情況時,免疫系統有可能會誤以為是外來異物侵襲了人體,於是馬上進行防禦,從而錯把自身組織或細胞當成了有害的微生物並加以攻擊,從而引發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出現。但是,免疫力過低,身體的抗病能力也就變弱,生病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
因此,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我們就得保護身體的免疫力,防止免疫力遭到幹擾。
1.負面情緒會降低免疫力
免疫系統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神經、內分泌互相影響,並與它們構成了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網絡。
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劇烈或長期恐懼、焦慮、緊張、抑鬱、悲傷等負面情緒,會導致免疫系統的胸腺功能失調,並延緩T淋巴細胞的成熟,抑制抗體的發生及反應,降低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妨礙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削弱白細胞的活動能力,幹擾淋巴細胞再循環而導致淋巴組織退化等現象,這樣一來,免疫穩定與免疫監視功能均出現障礙,進而使得免疫功能下降。
2.太愛乾淨會破壞免疫力
激活免疫力,需要不斷地去刺激免疫系統。我們的免疫力也是在適當接觸病原體的過程中逐漸強大起來的。接觸過了,刺激過了,才會產生一定的免疫力,不至於一接觸就生病。
但如果平時太愛乾淨,接觸病原體機會太少,就好比軍隊一直養尊處優,缺少實戰機會,當遇到外界的侵襲時就容易集體淪陷。
因此,想要對病菌、細菌等有害的異物有抵抗力,就得反覆輕度接觸病原體。但要注意的是,我們應是在可控範圍內少量地接觸病原體,而不是短時間大量接觸,否則免疫力會扛不住。
除了避免負面情緒經常出現以及適當接觸病原體,在日常生活中,想要改善免疫力,還可以做到以下這幾方面。
總的來說,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改善免疫力的關鍵。規律地作息、飲食、運動,合理調節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我們的體質不會輕易變差,免疫力也會得到很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