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釘獸面紋青銅鼎

2021-02-20 信和國際拍賣

文物造型

器呈方鬥形,腹部飾有饕餮紋和乳釘紋,是目前發現的早期青銅器中的一件重器。早期的銅鼎,有圓鼎和方鼎,器壁較薄,圓鼎為錐足,方鼎為柱足,足中空,與腹腔相通。

發展歷史

商代晚期,方鼎的鼎腹發展為長方形,口沿上耳有立耳,柱足。圓鼎的錐足變成圓柱形足,三足與兩耳對稱,器身多有富麗繁縟的紋飾。

西周早期的方鼎基本沿襲商鼎形式,到西周中期以後被淘汰。西周的圓鼎,其柱足向蹄足演變,器體加寬,最大腹徑由中部逐漸下移,並多見長篇記事銘文。

(細節圖一)

青銅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遠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

青銅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發明,是世界冶金鑄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紅銅加入錫、鉛,成為一種新的合金,這種合金歷經幾千年的化學反應,其表面出現一層青灰色的鏽,所以今人謂之青銅,而古人則將這種合金稱之為金,文獻中所講賜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銅。

青銅器則是以青銅為材料,採用一種非常特殊的工藝(今人稱之為青銅鑄造工藝)製作出來的器物,它是古代燦爛文明的載體之一。

從出土和傳世的大量青銅器可見,古老的塊範鑄造技術在遠古的中國已經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青銅器在中國先民的生活和精神體系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這樣說,古代青銅器與青銅工藝的演化,不僅是中國人的物質進化史,更是中國人的精神進化史。

青銅材料的稀有和青銅鑄造工藝的先進性,使得它與陶器、木器和石器等沉淪於日常物用的器具,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青銅鼎、簋、尊、盤、爵等作為食具、酒具、盛水器等實用功能與作為禮器在先民精神生活中標出的意義是互為表裡、融貫一致的。可以說,沒有古代青銅器,就不可能有商、周以來文質彬彬的貴族等級體制和先秦時代特色獨具的權力表達系統。古代文明體制的核心,即所謂的禮、樂、徵伐自天子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無不與青銅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青銅容器在古代常常被用作禮器。商周社會以嚴格反映等級制度的規章儀式,即所謂禮來維護政治、經濟權力,而祭祀則是溝通人、神,使人間秩序神聖化的中心環節。青銅器在祭器中佔據了很大份額,是貴族宗室內部族長和作為天下共主的天子主持祭祀必備的禮器。此外,青銅器的製作和贈與也與商、周時代貴族間婚媾、宴享、朝拜、會盟和銘功頌德等禮制活動緊密相關。

古代青銅器常自銘為寶尊、寶鼎,這表明青銅器一直是被視為尊貴的寶物,漢代即將青銅器的出土視為祥瑞之兆。據《漢書·武帝紀》記載,漢武帝因得鼎汾水之上,竟將年號改為元鼎。從漢武帝把銅鼎奉為神物這一歷史性事件算起,中國人收藏青銅器的歷史已長達二千餘年。

北宋以來,文人雅士對青銅器的研究、搜集和玩賞漸成風氣,一門新的學問,即所謂的金石學從此開始成形,著名詞人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即是宋代有名的金石學家。中國人對青銅器的研究偏重於考古、歷史、古文字等多門學科的著錄與考證,而西方及日本等國收藏和研究中國古代青銅器則側重於形制、紋飾等美學價值方面,有關專家及其著述均有極高的水準。

(細節圖二)

高老師的乳釘獸面紋青銅鼎:"就一眼,直刺心底,破土欲出,崢嶸乍見,這種不言自威,這種沖天霸氣,非王莫屬!"

此藏品藏於本公司

信和國際

2017-7

相關焦點

  • 看見文物|鑄造技術精湛、紋飾工藝精美的禮器——象首耳獸面紋青銅罍
    金罍指的就是青銅罍,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姑且斟滿那酒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裡,有一件精美的象首耳獸面紋青銅罍,據介紹,這是西周早期的青銅器。西周象首耳獸面紋青銅罍 楊曉君 攝中國青銅器時代始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經夏、商、周,跨越十五個世紀曆程。青銅器的出現標誌著石器時代的終結。
  • 青銅重器蟠蛇紋鏤空鼎
    青銅文明即為河東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運城出土的蟠蛇紋鏤空鼎作為國寶青銅重器,在中國鑄造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學界認定為中國失蠟法鑄造的最早物證。 蟠蛇紋鏤空鼎,1965年出土於新絳縣柳泉村墓地。通高24釐米,口徑26.2釐米,現藏山西博物院。
  • 「稻草扎一條龍,紙殼做青銅鼎」,家長曬硬核手工,網友:害怕
    一、最硬核的手工:家長用稻草扎出一條龍曾經我們都被一位家長,1:1還原青銅鼎的操作,秀到頭皮發麻。這位家長在朋友圈分享了製作的過程,原材料就是硬紙殼。將家裡的紙板拆開,重新塑型成青銅鼎的模樣,然後用一種可以塑形的黏土,將青銅鼎外面的花紋捏出來。
  • 青銅饕餮及其羊圖騰符號的歷史扭曲
    然而, 這種「紀念碑性」的「禮器之道」, 卻在「紀念碑」之「物」的歷史化過程中遮蔽了「羊鼎」宏大的歷史敘事意義, 甚至將具有「獰厲之美」的羊紋饕餮誤識為面目猙獰、貪婪恐怖的化身。商武丁時期, 青銅「以文為貴」向「以素為貴」轉變後, 世俗化宴樂攻戰圖逐漸取代了饕餮紋的地位, 羊圖騰紋飾便從青銅器裝飾主紋的領域消失。
  • 青銅食器 鐘鳴鼎食(文物有話說)
    中國古代青銅食器起源甚早,源遠流長,經夏商周三代而臻於隆盛。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就曾出土一件距今3500多年的平底圓鼎。商代之後,青銅食器逐漸作為主角登上歷史舞臺。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杜嶺方鼎,就是目前所見商代前期形體最大的青銅鼎。商代後期也就是殷墟時期,青銅食器開始以特定的組合方式出現,不但規模數量大幅度提升,而且面貌各異,精品迭出。
  • 青銅為什麼可以取代紅銅,從而開啟青銅時代?
    青銅文化 那麼,青銅與紅銅有何區別?青銅為什麼可以取代紅銅,從而開啟青銅時代? 一、青銅與紅銅有何區別? 青銅原指銅錫合金,後來,除了黃銅、白銅以外的銅合金都稱為青銅,並常在青銅名字前冠以第一主要添加元素的名。青銅又可分為錫青銅和特殊青銅(即無錫青銅)兩類。由錫為主加元素的銅錫合金,也稱為錫青銅。特殊青銅,是指加入其它元素以取代錫,或為無錫青銅,多少特殊青銅都比錫青銅具有更高的機性、耐磨性與腐蝕性,常用的有鋁青銅、鉛青銅等。
  • 中國古代青銅容器
    本文主要簡介主要青銅容器的種類和名稱。 青銅容器,是夏商周時期最主要的器類之一,包括炊器、食器、酒器、盥洗器等。大部分青銅容器皆為禮器。▍鼎鼎:古代的烹飪之器,和現在家裡的鍋差不多,用來煮或盛放魚、羊、豕肉。大多是圓腹、兩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比如有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
  • 「博物館」鼎 從萌萌噠的食器到雄渾凝重的禮器
    鼎 從萌萌噠的食器到雄渾凝重的禮器后母戊大方鼎你見過鼎嗎?相信很多同學是見過的,國內不少博物館都收藏有鼎,參觀博物館就能見到。當然,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中國國家博物館了,因為聞名中外的后母戊大方鼎(即司母戊大方鼎)就收藏在這裡。
  • 青銅禮器在我國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又經過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上圖——殷商晚期的青銅鼎在眾多青銅器種類中,殷商人最喜歡用作禮器的並不是我們熟知的青銅鼎,而是青銅觚和青銅爵。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風潮,可能和當時殷商過重流行的酒文化有直接關係。而其下的各個階級,根據現有的考古資料,其使用鼎的數量可能是呈現以二為差項的遞減的。比如在陝西一帶被發現的周墓中,其中陪葬的鼎的數量多是五個或者三個。除了鼎之外,對於簋等其餘禮器的數量也應該有詳細的規定,不過其數量多為偶數,且在鼎數不同的墓葬中也多為四個,這說明簋相對於鼎,並不是象徵身份的關鍵。
  • 古代青銅容器的名稱和用途
    青銅容器,是夏商周時期最主要的器類之一,包括炊器、食器、酒器、盥洗器等。大部分青銅容器皆為禮器。鼎 鼎:古代的烹飪之器,和現在家裡的鍋差不多,用來煮或盛放魚、羊、豕肉。大多是圓腹、兩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比如有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鼎,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青銅禮器之一,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
  • 為什麼寶雞人愛在單位大堂放一頂青銅大鼎,幹什麼用的?
    大家有沒有在寶雞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如果你去一些政府單位、或者事業單位辦事,很多時候會在他們單位的大廳,看到一個「青銅大鼎」。 還有時,你會在一些企業領導的辦公桌上,同樣看到一個小型「青銅鼎」。
  • 國博中的「后母戊」或「司母戊」鼎,是真正的「鎮國之寶」
    答案是「司母戊鼎」,原因是它上過歷史教科書,它是中國最大的青銅器等。 在我多次去國家博物館的經歷中,每次都發現這個鼎周圍的觀眾最多。 收藏於國博中的「司母戊鼎」,現稱「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 青銅火鍋、大型蒸餾器、博山爐,圖說海昏侯劉賀墓出土青銅器
    >青銅淳于青銅鼎,鼎上有「昌邑籍田」的銘文,字有點醜哈,有點像小學生的塗鴉青銅蒸餾器這套青銅蒸餾器到底是不是用來蒸餾酒的還是未知數。不過,除了蒸餾器,我也想不出還能蒸餾什麼了。青銅火鍋這件青銅火鍋與北方的火鍋比較像。其實,對於那個時候有火鍋我是不驚訝地,畢竟在漢代還有這樣的幾宮格火鍋。
  • 當年項羽力能舉700斤鼎,當年的鼎放現在是多重?看完就知道了
    傳說他能舉起700多斤的鼎。當然,這是古代700多斤的計量單位。那你知道這700斤在現在是多少嗎?項羽能舉起700多公斤的鼎,要從家庭說起,項羽從小就習武。在叔叔的指導下,武術發展迅速。這主要是因為項羽對武術有濃厚的興趣。還有一件事,項羽從出生起就力氣很大。可以說,他生來就具有神力,這為舉鼎奠定了巨大的基礎。
  • 三足乳鼎?三足爐鼎?還是三足乳釘?這些都是同一把壺嗎?
    但是最近筆者發現,很多在介紹或者開證書的時候,會把名字寫錯,有寫三足乳釘的,有寫三足爐鼎的,其實這三個壺名,對應的是三把不同的器形,以後大家看到要當心。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三足乳鼎、三足爐鼎、三足乳釘到底是什麼樣的區別。
  • 青銅永鑄:先秦時期飲食禮儀及所用器具
    1,鼎,按功能有鑊(huò)鼎(煮肉食)、正鼎(又稱「列鼎」「牢鼎」,盛肉食,最重要的禮器)和羞鼎(又稱「陪鼎」,盛調味品,正鼎的陪襯物)之分;按器型,有四足方鼎和三足圓鼎以及一些異形鼎。
  • 珍品賞析 漢代青銅馬
    >漢嵌金絲青銅馬,長46.5cm、高42cm、重7.55kg,青銅質地,馬俯首站立,雙耳豎立,雙目圓睜,眉骨高聳,翹鼻,鼻孔圓而大張,大嘴厚唇,作張嘴露齒、引頸嘶鳴狀;馬身豐腴,長頸粗壯,剪鬃,鬃毛直立,四肢站立,馬尾飛揚。
  • 越戴越有味,青銅材質腕錶你喜歡嗎
    有時候也挺頭疼的,修表師傅表示有一種材質的手錶幾乎從來沒有在拋光打磨這一品類上開過張,我一問,嚯,青銅表。但是青銅表確實真的很少會送去拋光打磨,因為青銅表的特殊質地,隨著腕錶戴在手上越久,氧化作用越明顯,當然我不是說像土裡挖出來司母戊鼎那種遍布器身的銅綠,而是一種夾雜著的斑駁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