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3種人,佛也度不了,看看有你嗎?

2020-12-22 蓮荷居士

初入佛門之時,我們都知道佛門廣大,普度眾生,但是對佛法稍有了解之後,又會聽到諸佛不能「盡眾生界」的說法。譬如,虛雲老和尚曾開示說:「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這究竟是何原因呢?

所謂眾生界,即「眾生之法界」,在四聖六凡共十法界當中,除去佛法界,其餘九法界都被稱作眾生界。九法界的菩薩、緣覺、聲聞三聖法界,尚且有細微的煩惱習氣未斷盡,何況其餘六凡法界。因此祖師常講,佛不能「盡眾生界」。在人法界當中,有三種人佛也難以度化,看看有你嗎?

其一,不知自度之人。

曾經聽師父講過,「佛不度人,唯人自度」,既然佛法普度眾生,為什麼又講唯人自度呢?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此疑惑。末學在《壇經》的公案中,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五祖弘忍大師深夜傳法於六祖,隨即送六祖連夜南下,師徒二人來到渡口。五祖欲搖船櫓,六祖卻請師父安坐,並說:「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誠然,佛說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諸佛出現於世的原因,也是為了教化眾生,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但是,佛法的目的在於自渡渡人,不是希望眾生永遠屬於被度化的行列。所謂「佛是過去人,人是未來佛」,佛與眾生的區別,僅在迷、悟之間。佛法是喚醒眾生的梵海潮音,但是驚醒之後,就不再需要別人叫醒自己。「迷時師度,悟了自度」,佛不度人,唯人自度,不知自度之人,諸佛難度。

其二,與佛無緣之人。

佛門中常講一句話,「天雨雖寬,難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諸佛菩薩心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平等加被世間一切眾生,但是個人或者家庭,在過去沒有與佛結緣的經歷,自身也就難得佛法利益。

舉例來說,佛典中有這樣兩則典故。一者,「東門老太」過去無量劫以來未曾與佛結緣,因而就算佛陀親自站在她的面前,老太也對他視而不見。二者,老者前往精舍請佛剃度,而釋迦牟尼佛恰巧外出遊化,舍利弗發現他五百劫以內未曾與佛結緣,因而拒絕為他剃髮。但他苦苦哀求,不肯離開,這時佛陀也趕回了精舍。佛告訴舍利弗,原來五百劫之前,老者為獵戶,他在被動物追得情急之下,念了一聲佛號。佛說因為此因緣,如今機緣已經成熟,於是為他剃度。

《法華經》中說,諸佛加被世人,就如同上天平等降下雨水。然而,世人就像草木的根系大小不同,有著深淺不一的佛緣。佛緣深厚者,則更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與佛無緣者,則不能獲得甘露法雨的滋養。

其三,不信因果之人。

《宗鏡錄》中有句話,叫做「但遵教行者,依法不依人,無不證果。唯除不信人,千佛不能救。 」佛法是因果觀、緣起論,近代高僧弘一大師直言,佛法三藏十二分教,歸結起來不出「因果」二字。若能信受因果,自然會斷惡修善,自身遠離一切惡法,勤修一切善法,修行沒有不能成就的。唯獨不信因果之人,不能領悟世間真想,迷惑於「財色名食睡」,貪著於「色聲香味觸法」,顛倒執著,如夢如痴。

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凡夫眾生之所以被稱作凡夫,正是因為不信因果。《金剛經》中有言:「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由此可以看出,能夠對佛法一念生信,乃是甚深善根福報,是無始劫以來種下的善因。對佛法不能生信,則千佛難救。

轉凡成聖實屬不易,而由聖者入佛知見,更是不易。因為,這背後有無窮無盡的煩惱習氣需要自己對治。但是,學佛人若能懂得自度,廣結善緣,深信因果,依教而行,斷無不成就的道理。南無阿彌陀佛。

更多佛經解讀、佛門典故,請關注蓮荷居士。

相關焦點

  • 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也度不了他,看看有你嗎?
    佛菩薩雖然要度盡一切眾生,但這世間有三種人,就算他拜再多的佛,佛也度不了他,希望不要有你。這三種人就算虔誠信仰佛教,佛菩薩也無法度化他們,因為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家常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 佛教:這幾種人不必燒香拜佛,佛也會保佑,看看有你嗎?
    拜佛絕不能採取表面形式,更不能用世俗的交易和賄賂來揣摩佛陀的含義,這是一種極大的不敬。佛菩薩福慧圓滿,無二之分,清淨不染,怎能缺你的那一根香?不是因為你提供的越多,功德就會越大。《六祖壇經》說:所有的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信佛不如學佛,學佛不如成佛,苦苦的用這種方式去求佛,不如學佛菩薩的慈悲智慧,改變自己的命運。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 佛教:命好的人,會有這3種面相,看看你有嗎?
    佛說,「一切唯心造」,你的面相就是你內心世界的映現,就是你的風水和命運。《太上感應篇》裡開篇便說道: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萬事皆有因果,福報不是天上掉餡餅,全是自己修持來的。我們看別人命好,不必羨慕,那是人家自己修來的善業。同樣,命苦福薄也都是自找的。
  • 佛教:「陰德」厚重之人,有這3種相貌,看看你有嗎?
    《了凡四訓》裡有句話: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如果一個人公開行善,會受到大眾的稱讚和誇獎;若一個人暗地裡偷偷做好事而不欲為人所知,這樣的人上天會給他善報的。陰德厚重的人,會有善神護佑加持,任何傷害不可靠近。與其為後輩留有家財萬貫,不如多積攢陰德、惠及子孫。
  • 這3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有沒有你?
    佛門裡常說一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我們大家都知道,佛菩薩慈悲為懷,廣度無量無邊眾生,那為什麼還不渡無緣之人?什麼樣的人算是是與佛無緣之人呢?佛陀曾說過,大地一切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行,皆可作佛,佛是過去人,人是未來佛。
  • 佛教:有這3種面相的人,往往命好福深,看看有你嗎?
    佛教裡說,一個人最好的相貌是修成菩薩相,不是讓你整天面對佛菩薩像,而是時刻讓自己的心與佛菩薩相近,以實際行動踐行菩薩道,如佛菩薩般心善慈悲、平和寧靜,與人為善、包容大度,自然而然就成就了莊嚴之相。福報是修來的,心有多善良、多清淨,福氣就有多深。有這3種面相的人,往往命好福深,看看有你嗎?
  • 佛度有緣人,這3種人與佛有緣,看看有你嗎?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有佛緣的人,才能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解脫苦惱,不過從深一層角度上講,眾生皆有佛性,也就是說,每個人也都與佛有緣。經云:「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 佛說:這三種人慧根最高,很容易開悟,看看有你嗎?
    每一個眾生因為根器不同,所以成就的功德不同,有人成了佛,有人成了魔,還有人成了高僧大德。要想判斷自己的慧根高低,可以看一看你是不是這三種人,這三種人的慧根最高,也容易容易開悟,看看有你嗎?第一種人:與佛有緣之人。
  • 佛教:這四種人,不用燒香拜佛,也佛緣極深,看看有你嗎?
    心中沒有佛、沒有善念的人,天天抱佛的大腿也是無用。真正與佛菩薩感應道交,需要的是你的用心,你內心清淨慈悲,不用燒香拜佛,也佛緣極深。佛菩薩不缺世人的物質供養,一切供養行為不是為了賄賂佛菩薩,而只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利他心。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信佛信的很功利,認為進寺院不燒香磕頭就是罪過,那豈不是把佛菩薩視為會記仇的人了!
  • 佛說:「相由心生」,有福之人常有這3種相貌,看看你有嗎?
    我們學佛,就是要修心地的功夫,人生的一切煩惱、障礙,其實都不是外境本身有多糟糕,而是我們的念頭出了問題。「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心解脫了、心自在了,就是最大的福報。心若苦惱,就是地獄苦海。人最大的苦惱就是自己的大腦,走不出自己的執念,到哪兒都是窮途。世人求佛,何不向內求自己的心?好起來的從來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我們充滿歡喜的心。
  • 佛教: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其實,真正與佛有緣的人,不是那些整天燒香拜佛、跪拜在佛前的人,不是整天待在寺廟裡就是修行了,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不在寺院,就在我們的心中。心中有善念、正念的人,縱使沒有佛教信仰,縱使從來沒去過寺院,也是佛緣深厚之人。一個人有沒有佛緣,看的是德行,而不是所謂表面功德。
  • 佛教:命好之人,臉上會有這3種福相,看看你有嗎?
    心中有什麼,往往臉上就會呈現出什麼,這個瞞不了人。一個人的命運如何,其實也都寫在了臉上。佛說「一切唯心造」,心能轉萬境,一個人的相貌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人內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越是慈悲的人,相貌必然柔和,令人容易親近;戾氣越重的人,相貌必然粗鄙,令人心生厭惡。一個人最根本的相貌是靠自己修持來的,修什麼?修心。
  • 佛教:陰德深的人,會有這3種相貌,你有嗎?
    反之,如果一個人原來滿臉福相,但是卻貪愛憎恨,這樣的人相貌會慢慢變得醜陋。心是相的核心,相是心的外顯,看相不如看心。「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修行就是在修心,「萬法唯心造」,心清一切清、心好一切好,一個人最好的相貌是修成菩薩相,不是要你去化妝美容裝飾,而是我們那顆慈悲善良的清淨心。陰德福氣深的人,會有這3種相貌,看看你有嗎?
  • 佛教:生活中,有這3種行為的人,不用拜佛,也會得到菩薩護佑
    佛法不離世間法,很多人學佛後,會有此疑惑,佛在哪裡,什麼是佛,其實佛就是覺悟的人,是一個明白人。我們在寺院裡看到的佛像是雕塑的,是為了讓大眾看到佛菩薩的形象,生起慈悲心,覺悟心,所以說學佛不可著相。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六祖壇經》云:「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 佛教:命苦福薄的人,都有這4種特徵,看看你有嗎?
    最有用的改命方法不是教你走邪魔外道,而是最簡單且有實效的方法,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也是佛教教義的核心。善良是一個人身上最好的風水,你的心越平和,人生越順遂。 「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沒有誰能決定和改變你的命運,你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福報是自己修來的,災禍也都是自己自作自受。天下沒有什麼委屈,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因果不饒人!
  • 佛教:有2種方法,可消除業障,看看你能做到嗎?
    佛教之所以帶給我們很多神秘感,也是因為很多方面有些奇怪儀式。就拿生活中的某些事情來講,比如說洗衣服,衣服需要洗嗎?洗的是衣服上的汙垢。學校擦黑板,黑板需要擦嗎?擦黑板就是把黑板的黑色擦掉,讓他變成白色,只因我們習慣了這些錯誤的觀念,就誤以為是對的,這裡只是舉這個例子讓大家好懂。
  • 佛教:真正開悟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佛教從來不是談玄說妙、搞神通,佛陀也告誡後世弟子嚴禁以神通說法,因為這樣易使人走上邪路和迷信。「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覺」,佛法的照現離不開我們樸素的生活,在實際生活中去醒悟、實踐,才能真正受用。
  • 佛教:這五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與佛結緣,不是表面上的我們有多親近佛菩薩,表面上對三寶有多恭敬,而在於我們內心是否清淨、是否覺悟。如果心不誠,自然是喊破喉嚨也枉然。佛家言: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一個真正與佛有緣的人,必是以實際行動踐行菩薩道的人,必是敬畏因果、行善積德之人。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一定要相信因果。佛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佛卻一個因覺悟而解脫的你。
  • 佛教:「與佛有緣」之人,身上有這4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相信每一個到寺院拜佛的善信都希望自己能夠得佛菩薩庇佑,與佛菩薩感應道交,那什麼樣的人才算是「與佛有緣」呢?是那些天天往寺院跑的人嗎?是那些天天燒香磕頭的人嗎?未必。心中若無佛,就是抱佛的大腿也無用。
  • 佛教:命好福深的4種女人,看看有你嗎?
    第一、性格溫和的女性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就註定了他有一個怎樣的人生。又有一句話說:人只要脾氣好,凡事就會好。佛說「人生無常」,世事變遷,人與人之間雖然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依然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要懂得自己為自己創造合適的個人發展路線,只有不斷進取,才能與身邊的人、事物、和環境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