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這三種人慧根最高,很容易開悟,看看有你嗎?

2020-12-14 悟空說禪

「慧根」兩個字出自佛教,佛教認為,一個人如果能通達真理,就可以稱為「慧」。慧也可以理解為智慧,智慧越高的人慧根越高,慧根越高,越容易開悟。

智慧具有照破一切、生出善法之能力,可成就一切功德,以至成道,故稱慧根。每一個眾生因為根器不同,所以成就的功德不同,有人成了佛,有人成了魔,還有人成了高僧大德。

要想判斷自己的慧根高低,可以看一看你是不是這三種人,這三種人的慧根最高,也容易容易開悟,看看有你嗎?

第一種人:與佛有緣之人。

佛緣越深的人,慧根就越高,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佛緣,《六祖壇經》上說:「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

六祖慧能大師說:《金剛經般若波羅蜜經》,是為慧根較高的人所說,如果慧根較低,聽聞金剛經後,可能會狐疑不信。

一個人不信佛法的人,佛也度不了他,因為這樣的人慧根較低,聽不進去佛的教法,因為這樣的人貪、嗔、痴太重,所以障礙了他的智慧。

那些慧根較高的人,往往都是與佛有緣之人,如果你喜歡親近佛法,喜歡去寺廟燒香拜佛,喜歡親近佛法僧三寶,喜歡讀誦大乘經典,就說明你是有慧根之人。

第二種人:相信因果之人。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觸佛法,那些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當中,也有一些人慧根很高,那就是能夠相信因果之人。

相信因果之人,也是有慧根之人,如果一個人沒有慧根,是不會相信因果的,因果並不是佛教創立的,而是世間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有智慧的人,會順勢而為,最終成就自己,沒有智慧的人,會逆天而為,最終毀掉自己。

《道德經》中有一個觀點:「道法自然。」老子告訴我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生活在天地之間的產物,應該效法天地,依據自然之性而生活,順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上天有好生之德,相信因果就是順天而行,行善就是順天,作惡就是逆天,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一個人只有順應自然的變化,而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才能更好地生活在天地之間。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這個道理,都相信世間的因果,真實不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你不信因果,就說明你慧根太低。

第三種人:思索真理之人。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一個人如果經常喜歡思索人生的真理,並且願意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付出努力,這種人慧根最高。

當年佛教的創始人佛陀,就是這樣的人,佛陀在沒有成佛之前,就經常喜歡思索宇宙人生的真理,經常思考如何從生、老、病、死的痛苦當中獲得解脫,最終佛陀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找到了答案,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也獲得了究竟涅槃的解脫。

這三種人,都是慧根很高的人,只要堅持修行,很容易就會開悟,看看這三種人當中有你嗎?南無阿彌陀佛,感恩閱讀與分享。

相關焦點

  • 這種人慧根最高,佛緣深厚,看一看是你嗎?
    《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佛法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有慧根,都是與佛有緣之人,只是每個人的慧根高低、佛緣深淺不同而已。這世間有一種人慧根最高,佛緣深厚,看一看這種人是你嗎?我們先來看一看你的佛緣到底有多深?
  • 真正開悟成佛的人,往往有這些顯著特徵,看看你有嗎
    隨著佛學在全世界的推廣,如今學佛的人可以說是越來越多,學佛的人越多,產生的問題也就越多。尤其在如今信奉科學的年代,學佛之人最疑惑的就是佛和菩薩真的存在嗎?存在的話又身處何方呢?佛語有云:「心中有佛,所見皆佛。」佛以各種方式顯現在眾生面前,所謂的見到,並非是表象上的見到,而是真切地感受到開悟的過程。開悟見性,明白了佛所說的經義真實不虛,自然就能見到佛了。
  • 《心經》中的四大經典佛句,要反覆讀,越讀越開悟!
    有人說,《心經》是開悟之人才能讀懂的一部佛經。也有人說,讀佛經,要像念佛那樣不間斷地讀,就能開悟。無論哪種說法,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大家都很喜歡《心經》,也喜歡讀《心經》。之所以如此喜歡《心經》,除了誦讀此經,能讓人獲得無量福報之外,還能讓人的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清淨。佛教中講究慧根,如果你具備慧根,甚至因為誦讀此經而開悟!想要開悟,說容易也容易,說困難也困難。只要一個人的心,真正念誦《心經》而得清淨,那麼你就是真正的有所得。而《心經》中的這四大經典佛句,只要多讀,就會越快開悟!
  • 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也度不了他,看看有你嗎?
    佛菩薩雖然要度盡一切眾生,但這世間有三種人,就算他拜再多的佛,佛也度不了他,希望不要有你。這三種人就算虔誠信仰佛教,佛菩薩也無法度化他們,因為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家常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 佛教:真正的「開悟」人通常有這三個特點,你有嗎?
    介紹在的時代,有很多人崇拜和學習佛教,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得到教化。我們常說啟蒙其實是兩個概念。啟蒙就是啟蒙,啟蒙就是啟蒙,啟蒙是分開的。所謂道是自然法則。如果我們的身、口、心都能符合這一規律,而沒有違反,那就是道。明白法律,看到自己的心,叫做覺悟。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質,你有過嗎?
    導語現今時代,拜佛學佛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夠得道開悟的人卻寥寥無幾。我們常說的得道開悟,其實是兩個概念。得道是得道,開悟是開悟,得道開悟是分開的。所謂的道,即自然界的運行法則。若是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都能夠與該法則相應,沒有絲毫違背,就叫得道。
  • 佛教:真正開悟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怎樣判斷自己是否開悟了呢?開悟是不是就像佛菩薩的神通那樣無所不能呢?並不是。佛教從來不是談玄說妙、搞神通,佛陀也告誡後世弟子嚴禁以神通說法,因為這樣易使人走上邪路和迷信。人的起心動念、行住坐臥無不是修行,把當下的生活過好了,不執念過去、不憂懼未來,才能實現人生的究竟自在和解脫。不必把「開悟」搞的太神秘,真正開悟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看看你有嗎?一、心中無事、心無掛礙,不生任何雜念妄想。
  • 今生緣分仙和因果慧根緣分仙的結合才是末法年的修行
    比如前世修佛的就是佛的法根、修道的就是道的法根、修神的就是神的法根、修仙的就是仙的法根、修鬼的就是鬼的法根、修地府的就是陰司的法根、修行魔鬼精怪妖的就是靈性的法根,等等一切的不同之理,都要在今生接緣、續緣的過程中去查清你的真緣真相和你的慧根法道,才能真正修行好你的緣分和出道出馬,去幫助那些苦難的人。
  • 金剛經第三:真正開悟的人,都是返璞歸真,看看釋迦佛就知道了
    這一品非常簡單,就兩句話,但第二句話其實就是釋迦佛親身為諸弟子示現的開悟甚至大徹大悟後的人該是什麼樣子,其實能夠看懂這句話,整部金剛經都參悟了,所有的三藏十二部佛經也都參悟了。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開悟是每個學禪人夢寐以求,就是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得什麼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祖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悟道的過程,不是向外求索,而是認識內心,去尋找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
  • 開悟、明德你知道多少?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你能做到幾條?
    ,甚至被樓下賣麵條的老人罵成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人,但他每說的一句話,都極有分量,會讓你思考半天都明白不過來,他所預測的事情分毫不差,太神奇了!能開悟是人人具備的能力,但最終能不能開悟就不一定了。悟道那開悟真的那麼玄乎嗎?有衡量開悟與否的標準嗎?
  • 當修佛的人自己有了仙緣該怎麼辦
    同時也告訴了後世修佛的弟子不要魚目混珠,應該去懂得佛法的境界和其它法門的境界,也包括佛道仙神的區分,以及世間的天地陰陽三界的萬物之靈和鬼怪的區分。因為三界人類眾生的修行和萬物之靈的修行,它們沒有超出三界和脫離生死輪迴,仍然還在六道中修行轉世和因果輪迴,這是佛法的指引與類別的指點。
  • 禪宗的「開悟」到底是怎麼回事?開悟就是得道嗎?
    實際上禪宗和正統的佛學文化,也就是釋迦摩尼佛的教化,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金剛經》裡面,佛對須菩提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金剛經)出。而其實整部金剛經,就是講了兩方面:一個是離相,一個就是修行,二者缺一不可。
  • 97歲老人說:這三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孔子說過一句話:「年幼的時候,你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沒有什麼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蟲啊。」佛教認為,人老了是一種苦,老人走到哪裡,都不招人待見。雖然大多數人越老越沒有福氣,但還是有一部分人,越老越有福氣。97歲老人對我說:這三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第一種人:惜福之人。
  • 何為開悟?其實有三個層次,真懂的人不多
    但對於後世的修行者來說,很少有人能夠像佛陀那樣,一步到位,即徹悟,也就是說,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能夠小悟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換句話說,就佛教的修行而言,所謂的開悟,大致可分為三種,即大悟、小悟、徹悟。那麼,何為開悟呢?
  • 佛教:已經開悟的人,身上會有4個特徵,你有嗎?
    我們學習佛法的目的,其實也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智慧,讓自己能夠有所開悟,開悟並不是明心見性,而是開智悟理,當你的智慧開啟時,突然明白了某些道理,這就是開悟了。開悟的狀態分為多種,如果你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小道理,就會有小的開悟,如果明白了一些大道理,就會有大的開悟,若是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諦,能夠明本心,見本性,那就是大徹大悟。學佛之人千萬多,開悟之人能有幾個?我們要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開悟,可以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沒有這四個特徵,一般開悟的人,身上都會有這四大特徵,看看你有幾個?
  • 佛說:這三種人,佛緣最深,一生平安順遂,享有福報,看看有你嗎
    01卷首語眾所周知,佛教自創立以來,傳入我國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我們常說的「佛緣」,也是指一個人高尚的思想品德,正如佛說:這三種人,佛緣最深,一生平安順遂,享有福報,看看有你嗎02樂善好施,就困扶危之人佛家素來講因果,深信因果,正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在如今這個時代,也許很多人會質疑這句話,有時看到身邊或者新聞上的好多好人並沒有得到善報,相反,有些惡人似乎活得十分滋潤,這種現象似乎違背了這句話,也違背了因果。
  • 開悟的人,描述境界,為何像是說神話?
    舉個例子,佛說「非想非非想天」住人,壽命長達四萬八千劫,本意是說這樣長久的生命,還是不能免於「但報終仍當墮落」,以此說明生死輪轉於眾生而言,是無可解脫之苦,唯有涅槃,才能消弭對生死的恐怖。但心有蒙昧的人,只看見天人壽數之久,而著眼在神話之上,忽略了佛的本意。開悟本身不是神話,但描述所用的比喻,令人以為是神話。釋迦牟尼是作為人醒覺,也作為人入滅,不是神話中的仙神,只是從宇宙固有的自然規則中,感悟到了關於生死的道理。
  • 開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開悟者現身說法是硬道理
    科學的問題說起來就有點複雜了,海雲青飛 會在其他文章裡再詳細解釋,這裡先簡單地說幾句吧從科學的角度說,這個宇宙可以用靜止和變化的持續競爭來解釋生命有自己的主觀感受,比如你看到了美女,或者感覺到了什麼,這就是 畫面,於是又引入了 畫面理論。
  • 學佛人,這三件事,你做得越多開悟越快!
    學佛人常做這三件事,做得越多開悟就會越快,其實佛法就在生活當中,也從來都離不開生活,如果能經常在生活中學會控制自己的心,讓自己的心可以做好這三點,你也就不會再有煩惱了。第一件事,無念。我們的命運正是受著業力的牽引,所以才有了各種悲傷喜悅,痛苦和快樂,學佛要清楚一點,善念產出善行善果,就會帶來快樂,而惡念產生惡行惡果就會帶來痛苦,無論是快樂與痛苦,都不是學佛人該去追求的。學佛要學會讓念頭不生,無論是善念還是惡念,因為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若真的能做到,念念不生不滅也就達到了覺悟的境界。所以學佛要學會減少自己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