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詞的國度裡,我們總會遇到詩人詞人那些年刻骨銘心的愛情,那是李商隱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是李之儀的「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也是李清照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也許還會有人想到王維的那首關於紅豆的《相思》,很多人都會十分肯定這首詩是作者寫給戀人的,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這首讀來充滿戀愛味道的詩,竟是寫給好兄弟的?
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其實這首詩還有另一個名字,叫作《江上贈李龜年》,這個題目中的名字是不是聽來比較耳熟呢?沒錯,這位李龜年先生便正是「詩聖」筆下《江南逢李龜年》中的李龜年。
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樣看來,這位本身是音樂家的李龜年先生在詩壇也算得上是位「明星」人物了,居然能夠使得兩位詩壇大佬為他寫詩。
詩中「紅豆生南國」表明他也是在江南遇見的李龜年,而在此之前,據說王維還去了江陰顧山,並且見到了長在當地的那棵很有名的紅棗樹,於是便有感而發寫了首《相思》贈予好友李龜年。
紅豆產於南方,因一段悽美的愛情傳說,被人們稱之為「相思子」,在唐詩中,詩人常用此表相思之意,這種「相思」不局限於男女之情,在朋友之間也是同樣適用的,以表對朋友的思念,例如蘇李詩中的「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
首句點明紅豆的生產地以及李龜年的所在之地,第二句便輕聲一問: 不知那棵紅豆樹每年能長出多少新枝來呢?這種設問的句式使得語氣更加親切,與王維《雜詩》中「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有些異曲同工之妙,作者將思鄉之情寄托在故鄉舊宅窗邊的梅花上,而將思念友人之情寄托在了紅豆上。
第三句寫作者希望好友李龜年能多多採擷,其意在於好友看到紅豆,就相當於看見自己一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第四句便補充解釋道: 「此物最相思」,仿佛只有這紅豆才最惹人喜愛,最讓人忘不了,一個「最」洗意味深長,道不盡這「相思」之意。
這首詩用樸實無華的言語,抒發出道不盡的情思,在當時是一首「流行歌曲」,也作為一首千古絕唱流傳至今,而人們似乎更願意將此詩用於表達愛情中的刻骨相思,以表真心。
回望歷史長河,有道不盡的相思,也有寫不完的紅豆,那是溫庭筠的「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是陳允平的「相思葉底尋紅豆」,也是牛希濟的「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一顆顆紅豆化作佳人的滴滴淚珠,匯成一片相思的汪洋,淹沒了所有,只剩讓人窒息,卻又讓人上癮的相思。不管是愛情還是友情,都只願我們借著紅豆的那份相思,能夠「千裡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