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圈子:面點起酥~~起酥油詳解與使用竅門,烘焙師必備!

2021-02-17 烘焙圈子

起酥是一種口感酥脆,美味香甜的甜品,屬於甜品小食,主要材料高筋麵粉。製作中式酥皮又稱開酥、起酥,是指以水油麵團作皮,包入油酥後經過擀卷,形成層層相隔的酥皮麵團。

by 掌勺人

層酥製品可分為擘酥(即廣式酥皮)和酥皮(即淮揚酥皮)兩大麵皮。本文重點討論一下酥皮(即淮揚酥皮)的製作及其關鍵。




層酥麵團是由兩塊麵團組合而成的:即酥面、麵皮。 
酥面一般是由油脂和麥麵擦制而成的,油脂有熟豬油、黃油、色拉油等等,其中熟豬油是首選,其成品潔白、細膩、酥層清晰;麥麵一般選用低筋麵粉。酥面中麵粉與油脂的比例一般為2:1,即500克麵粉,250克豬油,用摺疊法(用掌跟一層層向前推擦,擦完一層再滾回來,再重複前述動作),擦至無顆粒,麵粉與油脂充分黏合成團。 

操作關鍵:1、製作酥面的油必須為冷油,以熟豬油為佳;2、麵粉一定要與油脂搓揉均勻,尤其在用豬油時,多擦多揉才會使凝固的油在麵粉中分布均勻;3、如果是炸製品,酥面中的麵粉一般為生粉,如果是烤製品,有時也用熟粉(放在盤子中封保鮮膜上籠約10-15分鐘蒸熟),由於熟粉的蛋白質變性,失去形成麵筋的能力,起酥的效果會更好;4、由於現在很多都用的是桶裝或罐裝經提煉過的熟豬油,其質地會因品質的不同而偏硬,所以在擦制酥面時可加大豬油的量,500克麵粉可加250-500克不等;5、製作好的酥面需靜置片刻(視工作間溫度和氣溫,或冷藏或置於工作溫度下),待用時再次搓揉均勻成團;6、酥面中的含油量一般烤製品要比炸製品的用油量大。

 



麵皮的製作可分為四類:1、水油麵皮:即以500克麵粉、70-130克油脂、230-150克30度左右的溫水(指炸製品,如果夏天天熱,還可用略低於30度的溫水)或是80度左右的熱水(對烤製品而言)調製而成。此種皮最為常見,也是酥皮中最為重要的麵皮;2、糖、油麵皮:即以麵粉、飴糖、油脂、水調製而成的(如蘇式月餅所用的麵皮);3、發酵麵皮:即以酵面來代替水油麵,用燙酵來製作麵皮。如上海傳統點心「蟹殼黃」的麵皮:A、100克麵粉,5克酵母(即依士粉),50克30度左右的溫水調製而成,待其充分餳發。B、400克麵粉,加入150克左右80度的開水,成燙麵皮,散盡熱氣後與A搓揉拌和均勻,再次餳發即成麵皮;4、雞蛋麵皮:在麵皮中原有的原料中再加入適量的雞蛋,一般以500克麵粉加1隻雞蛋,此種用於廣式麵皮中較多(即擘酥)。 

這裡著重講一下普通水油麵皮的製作過程(其餘的3種基本相同):取所需量的麵粉倒在案板上,在其上面做一凹塘,入油脂、2/3量的水,用手及刮板抄拌成葡萄面(即略顯鬆散的一塊塊小麵團),隨後倒入另1/3量的水,搓揉均勻並上勁。 
操作關鍵:1、水油皮中的水溫應隨氣候及所制產品的不同而靈活掌握,一般控制在30-80度。氣溫高時水溫可有所降低,反之則相應升高水溫;烘烤類產品的水溫一般高於油炸類產品,這樣烘烤類成品的口感才更顯酥鬆香脆;2、水油皮中水、油脂、麵粉的比例必須正確,調製均勻無顆粒,軟硬度適當,否則成品易產生裂縫;3、水油皮需搓揉、甩打上勁,然後蓋上溼布以防風乾,靜置片刻,使用前再搓揉均勻。 

按酥皮製品的種類可分為明酥、暗酥、半暗酥,按酥皮的起酥方法可分為大包酥、小包酥。 
明酥又可分為圓酥、直酥(排酥)。 
圓酥:即將起酥後的胚皮(麵皮包入酥面,擀開摺疊三層,再擀開)捲成圓筒形,用快刀由右端切下所需厚薄的劑子,將刀面向上,用擀棒由內至外(或是由外至內),擀成圓形皮。再將被擀的一面在外由反面進行包餡成型,最終使被擀一面的圓形酥層顯在外面。如蘋果酥。 
操作關鍵:1、擀制時雙手用力要均勻,不可用力過猛,尤其是圓形的中心點。2、圓形皮擀開即可,切勿反覆擀制,以免影響酥層。 
直酥:即將起酥後的坯皮捲成圓筒形後,用快刀由右端切下長段,再順長段一切為二,成兩個半圓形長段的坯子。將刀切面向案板擀成圓形皮,包入餡心,使直線酥紋顯在外面。如蘿蔔絲酥餅。 
操作關鍵:1、酥面的含量較其他製品要略少一點,這樣在炸制時層次才顯分明,如酥面過多則容易鬆散、穿餡;2、對於炸制時易飛酥、走層(即層次不清晰)的酥製品,如確實無法掌握好酥面與麵皮的比例,在炸制時可適當升高油溫,使之儘快定型,以防「飛酥」。 
排酥:有兩種方法:1、將起酥後的坯皮切下若干所需大小的面片,然後重疊在一起。由右端用快刀切下所需厚薄的劑子,刀切面向上,用擀棒順直酥條紋擀開,包餡即可。2、麵皮及酥面分別放置於平底盤內,入冰箱冷藏1小時左右(冷藏時間視兩塊皮的軟硬度情況而定,油酥按下去已經發硬按不動了,麵皮按下去會有淺淺的手指印即可),取出,將酥麵攤放於麵皮之上或是麵皮攤放於酥面之上(兩塊皮的大小需一致),反覆摺疊三次(即按3,3,3來摺疊),然後用刀斜切,擀開,包餡即可。前者適於製作量少、要求精緻的點心,如「杏片花瓶酥」,而後者則適於量多、出品快的點心。 
操作關鍵:1、起酥時兩手用力須均勻,使酥面能在麵皮內分布均勻,胚皮厚薄一致,以確保重疊在一起的面片厚薄一致;2、疊加在一起的面片一般不用任何粘連液(如蛋液等),除非油量大的製品因難以疊加可在其每一層沾上少量水;3、疊起後如過軟可置於冰箱冷藏片刻(至切下的劑子不變形即可取出);4、順直紋擀開後正反兩面都可以按成品需要顯露在外面(正反兩面所顯示出的效果是不同的,試試便知),而在另一面(也就是包餡的一面),需刷上雞蛋液再包餡,以防脫殼、漏餡。 
暗酥:即在成品表面不見層次,只在其側面或是剖析面才可看得見。按起酥方法又可分為疊酥、卷酥。 
疊酥:即將起酥後的胚皮反覆摺疊而起,再用快刀切成所需坯皮形狀,或圓或方,包餡即可,如君子蘭酥。 
卷酥:即將起酥後的坯皮捲起,由右側切下一段,將刀切面向兩側,按扁,擀開,光面向外包餡成型即可。如白皮酥。 
操作關鍵:酥面的含量要比明酥中酥面的含量大(明酥中一般為6:4)。特別是烤製品,麵皮中的含油量也要適當增加。 
半暗酥:即將起酥後的坯皮捲成圓筒形,由右側切下一段,將刀切面向兩側,在光面沿45度角斜切。切面向下,輕輕擀開,包餡即可。如桃酥。 
操作關鍵:因此酥皮類製品較特殊,僅有一部分酥層外露,經炸制後受熱膨脹性較強,如果開皮時出現大小面,炸出後錯層就更厲害,因此應嚴格掌握生坯的大小比例。 
以上所說的開酥都可稱之為大包酥。用這種方法製作速度快,但層次相對小包酥而言不易起得均勻、清晰。 
所謂小包酥,即用一張麵皮包一張酥面,一次只擀制少量的胚皮(最多4張)。先將酥麵包入麵皮內,擀長、捲起,再順長摺疊三層(或是捲起)。然後再按需要製作所需坯皮。其速度慢,效率低,但擀制方便,層次易起得清晰。 
不管按哪類方法起酥,有幾個共同點是值得注意的:1、製作時麵皮與酥面的軟硬度必須一致;2、製作方法都是以麵皮包住酥面,即麵皮在外酥面在內,其比例一般為6:4(麵皮:酥面),但烤製品的酥面含量可略加多一些;如果是易「飛酥」的炸製品,比例可適當調到7:3,減少一點油酥的含量。3、工作間溫度太高時可將麵皮及酥面入冰箱冷藏片刻後再使用,這樣可確保成品的層次分明,尤其是製作明酥類產品;4、乾粉儘量少用或不用,否則易脫殼發硬,並引起拼酥造成層次不清;5、無論起酥的坯子還是制好的生坯,放置在外的時間都不可過長(儘管可用保鮮膜或是半溼布加以覆蓋),否則表面易結皮。6、切坯皮的刀一定要鋒利,否則會在酥層上有劃痕,炸或烤出來後酥層就會不清晰;7、擀皮時需注意不宜擀太薄,一般為中間略厚,四周略薄一些(尤其是圓酥、暗酥);8、將起酥後坯皮捲起時一定要卷緊,卷後只能向使筒變緊方向搓滾,不可反向,防止鬆散;9、包製生胚時需注意雙手靈活包捏,速度快、成型準,雙手用力均勻,不可過重。 

一款出色的酥皮(這裡還是指淮揚酥皮)類點心,單就其外皮而言,不論是炸是烤,其成品標準應是香、酥、松、脆,含油量一定要少,而不是幹硬、軟膩。最後想說一下,要製作出一款味美型靚且富有創意的酥皮類點心,還是需要多實踐,多總結。 
這是本人多年來製作研究的總結經驗,望能給各位帶來幫助,並歡迎交流、討論。 
文中用料品牌:低筋麵粉:美玫麵粉;豬油/黃油:車輪牌;高筋麵粉:金象牌。 

淺淡起酥麵團的製作關鍵 
方法一: 
起層酥麵團由水油麵團和幹油酥麵團構成(也稱麵皮和酥面)。 
水油麵團主要是以水、油、麵粉為原料調製而成的麵團,根據製品的要求和用途可添加雞蛋、牛奶、糖等,麵團具有一定的筋性、良好的可塑性和延伸性;幹油酥麵團則是全部用油脂和麵粉調製而成的麵團,沒有筋力、酥性良好。水油麵與油酥面相疊,經過起酥,形成二者層層相隔的組織結構,成熟後製品自然分層,體積膨脹,口感酥鬆。 製作油酥製品在調製麵團時要求水油麵與油酥面軟硬要一致。 
水油麵的麵粉必須是低筋麵粉,或是加少許高筋麵粉,油脂必須是冷油;在投料標準上,配比要適當合理,一般水油麵與油酥面的配比是6:4或5:5;在起酥方法上要求手法乾淨利落,用力均勻,厚薄一致;在成型方法上,要求大小一致,包口嚴密,美觀工整;在成熟方法上要求火候掌握靈活,油溫要求控制在先低後高、先浸炸後上火炸;在質量上要求酥鬆香脆、層次清晰明朗、色澤豔麗美觀、不含油、不起焦、不變形。 製作起層酥皮的方法主要有大包酥與小包酥兩種。 
大包酥即是一次性多數量的開酥方法,其方法是將大團水油麵按一定比例包入油酥面,再擀成大面片,經一次或幾次摺疊,最後擀成長寬的大面片,再捲成筒切劑而成。 
小包酥即是一次一個或兩三個開酥的方法,其方法是將小團麵團包入小團開油酥,再用小擀棍將其擀成長條再捲成筒再按扁再擀開成長片,捲成筒即可。其特點是層次密薄,擀制容易,面片光滑,不易變形。 起層酥皮由於品種製品特色不同在製作上可分為明酥、暗酥、半暗酥三種。 
1、明酥。 
明酥是指製品酥層外露,層次清晰可見。在製作上不論是大包酥或小包酥,凡是用刀切成的面劑、刀口切口均能呈現酥層,有螺旋形或直紋形,前者稱圓酥,後者稱直酥,其特點是清晰明朗,層次如頁,形態美觀,入口酥化。 在製作明酥酥皮時應注意的事項有:(1)酥表面要求整齊,在開酥時,推擀時用力要均勻一致,以免厚薄不均勻而影響層次均勻,捲筒時面片表面不能沾有乾麵粉,最好能用溼布將表面溼潤,捲筒時要均勻卷緊;(2)切劑時,刀要快要薄,切好件後,刀口朝上,按皮時要用力均勻適當,輕輕按扁,再用小擀棍輕輕擀開,擀制時,原則上刀口面向案板,包餡時有酥紋的一面在外。(3)成型時,將清晰一面朝上,兩張合攏放好餡心後,在邊沿上要塗一層薄水或蛋清粘緊,索邊要用力均勻,尤其不能用長指甲索邊(比如做盒子酥)。(4)炸製成熟時,油溫一定要得當,先將油燒至五成熱(約140度),將油鍋離火,待降至110度左右,再放生坯下鍋,必先在火外浸炸至生坯離鍋底再開火或上火,火力一般要求不高,直至生坯基本上浮,層次清晰顯露時,再用中火將坯炸至轉淡黃色,定型後撈出,瀝去油。
明酥類點心常見的有三絲眉毛酥、鬆化蘿蔔酥、金牌鮑翅酥等,這類起層酥皮的製法如下: 原料:A、麵粉500克,豬油100克,水200克。 B、麵粉500克,豬油250克。 製作:A原料和成水油麵,B原料和成油酥面;取水油麵50克包入油酥面30克,封口捏緊壓扁,擀成長條,捲起,再擀成長條,捲起卷緊,呈圓筒狀。在製作眉毛酥和鮑翅酥時,可用刀將圓筒狀起酥麵團切片,刀口處為螺旋形,再將其擀成圓皮即可;在製作蘿蔔酥時,應用刀將圓筒狀起酥麵團破成兩瓣,刀口處出現直線酥紋,再將兩瓣各切兩段,再擀成薄皮(四邊分別往中間擀幾下擀薄),包製餡料時,有層次的一面朝外。 2、暗酥。 
暗酥是指製成品的層次在裡面。在製作上起酥方法多數是將酥皮捲成筒再切成或揪成酥劑,兩邊切口折在中間再按扁,無縫的光面做面。暗酥製品在炸或烤時內部油酥受熱融化,氣體向外散發,因而使整個坯形脹發膨大,其特點是體積膨大、酥鬆化渣、內部層次清晰。 在製作暗酥酥皮時應注意的事項有:(1)水油麵團水溫稍熱(35度左右)、麵團質地稍柔軟,捲筒時不需要捲筒過粗、過厚,以免產生板酥;(2)包捏時要將兩端切(揪)口向搭縫處折入,再按扁。搭口處做裡;(3)浸炸時,下鍋油溫不宜過高,要離火下坯,先浸炸一會,再上火。 暗酥類點心常見的有雞仔酥、冬茸酥、黃橋燒餅等,其起層酥皮的製作方法如下: 原料:A低筋麵粉350克,高筋麵粉150克,雞蛋1個,油75克,水225克。 B低筋麵粉500克,油300克。 製作:(1)將A、B兩原料分別和成水油麵和油酥面; 
(2)雞仔酥、冬茸酥的皮製法:取15克水油麵包入10克油酥面,壓扁擀成長條捲起,再擀成長條,兩端壓扁對摺,擀成圓皮,即包入餡料。 
擘酥又叫千層酥,「起酥」也稱「開面」,是廣點和西點常用的酥皮之一。擘酥一般使用特製的凝結板豬油,或牛油、奶油和專用的起酥油,它是由多層摺疊而成,調製製作過程中,經過冰凍結實並且由於它的油脂量較多,起發膨鬆的程度比一般酥皮都要大,各層的張開位比其他酥皮要寬要分明,因為它具有一定的筋韌性,受熱時產生膨脹要大,而成為層次清晰分明的多層酥,其特點是特別松香酥化,入口即化渣。用擘酥並配上各種餡心可製成多種款式的高檔酥點。 在製作擘酥酥皮時應注意的事項有: 
(1)必須使用特製的凝結純板油或奶油、牛油等硬脂動物油; (2)油酥與水面不能凍得過硬或過軟,要槌得動,能折合,水皮有一定的韌性方可; (3)凍好後用棒槌槌時力度要輕要勻,槌出的厚薄一定要一致。 常見的劈擘酥皮類點心有「掰酥雞粒角」,其起層酥皮的製作方法是: 原料:奶油500克,中筋麵粉500克,雞蛋75克,水150克,糖25克。 製作:(1)取奶油50克與麵粉300克、白糖、雞蛋、水一同拌合成團,成酥皮;剩餘奶油 與剩餘麵粉拌合成油粉團成酥心; (2)將水油麵和油酥面分別放在一個平底盤內,存放到冰箱裡冷藏,待酥心凝固, 取出用水油麵包油酥面的方法將粉團擀成長方形,然後將頭、尾兩端折向正中 部位,再對稱一折,成四層摺疊式酥皮,再放回冰箱裡冷藏,依此方法做第 二、第三擀皮,最後推擀成寬長薄片,再分割成小塊加工各需品種。 

方法二: 
起酥方面眾多方法中的一種也是各地流行的廣式點心中起酥類的總括部分。 
一、酥面的調製法 
黃油250克,豬油250克,地瓜澱粉100克,低筋麵粉600克。 
操作方法:黃油、豬油搓勻加入澱粉,壓成板形,放入盤內用保鮮膜包好放冰箱冷凍4-6小時,凍到油脂發硬結實成塊即成酥面。 
二、皮面的製法 
豬油125克,雞蛋2隻,中筋粉800克。 
操作方法:豬油、麵粉、雞蛋加入適量的水,揉勻微軟,揉至麵團光滑上勁為止,然後放入冰箱與酥面一起冷凍。 
三、疊酥(其實這類作法還是稱之為「排酥」,只是在用兩塊皮的用料配方及破酥製作過程中採用的是廣式「擘酥」的配料及方法。最終成型後的成品為「排酥」。這類製作方法現今是比較流行的。) 
把冰硬的酥面取出,平放在案板上,用擀麵杖擀壓,壓平壓薄,再取出皮面,同樣擀壓成和酥面大小相同的扁塊,放在酥面上,對好對正,用擀麵杖壓成日字形,將兩頭向中間折入,輕輕壓平,再摺疊成四層,再用杖壓成日字形,按上面的方法摺疊,然後進行第三次擀壓摺疊,製成後再擀成扁板形,切成大小相等的四條長條,用毛刷沾點水刷一下,四條相間隔疊起來,包上保鮮膜放冰箱冷凍30分鐘即成,使用時取出用刀斜切成0.5釐米的薄塊,稍微撒點乾粉,擀皮、包餡、油炸即可。 
其特點是:酥層十分清晰,入口酥化,與酥皮不同處是油量較多,需經冷藏,而且是油包皮,冷藏後凍結成微細的脂肪球,分布在麵粉顆粒周圍,加熱後滲入麵粉顆粒內,阻止麵粉顆相互粘結,麵粉顆粒之間形成無數細孔因此層次分明酥化。 
另外疊酥時還要注意:1、皮面與酥面軟硬要一致,否則不易擀制,酥層不清晰、不整齊。2、皮面周圍薄厚均勻,酥面分布一致。3、擀時手用力均勻,使皮子厚薄一致。4、擀時撒少量乾粉,不要粘在案板上。5、天熱時溫度高酥面易化,動作要快,必要時放冰箱凍一會。6、切成坯子後應馬上包成成品,因天熱很易化,如果暫時不能包就要蓋上溼布,防止起殼影響成形


學名白油,看起來雪白,形似豬油,是烘焙業的專用油脂之一。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或稠度,可用作糕點的配料、表面噴塗或脫模等;也可以用來酥化或軟化烘培食品,使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在加工過程中不會成為堅硬塊狀,從而達到改善口感的目的。

早期的起酥油是指好的豬油

後來隨著烘焙業對起酥油的需求量大增,用氫化植物油或少數其他動植物油脂製成的起酥油消費量大大超過了豬油。現在說的起酥油都是指精煉的動植物油脂、氫化油或上述油脂的混合物,經急冷、捏合而成的固態油脂,或不經急冷、捏合而成的固態或流動態的油脂產品。起酥油和人造奶油外表有些近似,但不能作為一類。人造奶油一般含水約20%,它是餐桌用油,可直接食用,含有較多添加劑(色素、風味劑等)。而起酥油具有可塑性和乳化性等加工性能,一般不宜直接食用,而是用於加工糕點、麵包或煎炸食品。 

 


    一、起酥油的分類:

    1、根據油的來源可分為:

    (1)動物或植物起酥油

    (2)部分氫化或全氫化起酥油

    (3)乳化或非乳化起酥油

    2、根據物理形態可分為:

    (1)塑性起酥油

    (2)流體起酥油

    (3)粉狀起酥油(即所謂「粉末油脂」)

 國外市場上的起酥油品種很多,可按以上分類再加以系列化。例如油脂氫化的程度、塑性的大小、充氣率、稠度或粘度、粉末的含油率等。在國內市場上,國產的起酥油品種還不是很全,目前的烘焙業對此尚未提出多樣化或個性化的要求。

二、麵包專用起酥油的作用

    1、增大麵包體積

美國的R.C.Hoseney和Moore通過研究發現:在加熱過程中,麵團中心溫度達到55℃前,添加麵包專用起酥油和不添加麵包專用起酥油的麵包都保持相同的膨脹率;但超過55℃後,添加麵包專用起酥油的麵團仍舊保持相同的膨脹率,而不添加麵包專用起酥油的麵團膨脹率則迅速降低。

 研究表明:麵包在焙烤時油脂熔化聚集到氣泡的周圍形成油-氣表面,當氣體膨脹時不易斷裂,使氣體逃逸量減少,從而產生了大體積、氣室均勻的高質量麵包。

   2、提高麵包的抗老化性

    麵包是一種生物化學膠體體系,在貯存過程中將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以及微生物的變化,使麵包的質量受到很大影響。比如,麵包心的硬度和粗糙度增加、易掉渣,麵包皮失去脆性、失去光澤,風味變劣,芳香消失,消化吸收率降低,瓤中澱粉凝沉,可溶性澱粉減少等。通常把這些現象稱為麵包的老化,也稱為陳化或硬化。從流變學的觀點看,麵包硬度增加是其老化的重要標誌。

    麵包專用起酥油在麵包貯存過程中能夠幫助麵包芯維持軟度,使可接受程度延長。據推測,其抗老化機理模式為:乳化劑分子中的線性脂肪酸鏈嵌入螺旋型的澱粉分子內部,從而阻止澱粉分子的聚集重結晶。當這種結合涉及支鏈澱粉的分支鏈時,就會影響到支鏈澱粉的重結晶,從而延緩麵包的硬化。

  

 3、改善麵團的加工性能

    麵包專用起酥油與麵粉中的分子結合,可使麵團形成更大的麵筋網絡結構,使麵筋更有彈性和韌性。麵筋的彈性和韌性增加後,可改善麵團在發酵和醒發過程中的持氣性,改進發酵程度。同時,麵團的彈性和韌性增加了,耐機械加工能力隨之提高,麵團對原料變化的適應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4、賦予麵包特殊的香味

麵包專用起酥油在烘烤的過程中可與麵包中的糖類發生複雜的化學反應,從而賦予麵包特殊的香味。但品質不好的起酥油由於原料選擇和加工過程等原因,有一股強烈的油味或香精味,這樣烘烤後可能會產生不愉快的氣味。


三、麵包專用起酥油的質量判斷標

    結合麵包專用起酥油在麵包中的作用,我們不難發現判斷一種麵包專用起酥油的好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能否使麵包體積增大。

    2、能否有效延緩麵包老化,不掉渣。

    3、是否使麵包瓢心韌性增加,組織細膩。

    4、能否改善麵團的加工性能。

    5、能否賦予麵包特殊香味。

    在選擇麵包專用起酥油的時候大家不妨參考以上標準,用心選擇。選對了麵包專用起酥油能使麵包整體品質提升,是製造麵包中關鍵的一環。


       目前來說,大多油炸類的食物都是使用起酥油來烹飪!原因不外乎,起酥油在經濟實惠的同時能讓油炸類食物更為酥脆美味,且更能保留肉內的水分,而不會造成肉類質感變柴!

   對於油的使用,平常大家都是覺得,加熱就好!其實,起酥油的使用是有很多小竅門的!

   

 1、化油。起酥油大多是膏狀或者塊狀。那麼在使用時,第一步當然就是融化起酥油。

第一種方法:先用鍋具將起酥油融化成液體,再倒入炸爐內使用。

第二種方法:將起酥油密密實實的壓入炸爐內,嚴密的包裹住炸爐的發熱管,然後低溫開爐加熱,然後慢慢升溫,但是不超過100度哦!

這是為了防止炸爐幹燒。如果我們隨意的將起酥油放入炸爐中加熱,那麼在起酥油沒有完全融化的時候,就會造成炸爐加熱管的幹燒。

加熱管幹燒後,會造成炸爐的溫控不穩定。在平常使用時,看到溫控溫度達到,結果炸出來的產品沒熟,或者一下鍋就炸黑了,大多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然後,第一次加熱的油有氣泡產生是正常現象,加熱兩個小時後,氣泡就消失了。

2、定期換油。當炸爐內的油開始有刺鼻的味道、冒黑煙、顏色深不見底,或者油燒開後發出沸水一樣的聲音時,就該換油了。一般情況,7-10天左右換一次。在使用的時候,油溫越高,油就越快發黑。

3、清洗炸爐。對於油漬的清洗,當然少不了使用洗潔精。但是,洗潔精的殘留會讓起酥油快速的變黑,從而影響油的使用壽命。

因此,當我們用洗潔精清洗過炸爐後,要在炸爐內燒熱開水並讓開水沸騰3分鐘左右,以便清理掉洗潔精的殘留。然後才能倒入起酥油!


4、炸薯條類的產品,不能直接在油上面撒鹽或者糖,如果炸魷魚,則需要每天換油。

5、起酥油的保存。一般25度以下室溫保存即可,但是要注意避光、乾燥、通風、潔淨和防鼠。

   

6、對炸爐的保養,在換油的時候要觀察加熱管是否有發黑的現象。如果發熱管發黑並且有不規則突起物,變得不光滑,那就是已經有幹燒現象。這時候炸爐的溫控就已經不再穩定了。

     .




相關焦點

  • 面點起酥詳解,烘焙必備!
    擘酥又叫千層酥,「起酥」也稱「開面」,是廣點和西點常用的酥皮之一。擘酥一般使用特製的凝結板豬油,或牛油、奶油和專用的起酥油,它是由多層摺疊而成,調製製作過程中,經過冰凍結實並且由於它的油脂量較多,起發膨鬆的程度比一般酥皮都要大,各層的張開位比其他酥皮要寬要分明,因為它具有一定的筋韌性,受熱時產生膨脹要大,而成為層次清晰分明的多層酥,其特點是特別松香酥化,入口即化渣。
  • 起酥油使用小竅門你掌握了?
    起酥油最初是美國人通過精製棉油與牛硬脂摻合製成的,後引進歐洲的催化劑加工油脂技術,才慢慢變成了今天的樣子。我國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才開始有廠家生產的,因此,起酥油在國內的使用時間並不長。近幾年烘焙在國內漸漸流行開來,才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和使用起酥油。關於起酥油的用法有很多,但對於新手來說可能比較難掌握。
  • 起酥油詳解與使用竅門,烘焙必備!
    面點起酥的方法和操作關鍵層酥製品可分為擘酥(即廣式酥皮)和酥皮(即淮揚酥皮)兩大麵皮。本文重點討論一下酥皮(即淮揚酥皮)的製作及其關鍵。層酥麵團是由兩塊麵團組合而成的:即酥面、麵皮。 酥面一般是由油脂和麥麵擦制而成的,油脂有熟豬油、黃油、色拉油等等,其中熟豬油是首選,其成品潔白、細膩、酥層清晰;麥麵一般選用低筋麵粉。
  • 烘焙圈子:​起酥是一種口感酥脆~起酥是一種口感酥脆,美味香甜的甜品~粉包油法解析!
    學名白油,看起來雪白,形似豬油,是烘焙業的專用油脂之一。後來隨著烘焙業對起酥油的需求量大增,用氫化植物油或少數其他動植物油脂製成的起酥油消費量大大超過了豬油。起酥油使用小竅門       目前來說,大多油炸類的食物都是使用起酥油來烹飪!
  • 起酥油是什麼油,起酥油功能特性
    起酥油是經精煉的動植物油脂、氫化油或上述油脂的混合物,用這種油脂加工餅乾等,可使製品十分酥脆,因而把具有這種性質的油脂叫做「起酥油」。 一般不宜直接食用,而是用於加工糕點、麵包或煎炸食品,所以必須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 烘焙少不了它?關於花旗起酥油你知多少?
    烘焙少不了它?關於花旗起酥油你知多少? 來源:財訊網 • 2020-06-02 15:38:31 起酥油學名白油,看起來雪白,形似豬油,是烘焙業不可或缺的油脂之一。
  • 起酥油的危害
    在製作爆米花種也加油起酥油,可以做到提高膨脹率,增加酥脆程度。成分起酥油並非國際上統一使用的名稱。歐洲一些國家稱起酥油為混合烹調脂(CompouNd Cooking Fat)。起酥油  起酥油最初是指用於酥化或軟化烘焙食品的一類具有可塑性的固體脂肪。
  • 起酥油 | 「油」與「酥」的魅力
    起酥油從英文"短(shorten)"一詞轉化而來,其意思是用這種油脂加工餅乾等,可使製品十分酥脆,因而把具有這種性質的油脂叫做"起酥油"。
  • 烘焙圈子:節日烘焙技術與妙招~~簡單易做節日小吃:蔓越莓酥
    黃油為餅乾提供了主要的風味,並且是賦予餅乾的「外脆內酥」口感的主要因素。不要打算使用人造黃油或者起酥油。即使只是一茶匙的香草都會使餅乾的整個風味改變,所以儘量使用純淨的香草香精。攪拌用來製作餅乾的麵團幾乎跟法式餡餅是一樣的,而且像所有餅乾配方一樣,一旦所有的麵粉與液體混合均勻時就不要繼續攪拌了。
  • 原來你是這樣的起酥油,花旗起酥油成就酥脆口感
    誰不愛酥酥脆脆的油炸食品呢?炸雞、薯條、魷魚圈……哪個不是吃貨的心頭好?這些炸物的誕生都離不開一種材料——起酥油。起酥油這種油脂製品不僅適用於煎炸,還可用於烹調、烘烤,以及作為甜點的配料,用途十分廣泛。今天,就讓我們走近花旗起酥油,看看起酥油這一類產品的風味營養幾何。
  • 烘焙圈子:五款迷你小烘焙,絕佳的待客小點心!
    「烘焙圈子(bakery_)」微信交流群:(一)行業分類  1、烘焙圈子(原輔料與食品群)2、烘焙圈子(設備與餅店用品群)3、烘焙圈子(包裝與裝飾群)4、烘焙圈子(私房&家庭烘焙群)5、烘焙圈子(中國烘焙師與廠店群)6、烘焙圈子(歐包交流群)7、烘焙圈子(糕點食品廠群)8、烘焙圈子(餅房與烘焙愛號者2群)9、烘焙圈子(餅店、愛好者與輕餐飲群).
  • 烘焙圈子:過年了,我們來做個小時候味道的桃酥吧!
    香酥誘惑一直圍繞著我,那酥到不能再酥了的小時候的味道,真好。
  • 你真的了解起酥油嗎?花旗起酥油打造美味炸物
    酥酥脆脆的炸雞人人都愛吃,但你知道它們保持酥脆的秘訣嗎?許多想要DIY炸雞的小夥伴,都會有這樣的困擾,似乎家裡炸出來的炸雞,外皮總是沒有快餐店的酥脆,其實不是你麵糊配比有問題,而是選錯了油。要知道專業的餐飲門店,用的可都是花旗起酥油這類專用於烹調、烘烤的起酥油。
  • 教你製作高逼格的拿破崙與千層起酥類甜點的製作技巧
    起酥類西點一直以來都是烘焙產品裡的小「網紅」~不僅超受家庭烘焙愛好者的歡迎,也是店面必備的熱銷產品。
  • 「食用起酥油一定對身體有害嗎?」
    而是更深層次的去關注:食品的營養是否均衡 是否健康無害然而 儘管氫化油對人的身體健康不利但在麵包、蛋糕和餅乾等焙烤領域卻仍在廣泛使用這是因為使用了氫化油的食品口感十分誘人但我們需注意的是 「起酥油=氫化油脂=反式脂肪酸」但這條等式是不正確的事實上
  • 烘焙圈子:對於一枚烘焙新手,應該敗哪些烘焙用具和材料?烘焙新人看過來!
    油脂類※奶油:(Butter)也叫黃油、牛油,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分有鹽和無鹽兩種,無鹽的味道比較新鮮且較甜,更適合烘焙使用,如果使用有鹽的,配方中的鹽份要適當減少。麥琪琳:裹裡用的奶油,以片狀出售,使用方便,熔點較高,可在陰涼處保存,常用來製作丹麥麵包、千層酥皮類的西點,但口感不如奶油般的入口即溶。
  • 麵點師傅終於說出了:面點的起層和起酥是油酥的製作工藝不同
    有幸與星級酒店的麵點師傅同桌共餐,聽了他的一番話,讓我對家庭油酥的製作和使用有了提升,很受益,分享出來與你共享。什麼叫油酥?油酥就是我們在製作麵食時,通過對油和麵粉的調和,使之成為一種可使麵食酥脆的輔助添加物,這種調和後的添加物就叫油酥。
  • 烘焙圈子:甜脆香的瓜子酥的四款做法及配方!
    現代烘焙中,也會把很多乾果加入到配方中,從而豐富了烘焙食物的口感。此款瓜子酥不需要打發蛋白,適合烘焙新手,做法簡單。成品美味可口。很多人都很喜愛這個美食,如果你也喜愛這個美食小吃,那就趕緊來學習學習瓜子酥的做法吧!
  • 烘焙新手入門需知-之烘焙食材
    在烘焙中主要作用是降低麵粉的麵筋。作為蛋糕類或酥類製作過程中的麵粉改良劑。在調製某些餡料、甜點裡也可以起到填充物的作用。       6、杏仁粉。烘焙用的杏仁粉都是用美國大杏仁研磨的,顆粒要求特別細,多用於製作馬卡龍,歐培拉等。也會用在一些重油蛋糕和餅乾裡,增加香味。       7、可可粉/抹茶粉等天然粉類。
  • 莉仕產品第四篇——起酥油、奶油
    莉仕品牌自1926年在日本創立以來,其主力加工油脂食品---高級麥淇淋、雪白起酥油、煎炸油等一直受到廣大客戶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