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娥畫扇中,春樹鬱今紅」——唐朝畫扇藝術裡的錦繡河山

2020-12-21 大先生說史

引言

在我國數千年的歲月長河中,扇子作為一朵璀璨的「奇葩」照亮了歷史的光陰,深厚的山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集成部分,它與竹文化、道教文化以及儒家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扇子的起源非常早,在漢代時期的文人詩集中就有記載,在曹植的《九華扇賦》中記錄了九華扇不方不圓,其中結成文,九華扇是漢桓帝賜予的名字,不方不圓的扇子上提有文章。

宇宙初開之時,止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婦,又自羞恥,兄與妹上崑崙咒曰:『天若遣我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是菸頭悉合。其妹來就,兄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今人娶婦,用內外方巾花髻為扇,象其事也。「——(唐代 李冗)《獨異志》

在古老的神話傳說中,自天地初始就只有女媧兄妹二人,二人商量著結為夫婦,便上崑崙山詢問上天的意思,上天在允許女媧兄妹結為夫婦後,二人用草編織成一個扇子,以其掩面,後人學習這種行為,在新娘出嫁時均用卻扇遮住面容。雖然女媧的故事只是一個傳說,但是從中可以看出,新婦在出嫁之時用卻扇遮面乃是為了遮住害羞的表情。

一、扇文化:從權力的象徵到大眾化的蛻變

扇文化的初源源自於中華民族的遠古時代,人們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隨手獵取植物的葉子或是動物的羽毛,進行簡單的加工,以此來遮住太陽的暴曬並產生風,所以扇子也有障日之稱。最早的扇子是用蘆葦做成的,它起初並不是用來拿來納涼,是作為權力的象徵而存在著,統治階級用扇子的規模為來彰顯自己的地位與特權。

早期的扇子多見於皇宮之中,所以扇子的別稱也叫做「宮扇」,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的大量出現才使得扇子逐漸深入百姓的生活之中。隋唐時期的文人墨客十分喜愛把玩扇子,一些詩人經常拿著扇子一邊飲酒一邊作詩,在這一時期,流傳著大量關於扇子的詩詞。例如:白居易的《白羽扇》、唐怡的《詠破扇》等等,要是這些詩人詞人手中沒有扇子,就仿佛失去了品味,與大家格格不入。

扇子與唐代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既是搖動生風的消暑納涼物品,又是唐代文豪繪畫與題詞的重要載體,唐代的新人在成婚之時都會用扇子將面容遮起來,如此頻繁的使用讓扇子在唐代有了快速的發展。唐代時期,扇子作為結婚時的必需品,新娘要用其將面部遮擋起來,一是為了「遮羞」,二是為了「闢邪」。無論是款式的製作還是材質的選擇都有了改良和進步,眾多的場合之中都會擁有扇子的身影。

扇子發展的清朝時期,不僅喜歡擺弄詩詞的人熱愛扇子,就連踏入仕途的官員以及帳房先生,甚至處於社會底層的勞動人員都要手持一把扇子。扇子最開始是做維護一種禮儀工具而存在,為了迎合統治階階層的權力與特權,但是扇子發展都後期,出於人們對它的喜愛,逐漸的走向大眾化,走進基層人們的生活。

二、「咫尺內萬裡可知」:筆墨丹青繪製一幅扇面

自從有了扇文化,人們就開始賦予它多種多樣的文化內涵。東漢三國時期到唐代,扇面繪畫就被記載到了文史之中,南齊的謝赫著有《古畫品錄》,張彥遠著有《歷代名畫記》,二者均有對團扇繪畫的記錄。中國繪畫自古就有把咫尺天涯的美景記錄在一幅繪畫之中的習慣,所以團扇的扇面就為文人墨客提供了這樣的場所,團扇扇面的繪畫主要包括了山水、花鳥、動物以及人物,在相對緊湊的繪畫空間內營造出無限空曠的視覺效果。

唐代時期的扇面繪畫藝術造詣就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為後來朝代的扇面繪畫技術提供了經驗。南唐宮廷畫師顧閎中在其巨作《韓熙載夜宴圖》中,描繪了一名侍女轉頭揮舞著長柄團扇的場景,團扇素娟上呈現出了山石與梅枝的景象,仕女手執小巧玲瓏、設色淡雅的團扇與賓客談笑風生的景致相協調。韓熙載高超的的繪畫技藝反映出了我國唐代在扇面繪畫中的水平。

與文人墨客在扇面繪畫中有所不同的是用在婚禮上的扇子,新人舉行時所用的扇子有著嚴格的規矩。在婚嫁時,男子所用的團扇不同於摺扇那樣恢弘蒼勁,巧妙構思形成的扇面更能表達出別具一格的藝術特色,而女子用來遮面的卻扇扇面需要顯示出溫柔細膩的一面。唐代的思想相對禁錮,有些事情父母不好與兒女當面敘述,就可以利用卻扇繪畫的形式相對委婉的對兒女進行敘述。

為了讓扇面的內容豐富多彩,人們在繪製團扇的過程中經常會根據扇子形狀的不同對繪畫內容進行調整,促使扇面與扇形達到統一的狀態。扇子的形狀各式各樣,八角形、六角形、海棠形亦或是梧桐形,千篇一律的將團扇中的繪畫形式套用在形狀各異的扇子中,只會顯得生硬,而利用筆墨丹青根據不同的肌理營造出不同的效果才是對扇面繪製的靈活運用。

繪製扇面不僅僅只有繪畫這一種形式,隨著扇文化的發展,刺繡也逐漸融入到了團扇的繪製之中。刺繡藝術在漢代時期極為發達,到了唐朝,刺繡的工藝和技法以及材料都得到了更為先進的發展,由此,刺繡也成為扇面繪製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表達我國婦女的心靈手巧,貼花、抽紗等形式都逐漸運用到了扇面繪製之中,團扇的藝術表達形式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

三、變與不變之中把握扇子的形式

卻扇一般為女性使用的物品,因此在女性的婚禮上,團扇帶有柔美的女性特質。女性使用的團扇扇骨相對纖細小巧,表現出女性特有的嫵媚之感,而男性使用的摺扇則體現出了筆直剛毅的的特性。人們製造扇子時,為了讓扇子的造型變化多端,扇柄成為卻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扇柄除了長短的變化外,其花式變化多為俏麗俊秀,如意頭、圓頭或是古方的造型為扇柄藝術的變化添姿添彩。

扇柄的末端也成為人們改變扇子造型的方式之一,人們往往會用紅色的繩子繫著吊墜、琥珀、象牙以及紫檀等,這種裝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們地位和身份的象徵,有錢人家的扇子擁有較為華麗的裝飾,而一般的家庭用不起貴重的物品,只能以日常掛件作為裝飾,或者並不對扇柄的末端進行裝飾。

婚禮中對扇子的大小規格有著極為準確的把握,整體尺寸和比例是根據人們婚禮的步驟有所要求的。扇面與扇柄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類型,首先是一比一的關係,一比一的扇面與扇柄不適合作為卻扇使用,一比一的團扇相對較大,能夠較好地對新娘進行面部的遮擋,新娘從出嫁大禮開始就要一直雙手張扇;其次是一比二的團扇,扇面與扇柄呈現出一比二的比例,它在唐代婚禮中最為常見,扇面較小,實用性更強;最後是一比三的比例,扇面與扇柄的比例是一比三,這種比例的扇子扇柄相對較長,不利於人們日常的使用,所以它更多地出現在宮廷繪畫中,作為裝飾而存在。

總結

新娘以扇掩面,新郎誦詩卻之扇子作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結婚時,新娘用它來遮羞;天氣炎熱時,可以用其納涼消暑;文人雅士需要繪畫題詞時,扇子又作為很好的載體呈現出來。時至今日,扇子仍然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的一項內容,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

扇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它是人們古往今來審美變化的體現。從扇子的產生,我們的祖先用其遮陽納涼,到封建傳統中,皇宮貴族用它來彰顯身份,再到新娘的遮羞工具以及後來成為文人雅客的玩物,無一不彰顯其獨特的裝飾性以及美觀性,在如今提倡古為今用回歸民族文化的潮流下,讓團扇具有更高的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獨異志》

《世說新語》

《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從《且聽風吟》,看村上春樹初期作品所呈現出的個人文學藝術特色
    《且聽風吟》這部小說所體現的獨特寫作技巧,無疑都成為了村上春樹後期作品的源頭與雛形;無論是作品中清爽簡潔的語言風格,還是作品表現出的「村上春樹式」的疏離感,幽默感,都構成了村上春樹作品的基本情調。小說所呈現出簡潔明快,爽淨直白的語言風格村上春樹在這部《且聽風吟》這部小說裡將貼裹在語言周身的各種贅物全部衝洗乾淨,使其一絲不掛的,然後再排列好,拋出去。
  • 身為村上春樹
    日本學者藤井省三曾在《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一書中,引用了一位上海女作家創作於上世紀80年代的小說,裡面描寫了一位年輕的上海「摩登」女性,依照村上春樹書中所寫,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營造出一個「村上世界」。這個時候正是中國城市化和全球化的開始,上海的年輕人率先在傳統社會的裂縫中,窺探並實踐著一種外來的新生活,村上春樹的書籍為這種生活提供著「指南」。
  • 在這場爵士音樂會中,走進村上春樹的異想世界
    從第一本小說《且聽風吟》開始,村上春樹的文學世界裡,音樂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熟悉他的讀者都知道,村上春樹喜愛音樂,尤其爵士。今年年末,東方藝術中心將於12月24日聯合國內爵士樂壇的知名樂手、歌手,通過音樂live的形式探索屬於村上春樹的文學世界魅力。
  • 林少華,陪伴村上春樹三十五年
    林少華將村上的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逐一評述,除了品評每本書、每篇作品所體現或者蘊含的藝術特徵、心靈信息和精神趨向外,他還連續提取了作家較為典型的生活細節和創作思想的變化軌跡,還有一些隨筆、遊記和紀實文學。看《林少華看村上》,不僅僅可以讓我們比較全面地了解村上春樹的作品風格和成長曆程,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文學評論,提高我們的藝術鑑賞力。
  • 給貓兒起名字 村上春樹
    文 | 村上春樹T.S.艾略特有一句著名的詩:「給貓兒起名字真是件難事。」您知道嗎?他接著寫道:「可別當它是消磨假日的遊戲。」在這首詩裡,艾略特認為貓兒應該有三個名字。一個是平日裡叫的簡單名字,像「小玉」之類的。另一個是日常生活中用不到,但貓兒理應擁有的外出做客時用的高雅名字,比如說,呃,「黑珍珠」啦「勿忘我」啦。
  • T恤狂人 · 村上春樹
    [ 村上春樹式小說 vs 生活美學 ] /「村上春樹式」小說的一大特色,便是將小說中的人物愛看的書籍,愛聽的音樂,愛用的汽車和衣飾品牌點綴於字裡行間,並逐漸匯聚成為「村上春樹式」生活美學。即便你年輕到不知道20世紀為何物,也能夠通過小說中「村上春樹式」的日常配置,捕捉到時代變遷的蛛絲馬跡。
  • 眾裡尋他·掛扇來襲牆面上的民族風
    客廳掛扇,意與他人「廣結善緣」;書房掛扇,意做學問「至善至美」;婚房掛扇,意新人「家庭和善」。等等。·從風水學角度來講扇子乃八仙的寶物。八仙之一鍾離權常手執一柄可以「驅邪避害」的扇子。活佛濟公,也常手持一柄扇子,好善樂施,行俠仗義。風水學中,扇子是聚靈之物,與佛文化淵源頗深,信奉之人多求之。
  • 村上春樹:風格獨具的青春詠嘆
    所以,對專注於審視自己『過去的青春』的村上春樹而言,大江健三郎提及的『能動姿態』或者『提示出一個(生存方式的)典型』的文學追求,其實根本不在他考慮的範圍之內」。指出村上不取傳統的挑戰社會的藝術表現方式,之於《且聽風吟》的文本研究顯然是必要的。然而,村上的「被動姿態」是他的個性化生活理解與藝術傾向的結晶,至少在當時他還不具備輕言改變的條件。
  • 寒食清明詩中的節日風俗——踏青遊玩
    蹴踘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王維:《寒食城東即事》)「園林過新節,風花亂高閣。遙聞擊鼓聲,蹴鞠軍中樂。」(韋應物:《寒食後北樓作》)「曉日清明天,夜來嵩少雨。千門尚煙火,九陌無塵土。酒綠河橋春,漏閒宮殿午。遊人戀芳草,半犯嚴城鼓。」
  • 村上春樹八字解析!
    邂逅1998 年,我在一間塵封的圖書室裡,偶遇了《奇鳥行狀錄》。這位名叫「村上春樹」的日本作家,給我帶來衝擊性的震撼——小說竟可以這樣寫?後來,如饑似渴地讀了《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尋羊冒險記》、《舞舞舞》、《且聽風吟》、《1973 年的彈子球》、《國境以南太陽以西》、《海邊的卡夫卡》……當然,還有那本極度暢銷的《挪威的森林》。
  • 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因為作品太火?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社交網站帳號)9日一大早,#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衝上了熱搜。一些網友感嘆村上春樹再一次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還有人曬出其作品中比較經典的句子。也有不少人在討論,村上春樹啥時候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獲獎的可能性有多大?「陪跑」文學獎的村上春樹最近幾年,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但基本次次落空。
  • 硬核致敬 | 當音樂人遇見村上春樹,他的「讀後感」是這樣的
    ——張雄關  村上春樹作品中的爵士樂  眾所周知,村上春樹是爵士樂的發燒友。長期以來他通過經營爵士酒吧、電臺傳播爵士樂,並從不同的角度把爵士樂融入到自己的文學作品中。  村上春樹最愛的節日  村上春樹很多作品裡都提到對平安夜的喜愛,所以這次在一個溫暖的節日選了一些符合主題的曲目。
  • 解密村上春樹,風靡全世界的奧秘
    《村上春樹和我》這本書裡寫了傑伊·魯賓和村上春樹因書結緣的種種趣事,一切從村上春樹打給魯賓的一通電話開始,延及兩位的文學交往,比如兩位的初次見面竟是在一次馬拉松比賽上,第一次拍到的照片竟然只拍到了魯賓的兩隻腳等等,這本書中不僅有魯賓在翻譯村上小說過程中發生的種種事件,也有文學觀的交流、翻譯技巧的探討,以及種種逸聞趣事。
  • 村上春樹也是一位翻譯?他談到,相比寫小說,我更享受翻譯
    這裡是廣州八熙翻譯的《好文精選》欄目,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村上春樹幾年前在一家書店的講座上談關於翻譯的事兒。話說回來,我也算是半個村上迷,沒畢業以前,他出的書我都是必追的,直到出來工作了,沒啥時間,也就沒再讀過了。再看到他的書時,總感覺是:這位好朋友又出新書了啊!哈哈~小時候還覺得,要是能和村上見一面,必定是拿著我這個看得發黃的書讓他幫我籤個字。
  • 如何閱讀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嚴肅認真又溫柔暖心的大叔。如何閱讀村上春樹呢?有書評家認為,可以先讀些他的短篇熱熱身,比如《袋鼠佳日》、《困》、《計程車上的吸血鬼》以及整本《夜半蜘蛛猴》。然後呢,建議讀他的早期四部曲《且聽風吟》、《1973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舞舞舞》。
  • 閱讀的力量·預告|村上春樹——書裡的孤獨,書外的孤獨
    本次「悅讀時刻」直播間的主題:村上春樹——書裡的孤獨,書外的孤獨嘉賓:林少華(著名文學翻譯家、學者、作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內容:講述村上春樹創作生涯中有關閱讀和孤獨的故事,並與你共讀村上春樹作品,解讀那些書裡書外的孤獨,尋找孤獨的應對之策,發掘孤獨帶來的力量。
  • 村上春樹 一棵什麼樣的樹
    如今村上春樹的主要作品幾乎都已譯成中文或正在譯介中。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陸續推出的17卷本《村上春樹文集》。著名的《挪威的森林》已先期面世,剛剛又出版了《斯普特尼克戀人》、《國境以南·太陽以西》、《且聽風吟》、《尋羊冒險記》、《1973年的彈子球》、《再襲麵包店》、《夜半蜘蛛猴》等數種作品,譯者還是專攻村上的翻譯家林少華。
  • 陸家嘴的一扇窗,展示世界藝術的傑作
    這座建築的設計靈感來自至上主義藝術運動,通過點、線、面的排布達到一種抽象的審美情趣,外部用白色花崗巖包裹,在上海天際線的建築中實質上是一個堅實的形象, 在厚重的石材表面上刻出相同的「雨滴」狀痕跡,象徵著中國傳統文化中上天的恩賜、靈動的精神、天賦的智慧。
  • 村上春樹:每一個故事,都種在靈魂深處
    村上春樹,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於京都伏見區。顯然,以上兩位都找到了通往更深處——也就是「靈魂的地下二層」的道路,在整個藝術領域,這都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單拿小說來講,如果只是一篇觸及「地下一層」的作品,讀者很容易找到問題,因為讀者都能輕易讀懂。但深入到「地下二層」的小說則不同,這樣的作品因為足夠深入,所以更有可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讓人震撼、無法忘卻。
  • 孤單思考的摩羯座作家,不只有村上春樹
    就在前天,廣受熱愛的村上春樹剛剛過了72歲生日。在隨筆中,村上春樹直接吐槽了摩羯座「生來就倒黴不斷」——聽聽就可以,不必真信,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摩羯座,無論怎樣吐槽和自嘲,他們的內心,都以作為摩羯座引以為傲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