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音樂不需要炫酷的舞臺和複雜的道具,但說唱音樂涉及內容廣泛,具有戲劇情節和角色扮演,與戲曲有相似之處,說唱音樂是表演、演唱、說三者緊密結合的藝術形式。
說唱音樂在表演風格上以敘述性為主,追求形式美,處於說話和演唱之間,以第三人稱敘述為主,表演具有模擬和寫意性。
一、說唱音樂的類別
1982年報告指出我國說唱音樂共有341種,曲種豐富,按照說和唱在曲種中的分布,我們把說唱音樂分為以說為主的說唱,包括相聲、快板和評書等藝術形式;以唱為主的說唱,包括鼓曲、漁鼓道情、雜曲、牌子曲、彈詞和琴書等藝術形式。
1.雜曲
雜曲類說唱音樂曲種包括廣西零零落、無錫評曲、福建錦歌、山東四平調和湖北三棒鼓等藝術形式。
演唱時經常使用一至兩個曲調進行反覆演唱,較少使用多曲牌連綴演唱方式,以民間小調的特點來進行敘述性演唱。
2.彈詞
開篇、長篇、中篇、短篇是彈詞主要的演唱體裁,彈詞起源於宋元時期,流傳於南方地區,包括廣東的木魚,揚州的彈詞,杭州的南詞,廣西的摸魚歌等。
彈詞音樂的抒情性較強,特色樂器以三弦和琵琶為主,曲調婉轉悠揚。
3.漁鼓道情
漁鼓道情音樂吟誦性較強,結尾有幫腔演唱的特點,唱詞多為七言體。起源於道士傳道和募捐時演唱的歌曲。
漁鼓和瞼板為主奏樂器,曲種廣泛包括江蘇漁鼓、河南墜子、安徽漁鼓、廣西漁鼓、湖北漁鼓、四川竹琴、陝北道情和江西道情。
4.琴書
琴書音樂相對來說曲牌類型比較接近,琴書分布廣泛,到各地琴書大多起源於同一種曲牌類型,琴書起源於金元時期別稱清唱。
琴書演出形式類似於戲曲的清唱,曲調來源於當地民歌、戲曲等藝術形式,音樂婉轉悠揚,伴奏樂器音色優美柔和。琴書的種類包括北京琴書、湖北琴書、山東琴書、徐州琴書、四川琴書、常德琴書等。
5.牌子曲
牌子曲有相對固定的曲調,唱詞結構包括五言體、七言體和長短句,其中長短句作用最多,演唱者有時手拿手鼓,有時手拿檀板,樂器類型南北方也有所差異。
北方樂器以大三弦為主,南方樂器以二胡和琵琶為主。
牌子曲有單曲牌反覆演唱和多曲牌連綴演唱兩種藝術形式,牌子曲融合了宋元時期的唱賺和諸宮調,明清的小曲,牌子曲包括天津時調、北京單弦、廣西文場、聊城八角鼓、青海平弦、河南大調曲、蘭州鼓子、四川清音等。
6.鼓曲
流行於我國北方各省,與宋代的鼓子詞有一定的關聯,唱詞分為七言體和十言體,演唱類型包括長篇和短篇,演唱長篇時有說有唱,演唱短篇時以只唱不說,主奏樂器是鼓,演員一邊演唱一邊擊鼓。
鼓曲包括樂亭大鼓、京東大鼓、京韻大鼓、湖北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山東大鼓等藝術形式。
二、說唱音樂的唱腔特點
1.抒情和敘事的結合
以語言為基礎,結構完整,節奏安排合理,基本符合語言特點,唱腔根據情感表達有時會加入少許襯詞,說唱音樂的吐字歸韻具有明顯的口語化,同時根據唱詞的四聲和平仄規律。
根據曲種和情節不同側重也不同,有時以抒情為主,有時以敘事為主。
唱中有說如河南墜子《昭君出塞》,第一句演唱旋律呈現出較強的獨立性,與唱詞出現相背之處,第二句一字一音,旋律音調與唱詞平仄緊密結合,唱腔突出口語化。
說中有唱這裡強調說的唱腔,敘事性強,說唱結合上下句均為半句說,半句唱。
2.敘事與第一人稱結合
一人飾演多個角色是說唱音樂有一大特點,經常性地跳進跳出,依靠聲音代言多個角色,在音色使用上就分為悲傷、歡快、怨恨、力竭等聲音。
角色多變,因此,語氣和音色也會隨之而變,素有生旦淨末醜,人神牛馬狗與一人一臺戲之稱。說唱演員一般樂器不離手,為了配合敘事和角色需要,無論是演唱或伴奏,演員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藝。
說唱音樂的發展歷史,經過一段時期以後,表演內容有了一定突破,即興性和靈活性使得說唱音樂在繼承中穩步發展,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