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遠子弟兵丨人民解放軍36軍、37軍簡史

2020-12-14 騰訊網

作者:李榮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6、第37軍是1949年9月綏遠起義的原國民黨軍部隊改編而成的。

1949年9月19日,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董其武在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形勢的影響和中國共產黨政策的感召下,排除國民黨反動派設置的種種障礙,率綏遠省軍政各界領導人與各族代表共39人聯合署名通電起義,宣布脫離國民黨政府,參加人民革命陣營,使綏遠省獲得和平解放。

12月9日,中央軍委決定,將董其武所部就地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綏遠軍區部隊,並任命了領導人。其第111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6軍,劉萬春任軍長(後王建業代理軍長),康健民任政治委員,王建業、張惠源任副軍長,樊折桂任參謀長,李遠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由第111軍第258師改編的第106師,趙曉峰任師長,張乃更任政治委員(後廖鼎琳);由第320師改編的第107師,馬逢辰任師長(後段吉祥代理師長),楊安平任政治委員(後慕湘代理政治委員);由第310師改編的第108師,張副元任師長,王志武任政治委員;由獨立第3旅、保安騎兵第4旅、整編第13旅改編的軍直騎兵旅,喬漢魁任旅長。全軍共1.3萬餘人。

▲劉萬春

▲康健民

綏遠部隊新編獨立第7師等部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7軍,張世珍任軍長,帥榮任政治委員,衛景林、馮梓任副軍長,化博知任參謀長,張遜之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由新編獨立第7師改編的第109師,溫漢民任師長,曾威任政治委員;由第326師改編的第110師,王崇仁任師長〔後王孝謨代理師長),尚英任政治委員(後白正剛)﹔由第319師和保安第2旅等部改編的第111師,張樸任師長,李登嵩任政治委員;由保安騎兵第5、第6旅改編的軍直騎兵旅,安恩達任旅長。全軍共約1.3萬人。其整編騎兵第12、第11旅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第4師,鄂友三任師長,白正剛任政治委員。共5800餘人。

▲張世珍

▲帥榮

▲鄂友三

▲白正剛

部隊改編後,分別在包頭、五原和武川地區,按照人民解放軍的建軍原則,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各級組織和政治工作機關,開展政冶教育;進行射擊、投彈、刺殺、土工作業、爆破等五大技術為主的軍事訓練;同時進行農業、水利和各種副業生產勞動,經過一年多的政治教育、軍事訓練和生產勞動,特別是粉碎了個別反動軍官的叛逆行動,部隊素質迅速提高,成為一支新型人民軍隊。當時生產勞動的情況,據統計,種糧地22.3萬餘畝,種菜地7600餘畝,完成黃河培堤工程115萬土方,完成渠道工程48萬土方。還湧現了王二娃、王世為、陳文山等許多勞動模範。

1950年12月12日,根據中央軍委決定,以第36、第37軍和騎兵第4師,並從綏遠軍區機關抽調人員組建兵團機關,組成華北軍區第23兵團。董其武任司令員,高克林任政治委員,姚喆、邊章伍任副司令員,王克俊任副政治委員,邊章伍兼參謀長,裴周玉任政治部主任,袁慶榮任副參謀長。1951年1月,第23兵團移駐河北省衡水地區整訓。4月,第36、第37軍軍直騎兵旅和騎兵第4師撤銷,其部隊分別編入兩軍各師。9月,第36、第37軍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序列,在董其武、高克林率領下開赴朝鮮,執行修建機場和後方警戒任務。12月,返回祖國,進駐河北省定縣(今定州市)地區。第36、第37軍在朝僅3個多月,但在敵機不斷襲擾、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共投工100餘萬個,修建機場跑道3條,各長200米,寬60米;停機坪8個,各長1500米,寬30米;滑行道、聯絡道共長9500米,推機道長8800米,飛機掩體190餘個,各種附屬工程30餘項,還排除了敵機投下的重磅炸彈2000餘枚。他們不怕艱苦,不怕傷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中央軍委通電祝賀,朝鮮最高人民議會致函感謝。

1952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精簡緊縮,增強國防建設的指示精神,除以第36軍第107師與第37軍第110師合編為第107師、以第108師編為學習團直屬兵團領導外,兩軍軍部調歸中央財委組建建築工程部,其他部隊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築工程第1、第2師。

文章和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登載此文,客觀上為宣傳家鄉歷史和文化;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相關焦點

  • 專家文庫|統攬全局定綏遠
    其後,擔任監視歸綏國民黨軍任務的李井泉等部提出增兵綏遠的建議,中央軍委從軍事上的利弊得失考慮,增兵西進會迫使對方西逃,且綏遠敵我兵力差距較大,難以達到殲滅目的,決定對綏遠暫不用兵。這次西柏坡會見重提綏遠問題,傅作義已完整交出北平,為人民立了功,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決定採用一種更加和緩的方式解決綏遠問題。
  • 「中國軍網」官方快手號粉絲量突破1000萬
    「中國,每個年代都不缺英雄,每個時代都有不屈的脊梁,穿上這身軍裝就是祖國的衛士,就是人民的依靠!」一位粉絲在 中國軍網官方快手號的作品下這樣留言。2018年10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網絡部官方快手號 中國軍網正式入駐快手平臺,不到一年半的時間, 中國軍網就贏得了1000多萬粉絲的關注。截至目前, 中國軍網共在快手平臺上發布了1015條短視頻作品,通過這些作品,我們看到了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形象。
  • 綏遠起義後,三名國軍將領叛變,兩人被槍斃,剩下一人結局如何?
    北平和平解放後,傅作義手下大將董其武也前來北平商議和平解放綏遠縣的事宜。不久之後傅作義擬定了《綏遠和平協議》並正式宣布綏遠和平解放。但其實整個解放的過程充滿了曲折,主要是由於董其武雖然是兵團司令,但他手下的部隊組成十分複雜,其中不乏其他地方軍的舊部,以及一些當地武裝,甚至還有其他地方敗逃的殘軍組成的部隊。
  • 這個春天,感謝挺身而出的人民子弟兵
    這個春天,感謝挺身而出的人民子弟兵
  • 解放軍對印軍播放「我在東北玩泥巴」 印媒:分散印軍注意力
    原標題:果然,解放軍對印軍播放的就是那首歌!綜合印度ANI新聞網和《今日印度》網報導,中印雙方在印方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的對峙仍然繼續之際,解放軍在某些對峙點對印軍「打心理戰」,用高分貝的揚聲器對著印軍方向播放旁遮普語歌曲。
  • 都是傅作義的重兵集團,為何綏遠起義部隊能保留,北平卻被改編?
    傅作義是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在華北的最高指揮官,手下兵馬最多時不下60萬人。這麼多部隊,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和平起義的。北平起義時,25萬國軍開出城外改編,打散編入不同的解放軍部隊;而綏遠的董其武、孫蘭峰(都是傅作義愛將)兵團近10萬大軍卻保留了建制沒被打散,轉化為第23兵團,後來還獲得了參加抗美援朝的機會。
  • 解放軍35軍:存在1年就撤編,攻佔南京總統府,軍長是蔣軍降將
    在解放軍歷史上,曾有一支十分特殊的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軍。這支部隊1949年2月列編,1950年1月撤編,在短短一年的軍史上,曾創下了攻佔南京,打下總統府的壯舉。解放軍總部派原一縱副司令員何克希為35軍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政治部聯絡部部長吳憲為該軍政治部主任,除了政工幹部外,35軍下轄三個師的師長全是吳化文的老部下,一個沒動。
  • 1955年授銜,有十個軍的首任軍長未參與授銜,各是什麼原因?
    在解放戰爭的前期,我軍的野戰部隊最開始以縱隊為主,到1948年11月開始改稱為軍,此後「軍」就成了解放軍的主要軍事編制單位。當時一共確立了70個軍的番號,實際卻只有67個,56、57、59軍有編制卻沒組建。
  • 解放軍中的56軍、57軍、59軍,為什麼會有編制但沒組建?
    想要明白為什麼會空缺三個軍的問題,從我黨部隊一開始的編制說起或許大家會清楚一點,因為在各個時期都是不相同的,解放戰爭以前,經歷過三個編制時期。到了1948年11月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通令,野戰軍開始實行統一正規編制,縱隊改稱為軍,師和旅統一稱為師,在軍以上設置兵團和野戰軍兩級。(地方部隊建制屬於軍區系統)四個野戰軍以地名區分: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
  • 國民黨「天下第一軍」覆滅記:總指揮戰前逃跑
    當時在成都地區的國民黨軍總兵力為32萬餘人,其中胡宗南集團15萬人,其他國民黨軍約17萬人。胡宗南為集中全力向康、滇方向突圍和防止解放軍對其部隊割裂,一面以其主力第5兵團守新津,第18兵團位於新津、成都之間,構築工事,抵抗解放軍的進攻,一面將成都以北地區之第7兵團撤至德陽、三臺地區,並將第16兵團置於廣漢,把第15、20兩兵團布置於彭縣地區,向主力靠攏。
  • ...解放軍在某些對峙點對印軍「打心理戰」,用高分貝的揚聲器對著...
    【解放軍對印軍播放我在東北玩泥巴】綜合印度ANI新聞網和《今日印度》網報導,中印雙方在印方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的對峙仍然繼續之際,解放軍在某些對峙點對印軍「打心理戰」,用高分貝的揚聲器對著印軍方向播放旁遮普語歌曲。印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猜測,解放軍此舉或是為了轉移印軍的注意力,也可能是為了給自己減壓。
  • 獲解放軍情報後,印軍突然又增兵一萬,為何對這個情報反應過激?
    但是最近印軍獲得對手情報後,印軍卻突然繼續向邊境增兵,究竟為何反應如此過激? 在12月18日,《印度斯坦時報》報導稱,通過分析衛星圖像和截獲的情報可以證實,解放軍大量軍用基建發生新變化,說明他們已經準備好和印陸軍拉長線對峙。可以發現,解放軍 在進行關鍵道路和房屋建造活動,在喀喇崑崙山口阿克賽欽擴充軍事實力和容量。
  • 印軍狼狽潰逃,解放軍迂迴穿插斷其退路,打出輝煌大勝
    1962年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印軍發起還擊作戰,入侵克節朗地區的印軍第7旅很快便被全殲,旅長被活捉,解放軍乘勝追擊,收復藏南重鎮達旺,共殲敵1897人。為挽回敗局,印軍不斷向邊境地區增兵,並佔據西山口天險,妄圖以地形之利,阻止中國軍隊前進的步伐。根據「打狠、打痛」入侵印軍的最高指示,解放軍邊防部隊再次發起西山口-邦迪拉反擊戰。西山口-邦迪拉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側,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密林地區,地勢走向西北高、東南低。
  • 胡錫進:解放軍有擊敗印軍的絕對把握,不會丟一寸土地
    (原標題:胡錫進:解放軍有擊敗印軍的絕對把握,不會丟一寸土地)
  • 南陽市天華集團八一慰軍活動, 華瑰隨身空氣淨化裝備特殊時期大貢獻!
    7月30日上午,由黨委副書記李健帶隊,帶著公司的防護產品,帶著安全,帶著信任,帶著支持,帶去了魚水情深,給親愛的子弟兵帶去了「八一建軍節」的節日祝賀和親切的問候!2020年的「八一」註定是一個不一樣的「八一」,當下全球疫情還處於一個較為嚴峻的狀態,國內的疫情已經逐漸向好的趨勢發展,雖然受到海外疫情影響稍有反彈,局部地區形勢依然嚴峻,但有堅強的黨的領導,有豐富的抗疫經驗,有無堅不摧的人民解放軍,我們勝利可期。在可惡的病毒面前每一個人的生命都非常脆弱,但脆弱兩字不能成為疫情打倒我們的一個藉口,繼續防控,清零就是遲早的事!因為我們背靠「長城」——中國人民解放軍。
  • 金三角,國民黨殘軍的風風雨雨
    解放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滇南的蒙自、個舊等地,殲滅了逃竄中的李彌第8 軍和餘程萬第26 軍,僅有少數殘餘部隊,於1950年3月9日,逃往緬甸。當時,這支殘軍的指揮官是第8軍237師709團少將團長李國輝。
  • 解放戰爭,胡璉第18軍的三個主力團,各自單挑過解放軍幾個縱隊
    解放戰爭中,位居國軍五大主力行列的胡璉第18軍,是解放軍在戰場上最為頭疼的交戰對手,在有「狡兔」之稱的胡璉打造下,第18軍打起仗來極為兇猛,衝鋒作戰時彪悍到令對手窒息,而防禦之時又猶如龜殼一般的堅硬,整體作戰的協同力度極高,造就了第18軍一批彪兵悍將,而其軍主力的第11師是跟隨胡璉一路成長起來的部隊
  • 印軍凍成「冰雕」,解放軍在吃火鍋,這一幕似曾相識…
    ▲印軍士兵搭乘C17運輸機增援一線。印度為了在邊境對峙當中彌補印軍在質量上的劣勢,而採取了增派大批部隊「堆數量」的辦法。為了保障龐大印軍的後勤供應,莫迪政府可以說是不惜血本的用上了多種手段。同印度方面在作戰準備上的高調宣傳相比,解放軍一方雖然相對比較低調,但是連日來解放軍官方也通過多種渠道向外展示了解放軍在高原備戰中所做的物質準備。這些物質準備雖然不是大多數軍迷所喜聞樂見的飛機、大炮、坦克等硬裝備,但其現實意義卻一點也不亞於槍炮。
  • 因為一泡屎暴露潛伏蹤跡,越軍特工隊被解放軍全殲
    一九七九年後,中越大規模的戰鬥已經結束,隨後進入拉鋸戰模式,雙方你來我往,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南亞叢林戰,當時越軍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他們的特別工作隊,簡稱越軍特工部隊,這支部隊歷史悠久,號稱越軍精銳中的精銳,部隊作風頑強,作戰方式不擇手段,常常化整為零,採取小規模攻擊戰術,在多次較量中,讓解放軍吃虧不小
  • 為保證後勤供應,解放軍16天就修通了這條公路,印軍驚奇不已
    同時,印軍大舉向中印邊界增兵,使東西兩段邊界上的印軍總數達3個師12個旅共3萬餘人。東段印軍仍歸第4軍指揮,西段印軍則由喜馬拉雅3師指揮,下轄第 70旅和第 114旅。 因此,中共中央決定給印軍以更沉重的打擊。根據中印邊界上的具體情況,中央軍委決定,下一階段的反擊作戰主要在東段的達旺、瓦弄兩個方向進行,西藏軍區前指繼續指揮達旺以南地區的作戰任務,第 54軍軍長丁盛率領的軍前指和昌都軍分區前指合組成昌都地區分前指(簡稱丁指)負責指揮瓦弄方向的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