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榮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6、第37軍是1949年9月綏遠起義的原國民黨軍部隊改編而成的。
1949年9月19日,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董其武在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形勢的影響和中國共產黨政策的感召下,排除國民黨反動派設置的種種障礙,率綏遠省軍政各界領導人與各族代表共39人聯合署名通電起義,宣布脫離國民黨政府,參加人民革命陣營,使綏遠省獲得和平解放。
12月9日,中央軍委決定,將董其武所部就地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綏遠軍區部隊,並任命了領導人。其第111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6軍,劉萬春任軍長(後王建業代理軍長),康健民任政治委員,王建業、張惠源任副軍長,樊折桂任參謀長,李遠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由第111軍第258師改編的第106師,趙曉峰任師長,張乃更任政治委員(後廖鼎琳);由第320師改編的第107師,馬逢辰任師長(後段吉祥代理師長),楊安平任政治委員(後慕湘代理政治委員);由第310師改編的第108師,張副元任師長,王志武任政治委員;由獨立第3旅、保安騎兵第4旅、整編第13旅改編的軍直騎兵旅,喬漢魁任旅長。全軍共1.3萬餘人。
▲劉萬春
▲康健民
綏遠部隊新編獨立第7師等部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7軍,張世珍任軍長,帥榮任政治委員,衛景林、馮梓任副軍長,化博知任參謀長,張遜之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由新編獨立第7師改編的第109師,溫漢民任師長,曾威任政治委員;由第326師改編的第110師,王崇仁任師長〔後王孝謨代理師長),尚英任政治委員(後白正剛)﹔由第319師和保安第2旅等部改編的第111師,張樸任師長,李登嵩任政治委員;由保安騎兵第5、第6旅改編的軍直騎兵旅,安恩達任旅長。全軍共約1.3萬人。其整編騎兵第12、第11旅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第4師,鄂友三任師長,白正剛任政治委員。共5800餘人。
▲張世珍
▲帥榮
▲鄂友三
▲白正剛
部隊改編後,分別在包頭、五原和武川地區,按照人民解放軍的建軍原則,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各級組織和政治工作機關,開展政冶教育;進行射擊、投彈、刺殺、土工作業、爆破等五大技術為主的軍事訓練;同時進行農業、水利和各種副業生產勞動,經過一年多的政治教育、軍事訓練和生產勞動,特別是粉碎了個別反動軍官的叛逆行動,部隊素質迅速提高,成為一支新型人民軍隊。當時生產勞動的情況,據統計,種糧地22.3萬餘畝,種菜地7600餘畝,完成黃河培堤工程115萬土方,完成渠道工程48萬土方。還湧現了王二娃、王世為、陳文山等許多勞動模範。
1950年12月12日,根據中央軍委決定,以第36、第37軍和騎兵第4師,並從綏遠軍區機關抽調人員組建兵團機關,組成華北軍區第23兵團。董其武任司令員,高克林任政治委員,姚喆、邊章伍任副司令員,王克俊任副政治委員,邊章伍兼參謀長,裴周玉任政治部主任,袁慶榮任副參謀長。1951年1月,第23兵團移駐河北省衡水地區整訓。4月,第36、第37軍軍直騎兵旅和騎兵第4師撤銷,其部隊分別編入兩軍各師。9月,第36、第37軍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序列,在董其武、高克林率領下開赴朝鮮,執行修建機場和後方警戒任務。12月,返回祖國,進駐河北省定縣(今定州市)地區。第36、第37軍在朝僅3個多月,但在敵機不斷襲擾、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共投工100餘萬個,修建機場跑道3條,各長200米,寬60米;停機坪8個,各長1500米,寬30米;滑行道、聯絡道共長9500米,推機道長8800米,飛機掩體190餘個,各種附屬工程30餘項,還排除了敵機投下的重磅炸彈2000餘枚。他們不怕艱苦,不怕傷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中央軍委通電祝賀,朝鮮最高人民議會致函感謝。
1952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精簡緊縮,增強國防建設的指示精神,除以第36軍第107師與第37軍第110師合編為第107師、以第108師編為學習團直屬兵團領導外,兩軍軍部調歸中央財委組建建築工程部,其他部隊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築工程第1、第2師。
文章和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登載此文,客觀上為宣傳家鄉歷史和文化;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