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之起源

2020-12-26 Eyaioyao
神農遇「荼」

相傳神農嘗百草,而其中有一種草能清熱解毒,其名為「荼」。

夫茶,始為「荼」,品類混雜而繁多。至陸羽公,獨簡南國嘉木之曰茶者論,而之為茶。之當我們深入了解一樣東西時,總是會情不自禁地追根朔源,希望去發掘它的一切,茶一個讓人既害怕又著迷的瑰寶,有著各種不同的傳說,有著太多的炒作,有著太多晦暗的角落。作為一個茶人,與茶結緣不過短短的十年,更是對它的身世來歷充滿好奇。無論是神農時期的起源,還是商周的尊貴,亦或是西漢的交易,都說明了茶葉有著悠久的歷史。於我而言我更願相信神農說,之所以相信不是因為信仰,而是一種本能的判斷,雖然神農說的來源已經被證實只是傳說,但是就因為這是傳說所以更讓人願意去相信。傳說和謠言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傳說的初衷是尊重和無奈。因為喜歡熱愛才會為其去塑造一個可信的傳說,因為無人問津才會利用傳說去推廣,只有故事足夠吸引人才能被大家熟知,這是規律和是現實。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上古時期,百姓以採食野生瓜果,生吃動物蚌蛤為生,腥臊惡臭傷腹胃,經常有人受毒害得病死亡,壽命很短。炎帝神農氏為「宣藥療疾」,救夭傷人命,使百姓益壽延年,他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嘗遍百草,了解百草之平毒寒溫之藥性。為民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他幾乎嚼嘗過所有植物,「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神農發現了具有攻毒祛病、養生保健作用的中藥。由此令民有所「就」,不復為「疾病」,故先民封他為「藥神」。炎帝神農氏終因誤嘗斷腸草而死,葬於長沙茶鄉之尾」這是我最為喜歡的一個版本,茶作為當時神農解毒的藥物,或是杜撰或是傳說,都不影響茶在我心中的分量。如神農氏那般,我與茶結緣很偶然,也很幸運,但卻無法體會神農嘗百草的堅毅心酸。

傳說與現實產生共鳴的時候就會認為是真的,作為一個茶人,一個好的傳說的作用除了令自己自豪以外,更多的是鞭策自己,所以我更願意相信茶葉的起源於上古時期。那時候的人們很淳樸,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每一個決定都會持之以恆,每一個故事都能動人心弦。我也更希望更多人熟知這個傳說。我能理解希望好東西被別人認可的心情,用一個寓言故事來闡述其身世,是無奈之舉也是敬畏之心。

好茶能被發現需要奇遇,若不大肆宣傳,再好的茶也只會被埋沒於市場之中。若不是機緣巧合神農也不會發現茶葉的藥效,若不是對茶的喜愛,百年後的魯周公也不會成為中國茶文化弘揚第一人。可再厚的根基也抵不住別有用心的誇大其詞,古時的茶葉是藥,也有一定的藥效,但現在的種植技術、加工技術、飲用方式都發生變化的同時還能否保證其藥效,這個問題需要再考量一下。茶葉的出現只是為了給人們清熱解毒,而不是讓人們為之上火的,造成現在的誤解偏見實屬悲哀。希望能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將茶葉重新讓大家認識吧。何為茶,何為茶道,何為茶葉。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東西,也是我想和大家探討的東西。或許感興趣的人不多,就算自說自話我也想把這一切全部說出來,作為茶人我希望茶能被大家正確認識,作為商人我希望大家能購買我的茶葉,作為手藝人我希望被大家認可其手藝。我首先是茶人,其次是手藝人,最後才是商人。不以賺錢為目的是我一直秉承的信念。

茶葉上千年的沉澱不單單是資本的產物,細細道來千年來的滄桑變化。

浮浮沉沉三千載

起起落落轉瞬間

彳彳亍亍百年路

點點滴滴伴茶壺

相關焦點

  • 茶的起源與發展歷史
    茶葉含有數百種化學成分,大多與人體新陳代謝密切相關,有益人體健康,成為當今世界最佳的天然保健飲料。喝了這麼久的茶,那你知道茶葉是怎麼來的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茶葉的起源與發展史。「中國茶史」的起源,到目前為止是眾說紛紜,爭議未定,大致說來,有bai先秦說、西漢說、三國說。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兩晉北朝,最早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仕。
  • 茶葉小故事之正山小種
    早在明末他們就發明了茶葉發酵技術,將原本採制的綠茶通過特殊工藝製成紅茶,給人以更多美妙享受。清朝周亮工在他的(閩小記》中這樣寫道:」武夷,紫帽。龍山皆產茶。僧批於焙,既採則先蒸而後焙,故色多紫赤,只堪供宮中洗灌用耳;近有以松蘿法制之者即試之,香色亦足。經旬月,紫赤如故。」足可見當時制茶的多種不同工藝。茶農深知,用松蘿制茶,松蘿的香氣滲入茶中。所泡出來的茶湯變成紫赤色,香氣醇厚濃鬱。
  • 茶的起源
    《爾雅》有「苦荼」之句世以《爾雅》為周公時作品謬為飲茶自周公始不知《爾雅》非作於周公。不足為飲茶起始之證。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 茶文化系列:茶之起源與傳播
    茶葉被西方人稱為中華民族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民族。經過長期實踐,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茶文化。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史,貫穿著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發展進程。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乎神農,聞於周公,興於唐代。
  • 茶葉那麼多,喝哪種茶健康呢?
    有的人喝茶是為了追求茶葉或鮮爽或醇厚的口感,而有的人是為了茶葉的藥理作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所以很多人認為,茶最早是作為藥用的。此外關於茶葉的起源還有食物起源說、交際起源說、祭品起源說等等,不過好像多數人對茶葉的藥物起源說法更加認同,畢竟喝茶有益健康這句話讓人無法反駁,大家還是比較認同喝茶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 茶葉從中國起源,為啥英文裡茶的讀音跟中國不一樣:福建人惹的禍
    而茶葉從中國起源,為啥英文裡茶的讀音跟中國不一樣呢?也許有人會說,中國很多東西傳到國外,也沒有用音譯的方法,比如說「china」最早代表的意思就是瓷器。其實,只要看一看歐洲其他國家對茶葉的讀法,就知道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在1665年之前,西方國家還是主要用「cha」的發音。
  • 茶的起源,六朝、秦漢、西周還是上古?中國、印度還是非洲?
    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包括當今世界非常風靡的英國紅茶。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
  • 中國VS印度,誰才是茶葉原產地?
    在此後將近200年間,關於茶葉原產地的爭論從未停止過,或者說大家都在「搶奪原產地之名」,其中牽涉到中國、印度、英國、日本、丹麥、荷蘭等國家。 中英貿易交鋒引發的原產地之爭 英國與中國的貿易交鋒,因為茶葉而處於被動狀態,不得不從印度輸出鴉片來扭轉形勢。1830年清政府「以茶制夷」的想法觸動了許多英國人,他們害怕在茶葉問題上受制於中國。
  • 了解茶的功效和歷史起源,更需要文化傳承
    也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茶樓或在家中,茶是一個最好的交流載體,也維繫了一個最和諧的表達場景,所以茶葉似乎也就成為每個家庭中的待客標配。不管是自己喝還是招待來客,一杯濃濃的茶飲絕對是中國人最樸素的待客之道。那麼我們所鍾情厚愛的茶到底有什麼作用,它的發展歷史怎樣,說實在的,我們都應該有個最起碼的熟知,才不枉茶的大行其道。
  • 「中國十大名茶」之茉莉花茶起源和品質特點
    人草木茶禪文化首先,茉莉花茶的歷史起源及發展。人草木茶禪文化茉莉花茶是將茶葉和茉莉鮮花進行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成的茶葉 。其香氣鮮靈持久、滋味醇厚鮮爽、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勻柔軟。橫縣是中國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基地,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茉莉之鄉」。橫縣種植茉莉花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所產茉莉花以花期早、花期長、花蕾大、產量高、質量好、香味濃而著名。
  • 「中國十大名茶」之祁門紅茶的起源和品質特點
    首先,祁門紅茶的起源和名稱的由來。祁門產茶創製於光緒年,已有百餘年的生產歷史。胡元龍為祁門南鄉之貴溪人,於前清鹹豐年間,即在貴溪開闢荒山五千餘畝,興植茶樹。光緒元、二年之間,因綠茶銷場不旺,特考察製造紅茶之法,首先籌集獎金六萬元,建設日順茶廠,改制紅茶,親往各鄉教導園戶,至今40餘年,孜孜不倦。」 可見,在清代光緒以前,並不生產紅茶,而是盛產綠茶,製法與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綠」之稱。
  • 不產茶葉的英國為什麼對茶如此看重?
    很多人都知道英國不產茶,但是英國人卻愛喝茶,而且是那種全民喝茶,英國人的平均喝茶量世界第三位,這一點一定顛覆國人的認知,其人均茶葉消費量位居全球之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進口方。,其實對於茶的喝茶量要是我們中國相比,其實中國連前十都進不去。
  • 茶葉起源中國,咱中國7萬家茶企卻抵不上立頓一家茶葉公司?
    茶商中這句話已經是聽煩了的一句話,也經常會有人問為什麼到現在了,咱們中國7萬多的茶企業竟然比不過英國立頓這一家茶葉公司,這究竟是為何?有人說,雖然中國是產茶大國,但茶葉的消耗量卻不是大國,可能連前十名都排不進去。簡單地來說,就是在前些年,有許多的人並不飲茶。茶企與茶企之間肯定會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應該就是立頓茶葉公司的產品相對來說是單一的,核心產品更是如此,人們要想選擇立頓,那麼選擇性就會是非A即B。而我們國家的茶企,莫說產品繁多了,就連種類也是多的。
  • 青島作家劉傑作品《茶戰3—東方樹葉的起源》發布儀式在北京舉行
    □半島記者 孟秀麗6月6日下午,人民日報出版社等主辦的「為中國說好茶」活動在人民日報社舉辦,同時舉行了青島作家劉傑的新作《茶戰3—東方樹葉的起源》發布儀式。近些年劉傑潛心研究茶文明,他認為,茶葉史也是一部政治經濟史,歷史上茶葉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對很多朝代的經濟和軍事產生過重要影響。在他和賴曉東合著的《茶戰》系列這一頗具個性的「茶史」中,以文學的風骨、史學的深邃,從唐宋時代的茶馬古道,到蒙元帝國稱霸全球,到東方樹葉在西方普及,勾畫出茶葉的歷史角色和在文明互鑑中的軌跡。《茶戰3》的核心是講述茶葉的起源和在絲綢之路上的作用。
  • 茶中千百味,一篇弄懂中國茶文化的起源和涵義
    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喜愛品茶,各國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國茶文化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禮儀。
  • 世界茶葉看中國,中國茶葉看福建:這裡的人就差將茶當飯吃了
    就拿烏龍茶來說,它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和紅茶、綠茶並列為世界三大茶類。 烏龍茶 關於烏龍茶的起源,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它是由福建北苑茶演變而來的。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貢茶,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據《閩通志》記載,唐朝末期張廷暉僱傭了一批人在風恩山開鄉僻壤來種荼,是為「龍團鳳餅」,當時就已名揚天下了。
  • 陳椽:從荼到茶,六大茶類的起源研究
    荼字首見於《六經》,西周初期著作《詩經》的《豳風七月篇》說:「採荼薪樗,食我農夫」,初次表示茶的含義。時時刻刻不斷地呼吸作用和新陳代謝;鮮葉是從茶樹採下來制茶而離開茶樹,是停止呼吸作用,時時刻刻不斷地氧化作用。呼吸作用和氧化作用,同是吸氧吐碳,兩者現象錯覺相似,其實本質有很大殊異,一生一死。 茶葉概念是指制好的成品而可飲用的,包括六大茶類數百個花色,各種制茶法,無數不同的外形內質,不能與茶樹劃等號。
  • 科學網—陸地棉起源之爭「塵埃落定」
    近日,朱玉賢團隊解析了世界上首個高精度的草棉參考基因組,解決了困擾已久的棉花A基因組進化起源問題,為棉花遺傳改良提供了寶貴的基因組資源,將加快培育高產優質棉花新品種的進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遺傳學》。 棉花起源之爭 棉纖維長度是判斷棉花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纖維越長,品質越好。
  • 茶葉起源於我國,我國為何不是出口量最大的國家?
    關於其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從上古時期開始的;有人說是從周朝開始飲茶的;有人則認為是起源於秦漢時期等說法。不過,有證據顯示世界上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種植茶葉的習慣或是直接,或是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
  • 古法茶葉蛋,不是現代醬油蛋
    茶葉蛋作為一種民間小吃,其最早的起源早已無從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