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鐘錶鑑賞:傳統物件的精細之美

2020-12-11 林然談歷史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窗外日光彈指過,席間花影坐前移。

上面這些句子想必大家應該都聽過,這些句子是用來描述時間的。今天寫這些句子的原因並非是為了給大家介紹時間的重要性,而是為了用這些句子給大家引出咱們時間中的見證者:鐘錶

鐘錶這個東西大家都知道,是身邊的一個物件,是一種計時的裝置,也是計量和指示時間的精密儀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物件,堪稱是藝術品,那就是鐘錶中的古董。

1、銅鍍金葫蘆式轉花鐘

清乾隆時期的物件,此物高86釐米,寬34釐米,厚30釐米。鍾通體鍍金飾卷草花紋,共分三層。

底層裡放置活動玩意及音樂機械系統。底層正面排列三個拱門,正中的兩扇紅門可自動開啟,門內有一圈牙雕獻寶人隊伍,左右門內有豎立的水法玻璃柱。鐘的計時部分在二層。底層及二層平臺的四角均放置插轉花的花瓶。頂層立葫蘆瓶,其上、下腹部各有一朵料石花。樂箱及活動玩意裝置的上弦孔在底層背面。  

起動後,樂聲響起,底層正面的門向左右移動後打開,獻寶人隊伍轉圈,水法轉動似噴泉,葫蘆瓶腹部的料石花轉動。隨著弦鬆弛,樂止,活動玩意恢復靜態,門自閉。

2、銅鍍金藍瓷獎盃式鍾

法國,19世紀,通高56cm,寬35cm,厚23cm。

鍾為藍瓷花瓶式樣,羊頭人面式耳,杯式頂,底座及周身用鍍金銅雕花飾包鑲, 銅飾雕刻精細華美,與瓷瓶的藍色形成強烈對比,典雅莊重,極富藝術趣味。瓶腹嵌走時報時兩套兩針鍾,通過前面錶盤上的弦孔上弦。  

機芯後夾板上鈐有「Médaille d'Argent L. Marti et Cie 1889」字樣的圓形印記,此鍾為法國L. Marti et Cie鍾廠於1889年製造銷往中國的產品。

3、銅鍍金琺瑯四明鍾

法國,20世紀,通高51釐米,寬32釐米,厚18釐米。  

銅鍍金鏨胎琺瑯亭式鍾,四柱、底座、上頂四周皆為鏨胎素三彩琺瑯,鍾懸於亭內上部,四面罩玻璃。鍾為兩套兩針鍾,可走時報時,水銀平衡擺。  鐘面有「SENNET FRERES. PARISCHINE」字樣,機芯後夾板有「Made in France」款識,可知此鍾為SENNET FRERES公司在中國銷售的法國鐘錶。

是晴天不會有風雨, 夕陽伴著孤鷗飛落, 靜靜地日子裡, 鐘錶如湖面波瀾不驚, 指針滑下陳舊的圓圈, 平凡如黑夜中千千萬萬的星, 在白晝裡死亡。

相關焦點

  • 故宮收藏的這些鐘錶,件件都是絕世珍品!
    鐘錶最早就是從廣州進入中國的,在歐洲舶來鐘錶的影響下,廣州開始仿照歐洲鐘錶的機械裝置,結合中國的傳統工藝,製造出具有濃鬱民族風格的鐘表;蘇鍾是蘇州、上海、南京等地造的,外殼造型仿造中國傳統的插屏模樣,造型簡潔、色調清雅,尤其鐘盤體大突出,實用性強。
  • 我在故宮修鐘錶|鐘錶修復師王津:擇一事,愛一行,做一生
    《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播出後,在網絡的迅速傳播下,王津也成了眾人眼中溫文爾雅的「故宮男神」。但王津的心態沒有變化,「喜歡就能幹一輩子」。讓他感嘆的是網絡的力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傳統手藝和文化」。近日,王津來到深圳故宮分院做講座,廣州日報記者採訪了五十七歲的王津,聽他講述數十年如一日的「鐘錶人生」。
  • 故宮鐘錶修復師王津:43年收了4個徒弟
    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熱播,讓文物修復師這個有點冷門的職業成為大家頂禮膜拜的對象。儒雅睿智的鐘表修復師王津喜提「故宮男神」稱號,吸引越來越多的網友想去故宮拜師學藝。 8月30日,國家級非遺項目古鐘錶修復技藝第三代傳承人王津在成都參加活動,分享故宮修鐘錶的那些事兒。
  • 故宮鐘錶館裡的這個「明星款」有多神奇?絕技都在細節裡
    在故宮博物院,有兩個單獨收費的展館,一個是珍寶館,一個是鐘錶館。珍寶「獨居」一處可以理解,畢竟珍寶難得,但鐘錶有什麼稀奇呢?鐘錶本身確實不稀奇,但令人稱奇的是,故宮博物院竟然是全世界收藏18至19世紀機械鐘錶最為豐富的博物館。
  • 世界讀書日,百度直播帶你看看不一樣的「故宮鐘錶男神」
    俗話說「成名要趁早」,然而古鐘錶修復技藝傳承人,被眾多網友親切地譽為「故宮男神」的王津,卻在年過半百時因為《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意外走紅。王津本人將自己的走紅歸結於:「打動觀眾的是文物」。愛一行,擇一事,鍾一生,修鐘錶這件事王津一幹就幹了40年,從稚氣未脫的16歲少年,到如今兩鬢髮偶有斑白,「喜歡就能幹一輩子」的初心未曾改變。在多年經手的文物裡,被提及最多的還是「變魔術人鍾」。「變魔術人鍾」被業界認為是「公認的、世界上最複雜的西洋鐘錶之一」,有七套傳動裝置,總共一千多個零件。
  • 讀《故宮的古物之美》有感
    本著洗洗眼睛的想法打開這本書,想著國寶、古物、故宮,必然有很多精美大圖,算是開拓下閱讀涉獵範圍。真扎入本書閱讀之中,內容並非如此,不過也類似如此,作者用洗鍊到位的文字描繪出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才明白古物的美不僅僅停留在照片,更是濃縮在物件中,只有了解物件的來龍去脈,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滄桑。甚至有些滄桑,是照片拍不出來的,需要一個聲音娓娓道來,這便是博物館中總需要有講解員存在的道理。國家藝術、酒神精神、動物妖嬈、人的世界,講的都是青銅器,國之重器。
  • 花田美育博物館課程|故宮鐘錶展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花田和孩子們一起,欣賞鐘錶之美,也以從容的腳步邁入嶄新的一年,帶著我們對藝術的熱愛,一如既往。故宮的鐘表館內展出了一百餘件宮廷鐘錶,年代跨度從17世紀到20世紀初,精緻華麗。這些鐘錶融匯了東西計時之法,是當時宮中珍貴的陳設裝飾,也是明清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產物。它們傳達的歷史、藝術和科技信息已經跨越了國界;它們具有的濃鬱的文化趣味與文化意象,價值珍貴。八方來賀的王朝已消散在歷史中,徒留下華麗繁複的時鐘向我們講述曾經的繁華。「勸君惜取少年時」,「一寸光陰不可輕」。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經由孩子的眼睛,重新思考人類的永恆寄託,欣賞前人的無限智慧,體會過去歲月裡發生的快樂。
  • 鑑賞|故宮裡的「平安春信」:從郎世寧筆下的傳梅到太平有象
    鑑賞|故宮裡的「平安春信」:從郎世寧筆下的傳梅到太平有象 故宮博物院 2020-03-31 18:56 來源:澎湃新聞
  • 致敬匠人精神——觀《我在故宮修文物》有感
    木器、陶瓷、青銅、漆器、鐘錶、織繡、書畫,雖然不同的文物有著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修復的難點,但是這些修復師們甘於寂寞,甘於平淡,懷著最敬畏的心情,做著最精細的活,重複著最簡單的動作,幾天,幾個月,幾年,幾十年,在與文物的對話中小心翼翼感受著來自古代的脈搏,他們用自己高超的技藝把千百年前的珍寶以它們最完美的姿態呈現給現代的人們,這仿佛是跨越千年的相遇,讓人震撼和感動。
  • 故宮鐘錶修復師王津:43年收了4個徒弟,都是紀錄片熱播之後收的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熱播,讓文物修復師這個有點冷門的職業成為大家頂禮膜拜的對象。儒雅睿智的鐘表修復師王津喜提「故宮男神」稱號,吸引越來越多的網友想去故宮拜師學藝。
  • 故宮六百年鑑賞④|傳統工藝裡的蝙蝠: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蝙蝠」,在漢字中諧音通"遍福」,即」遍地是福」,可表祈福納吉之意。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中,如果要選一個應用最廣泛、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的的話,蝙蝠一定是少不了的。今年是故宮600年誕辰。「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推出的「600年故宮鑑賞」系列,本期關注的即是故宮博物院工藝美術藏品中的蝙蝠形象。故宮博物院藏的金鑲寶石蝙蝠簪提起蝙蝠,由於習於夜間活動,一般人對其印象似乎並不佳,在民間故事中,也多是充當「騎牆派」的典型。然而,在中國吉祥崇尚習俗中,因其諧音,卻是「福」的象徵,堪稱是中國祈福第一吉祥物。
  • 民間玩西洋鏡,故宮裡玩的是西洋鐘錶
    故宮鐘錶館設在景運門外的奉先殿內,共展出十八世紀中外製造的各式鐘錶123件。清乾隆年間宮廷中已經大量使用以發條為動力的機械鐘錶。清宮收藏的各式鐘錶主要是乾隆和嘉慶年間在廣州、蘇州和宮內做鍾處製造,部分是英、法、瑞士等國出產。
  • 後繼有粉: 故宮又來撩年輕人了!
    還記得幾年前《我為故宮修文物》裡的一幕,鐘錶修復師王津受邀到某地參觀鐘錶大亨的藏品,大亨言談之中頗有要和故宮鐘錶收藏一較高下之意,王津師傅當下未置一詞,不過後來的採訪中含笑回應:看古董鐘錶,哪裡有別的地兒比得上故宮呢?   故宮最好的不止是古董鐘錶,那些宮殿裡的瓷器擺設、木石雕刻、金銀玉器、名家書畫......集幾百年皇家之力留下的精品,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精魂所在。
  • 絕美古董鐘錶,美到忘記時間
    兩座自鳴鐘引起了皇帝極大的興趣,它們不僅是宮中最早的現代機械鐘錶,而且還是打開中國宮廷的「敲門磚」,也是以後皇帝收藏、製作自鳴鐘的源頭。至此,西方科學技術的產物,以藝術品的方式進入了中國。《延禧攻略》劇照到了清朝,皇帝們對鐘錶這一藝術品的收藏興趣達到鼎盛,他們想方設法收集各種各樣的珍奇鐘錶,賞玩鐘錶成為皇室成員的一種時尚。
  • 讓全家人放下手機的故宮御貓新年禮盒!能玩能看,足不出戶感受故宮文化,盡享傳統之美!
    這套書(禮盒)打破傳統讀書的方式,讓全家放下手機齊上陣,在歡樂的閱讀和桌遊中學習傳統知識,享受濃鬱的節日氣氛。禮盒內包含15種與中國傳統文化、故宮文化相關的圖書、主題遊戲與文創產品。喝臘八粥——清朝時,專門煮臘八粥的鍋會放在哪呢?
  • 檯燈、鐘錶…這些「老物件」搖身變成了這樣……
    檯燈、鐘錶…這些「老物件」搖身變成了這樣…… 2020-05-29 0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寶龍亮相2013「鐘錶與奇蹟」香港鐘錶展
    2013年9月25至28日,一場鐘錶藝術盛宴在香港上演,為廣大亞洲高級鐘錶鑑賞家們呈現一場饕餮鐘錶藝術盛宴。13個歐洲經典鐘錶品牌在香港展示它們的最新傑作,其中包括一系列鐘錶業最前沿、最罕見珍貴和廣受追捧的作品。
  • 在「故宮色彩」中感受中國傳統美
    書名為《中國傳統色:故宮裡的色彩美學》。兩位作者,郭浩與李健明,都是故宮文創項目的負責人。故宮凝結了中國藝術之大成。在這本書裡,只須藉助「色彩美學」這個小小切口,我們就能領略一番精髓。全書編排以春夏秋冬四時節氣為序。時間性的存在是一種物化的內在。
  • 博物館照明之故宮博物院:埃克蘇(AKZU)邀您逛新鐘錶館·下篇
    清代在內務府造辦處下設做鍾處,以製造、修繕鐘錶為專職。乾隆時期是做鍾處製造鐘錶的鼎盛時期,它以承造更鐘、自鳴鐘、時樂鍾為主。宮中承做的這些鐘錶,多以優良木材為外殼,上嵌琺瑯或描以金漆等,色調莊嚴凝重。造型以中國傳統的建築形式為主。
  • ...新了·故宮」來濟南了!寶藏小物件都在這,用了就是妥妥的紫禁城...
    兔子王系列的雨傘、滑鼠墊,是以濟南傳統兔子王為原型,融合當代年輕人群的審美,創新設計了兔子王的新形象,使其成為了富有文化和創意內涵的實用生活用品。 上新了故宮系列,來啦!這一次,佰城仟物文創也從「宮中」邀請了重量級嘉賓,「上新了·故宮」文創品牌將首次入駐濟南,把傳統中國文化與故宮文化帶到濟南人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