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來收藏熱潮,明清時期的瓷器以其器形多樣、色彩豔麗、紋飾精美、裝飾性強而備受人們追捧。收藏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鑑定,對於藏品的鑑定也是很多藏友困擾的問題。最近筆者分享了很多有關青花瓷器鑑定的一些技巧,也是希望能幫到和我一樣熱愛收藏的朋友一些參考,能在日後的藏購過程中少走一些彎路。
今天筆者還是給大家分享一些筆者對於青花瓷常用的鑑定技巧。前面文章筆者有說,每個時期的瓷器都是有其獨特的風格體現,這篇文章筆者就聊聊成化青花的一些相關問題。說到成化瓷器,收藏玩的久的藏友應該都不陌生,在收藏界裡一直有句話是這樣講的:明看成化,清看雍正。這無疑表明了成化瓷器的成就之高,尤其是早年天價的成化鬥彩雞缸杯更是將成化瓷器推上了神壇。成化皇帝(朱見深)也是一位比較特別的皇帝,雖然在政務上不作為,但不可否認在生活中他還是就有個性的。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什麼專寵貴妃寧可絕後等等,在這筆者就不一一列舉了。
成化時期的青花在青花燒造史上是有著特殊意義的,因為成化時期麻倉土用盡,蘇青絕,成化時期是青花燒造史上一個重要的過渡期。成化時期,御窯廠全面恢復燒造,這個時期的發展很是迅速,成化時期瓷器突出特點是玲瓏秀奇、端巧工細,後人對這一時期的評價頗高。成化青花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為成化初期所制,與宣德青花較為相似的,尤其是這一時期使用的是進口蘇麻離青料,更難與宣德青花區分開來;還有一種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為主要特徵的青花,是成化青花的代表,這種與後來弘治時期的青花較為相似,故也有"成弘不分"的這一種說法。
有看過筆者之前文章的朋友,對筆者情況也有一定了解。各方面原因,筆者經常會與業內專家進行交流討論,平時也會接觸到大量的藏品。最近筆者已經寫了一些有關青花的文章,由於成化青花的特殊,現在才整理歸納給大家。成化青花以淡雅、沉靜的色調聞名天下。其釉質肥厚,青花色淡,有雲遮霧障若隱若現的現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調,表現的最為突出。青花色調濃重者,與宣德晚期的青花相似,多數淺淡色調,同時並存的不同色調讓鑑定更有難度,筆者就分享幾點常用技巧給大家。
一、器型方面
成化青花的器形規整,莊重圓潤,玲瓏俊秀,製作精巧,表裡如一,相較與永宣以來雄健豪放的風格,可謂是大相逕庭。這時胎體厚重的大件器物較少,多是輕巧圓潤的小件,故有"成化無大器"的這一種說法。例如下圖
(1)撇口杯(2)高奘杯(3)撇口杯(4)撤口碗(5)葵口碗(6)撇口碗(7)臥足淺碗(8)臥足撇口碗(9)馬蹄式杯(10)撇口碗(11)笠式碗(12)撤口碗(13)撒口杯(14)墩碗(15)撇口杯(16)臥足淺碗(17)撇口盤(18)臥足碗(19)收口盤
(1)高足杯(2)高足杯(3)竹節柄高足杯(4)高足杯(5)高足碗(6)高足碗(7)高足杯(8)竹節高足杯(9)八方高足杯
二、胎釉方面
成化瓷胎釉精細,高穆渾雅,同幀奇妙。這時期的胎質純潔細膩,施釉潔白肥腴,釉質較為獨特,潤如凝脂,呈半透明狀。迎光透視,可見胎體中有淡淡的肉紅色若隱若現,釉面肥厚,如脂似乳。成化時期色調以淡雅,沉靜為主,這種釉色也是成化青花的一個重要特徵。成化青花的釉色可分兩種,一種白中泛青,另一種較為潔白,多數釉色為第一種呈淡淡的湖水青,釉面細潤,給人一種溼潤發哺育的質感。
成化青花前期官窯有繼續使用蘇麻離青料,青花發色濃重,有濃淡層次和黑褐色結晶斑的特徵,這一類和宣德晚期青花比較相似。 中晚期主要使用的是江西樂平縣產的陂塘青,也稱平等青,使用的色料淘煉較為精細,其中雜質較少,發色柔和淡雅,藍中閃灰,呈色穩定、平靜,頗有水墨畫風格,這種發色和潔白溫潤的胎釉和纖細的紋飾相襯,顯得分外脫俗。
三、紋飾方面
成化青花在紋飾繪畫上面多使用雙鉤添彩的技法,填色較淡。然後在圖案內進行渲染,雙勾線使用濃筆,渲染時用淡筆,燒成器物大多呈色淺淡雅致。還有的只用平塗,只分濃淡而不分陰陽,沒有渲染烘託,所繪的人物衣著,只繪有單色外衣,無內衣作襯託,所以有成窯"一件衣"的說法。
成化時期的紋飾內容較為豐富,所取題材廣泛。這時期畫的鳥類紋飾,體型豐滿;花葉類紋飾一般為手掌狀,花朵只繪正面,葉無陰陽反側,和宣德時期相同;花木類紋飾有的畫出根莖,但多數是以地坡來襯託;所繪山石多沒有凸凹的感覺;所繪的蕉葉紋頂尖略圓,看著像風吹飄動一樣;這時期的蓮瓣紋與菊瓣紋邊飾,線條較圓渾,還有蓮花紋是成化時代特徵突出的紋飾。
紋飾示意圖
鴛鴦臥蓮
歲寒三友
1.纏枝花 2.秋葵 3.牡丹花 4.三秋 5.纏枝海棠 6.纏枝瓜
1.穿花鳳 2.穿花龍 3.麒麟 4.香草龍
5.纏枝蓮託盤 6.牡丹
邊飾示意圖
四、底部及款識方面
成化青花分底施釉和砂底兩種。以帶釉居多,器物底部釉色和器身釉色一致,砂底呈褐黃色,俗稱"米糊底",上手撫之,溫潤細滑,無粗糙感,為成化官窯器所特有風格。器物底足牆較窄,足脊較圓;足跡露胎處可見黃溢;器物裡釉、底釉平滑細膩;足外牆大多圍以兩或三道弦紋,一道靠上,兩道靠近足底部邊緣,靠近足根那條圈線較深,上面一條則淡。
成化青花款識字體均挺拔有力,如同一人出手。這一時期的款字比較規範,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外圍為雙線方欄,這種款書寫在杯底最多,少數盤、碗、洗也有這種款,一般是成化後期的產品。"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雙圈楷書款,在盤、碗、瓶、罐底部為多,有少部分書於碗心。"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書橫款,大多在黃地青花盤外口和高足杯內使用。還有一種特殊的罐,上寫"天"字款,無圈框,俗稱"天字罐"。
如果說成化鬥彩是中國陶瓷史上最負盛名的瓷器品種,那麼如果論工藝技術和藝術成就,成化年間的青花也在伯仲之間,甚至更為出色。成化青花以清麗淡雅、爛漫天真,與雄渾濃重的永宣青花形成了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