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鑑定:成化青花最終四大鑑定特徵,細說藏家都不知道細節

2020-12-13 騰訊網

隨著近幾年來收藏熱潮,明清時期的瓷器以其器形多樣、色彩豔麗、紋飾精美、裝飾性強而備受人們追捧。收藏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鑑定,對於藏品的鑑定也是很多藏友困擾的問題。最近筆者分享了很多有關青花瓷器鑑定的一些技巧,也是希望能幫到和我一樣熱愛收藏的朋友一些參考,能在日後的藏購過程中少走一些彎路。

今天筆者還是給大家分享一些筆者對於青花瓷常用的鑑定技巧。前面文章筆者有說,每個時期的瓷器都是有其獨特的風格體現,這篇文章筆者就聊聊成化青花的一些相關問題。說到成化瓷器,收藏玩的久的藏友應該都不陌生,在收藏界裡一直有句話是這樣講的:明看成化,清看雍正。這無疑表明了成化瓷器的成就之高,尤其是早年天價的成化鬥彩雞缸杯更是將成化瓷器推上了神壇。成化皇帝(朱見深)也是一位比較特別的皇帝,雖然在政務上不作為,但不可否認在生活中他還是就有個性的。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什麼專寵貴妃寧可絕後等等,在這筆者就不一一列舉了。

成化時期的青花在青花燒造史上是有著特殊意義的,因為成化時期麻倉土用盡,蘇青絕,成化時期是青花燒造史上一個重要的過渡期。成化時期,御窯廠全面恢復燒造,這個時期的發展很是迅速,成化時期瓷器突出特點是玲瓏秀奇、端巧工細,後人對這一時期的評價頗高。成化青花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為成化初期所制,與宣德青花較為相似的,尤其是這一時期使用的是進口蘇麻離青料,更難與宣德青花區分開來;還有一種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為主要特徵的青花,是成化青花的代表,這種與後來弘治時期的青花較為相似,故也有"成弘不分"的這一種說法。

有看過筆者之前文章的朋友,對筆者情況也有一定了解。各方面原因,筆者經常會與業內專家進行交流討論,平時也會接觸到大量的藏品。最近筆者已經寫了一些有關青花的文章,由於成化青花的特殊,現在才整理歸納給大家。成化青花以淡雅、沉靜的色調聞名天下。其釉質肥厚,青花色淡,有雲遮霧障若隱若現的現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調,表現的最為突出。青花色調濃重者,與宣德晚期的青花相似,多數淺淡色調,同時並存的不同色調讓鑑定更有難度,筆者就分享幾點常用技巧給大家。

一、器型方面

成化青花的器形規整,莊重圓潤,玲瓏俊秀,製作精巧,表裡如一,相較與永宣以來雄健豪放的風格,可謂是大相逕庭。這時胎體厚重的大件器物較少,多是輕巧圓潤的小件,故有"成化無大器"的這一種說法。例如下圖

(1)撇口杯(2)高奘杯(3)撇口杯(4)撤口碗(5)葵口碗(6)撇口碗(7)臥足淺碗(8)臥足撇口碗(9)馬蹄式杯(10)撇口碗(11)笠式碗(12)撤口碗(13)撒口杯(14)墩碗(15)撇口杯(16)臥足淺碗(17)撇口盤(18)臥足碗(19)收口盤

(1)高足杯(2)高足杯(3)竹節柄高足杯(4)高足杯(5)高足碗(6)高足碗(7)高足杯(8)竹節高足杯(9)八方高足杯

二、胎釉方面

成化瓷胎釉精細,高穆渾雅,同幀奇妙。這時期的胎質純潔細膩,施釉潔白肥腴,釉質較為獨特,潤如凝脂,呈半透明狀。迎光透視,可見胎體中有淡淡的肉紅色若隱若現,釉面肥厚,如脂似乳。成化時期色調以淡雅,沉靜為主,這種釉色也是成化青花的一個重要特徵。成化青花的釉色可分兩種,一種白中泛青,另一種較為潔白,多數釉色為第一種呈淡淡的湖水青,釉面細潤,給人一種溼潤發哺育的質感。

成化青花前期官窯有繼續使用蘇麻離青料,青花發色濃重,有濃淡層次和黑褐色結晶斑的特徵,這一類和宣德晚期青花比較相似。 中晚期主要使用的是江西樂平縣產的陂塘青,也稱平等青,使用的色料淘煉較為精細,其中雜質較少,發色柔和淡雅,藍中閃灰,呈色穩定、平靜,頗有水墨畫風格,這種發色和潔白溫潤的胎釉和纖細的紋飾相襯,顯得分外脫俗。

三、紋飾方面

成化青花在紋飾繪畫上面多使用雙鉤添彩的技法,填色較淡。然後在圖案內進行渲染,雙勾線使用濃筆,渲染時用淡筆,燒成器物大多呈色淺淡雅致。還有的只用平塗,只分濃淡而不分陰陽,沒有渲染烘託,所繪的人物衣著,只繪有單色外衣,無內衣作襯託,所以有成窯"一件衣"的說法。

成化時期的紋飾內容較為豐富,所取題材廣泛。這時期畫的鳥類紋飾,體型豐滿;花葉類紋飾一般為手掌狀,花朵只繪正面,葉無陰陽反側,和宣德時期相同;花木類紋飾有的畫出根莖,但多數是以地坡來襯託;所繪山石多沒有凸凹的感覺;所繪的蕉葉紋頂尖略圓,看著像風吹飄動一樣;這時期的蓮瓣紋與菊瓣紋邊飾,線條較圓渾,還有蓮花紋是成化時代特徵突出的紋飾。

紋飾示意圖

鴛鴦臥蓮

歲寒三友

1.纏枝花 2.秋葵 3.牡丹花 4.三秋 5.纏枝海棠 6.纏枝瓜

1.穿花鳳 2.穿花龍 3.麒麟 4.香草龍

5.纏枝蓮託盤 6.牡丹

邊飾示意圖

四、底部及款識方面

成化青花分底施釉和砂底兩種。以帶釉居多,器物底部釉色和器身釉色一致,砂底呈褐黃色,俗稱"米糊底",上手撫之,溫潤細滑,無粗糙感,為成化官窯器所特有風格。器物底足牆較窄,足脊較圓;足跡露胎處可見黃溢;器物裡釉、底釉平滑細膩;足外牆大多圍以兩或三道弦紋,一道靠上,兩道靠近足底部邊緣,靠近足根那條圈線較深,上面一條則淡。

成化青花款識字體均挺拔有力,如同一人出手。這一時期的款字比較規範,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外圍為雙線方欄,這種款書寫在杯底最多,少數盤、碗、洗也有這種款,一般是成化後期的產品。"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雙圈楷書款,在盤、碗、瓶、罐底部為多,有少部分書於碗心。"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書橫款,大多在黃地青花盤外口和高足杯內使用。還有一種特殊的罐,上寫"天"字款,無圈框,俗稱"天字罐"。

如果說成化鬥彩是中國陶瓷史上最負盛名的瓷器品種,那麼如果論工藝技術和藝術成就,成化年間的青花也在伯仲之間,甚至更為出色。成化青花以清麗淡雅、爛漫天真,與雄渾濃重的永宣青花形成了鮮明對比。

相關焦點

  • 耿寶昌:宣德青花四大權威鑑定特徵,看手中青花是否到代!
    瓷器收藏,一般分為高古瓷和明清瓷兩大門派。高古瓷研究以馮先銘,陳萬裡先生為泰鬥,明清瓷器鑑定則以孫瀛洲,耿寶昌師徒為掌門。耿寶昌老先生在古瓷器鑑定這方面的成就之高,在《明清瓷器鑑定》耿老整理描繪了非常多的宣德瓷器器型介紹,看起來已經十分完備,但在今天更深入的研究看來,還是有不少滄海遺珠,未被選進。
  • 故宮「公布」成化青花鑑定必備4大細節,藏家入手需謹慎!
    面對有強大購買力的市場,仿古瓷器也就成了以瓷都景德鎮為首的各地瓷器生產者們的生產熱點。到了今天,則市場所見,百無一真。大量收藏仿古瓷器的收藏者,被藏友們戲稱為「國寶幫」而不自知。也有部分收藏者,分不清真假,看不懂真品,只收老破殘,走進「片片幫(又稱破爛幫)」的大門。常有初學者對於有眼力的老藏家極為尊重,動輒稱之為老師。
  • 如何正確鑑定元青花瓷器(實戰篇)與元青花瓷器詳細分辨方法
    今天我們看到的成熟期的元青花繪畫非常嫻熟,筆觸非常老辣。需要注意的是,元青花的繪畫僅僅在鑑定當中只是其中一個參考項目,並非一點代面地作為鑑定標準的唯一性。5、元青花青料發色等級的把握:首先,元代青花瓷器的青料屬於伴生礦物質,主要由氧化鈷和氧化鐵基本構成,使用前需要加工和提煉成不同等級的成品,根據繪畫需要而加以研磨和調製,然後分別採用火照的方式試驗燒制青花發色的效果。
  • 成化瓷器鑑定方法?
    如果將其瓷器迎光透視來看,收藏者們還可以觀察到其胎體還會呈現出肉紅色或者是淡黃色的感覺,在其釉面上還會微微的閃著青光,十分的具有觀賞性,這也是成化瓷器所特有的一種風格,因此看其瓷器的胎釉也成為了辨別成化瓷器真偽的重要手段之一。2、看其瓷身上所描繪的紋飾。由成化年間所燒制出的瓷器,在其紋飾的勾勒上,一般都是採用雙線勾畫填充的方法,其線條也是以柔和纖細為主。
  • 手把手教你鑑定青花
    青花是大家喜歡和熱捧的瓷器品種,筆者認為最美的青花瓷不過元青花。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元青花瓷齡最大,自然玉化感是青花中最強烈,即藏友平時所說寶光最足。元青花的寶光產生的根源在於瓷器產生的皮殼和包漿。青花瓷長期浸泡在矽酸膠質溶液下,環境中的物質與膠質溶液結合產生了矽質膠結最終形成墓道特有的玻璃包漿,所以請讀者記住,玻璃包漿基本都是出土的墓道包漿。▲給讀者看下生坑玻璃包漿細節圖傳世包漿的物質來源一般只有空氣中的微粒,那麼傳世包漿可以理解為汙垢包漿。其包漿的特點是釉面光感油潤細膩。
  • 古陶瓷的出土特徵鑑定
    上百種各類出土狀況,以及胎釉自然老化特徵,這些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每件古陶瓷的胎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老化、氧化,甚至還有土侵、水沁等等這些狀況。這是古陶瓷絕對應該有的,只是輕重程度不同。在研究古陶瓷中,發現問題並研究它的規律,甚至從它的製作工藝流程、使用的工具、材料、製作環境來分析。一些特殊的情況,要琢磨琢磨,想想它是怎樣產生的,最終把它還原到當時的情境中。
  • 清代康熙瓷器鑑定
    可以說康、雍、乾三朝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長期翻開的鼎盛時期,康熙瓷器鑑定特徵如下:一、瓷胎康熙時期的瓷胎和明代有很大不同,胎質愈加安靖精密,雜質少,含鐵的成分十分少,所以胎的色彩十分皎白。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漿胎瓷器,由於器胎淘洗過細,把胎土中的粘性致堅物質淘洗掉了,效果使胎變得粗松,比較糠,不堅密,分量較輕,這種漿胎器物所佔比例很少。
  • 古瓷器的老化痕跡和鑑定方法
    關於如何判定一件瓷器的新老,國內藏家專家歷來意見不一,各說各話,大家似乎都按照自己的軌道在獨立的運行,在藏友之間的交流中也經常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甚為尷尬,這種認識上的混亂,導致了假貨乘虛而入,並且已經到了真貨沒有生存空間的地步。
  • 元青花瓷器鑑定技巧
  • 明朝瓷器|成化窯瓷器的鑑定要點
    成化款青花寶相花紋杯青花瓷的製作特徵典型成化青花和宣德器(都指官窯)有明顯區別:典型成化青花已不用進口的蘇麻離青,改用江西樂平的陂塘青(亦稱平等青),發色淡雅而無黑鐵斑。典型成化青花瓷器的圖案花紋,常見雲龍、銜花夔龍、飛鳳、波濤海獸、團龍、團鳳、團花、蓮花八寶、十字杵、庭院嬰戲、松竹梅三友、花草、花蝶、花鳥紋樣外,亦有以梵文為裝飾題材。
  • 斷代|瓷器底足鑑定25條!每一條都超級實用!
    我們在鑑定瓷器的過程中當然可以通過瓷器的神韻,器型,釉面,畫工,款識,發色等等來鑑定,但是底足的鑑定是鑑定環節中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真偽和斷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據
  • 元明清瓷器鑑定之造型和紋飾特徵
    仿製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採,能效其雋秀,未必能學其古拙。因為一件器物的創作,與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審美標準以及技術條件都有密切的關係。一般說陶瓷器在紋飾、胎釉等方面均能體現各時代的特色,但造型和紋飾等在這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所以若能善於識別其形狀神態和紋飾等,就可以在鑑定工作中掌握一種比較可靠的方法。
  • 死亡氣泡是判定古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據!
    2、古瓷的死亡氣泡 用高倍超眼放大鏡觀察發現,下圖這件有大明成化年制「天」字款的鬥彩罐、和「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十稜龍紋洗以及「大明成化年制」款的歲寒三友紋青花高足碗,它們釉中無色或藍色的、亮晶晶的單個或成群氣泡,已經變成了暗紅色、褐色或者黑褐色。
  • 談怎樣鑑定明清甜白釉
    成化的甜白釉器可從足底露胎處見其製作、胎質的精細程度,薄胎者有「卵幕杯」一種薄如蛋殼為成化獨有。民窯器多仿宣德、成化、弘治款,有青花書寫,也有暗刻楷書款,以青花為多。清代仿品仰光透視胎釉呈青灰色,現代仿品暗花、暗款過於清晰。
  • 古瓷底足鑑定25招:每一條都超級實用!
    我們在鑑定瓷器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瓷器的神韻,器型,釉面,畫工,款識,發色等等來鑑定。
  • 鑑賞青花小香爐,清代瓷器鑑定專家張杰老師教您最實用的鑑定小技巧!
    像這一類型的鐵鏽釉,流行於清代中晚期,可以經常採用青花加鐵鏽釉、青花哥釉加鐵鏽釉或是青花哥釉粉彩加鐵鏽釉的裝飾手法,在清代的中晚期非常流行。而且在很多瓷器的底部的款識可以採用鐵鏽釉上面刻成化年制寄託款,也是在這個時期非常流行。
  • 明嘉靖青花瓷鑑定要點
    嘉靖青花瓷出現工藝發展的主要原因:明代中後期商品經濟發展;民窯與官窯並進,民窯技術活躍;國外市場的需要;朝廷徵瓷量大增,御窯廠將部分瓷器分派民窯,開展「官搭民燒」,官窯和民窯互相促進和創新技術。  青花瓷釉與造型——嘉靖官窯器的小器物製作精良;而大器物胎質不如前朝,多粗糙,接痕明顯,胎壁趨向厚重。小型器物底足,接痕都打磨光致;大型器物底足修整不工整並有跳刀現象。  嘉靖胎釉為明代瓷釉中最厚。釉面較厚之處閃有鴨蛋青色,在腳下和足底處更為明顯,這種釉也叫「亮青釉」。仿製品無此效果,只能出現閃黃色,或桔皮紋。這是鑑定嘉靖胎釉真、偽的重要標誌。
  • 耿寶昌:成化鬥彩與雍正鬥彩有何不同?五大鑑定圖文詳細對比!
    應該說,在雍正粉彩沒有出來之前,當得起雅致這個詞的瓷器,唯有成化鬥彩。成化鬥彩可是收藏品中的當紅炸子雞。也難怪,從一出世,這個專為皇帝私享的御窯瓷器,就名氣極大。萬曆時期離成化不遠,當時御前有成杯一對,值錢十萬。可見這個成化瓷從古至今都是大神級別的名貴文物。直到現在所提到的雞缸杯都是以幾個億來結尾的。鬥彩在所有的彩瓷品種中,最為顯著的特徵是柔和淡雅,也因其價格高昂,越來越多的仿品出現於市場上。
  • 瓷器鑑賞:「仿品」,沒有歷經歲月的痕跡!
    現為北京元青花俱樂部副會長,天下收藏俱樂部專家團專家;曾擔任多家電視欄目的鑑定專家或特約鑑定嘉賓,CCTV央視《記憶中國》收藏系列節目鑑定專家,河南省電視臺《華豫之門》瓷器組鑑定專家、陝西衛視《華山論鑑》欄目瓷器組鑑定專家。
  • 明代永樂青花瓷器市場表現及細節鑑賞
    特別是永樂、宣德和成化燒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裝飾豐富而著稱於世。由幹永樂、宣德兩朝年份相接,都處於青花瓷器燒制的鼎盛期,而且二者在燒制工藝上相延續,器型、釉面、紋飾都很相似,因而後人便有了「永宣不分家」的說法,明代景德鎮一躍而為全國造瓷事業的中心。如果說元代的青花瓷器曾動搖了青釉瓷器的地位,那麼從明代起景德鎮的白地青花瓷器,便開始取代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