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專稿】因為收費5毛錢鬧得沸沸揚揚的豐巢科技,在5月15日向用戶道歉,並同時調整新收費政策。在智能快遞櫃投入重金的菜鳥驛站,對外宣稱,暫存包裹不會對外收費,無論存放多久,都會免費保管。
一個收費,一個免費,站在前臺是豐巢和菜鳥,背後則是順豐和阿里巴巴,為爭奪快遞最後100米在激戰。
豐巢新政終結,菜鳥「追殺」
疫情之下,很多小區封閉管理,無接觸送貨必然。豐巢宣布於2020年4月30日上線會員服務,原本免費的服務開始收費。根據收費標準,普通用戶可免費保管用戶包裹12小時,超時後,每12小時收取0.5元,3元封頂,法定節假日不計費。
當然,如果成為豐巢會員,用戶將以5元/月價格享受滯留包裹保管7天,並獲得5元豐巢寄件優惠券以及視頻網站7折購買折扣券。
會員服務消費者可在線上進行選擇,未經消費者同意情況下,將不產生任何費用。針對多次滯留包裹在櫃佔用資源的用戶,豐巢將在兩次免費取件過程中詢問消費者是否要選擇延期保管服務,如仍不同意使用的用戶可選擇不再允許其快件投遞入櫃。
新政頒布後,引起各界關注,也被盯上熱搜。輿情沸騰之下,多個省郵政局、中國消協先後發聲,大意是豐巢收費政策要顧及用戶意見。
堅持半個月後,豐巢在5月15日深夜發布說明,對用戶道歉,並調整收費政策:18個小時內免費,超時後在12個小時之內收費5毛,封頂3元。國家法定日、寫字樓周末免費存放;因為系統升級,豐巢新政從5月20日開始實施。
智能快遞櫃有三大玩家,豐巢、中郵智遞和菜鳥驛站。豐巢對外道歉,調整收費政策,菜鳥驛站5月15日對外宣稱,顧客包裹可以免費存放,時間不限。
從商業角度,智能櫃收費制是通行模式,但企業做法有別。有企業是單向收費(即只面向快遞員收費,對消費者免費),有企業雙向收費(對快遞員寄存收費,對消費者超時取件收費)。菜鳥是單向收費,豐巢和中郵則是雙向收費,具體在收費制度也有區別。比如速遞易會免費保管24小時,超時則在24小時之內收費1元,封頂5元。
當豐巢收費時,菜鳥免費,對於快遞員來說,選擇哪一方寄存包裹呢?
豐巢背後是順豐系
企查查顯示,豐巢科技2015年6月成立時,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等聯合投資5億。但5億元顯然不夠投放終端快遞櫃,所以豐巢在2017年1月進行A輪融資,金額為25億元,原有股東跟投外,還引進國開國際、博時資本、鐘鼎資本和上海熠遙。
2018年1月,豐巢B輪融資20億,投資方包括申通快遞、鐘鼎資本、瑋榮發展、啟盛創業、豐巢投資、福杉投資、鼎暉孚涵、滙豐投資、順豐控股、長星成長、普洛斯。2018年6月,豐巢再進行融資,金額未透露,投資方只有一個:深圳瑋榮。
豐巢科技最新股東方是:大股東是深圳瑋榮,持股為46.07%,第二大股東是順豐投資,第三大股東是明德控股,分別持股為30.29%、12.28%。順豐投資由順豐控股100%持有,明德控股100%持有深圳瑋榮,也是順豐控股控股股東,最終控制人就是王衛。所以豐巢是順豐控股參股公司,也是關聯公司。
豐巢其他股東管理層持股5.87%,上海熠遙持股2.86%,惠州仲長金啟盛、珠海清河滙豐持股為1.66%,0.98%。最大可能是2018年6月,唯一投資方順豐系的深圳瑋榮全部注資,創始股東申通、中通、韻達和A輪、B輪機構投資者,此時退出。
阿里順豐博弈「最後100米」
業內曾測算,一臺智能快遞櫃在投入市場前的成本為7萬元左右,這還不包括物業費用、電費以及運營管理費用。但快遞櫃服務企業普遍虧損狀態。2019年,豐巢營收16.14億,淨虧損7.81億。同期,速遞易營收4.29億,淨虧損5.17億。
而菜鳥驛站背後大股東自然是菜鳥網絡,阿里巴巴集團是菜鳥網絡大股東,因此智能快遞櫃背後就是阿里巴巴和順豐係為物流最後100米在激戰。
順豐控股市值為2000億元,年利潤不到60億元。而菜鳥網絡顯然背後股東實力更為雄厚,阿里巴巴市值超過5500億美元,年利潤近1700億元。
不過,5月5日,順豐控股發布公告稱,參股公司豐巢開曼、豐巢開曼子公司豐巢網絡擬通過股權重組方式收購中郵智遞,收購完成後,中郵智遞將成為豐巢網絡全資子公司。豐巢為做大做強智能快遞櫃主業,整合優質資源,快速搶佔快遞物流「最後1公裡」優勢區位。
重組後,豐巢將擁有市場第一大佔有率。根據天風證券研報數據,截至2020年3月31日,豐巢櫃機佔比約44%,中郵速遞易佔比約25%,收購后豐巢市場佔有率將達69%。即便剩餘全部是菜鳥驛站,市場佔有率也只有31%。另外,從網絡效應來看,豐巢在一二線城市市佔率更高,一線城市市佔率超過70%,而中郵速遞易則依託中國郵政優勢,在低線城市布局廣泛,雙方有較強互補關係。
在快遞領域順豐激戰阿里系(菜鳥網絡+三通一達);在快遞櫃領域,從當前市場份額看,是順豐系領先;最終結果是有一個倒下,還是形成兩強抗衡,還需要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