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媽媽抱怨
怎麼生了三四個月了
好像肚子裡還有一個
也有不少心急又勤奮的媽媽
一生完娃就跟仰臥起坐死磕
辛苦做了幾個月
肚子還是松垮垮地凸在那裡
甚至肚子越做越大
更有卸完貨好幾年還在的大肚肚
其實在辣媽人生的道路上
還有這麼個「絆腳石」
——腹直肌分離
東莞市第三人民醫院每月會接診患腹直肌分離的產後女性。市第三人民醫院產科的冉雪蓮副主任醫師提醒,產後別迫不及待地開始腹部鍛鍊(如仰臥起坐等),最好先到醫院做一個全面檢查與評估,看看腹直肌分離的情況,再在醫護人員的專業指導下進行鍛鍊。盲目運動,非但達不到理想效果,還可能損傷腹部肌肉,加深腹直肌分離程度,如果導致盆底功能障礙,那可是得不償失。
其實,當了媽媽的人都知道,生產後肚子並不會馬上變回懷孕前,甚至很長一段時間,肚子都是松松垮垮的,部分媽媽還經常便秘,怎麼鍛鍊都無濟於事。冉醫生表示,這都是腹直肌分離惹的禍。
啥是腹直肌分離呢?
我們的肚子上有8塊腹肌,這8塊腹肌之間,有一條白色的組織,叫做腹白線,就像拉鏈一樣,把肌肉拉在一起。但是懷孕期間激素會讓肌肉組織變得鬆弛,而被胎兒撐大的子宮會把肌肉群給撐開,於是腹直肌中間就出現了一片空隙,這就是腹直肌分離。
幾乎所有孕媽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區別在於分離程度。第二次妊娠的時候,腹直肌分離的程度會加大。
哪些人容易招惹產後腹直肌分離呢?
身材嬌小的媽媽、腹壁肌肉較弱的媽媽(高齡二胎),腹肌容易被撐得更開;雙胞胎、多胞胎的媽媽,懷得比別人大,腹肌也容易被撐得更開;二胎的時候,腹直肌分離比頭胎更大一些;胎兒大的情況,腹肌分離也更大。
在孕期,這種腹直肌分離不會有疼痛感,但是無法恢復。有些嚴重的,躺下屏住呼吸時,觸摸肚臍能感覺到有個大洞。
嚴重者產後肚子突出,怎麼也瘦不來,而且腹直肌分離會還會影響健康,使得脊柱穩定性下降,導致腰酸背疼等問題。
冉醫生表示,分娩後如果沒有正確的康復指導,分離的腹直肌很難恢復原位。治療師一般會結合每位患者的情況,設計專用的治療程序。
市第三人民醫院盆底康復中心護士長鍾玲,就遇過一位來就診的產後媽媽,腹直肌分離嚴重,寬度達到8公分,腹部看起來就像一個乾癟的氣球,不僅難看,這位媽媽還常感覺腰疼得直不起來。
後來,這位媽媽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2個多月的規範治療,分離寬度收縮為1.5公分,外觀上基本恢復正常。
一般來說,去醫院做CT,可以準確地測量腹直肌分離的寬度和長度。不過,大家也可以在家進行自我測試。
自檢方法:
1、先仰臥,兩腿彎曲露出腹部;
2、腹部用力屏氣,將頭和肩緩慢地抬離地面;
3、配合手指下壓臍部稍上的區域,感覺到兩側腹肌向中間擠壓手指,然後用手指測量兩側肌肉的距離。
肚臍上方、下方或同一高度,三個區域都要測試!
正常:2指以內(含2指)
需改善:2-3指,別盲目運動
需就醫:3指以上
● 超過3指以上
屬於比較嚴重,可能會引起疝氣、漏尿,甚至小腸從腹壁突出,需要及時就醫。
● 兩指以上,三指以內
可採用正確方式來改善腹直肌分離。但要注意,千萬不要做仰臥起坐、卷腹等軀幹扭轉負重練習,因為會加重腹直肌分離情況。
產後運動要循序漸進,不建議一下子就去參加普通健身房的各種操類運動。可以通過瑜珈、普拉提等舒緩的動作找到身體感覺,恢復體力。
這是國外健身教練的一個8分鐘鍛鍊腹直肌的視頻,動作簡單輕緩,在家就能完成。
Step1
核心收縮
緩慢躺下,全身放鬆,抬起雙腿,保持雙手放在腹部肌肉上,緩慢呼吸地同時收縮腹部肌肉,感受到內部肌肉緩慢地靠近脊柱。保持這個姿勢30秒後,放鬆肌肉,大概重複10次左右。
Step2
交替伸腿
雙腿屈曲,向下滑動一側腿部,再滑回來,重複20次,換另一邊。
Step3
踩車輪
一側腿倒踩車輪,20個,然後換另一邊腿。或者兩邊一起做也行,就像倒踩自行車。
Step4
仰臥抬腿
雙腿彎曲,仰臥抬頭,肩膀離地,手推大腿,腹部用力,堅持3秒,放鬆。做10組。
注意事項:
>>始終保持脊柱和骨盆的中立位,能感到做動作時腹部有用力。想像骨盆上放了一瓶水,不能讓瓶子倒掉。
>>過程中配合呼吸,滑動/伸展/觸地時呼氣,恢復時吸氣。
進階版
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厲害,平板支撐是練習腹部核心力量的很好方式!
保持身體穩定,停留1分鐘,可以將膝關節離開地面,做完全式平板支撐。在動作標準的情況下,保持時間越長越好。
注意事項:
>>標準動作是整個過程中不要塌腰,收緊腹部,不要塌肩,肘關節用力壓向墊子。
覺得很難堅持?
想想肚子又可以恢復到平坦性感的樣子
趕緊咬咬牙訓練去……
祝點讚的都有漂亮馬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