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吃雞蛋,幾乎人人都喜愛。其營養價值高,燒煮方便。我女兒在幼兒園時就確定最歡喜吃的食物是雞蛋。現在她已踏上社會工作多年,還是愛吃雞蛋,而且她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雞蛋不管是蒸煎炒煠,都好吃,要想把雞蛋燒得難吃,那可是要有相當水平的,一笑。
據說人類開始品嘗雞蛋是距今6000年前,在黃帝時代,咱們邳州先民訓鳥成雞之時,當然是煨著吃的情況比較多,有一堆火就行,如有少許水參與,煮著吃也經常有,方便。
如我這樣60歲出頭年紀的人,前30多年像極大多數國人一樣,不是每天都能吃到雞蛋的,因此能吃蛋從來很當回事。有好些人喜歡吃溏心蛋。它是一種將熟未熟之間的蛋,雞蛋內部的蛋黃並沒有完全凝固,還呈現出液態向固態轉換中的狀態。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企業的老總頭一次去德國考察,回來時什麼也沒有看中,偏偏選購了一個煮蛋器,可以每天早上起來計時做溏心蛋,很得意它給人的口感類似大閘蟹的蟹膏,吃得舒心。「蟹粉蛋」也是,微酸適口,十分誘人,將雞蛋的蛋黃和蛋清分別炒熟,添些薑末、白糖和陳醋,竟然能做出蛋黃似蟹黃、蛋白似蟹肉的「蟹粉蛋」,真佩服人的這個創舉。
無事亂翻書,有一次看到寫洪憲皇帝的,感覺鬧哄哄,別的都不曾記住,倒是記住了那個做了83天皇帝的袁大頭有些怪誕的嗜好,這個大身胚的傢伙特愛吃雞蛋,竟然日啖12隻!早餐4隻水潽蛋、午餐4隻煎蛋,到晚上還要吃4隻炒蛋。到頭來他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是不是與狂吃雞蛋有關,不得而知。
上世紀早些時候市民吃雞蛋是需要憑票購買、定量供應的。我的一位文友曾著文回憶50多年前除夕那天,為吃一隻荷包蛋與表妹互相謙讓,在一家子人手中轉了一圈的往事。起初,我有些懷疑此事,文友信誓旦旦不由得我不信。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副食品市場也逐漸放開,吃雞蛋也隨心所欲想吃就吃了。記得當年(上世紀90年代後期)我受單位委託組織一批農民工兄弟去沙家浜旅遊休養一周,旅館安排的早餐是吃自助餐,其中白煠蛋敞開吃。有位姓王的農民工小兄弟,眼睛發亮開心煞,其它東西一概不吃,專吃雞蛋,竟一口氣吃了七枚。還說,要不是吃八隻蛋難聽,他還能再吃的。儘管如此,他「王七蛋」的名聲還是不脛而走被一下子傳開了。後來經過深入了解,我才知道「王七蛋」在農村老家是專門將自家的雞蛋攢起來換油鹽醬醋的,很少自己吃,因而特稀罕,也就可以理解了。此事使我聯想到鄧拓先生曾寫過的《一個雞蛋的家當》,說世間有人做美夢,要將僅有的雞蛋孵化成雞,然後讓雞生蛋,蛋再變雞,如此循環往復直到發家致富,後來雞蛋破了,美夢也就碎了。
我妻子婚前在家做小姑娘時,每趟表現好就會得到姆媽燒的水潽蛋作為一種獎勵,因此,至今她每次吃水潽蛋情緒就高漲,心情就特別好。
水潽蛋和油煎荷包蛋我常常吃,但是第一次吃糖醋荷包蛋是在大哥家,大嫂做的,好像無意間借了侄子的光。大嫂指著侄子說,伊平常頂歡喜吃糖醋荷包蛋了。儂嘗嘗看好吃伐?我品嘗了酸酸甜甜的糖醋荷包蛋後,脫口而出道:交關好吃!
雞蛋可以糖醋,這也是一種吃法。回家後我即將好吃的糖醋荷包蛋告知妻子女兒,她們都十分神往,還介紹給小姐妹們。隔天自己還沒有燒了吃,反饋的好評已紛紛在朋友圈收回。於是,趕緊入廚操作,先將雞蛋煎成荷包蛋,蛋黃琥珀油亮,蛋清白嫩細膩,最外層圍一條似有若無的金黃酥脆花邊,撈出備用,放冰糖屑和少許生抽燒熱後放荷包蛋入鍋輕輕翻炒,淋上鎮江香醋調成糖醋味即可入盆、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