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實的釣魚竿,二戰德國105倍徑的81mmPAW 1000反坦克炮

2020-12-26 騰訊網

雖然二戰德國在火炮數量上與盟軍相比差距很大,但是在質量上卻明顯技高一籌,尤其是以克虜伯、萊茵金屬為代表的幾家軍工企業,在相關領域確有不少優秀作品,戰爭中火炮身管倍徑越做越大,彈藥殺傷力越來越高。儘管當時德國研製了身管倍徑達100倍的75毫米炮,不過這並不是德國的極限,德國還有105倍徑的PAW 1000式81毫米反坦克炮。

81mmPAW 1000反坦克炮

二戰中期,德軍的反坦克炮主力已經由Pak 36/37轉向75毫米口徑的Pak 40,後者雖然足以應對德軍遭遇的大部分裝甲威脅,但是作為一種拖曳火炮,它的重量將近1.5噸,限制了火炮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1943年,德國決定研製一種更為輕便的拖曳反坦克炮,這就是PAW 600。這款火炮雖說是身管炮,但是發射原理已經和常規身管炮有了本質區別,它的差異主要在於彈藥。

81mmPAW 600反坦克炮

PAW 600所使用的彈藥分為2個部分,主體由80毫米迫擊炮炮彈改進而來,採用高低壓技術。與常規炮彈發射藥爆燃產生高壓推動彈丸不同,PAW 600使用的彈藥通過一個空心帶孔的柱狀結構實現不斷的加壓推動彈丸,當射擊時燃氣從孔洞外洩一部分,降低初始的膛壓,同時推動彈丸前進;隨著發射藥不斷燃燒直至平衡炮彈尾部和彈體與炮管內壁的氣壓,整個過程中炮彈都會承受一個由低至高的持續推力,從而達到一個較高的出膛速度。

PAW 600的特殊炮彈

比起常規火炮,PAW 600的彈藥出膛速度只有420米每秒,無法依靠動能彈擊穿裝甲,因此反坦克彈藥為空心裝藥破甲彈,能夠擊穿30°傾斜角的140毫米均質鋼裝甲,反坦克作戰的有效射程只有6、700米,最大曲射射程能達到6200米。

因為膛壓更低,火炮身管採用薄鋼管制成,火炮全重降低到590千克,方便火炮的行軍和轉移,反坦克作戰也足以威脅到中型坦克,生產製造起來也更加的簡單,德國曾計劃月產220門,實際產量很低。

81mmPAW 600反坦克炮

有了PAW 600的成功,德國在大約1944年~1945年這段時間又研製了升級版本,這就是PAW 1000,關於這款火炮的信息不多,盟軍也是在克虜伯工廠檢查設計部門的相關資料時發現了有關的微縮膠捲。

PAW 1000應該算是PAW 600的加強版,兩者基本原理不變,不過火炮的發射藥被加強,相應的身管也被加強,為了提高對彈丸的持續加速,身管倍徑提升到105倍。不過這根釣魚竿一樣的炮管並非一根鋼柱鑽成,而是採用了克虜伯擅長的拼接結構。

81mmPAW 1000反坦克炮

火炮炮架直接用sFH18重型野戰炮炮架修改而來,只知道德軍對火炮進行了相關的測試,相關性能肯定比PAW 600有所提升,但到底如何沒有資料留存下來。

以德國當時的情況來看,更加簡單的PAW 600都無法量產,更不要提更複雜的PAW 1000了,德軍既無法分出生產資源用於量產,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訓練士兵熟悉新的火炮,相關設計也就石沉大海。

81mmPAW 1000反坦克炮

不過這種性能獨特的火炮並非隨著二戰結束而隕落,不僅美軍繳獲了PAW 600的實物用於測試,蘇式的73毫米2A28無後坐力炮也採用了類似的發射原理,加強了經典的BMP-1步戰車火力。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的先驅
    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最早的德國坦克殲擊車雖然二戰德國最早服役的坦克殲擊車,是用一號坦克底盤改裝的黃鼠狼1,但是真正從設計上來講,早在1935年左右,元首就提出了研製自行火炮的想法,在1939年9月,使用現成裝甲底盤搭載105或者128毫米口徑火炮的坦克殲擊車思路就已經提出,當時二戰才剛剛爆發幾天。
  • 二戰時期各國火炮裝備介紹德軍二戰時期系列火炮最為強勁且實用
    瑞典福博斯40毫米高射炮福克斯75毫米35倍徑步兵炮要分為野戰炮和山炮兩種,具備承擔一線步兵師戰場火力支援能力,又具備對敵軍坦克進行反坦克作戰能力,在二戰時期曾經有大量福博斯火炮進口到中國戰場參與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在戰場上有力打擊日軍各個主力甲級師單位,當時除日軍的105毫米榴彈炮能夠與福博斯火炮較量外,其餘的75毫米系列火炮無論是射程和威力都比上瑞典的福博斯
  • 二戰中的德國四號中型坦克,如何從支援坦克變成了德國主力坦克
    在武器方面則配備了一門75毫米口徑的Kwk-37短倍徑榴彈炮,火炮倍徑僅有24倍,另配有一挺MG-34通用機槍,其可攜帶80枚各類75毫米炮彈和2700發子彈。坦克的正面防禦為30毫米厚的垂直裝甲,其餘三面均為15毫米,放到當年也算優秀的中型坦克。
  • 德國為何要搞神秘的錐膛炮,炮管前細後粗,打坦克很厲害麼?
    在二戰前,德國軍隊大規模裝備的是Pak35/36式37毫米輕型反坦克炮和Pak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這些火炮機動靈活,射速高、精度好,很受官兵喜愛,但威力顯得過小,如果增加威力只能增加口徑,但火炮的重量就會大幅增加,陷入一個怪圈循環。
  • Pak40反坦克炮,德國人難得的理智,將歐洲撿破爛精神發揚到極致
    關於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戰爆發前夕,當時的萊茵金屬公司就研製過一款40.8倍口徑比的75毫米反坦克炮用於研究,該炮可以在500米的距離上面擊穿64毫米的勻質鋼裝甲。
  • 二戰蘇聯kv85重型坦克和德軍虎式坦克性能上為什麼有天壤之別
    說到二戰初期的蘇聯的kv1重型坦克,在東線戰場上曾經有一段時間是無敵般的存在,而比較出名的還有KV2型重型坦克,這個型號的KV坦克裝備一門152毫米24倍徑榴彈炮,採用的KV1坦克的底盤大多來自1940年蘇聯的生產原型車底盤,其車身裝甲80毫米左右,在德軍閃擊蘇聯時期曾經發生一過一輛
  • 二戰德軍的裝備有多好,一個師的火炮,比日軍一個師團還要多
    其中分別是下轄的炮兵團擁有36門105mm榴彈炮,4門105mm火炮,8門150mm榴彈炮;偵察營擁有3門20mm防空炮,3門50mm迫擊炮,3門75mm反坦克炮,2門75mmleIG18型輕步兵炮、4門81mm迫擊炮;反坦克營則擁有36門75mm反坦克炮;師輜重隊擁有8門20mm防空炮;3個步兵團共計擁有81門50mm
  • 進擊的謝爾曼,二戰後出現的一些M4改進型坦克
    新的車型安裝了法制61.5倍徑75毫米CN 75-50火炮,與AMX-13-75輕型坦克的火炮同款,但不使用自動裝彈機。這種坦克被稱為M-50超級謝爾曼。M-50是用此前各型老式謝爾曼改裝的,包括多種車體和炮塔,並無絕對標準可言。
  • 瑞典在二戰前後所研發的坦克,雖說沒派上用場,但充滿了大膽創新
    瑞典的工業基礎和創造力在這輛坦克上被體現的淋漓盡致,車體結構緊湊,懸掛也具有先見地採用了扭力杆式。其全重8.5噸,前裝甲最大的厚度為15mm,主武器是一門20mm的機炮,後來也有37mm炮版本,最快移動速度可達每小時45公裡。
  • 二戰末期推出的百夫長坦克,如何成為英國戰後第一代主戰坦克?
    但實際上英國在二戰末期設計出了英國第一代主戰坦克——百夫長坦克,也是這款百夫長坦克,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輛挨了核爆後,還能繼續服役的主戰坦克。 一、英國的新坦克?在總體設計上百夫長坦克參考了德國的黑豹中型坦克,正面採用了傾斜裝甲和與主炮相連的大型炮盾,炮塔也採用了鑄造炮塔,車體上也是純焊接工藝製造,再也看不到那些鉚釘了。早期型號的百夫長其正面裝甲厚度為76毫米,後期型增加到118毫米,而炮塔厚度則一直沒有變化,始終152毫米的厚度,足以抵抗當時的反坦克火力。
  • 二戰時十字軍巡航坦克為什麼能在戰場上叱吒風雲?十字軍巡航坦克有...
    說起二戰時期英國的十字軍巡洋坦克,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了,在北非的戰場上叱吒風雲,是英國在二戰期間長期配備的一種坦克。在早期的北非戰場上,十字軍坦克表現出了它出色的續航能力以及強大的火力,有著非常大的優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英國的十字軍巡洋坦克!
  • 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Kv-2坦克的152mm炮可發射高爆彈、穿甲彈、混凝土破壞彈等彈藥,火力十分兇猛。同時這輛坦克還裝有厚厚的裝甲,最厚的地方足有110mm.當這種坦克剛剛投入戰鬥的時候,其厚厚的裝甲兇猛的火力讓面對它的德國軍隊心有餘悸。當時德國主要使用的是3號坦克以及4號坦克,主炮口徑最大75mm,裝甲厚度不過50mm.
  • 130mm炮即將到來,豹二坦克威力將成世界第一?
    (萊茵金屬公司正在研製新式的130毫米滑膛炮,火力將進一步提升)從120毫米升級到130毫米,可不是簡簡單單的將炮管造得更粗,根據萊茵金屬公司估算,新的主炮可能重達3噸,長度為6.63米(51倍徑),萊茵金屬公司同時要為其開發配合使用的各式彈藥。
  • 二戰:德國閃擊波蘭真的出現「戰馬長矛戰坦克」的場景了嗎?
    ,一是突然性,二是武器裝備的優劣將對戰爭起到很大程度的影響,那麼「戰馬長矛戰坦克」正是將武器裝備優劣環境下的戰場形勢淋漓盡致的體現,那麼,德國閃擊波蘭真的出現了如此殘酷的戰場嗎?,波蘭的騎兵就已經裝備了很多重型武器,就拿當時波蘭的騎兵旅來舉例,一個騎兵旅擁有兵力6100人,配備有5100匹戰馬、65臺機械化車輛、輕機槍89挺、重機槍81挺、反坦克槍66挺、46mm迫擊炮9門、81mm迫擊炮2門、反坦克炮14門、75mm火炮12門、40mm高炮2門,在這種火力配備之下,怎麼會出現「戰馬長矛戰坦克」的戰場慘劇呢?
  • 德國製成130毫米超級坦克炮,火力傲視群雄,我們99式該升級了吧
    而穿甲彈威力方面,西方和中俄分別選用120mm和125mm口徑的炮彈,威力基本都能滿足在正常交戰距離摧毀所有主戰坦克的需求,無論是提升炮口膛壓還是改進炮彈材質,能夠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已經不多了。因此,目前來看要提升坦克威力的主要辦法,還是進一步加大口徑。作為坦克裝備的老牌大國,德國再一次在大口徑火炮的發展上走到了世界前列。
  • 德國成功開發130毫米坦克炮,要安裝在豹2坦克上,威力究竟如何?
    (新加坡購買的豹2是最貴的坦克之一)德國軍火公司確實給豹2配備了最先進的技術,比如這次帶有轟動效應的130毫米炮,這種炮是萊茵金屬公司的傑作,這家公司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生產了虎式坦克的56倍徑88毫米炮、虎王坦克的70倍徑88毫米炮和豹式坦克的70倍徑75毫米炮,具備無與倫比的火炮研發、生產能力
  • 美帝也幹了,論二戰裡的坦克巨獸——T28/T95
    說到巨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我們往往都會聯繫到德國和蘇聯。的確,一方坐擁動物園,虎豹象鼠一個比一個令人驚嘆,另一方,則是開啟了把海軍艦炮和陸軍榴彈炮統統搬進坦克的先例,造出來的戰車也是一個比一個粗暴。相反,二戰中的美軍則給人的感覺溫和很多,靠著各種天量謝爾曼的數量優勢,以及龐大的後勤和制空權的保障下,贏得了戰場的主動權。其實,這並不是美軍的本意,在面對德軍重型坦克全方位的性能碾壓下,美軍也動過一些「歪腦筋」。二戰初期,美軍對於裝甲兵的理解,依舊是坦克支援步兵,坦克殲擊車對付坦克的思路,因此開發出了坦克和坦克殲擊車兩種路線。
  • 雞蛋裡挑骨頭,讓盟軍聞風喪膽的88炮,有沒有什麼缺點?
    88炮只是德國8.8cm口徑加農炮的統稱,實際上有很多型號,按大類可以分為高射炮( Flak 18/36/37/41),反坦克炮(Pak 43)和坦克炮(KwK 43)。88炮是一種通用性極強的加農炮,用作防空炮使用時射速高達15-20發/分鐘,可以威脅10km以下的空域(轟炸機基本上無處可逃);它的初速可達1000m/s,使用穿甲彈時0距離穿深在200mm以上,這樣的性能在全世界來看都是非常優秀的。那麼我們要硬給88炮挑出一些缺點,有沒有呢?
  • 回顧二戰德國的鼠式坦克,又是一款中看不中用的「廢材」武器
    一、不切實際的設計 早在二戰之初,德軍就研製出了一款能夠代表日耳曼血統的陸地怪物——NbFz坦克,該款坦克與英國的「維克斯」、蘇聯的T-35一樣,都是多炮塔的重型坦克。雖然由於多方原因只量產了5輛,但德國人通過這一次的研究,已經將重型坦克的原理基本吃透。
  • 二戰德國九號、十號坦克,為了忽悠盟軍編造的坦克
    二戰打到1944年時,德國國內的工業生產已經很難支應前線了,尤其是坦克部隊,在盟軍的數量攻勢面前損失慘重,工廠生產難以補足前線的損失。不過德國坦克並非完全沒有優勢,更強的單車戰鬥力就是最明顯的長處,這也是盟軍最忌憚的地方,一直在緊密的關注德國新式裝甲武器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