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楊揚
在中國,近視患者規模已擴大到6億人,這背後是一個價值千億的眼鏡市場。
如此巨大的規模,也與「暴利」掛上鉤,而來自「眼鏡之都」江蘇的明月鏡片是國內鏡片頭部生產企業,也是被外界討伐「暴利」的對象之一。
在招股書上,明月鏡片的成本可謂相當廉價。
2019年,明月的鏡片單位成本價為6.23元,出廠價約為13.5元——這是一個在市面上相對廉價的價格。但與此同時,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明月鏡片被標出的最低價格為228元一副。
很顯然,眼鏡雖然暴利,但錢並不是都被眼鏡生產商賺了,大部分還是被房地產商「揩油」了。
「從顧客的角度看確實是暴利行業,因為售價是進價的三倍,但是從商家角度上看,可能只是『假性暴利』。」有業內人士表示,運營一家眼鏡店,最大的費用就在於人工和房租,這兩者合計佔比達到90%。
在非一線城市,一家60平米的店鋪,每年租金要20多萬元,按成本來算,每天的銷售額需要達到1600元以上才可以保本。
明月鏡片作為眼鏡生產頭部企業之一,只獲得了整個鏈條中的一小部分利潤,但這並不妨礙明月在鏡片國產化的持續投入。
作為科研水平強大的國產鏡片廠商之一,明月因為敢於在技術上下血本,且國產化出色,被稱為鏡片界的華為。
2002年,謝公晚在上海成立明月鏡片,正式進入樹脂鏡片領域。
眼鏡並非一件普通的商品,中國眼鏡行業的潛力還有待挖掘,機會空間極大。只是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還沒找到突圍的方法。
技術永遠是硬道理。2006年起,明月與日本三井、韓國KOC合作,建立鏡片原料研發生產中心,推出了包含1.71、PMC超亮、超韌、KR樹脂等在內的多款行業領先的樹脂鏡片材料。
此次「奮鬥者」號執行深潛任務,使用到的鏡片就是基於以上研究成果研製而成。
2017年,明月還與知名光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莊松林合作,研發更符合國人眼球結構和用眼習慣的產品。
在質檢方面,明月鏡片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更加嚴格。這也是為何其創辦至今,幾乎沒有發生過質量問題。
人們總說眼鏡鏡片「暴利」,在了解了背後的付出後,你還會指責它嗎?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12月跨年衝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