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余光中:平庸雖穩妥,但絕無色彩!

2020-12-26 讀書的小卡醬

說起余光中,《鄉愁》已成為他的代名詞,而他也因此被稱為「鄉愁詩人」,但《鄉愁》這個代名詞過於響亮,遮蔽了余光中本人的光芒,他在詩歌創作、散文寫作、文學翻譯上的造詣,遠非一首《鄉愁》所能覆蓋,真正了解余光中之後你就會發現,那是一顆明珠,一顆明亮而又富蘊光華的明珠。中國另一位文學家梁實秋評價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這就是余光中,將詩與散文浸透到生命裡的文學家,在眉間氤氳著詩書墨香的詩人。

越是深入了解余光中,就會越是發現他的一生都在顛沛流離,可他卻永久保留著赤子之心。這一點,我在讀《赤子》(余光中散文集)就深有體會,這本書一共收錄了29篇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類別從詩歌到散文、評論,再到翻譯,囊括了他一生作品中最為閃光發亮的部分,以「行走、觀點、創作、回憶」,從追憶在蜀地區的童年往事,到讀書時自己的文學觀念、創作觀點,再到他一生走過的地方以及在那些地方的生活日記、旅行記事。

這29篇散文,每一篇都具有不用的文化色彩。如<塔阿爾湖>中盛讚的菲律賓女人那樣「褐中帶黑,深而不暗,沃而不膩」;如<給莎士比亞的一封回信>中批判的文化那樣愚昧狹隘、僵化陳腐的文化怪圈;也如<幽默的境界>中講述的從容、瀟灑,渾然天成的幽默感;更如<逍遙遊>中感懷的對中華故土思念且懷念的鄉土風情。

讀《赤子》中的文字,好似潤物的風聲、雨聲,輕輕柔柔、慢慢嫋嫋,讓原是浮躁、焦浮的心思沉靜下來,猶如餘先生自己說的那樣:「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正是柔和而又平緩的赤子之心,他才會在<逍遙遊>中寫到:「當我死時,願江南的春泥覆蓋在我的身上,當我死時。」

漫步在余光中的散文中,讀他的每一個文字,就好似我在悠閒自然的走過他走過的每一個地方、每一步路,也好像這位歷經顛沛流離的餘先生,在杭州的暖陽下,給我細細碎碎的講述他的生活感悟與經驗,而我,在細細聆聽這美好的故事、感悟這詩意的人生。

也許是因為餘先生的顛沛離別,他才有了《赤子》中這麼富蘊的境界,他才從懵懂小娃成為了一個至情至性的詩人,才能釀就一壺道不盡的詩意人生。人生淡然如花,行走一路芬芳。

「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有一種瘋狂的歷史感在我體內燃燒,傾北鬥之酒亦無法澆熄。有一種時間的鄉愁無藥可醫。」

相關焦點

  • 經典散文|余光中《寫給未來的你》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12月14日因病去世,享年90歲。余光中是知名文學家、詩人、散文家。他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余光中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個世紀,馳譽海內外,一首《鄉愁》在全球華人世界引發強烈共鳴。除了《鄉愁》,另外一篇散文《寫給未來的你》同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父母。
  • 余光中:李白的嫡系傳人——讀余光中詠李白詩4首
    最妙的是李白既具明月肺腸、俠士風標,亦兼絕代才華、錦心繡口,他的詩以天才的藝術表現了中國傳統社會的黃金時代,被現代學術界譽為「盛唐之音」,所以在余光中詩中乃有「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錦言金句!「盛唐」而雲「半個」者,在語言方式上既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半」字句的新用,又因為杜甫的詩號稱「詩史」,其傑出偉大的作品雖大多寫於「安史之亂」之後,與盛唐基本無涉,而李白同時代卻還有許多優秀傑出的詩人,豈可因稱揚李白而視而不見?一個偉大的詩的時代,天下二分一人獨佔一半也足以不朽了!
  • 讀余光中的《情人的血特別紅》
    余光中的詩歌閃著智慧的靈光,意蘊豐富,語言節制而凝練。最早接觸余光中先生的文字,還是那首膾炙人口的詩歌《鄉愁》,靈巧的詩句,如一枚精緻的郵票,把鄉愁輕輕巧巧地拉出來,讀來有疼的感覺。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旅居臺灣,回歸故裡的民主意識,時時在他的文字中表露出來,《鄉愁》就是其中的一首。
  • 「女兒奴」余光中
    12月14日,詩人余光中走了。提到余光中,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只有一首《鄉愁》。
  • 余光中:仲夏苦夜短,等你在雨中 | 「為你讀詩」
    為你讀詩:敬一丹 | 主持人 淺藍色的夜溢進窗來;夏斟得太滿。選自《余光中詩選》,中國青年出版社在雨中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每朵蓮都象你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余光中余光中,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代表詩作《鄉愁》《鄉愁四韻》等,散文《聽聽那冷雨》《我的四個假想敵》等。
  • 余光中詩選 | 深入解析當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作品精髓
    余光中究竟是如何練成的,其實這是我們今天讀余光中的作品的時候必然在心裏面會存在的一個巨大的疑問。余光中作為一個詩人,其實他跟他的作品的遭遇比大部分的詩人都要來得更複雜。他的中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取得了這樣一個中心地位,其實原來是來自於他早年的時候承受了兩面的攻擊。
  • 《願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路過余光中先生的詩與藝術
    當時讀著,只覺得有些可怖。長大後再讀來,竟不禁鼻頭一酸、心口疼了一下,也是應了那句少年不知愁滋味,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現在才開始慢慢懂得,童年時候不懂的——思親之苦、別離之苦、思鄉之苦。我們的一生,都在時光的河裡流著,身不由己,裹挾著向前,直到東流到海不復還。人生之苦,十有八九,那一二分甜,雖如河底的金砂般稀罕,可若細心尋去,還是有的。
  • 余光中最經典的詩作,時光靜靜地流淌,讀罷卻令人擊築引吭
    詩人余光中也為讀者奉獻了一首經典之作,時光靜靜地流淌,讀罷卻令人擊築引吭。《鄉愁》作者: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 赤子余光中,散文也鄉愁
    余光中,這個名字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知道的,他那首《鄉愁》,寫出來多少人的心聲,特別是海峽兩岸統一的美好願望,感動著無數人,「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分裂離別之苦躍然紙上。但其實余光中不僅僅是個詩人,他還是散文家,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這是余光中寫作的四度空間。
  • 李敖為什麼罵余光中是「馬屁詩人」?
    李敖為什麼罵余光中是「馬屁詩人」?余光中,臺灣詩人,以寫「鄉愁」詩聞名,一般而言,他在大陸口碑很好。其經典詩歌《鄉愁》還是中小學課本篇目。除了詩歌,他還在散文、翻譯領域也有建樹。前後創作時長50年有餘,資格夠老。三年前已經去世了。
  • 莫名其妙被李敖批評,余光中只用了兩句打油詩回應他,太有情商了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寫得也是一樣經典,梁實秋評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但就是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詩人,還是沒有逃得了李敖的痛批。說起來這有些莫名其妙,因為余光中先生一向為人淡泊,不喜出風頭,與李敖也並沒什麼過節。他比李敖大7歲,甚至連同行競爭的算不上。
  • 余光中,著名的不僅僅是《鄉愁》
    余光中,著名的不僅僅是《鄉愁》余光中,福建永春人,一九二八年生於南京,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余光中之《鄉愁》聞名天下,其馳騁文壇也有五十餘年,他有哪些經典之作呢?日不落家余光中第四本純抒情散文集《日不落家》這本散文集余光中第四本純抒情散文集。〈日不落家〉一文是本集的書名所體,與作者的〈我的四個假想敵〉前後呼應,成了他寫四個女兒成長的「姊妹篇」。儘管沒有詼諧自嘲、戲謔笑傲,卻感慨更深、滄桑更長。不但對四個女兒更加疼惜,還加上對妻子善盡慈母之職的讚嘆,因此在人倫的格局上當更為恢弘。
  • 余光中:最無聊的事 | 鳳凰副刊
    文/余光中世界上最無趣的事情莫過於開會了。可惜成就的只是一篇面無表情更無文採的平庸之作,絕無漏洞,也絕無看頭。所以沒有人會欣然去看第二遍。也所以這樣的會開完之後,你若是幽默家,必然笑不出來;若是英雄,必然氣短;若是詩人,必然興盡。開會的前幾天,一片陰影就已壓上我的心頭,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煩。開會的當天,我赴會的步伐總帶一點從容就義。總之,前後那幾天我絕對激不起詩的靈感。其實我的詩興頗旺,並不是那樣禁不起驚嚇。
  • 余光中最美的詩之一
    碧潭 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記憶像鐵軌一樣長》等。
  • 李敖罵余光中「四十年前就該死」,余光中一語巧妙化解,堪稱經典
    這話雖是為了逗樂才說的,但也並不是沒有道理,也難怪現在很多人都把老郭的話當作座右銘。郭德綱講話雖然粗俗些,但句句都說在點子上,讓人在捧腹開懷的同時,也感悟到人生的道理。無獨有偶,著名詩人、學者余光中先生也說過一句相仿的話。余光中與李敖早年便交惡。
  • 余光中的詩,任憑時光靜靜流淌,而你就在我身旁!
    余光中的詩,任憑時光靜靜流淌,而你就在我身旁!余光中老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因出生在江蘇南京,故喜歡自稱為「江南人」。余光中的詩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讓人讀了感覺仿佛是喝了一杯清茶,分外清香。讀了他的詩,不禁讓人拍案叫絕。余光中說:你要是願意,我就永遠愛你;你要不願意,我就永遠相思。
  • 記余光中:鄉愁之外(舊文)
    《鄉愁》在近半個世紀的傳播中,無疑已成為經典性懷鄉文本,甚至將余光中符號成一位「鄉愁詩人」,將他其他的詩作、文章與文學領域的成就與貢獻所遮蔽。那麼,在《鄉愁》之外,余光中是什麼模樣呢?余光中如何看待自己的被符號化?82歲的余光中尚能飯否?他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去把握詩情的?有著怎樣的詩意的鍛打?他又是如何將寫作、翻譯、教書與開車旅行這些事集於一身的?
  • 余光中《鄉愁》之外的至情至性
    余光中先生寫的這首《鄉愁》道出了無數海外遊子的心聲和願望。而余光中先生的一生,正是那一代中國人顛沛流離的真實寫照。 余光中的兩本代表作《鄉愁:余光中詩歌》和《赤子:余光中散文》互為呼應。散文、詩歌一起品讀,更能深切體會到著名文學家梁實秋所評價余光中先生的「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 余光中《江湖》:不是逆旅中的行人,便是命運中的劍客
    讀了余光中先生的很多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是:「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月色與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前面一句出自《歡呼哈雷》,後面一句則出自《絕色》。這是一位怎樣的詩人啊,寫出了仙境中的詩句。
  • 余光中:跨越距離的鴻溝,別樣的「鄉愁」沉澱成時代的心聲
    它在李白和席慕蓉的詩裡,在三毛的文章裡,在鋼琴王子理察·克萊德曼的琴聲裡,歷代描述鄉愁的佳句比比皆是,當代詩人最經典的當數余光中的代表作《鄉愁》,鄉愁也是中國詩歌一個歷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題,余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愁為主題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