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菜裡,甜品總是作為一頓大餐的完美句點呈上。而甜品同樣在香港人的生活中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香港有許多專門經營甜點的店鋪。如果你喜歡吃甜品,那麼去香港絕對不會失望。
以下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香港的經典甜品吧!
紅豆沙
說到甜品,你第一個想到的應該不會是些湯湯水水的東西,但是對於香港人來說,「糖水」堪稱生活必需品。紅豆經過長時間的熬煮成就了濃稠的奶油質地,這就是「紅豆沙」。紅豆沙在香港的大多數甜品店裡都能找到,冷熱均可食用。
紅豆沙也可以搭配其他配料,比如湯圓、冰淇淋、番薯和水果等。有時候,裡面還會添加陳皮,增添淡淡的柑橘香味。除此之外,冰糖在甜湯裡也必不可少。和大多數港式甜品一樣,紅豆沙並不會太甜,甜而不膩是優質的紅豆沙必須具備的特徵。
蛋撻
蛋撻外皮的酥脆和中間的滑膩是絕配,蛋撻在港式點心裡也是絕對王者的地位。你可以在當地的麵包店和茶餐廳裡找到不錯的蛋撻,通常它是搭配茶食用。
現在的蛋撻有了各種各樣的口味,比如巧克力味、抹茶味,甚至燕窩味。
之前我們做過蛋撻特輯,感興趣的可以看看蛋撻的「前世今生」:酥軟香滑的蛋撻就是憑這些徵服全世界的
雞蛋仔
雞蛋仔是十分受歡迎的街頭小吃,甚至《米其林指南》裡也強烈推薦它。這種由雞蛋、糖、麵粉和牛奶做成的甜點,外表呈現獨特的泡泡狀,吃起來外層酥脆,內裡柔軟。
它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口味,比如巧克力、抹茶甚至蛋黃或冰淇淋等。
楊枝甘露
楊枝甘露是港式甜品的入門甜點,這也是一道很適合夏天的甜點。把芒果切成丁,加上椰奶、柚子片、西米、淡奶和牛奶一起做成,通常冷藏後食用,再加上一勺冰淇淋,是夏季解暑的完美甜品。
據說,楊枝甘露是香港利苑酒家發明的甜點,一開始是作為打開新加坡市場的「敲門磚」,後來在新加坡和香港都大受好評。
豆腐花
豆腐花柔軟嫩滑,它本身是無味的,需要搭配糖或糖漿,冷熱均可食用,吃起來入口即化。
傳統的還可以添加紅豆、黑芝麻醬等,現在也會添加各種不同的澆頭。
湯圓
湯圓就是我們熟悉的形式,傳統的湯圓裡面有各種各樣的甜餡,包括黑芝麻、花生、紅豆沙或水果等,煮熟後也可以淋上甜糖漿。
因為象徵著團圓,所以通常是在元宵節、新年期間以及其他重要場合供應。
雙皮奶
雙皮奶通常只由蛋清、牛奶和糖製成。雖然成分簡單,但是製作方法就有些麻煩,它形成了獨特的雙層「皮」,因此而得名。
這種柔軟光滑的甜品口感如同布丁一般,也可以像布丁一樣添加各種澆頭,讓口味更加豐富。
芝麻糊
熱熱的一口黏稠的芝麻糊絕對是冬季的熱門甜品。如果你喜歡黑芝麻,那一定無法拒絕它。
芝麻糊卡路裡含量低,營養卻很豐富,眾所周知,芝麻糊對養發很有好處哦。
腐竹糖水
這是豆腐相關的另一道甜品。腐竹就是豆腐皮,加上冰糖煮熟而成,通常裡面還會加入銀杏和大麥,有時候還會有煮雞蛋。
腐竹糖水冷熱均可食用,而且有助於潤肺降燥。
桑寄生蓮子蛋茶
桑寄生蓮子蛋茶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有些陌生的,它的主要食材就是桑寄生、蓮子和雞蛋。
光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種很健康的甜品了。桑寄生蓮子蛋茶受到很多女性追捧就是因為它具有滋陰養顏的效用。
西多士/法式吐司
法式吐司在其他地區大多是作為早餐,而在香港就成了下午茶。
先把白麵包浸入蛋液中,然後煎炸,通常中間還塗有花生醬或咖椰醬。食用的時候,還會放上大量黃油以及糖漿或煉乳。
杏仁茶
杏仁茶就是用甜杏仁做成的茶,冷熱皆可食用,有時候裡面還會加入糯米或蛋清,以獲得奶油般的質地。
杏仁茶被認為有助於滋養皮膚、緩解咳嗽、哮喘或感冒等。
仙草
仙草是一種略帶苦味的果凍狀甜品,通常被切成小方塊。
傳統上,仙草會搭配糖漿食用,也可以在冷藏後配以芒果、甜瓜等新鮮水果。
班戟
班戟這個名字第一次聽有點奇怪,其實它就是煎餅(pancake)的音譯。
班戟外皮光滑細膩,裡面塞滿了果肉和奶油餡。冷藏後,還有點「冰皮」的感覺。常見的班戟有芒果班戟和榴槤班戟等。
芒果腸粉
腸粉我們都知道,而芒果腸粉就是在傳統腸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主要就是把鹹點做成了甜點。
裡面除了芒果肉還有椰子果凍,外面也淋上了芒果糖漿。如果你喜歡吃芒果,那你應該也會喜歡它。
菠蘿包
傳統的菠蘿包是沒有菠蘿的,因為它頂部的脆皮形狀類似菠蘿才得名。
中間夾上黃油的菠蘿包也被稱為「菠蘿油」,剛出爐的菠蘿包熱騰騰的,中間夾了一片冰涼的黃油,所以又有一個名字叫:冰火菠蘿油。
老婆餅
這是一種傳統的粵式糕點。薄薄的糕點外皮裡面,包裹著冬瓜糖、潮州粉,有時候還有椰子和杏仁醬等。吃起來入口即化,甜而不膩。
以就是今天的港式甜品特輯,如果有遺漏的,歡迎在評論裡補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