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體驗|對於生活的重新思考

2020-12-18 創見人生

前段時間在和朋友聊天的過程中,她告訴我,現在的自己是自由了,也獨立了,可卻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整個人缺乏一種前進的動力,活的頹廢且無力,她問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簡單介紹一下她的情況:

她自己和朋友合夥創業,目前已經步入正軌。生活無虞,戀愛可談可不談,工作也沒什麼特別的壓力,而生活中也沒什麼非做不可的事。就像她說的,自由、獨立,但是挺沒勁的。

無獨有偶,就在這周,另外一位朋友在深夜和我聊起了生活沒意義的話題。他聊起這個話題的起因頗有意思:

他一人在上海,收入尚可。但對於自己為何而打拼,經常感到茫然。你說買車買房吧,可買這些對他而言有什麼意義呢?那僅僅只是一個可選項。有和沒有似乎並無什麼特殊的區別。雖然他工作依然很努力,但這種虛無且矛盾的念頭,卻始終揮之不去。

生活中就是這樣,總會遇到各種問題的困擾。時時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這些問題,之前也包括現在,都曾零零散散地困擾著我。不過忙碌的工作節奏,使得我要麼思考不了,要麼就給混忘了。貌似在生活,不過是被某種洪流裹挾著往前走。

剛好,他們嚴肅認真地提出來,其實就給我內心種下一粒種子,只等機會合適,這個種子就足以發芽。

而這個機會,就是我最近剛參加的一次「轟趴」。

去參加所謂的「轟趴」,原本只是好奇,想看看到底有什麼項目。結果我一去,就是在廚房為晚飯忙活了近5個小時。另外,晚上還帶著兩個孩子睡覺,一個剛滿一歲,一個剛上一年級。剛滿一歲的那個,因和我這個陌生人在一起缺乏安全感,一晚上哭了七次,我也陪著一起七醒七睡。同時也擔心小孩子夜裡睡覺不安分,著涼,一晚上我躺的是提心弔膽。

算是體驗了為人父母者,一天的大致生活:生火造飯,帶娃睡覺。

有了具體的生活,就有具體的感受,而這就是我展開思考的契機。

我其實並沒有什麼下廚的經驗,尤其是準備十幾個人的晚飯。雖說有幾個人幫忙,但我頭腦裡唯一殘存著的就是,母親在廚房炒菜做飯時的畫面。與其說我在做飯,不如說是不斷回憶母親做飯時的情景和步驟。

一邊回憶,一邊照葫蘆畫瓢。

同樣,哄孩子睡覺也是如此,靠的全是回憶和本能,還有成年人的責任心。

這種回憶,讓我想起了「生活」,一個完整而生動的生活。有無休止的勞作,付出的汗水,也有收穫時的快樂。雖然一切平淡,但其真實和豐富本身,足以讓我的感受變得細膩、飽滿。

這樣的體驗喚醒,於我而言就像是一針解毒劑。

每天朝九晚六,上班打卡下班睡覺的「生活」,很容易讓我產生一種錯覺:生活就是這樣孤立的、乾巴巴的。每天讓人感到興奮的,無非就是業績的提升和工資數字的變化。

除此之外,就是冗長而枯燥的流程化事項。

人不再像人,僅僅只是一架高速運轉的機器。至於生而為人的細膩感受與複雜情愫,在這樣的處境中,很難容身。

有人給這種生存狀態起了個名字:乾電池。

頗為形象。

晚上回家充電,白天去公司放電。現代人經常熬夜,這就意味著很多時候電量還沒充滿,就得去公司透支放電,這無疑也在加速「乾電池」的損壞。

為此有人甚至懷念當韭菜的日子。因為韭菜雖然被收割,但好歹給見見陽光,不時還有雨水的滋潤。

我們難免會受環境的影響和塑造。而這樣的生活,很容易將人變得單調、乏味、狹隘和偏激,因為它會從根本上抹殺一個人對生活的感受力。

沒有了對生活的具體感受,一個人是很難熱愛生活的。畢竟,一輩子若只剩下三萬次充電和三萬次放電,又有什麼可熱愛的?而喪失了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便很難獲得源源不斷的內生力量。

此時,調動起人的,就只剩下赤裸裸的欲望和各種感官上的刺激。

活的盲目,死的糊塗。我最近就經常身處這種狀態之中。

難怪,我那位朋友覺得「生活」一點意思都沒有。因為這些刺激不能停,而且刺激需要越來越大,永不饜足,不然就會被一種巨大的空虛和無聊所包圍。

再說了,欲望也不是想滿足就能滿足的。畢竟,絕大多數人都會成為平庸的人。只得整日活在焦慮、不滿和恐懼之中。

這次意外的體驗,給了我一個窗口,讓我重新開始觀照自己,觀照生活,跳出生活看生活。

非常遺憾的是,雖然活了這麼多年,也貌似懂了很多道理,但其實我從來沒有真正地生活過,不知生活為何物。

小時候受父母姐姐的護佑,他們的存在,讓我免於承受生活的辛勞;學校讀書時,整日沉浸在抽象的數字和文字世界裡;工作時,依然是兩點一線的模式……

這樣的成長履歷,讓我始終和生活本身隔著一段距離。正是這段距離的存在,我始終都在漂浮著,也難以獲得完整的生命體驗。

連根拔起,就是我自己的生存狀態。

在這種狀態中,我自由,我獨立,但我也迷茫。貌似有很多選項,可很多選項也就意味著沒有選項,選擇困難。尤其當我深陷流水線般的工作狀態時,連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都容易給弄丟。

我倒不是羨慕父母那輩的生活,也不覺得操勞半生的父母,他們的生活有多麼美好。而只是藉由這種回憶,讓我跳出自己的局限,獲得對於生活的整體認識。

通過正視自己的生活經驗、直面自己的過往,和生活產生真正的連結,我發現自己其實是有來處的,我的身後有歷史,生活之於我是真實且具體的。

我並不是沒有根,只是被遮蔽了而已。

雖然我還是不清楚自己將要過何種生活,也不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在哪,但有一點,只要我願意,我是能夠從生活中獲得體驗,汲取力量。我依然熱愛生活!而且,對生活的這種體驗本身,還能幫助我糾偏,防止我徹底迷失。

如此,也就夠了。

Ps:請相信,我所說的都是錯的。

相關焦點

  • 2020清明節: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命與離別的意義
    今天上午10時,汽車、火車、艦船的鳴笛和防空警報的鳴響,提醒我們生命是如此脆弱和珍貴。疫情和山火帶走的生靈,讓我們所有人不得不再次直面死亡這個沉重的話題。
  • 天門山翼裝飛行女孩,熱愛生命,你讓我重新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
    安安的人生,讓我重新開始審視生命。一種抓住每時每刻去感受生活的感覺;一種不需要鬧鐘就興奮地起床,去實現一天計劃的感覺;一種戀愛的感覺,對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生活本身。安安的選擇,選的的確不是一般人的選項,我突然能理解這些選擇,甚至是一種羨慕。在我看來,安安是在勇敢地對抗生命的麻木感,她雖然年輕,卻早早看清了生活。
  • 快手時光機刷爆朋友圈背後 是人們對生命的思考
    原標題:快手時光機刷爆朋友圈背後 是人們對生命的思考  中新網4月27日電 今天,你周圍的朋友變老了嗎?  小表情背後的深度思考  一個小小的魔法表情,為何在短短三天之內成為現象級的「爆款」應用?如果說一開始網友們或許只是獵奇,但當看到手機中的自己,頭髮逐漸斑白,皮膚開始晦暗多斑,最終臉腮塌陷牙齒掉光嘴巴乾癟,那麼真實那麼逼真,直擊內心深處,公眾心目中最柔軟的一部分瞬間被打動了,有些人甚至是笑著開始玩,玩著玩著反而開始哭了。
  • 在人生錯位中體驗當下生命的豐盈——對於高考作文題,語文教師石...
    在人生錯位中體驗當下生命的豐盈這次的浙江高考作文關注每個學生的當下,關注每個學生對當下的真實體驗思考,這也是我們寫作教學一貫的教學宗旨。在人生錯位中體驗當下生命的豐盈,我們當代青年有真話可說,有真情可表。
  • 在沈從文的《生命》中看到:一個抽象的男人思考具體生命的意義
    這種抽象的生命探索在散文《生命》裡也指向普通人應對於生命的反思。《生命》裡生命具體化就是指的生活,生活是有多面性的,包括生活的哲學思考,生活的秩序習慣,充滿激情與情慾生活狀態。這就是沈從文的生命:立體的,多向的,有很多角度層次的融合疊加。當然,讀他的文章得適當分辨出來抽象與具體,抽象的生命則包含在具體之中。
  • 《小黑魚》:小主角尋找自我的歷程,蘊涵著生命的思考與教育意義
    在這一部分7幅畫中,每幅畫作者都用了不同的繪畫技法,把小黑魚落單後傷心、恐懼、孤獨、觀察、思考、發現,重拾生活熱情的過程進行了有力的表現。小黑魚生命的歷程與現實生活的我們是何其的相似。小時候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下無憂無慮,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在這個世界是怎樣的存在,也不用思考該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 旅行是另一種生活方式,帶給我們全新的思考,也給予勇氣
    生活如果能夠拒絕那就不是生活了,只有處於極少數處於生活鏈頂端的人才有選擇的機會,大多數人只有默默接受。疲憊便會隨之而來。此時的你,是否對自己當下的生活感到疲憊,如果是,那麼就放下一切,義無反顧得去旅遊吧。有人或許會說你是個懦夫,不敢面對自己的生活,想在旅遊中逃避該有的現實。其實不是這樣的,旅遊也是另一種生活方式,它只是多了幾分隨性,多了幾分自由。
  • 吉他生活美學|對於練習音階的流暢性,流動的是感覺還是思考?
    感覺與思考,我個人覺得,感覺是一種立體全面的模糊概述,而思考,偏屬分析性與具體多些。對這兩者去整合、或回觀留意的人,其實是不多見的。特別對於彈琴,音樂上的很多「音符流逝」,是難用筆去記錄得下來的,目前而言,錄音是唯一比較好的「流動方式」,這也是樂譜與錄音的差別。多數人的進階程度裡面,一般要花數年的時間去練習和堅持,比如不少學生來到了速彈狀態時,我教過的學生中大部分人都會問到怎樣彈才能更快。
  • CHATTY 101''|SAMUEL GU YANG:放慢步伐重新思考
    儘管疫情在大氛圍內帶來的都是負面影響,但這在楊桂東看來,也是一次可以放慢步伐重新思考的機會,重新思考時裝設計師在當下的大環境下,能夠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新浪時尚:對於雲走秀這種發布形式感覺如何?楊桂東:這次其實是我們首次參與上海時裝周雲發布形式,對我們品牌是一個新的嘗試,疫情的影響改變了我們原計劃新系列的呈現方式,但這次許多中國媒體都非常支持。
  • 激發大腦的創造力 重新整理思考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比比皆是。那針對此種現狀《思考的整理學》給出了我們具體的方法。通過對思考的整理,我們得以將碎片化的信息轉化為生動的想法,避免在重要時刻手忙腳亂,在隨時隨地的思考鍛鍊中使思考實現質的提升,讓大腦成為擁有創造力的工廠。
  • 『Prana生活』· 完美生命滋養方式
    停下來吧,在嘈雜的生活當中,你還能憶起生命如初的樣子嗎?你擁有的已經足夠的多,還需為自己包裹多少層華麗的負擔呢?生命需要剝離,剝離那些讓你遠離真正自我,陷入混亂的闖入你大腦中的那些叫囂。在這場重新覺知並顯現內在本質的過程裡,你會觸摸到生命的實相到底是什麼。
  • OriginOS 深度體驗:設計和交互全面進化,vivo 重新思考了手機系統...
    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度體驗,下面就來聊一聊我們的使用感受。全新且更自由的桌面布局Origin 的含義是原始、本原,系統的中文名字叫原 OS,它相比原來的 Funtouch OS 並不是替代關係,而是一種全新的交互,提供另一種體驗。
  • 獨居生活與孤獨體驗
    是否選擇獨自老去成為老年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命題,而當必須選擇獨自老去的時刻到來,如何適應清閒的退休生活,如何面對機能下降的身體和時常侵擾的疾病,如何承受精神的空虛和周遭親友的故去,則是老年人必須獨自思考和練習的生活常態。
  • 8個生命深度思考感悟,認識生命價值,讀懂人生意義
    3人類的智慧,來自自身意識與潛意識的緊密交匯,透過生活體驗與時日的磨練,我們得出寶貴經驗,然後敢於面對未知的未來,繼續奮勇前行。對於天地人事物的正確認知,除了端賴事實基礎,我們其實還可以透過靈性成長和不斷思考探索,去感知生命的真正意義。
  • 重新思考MMO遊戲
    這樣的遊戲依然很好玩,對於大多數現在的《魔獸世界》玩家而言也是可以接受的。事實上,以這個遊戲現在的形式,玩家每次登陸上所要接觸的人並不會很多。如果殺死一條龍只需要八個人,玩家的社會圈子會更小,這一點讓其他的成千上萬的玩家變得無關緊要。這並不是說其他的玩家存在是一件壞事:只是他們並不是這類遊戲最重要的事情。也可以設計一個讓和其他很多很多人的互動成為最重要特性的遊戲(虛擬生活之類)。
  •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在迷失的歸途,重新找回自己
    我想,這大概是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就是最初的自己,那個從呱呱落地,最真實的自己。耶穌說:「一個人賺得了整個世界,卻喪失了自我,又有何益?」有兩部熱播電視劇,一部叫《二十不惑》,另一部叫《三十而已》,記得看到一個網友評論: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夾在中間,迷茫不已。你是不是也是這樣迷茫呢?
  • 《致命復活》:新冠疫情下人與自然的重新思考
    《致命復活》:新冠疫情下人與自然的重新思考 2020-07-26 0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好的告別》:死亡是生命不可逃避的終點,也是思考人生意義無法...
    但這對忘年交,卻在這裡開啟了一趟奇特的思想旅程:如何在平凡而生動的人生旅程中找尋自我,思考死亡之於人生的真正意義。那些讀過這本書的人,會有著怎麼的評價和感受呢?本期內容,我們為大家摘選了部分讀者的評論。· · ·蔣林《最好的告別》 @請種花對於未知的事情,人們都會抱有一種恐懼的心態。人人皆知,有生必有死。
  • 學會一個人生活,學會獨立思考——因為你終究會是一個人
    導語:學會一個人生活,學會獨立思考——你終究會是一個人從哲學上看,每個人與別人都會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聯繫,剪不斷理得還亂。意思就是說我們生活在人世間不能夠成為一個單獨的個體,或多或少會與別人發生這樣那樣的關係和聯繫,其實這是一個真實的道理,畢竟我們睡在床上就與床發生了聯繫,吃飯的時候就與碗發生了聯繫……那麼拋開哲學,我們就一定會與別人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聯繫嗎?很多人都在問我們就不能夠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生活嗎?就必須要依賴別人而活?沒錯,作為一個個體,你終究會一個人生活。
  • 活著只是暫時,死亡才是永恆,再次思考生命的意義
    你經常思考嗎?如果有一天你問自己,既然所有的生命都會消亡,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在哪裡?要麼,你是遇到了人生的困境,一時難以走出,由此生出的悲觀思想。要麼,你就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對於問題你喜歡尋根探底,對於自身,也會問:我是誰?我從何處來,我將去何處?我存在的意義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