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飲食可以改善大腦健康,生酮一開始是用來治療癲癇的,只是最近幾年才被很多人用來減肥。
癲癇與腦細胞興奮過度有關,它很難治療,雖然有許多抗癲癇藥物,但這些藥物對至少30%的癲癇病患者是無效的,這種類型的癲癇被稱為難治性癲癇,或耐藥性癲癇。
在1921年,Russell Wilder博士首次用生酮飲食來治療兒童耐藥癲癇,他的飲食提供了來自脂肪90%左右的熱量,並且已被證明可以模擬飢餓對癲癇發作的有益影響。
雖然生酮飲食預防癲癇發作的確切機制仍是個謎,但研究人員認為,這與神經元穩定性的提高、大腦線粒體和線粒體酶的上調有關。
生酮飲食,還被認為可以改善老年痴呆,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痴呆症,也被認為是一種3型糖尿病。
這是一種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疾病,大腦會形成斑塊和纏結,導致記憶喪失。
碳水化合物會增加葡萄糖和胰島素,生酮飲食限制了碳水化合物,它迫使身體燃燒脂肪作為燃料,就會產生酮體。
但是,生酮雖好,門檻也比較高,對於不會學習,沒有醫學常識的人來說,還是建議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近年來,生酮飲食一直在網絡上聽到很多網友反對的聲音,反對的聲音主要來源有2種人群:
1、專家反對
大多數傳統專家認為,穀物很重要,低脂飲食才是健康的飲食方式。生酮飲食的出現,幾乎質疑了所有傳統專家的理論,專家肯定會站出來打壓。
2、網絡的反對聲音
某某健身教練、某某營養師、某某醫生等等,他們對生酮一知半解,利用自己的傳統知識去反駁生酮。
還有一些不正確生酮的減肥者,沒有人指導,著急減肥,導致一大堆副作用,甚至出現很嚴重的問題,這些黑鍋生酮飲食一直在背。
在國外也是,很多支持低碳的學者,也一直被質疑,有些人(機構)存心設計一些研究,來詆毀低碳生酮飲食。
2017年,有人設計了一個研究,發現低碳幾天後,影響了新陳代謝。其實,清楚背後原理的人都知道,當人體缺少糖,身體可能分解蛋白質,如果你脂肪和蛋白質吃不夠,可能出現短期掉肌肉的問題。但是,等身體能利用酮體供能之後,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
酮體不僅是血液中的常見成分,其實,也有研究者發現,我們身體的某些身體器官,更喜歡利用酮體供能。
那麼問題來了。
要多久才能適應低碳生酮呢?
從糖供能,到脂肪供能,身體適應需要一個過程。
從目前已有的研究數據,至少需要幾周的時間,結果也因人而異。
如果只是想刺激酮體生成的話,最快的方式是禁食,因為不攝入能夠轉化成葡萄糖的物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身體很快就會開始動用儲存的脂肪。而現實生活的低碳水生酮飲食,可能會需要更長時間,因為還會攝入的蛋白質和少量碳水化合物,也會影響酮體的產生。
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stephen Phinney博士,他是醫生,代謝研究專家,哈佛斯坦福博士,教授。
曾經他也是擁護高碳,反對低碳的傳統專家,為了證明低碳飲食是錯誤的,他決定親自體驗一下。
此前,每次堅持的時間都是1-2周左右,非常短暫,短暫的試驗期讓他感到非常痛苦。
所以,沒有超過2周,他就停止了試驗。直到後來,他才明白,這些不良反應,是由於生酮飲食適應期。
但是,當他去適當延長時間後,發現了奇蹟,很多運動員一開始感覺體力下降,但是,在6個禮拜之後,運動能力竟然提升,效果非常明顯,打破很多記錄。
他從反對低碳,變成支持低碳,現在成為低碳生酮的泰鬥級人物。
為什麼會有不適?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只要一低碳就會不舒服,其實背後的原理也很簡單。在傳統的高碳水飲食中,細胞嚴重依賴葡萄糖為其供能,生酮飲切斷了糖來源,身體需要動用另外一套供能模式(酮體供能),就會出現一系列不適和副作用。
1、短期掉肌肉
2、運動水平下降。
3、組織和器官,出現不適。
4、胰島素下降,身體排水,流失礦物質。
生酮的不適,是短期的,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但是,網絡上的流言蜚語,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沒有改變自己的知識體系,真的很難堅持下去。
如果你也經歷了不適,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解惑。
如果你想諮詢或啟動生酮飲食,關公眾號「健酮生酮飲食」,提交基本信息,將會有營養師聯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