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姐姐說」抗擊疫情心理調適特別專題(二十)丨如何應對疫情暴發...

2020-12-16 廣西女性

大疫來臨,每個人都會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隨之出現不同程度的包括情緒、思維、行為的反應,我們的身體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些都是生存本能所驅使的「應激反應」。適度的應激反應可以使我們趨利避害、更好地保護自己,但如果反應過激則個體不僅無法進行有效的思維活動,並且可能損害身體健康。為了在疫情期間幫助全區婦女及其家庭成員舒緩情緒,緩解壓力,廣西女性微信公眾號推出了「桂姐姐說」抗擊疫情心理調適特別專題,以實際行動支持防疫阻擊戰。

這次疫情暴發對普通人有哪些影響

既不是醫務人員或病人,也沒在隔離區,疫情面前你恐慌嗎?在不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的煎熬中,你會如何反應,又將如何應對?疫情影響的不僅僅是個人,還有家庭和整個社區。作為其中的一員,你該如何調整自己,又將如何安慰身邊的家人和朋友?

接下來針對普通民眾進行心理調適,希望能夠幫助到每一位普通人。讓我們一起調整心態,沉著冷靜,積極樂觀地面對。越是在關鍵時刻,越是要獨立思考:在疫情面前不恐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範圍廣,持續時間難以預測,這切切實實地影響到了每一個人。按照影響範圍分類可以分為:個人,家庭和社區。

對個人來說,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為了控制疫情,要減少人口流動,專家呼籲大家儘量留在家中不要外出,減少接觸傳染源。這勢必影響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包括正常的上班、上學和走親訪友。每天待在家裡確實很難受,對很多人來說會覺得無聊、寂寞,甚至一下子無所適從。

《鄉村守護者》 郭瑤繪

對家庭來說,所有的外出計劃都被取消,全部活動場所僅限於家裡狹小的空間,如果沒有充分的自我調適能力,那麼在這段不能外出的日子裡,家庭成員可能產生煩躁和緊張情緒,也可能會增加一些家庭衝突。

對整個社區來說,為了有效防止疫情的傳播,社區內的互動減少,也可能有社區成員就醫,或被隔離,社區會顯得寂寥、活力下降。但在特殊時期,普通大眾作為社區的一員,需要全力配合社區的工作。配合就是我們最大的社會責任,也是我們對國家最大的支持!

特殊時期,如何利用家庭資源來獲得支持

特殊時期,也成為了一段難得的、可以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時光,我們可以好好珍惜和利用與親人團聚的時光。

(1)覺察韌力:每個人和家庭都具有一種面對生命中的變化、從困境中站起來、變得更加強壯、更有運用資源的能力,是人戰勝困境的內在力量(韌力)。這種內在力量使得個體在面對危機和挑戰時,能夠從危機中尋找力量、找到方向、學習應對與適應,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並付出愛。家是養育我們地方,家庭成員間因互惠的情感依戀和忠誠聯結在一起,遇到困境的時候, 家是我們最大的支撐。

因此,建議大家好好利用這段特殊的居家日子,放下手機, 與家人聊天,好好與父母、與愛人、與孩子談談心,談談這些年來家庭生活中的變化、對對方的期待,談談自己內心的想法、對未來的憧憬和打算;想想每一位家庭成員在某個方面的擅長,彼此欣賞,共同回憶一下在生命歷程中的那些艱難時刻,是什麼幫助你們度過的。

《守望》 蔣玲繪

(2)挖掘資源:嘗試從家庭的生活歷程中獲得寶貴的資源, 可以幫助我們面對困境。比如想一想你的父親或母親給你的最重要的建議是什麼?你的父親或母親對你說過或做過最好的事情是什麼?家庭成員對患病及患病過程的看法如何?家庭是否是一個彼此聯接和互相支持的系統?家庭系統的有效運作,能夠 幫助我們成功地度過危機。

(3)積極關注:每個家庭系統都已經具備了解決其自身問題所需要的資源,只是原有的資源沒有很好地被挖掘和利用。我們可以把關注的視角放在積極的資源上,討論不同的可能性,發掘願望和夢想,尋找更積極的目標。

因此,建議利用這個時間去採訪父母,也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比如:父母最喜歡做的事是什麼?最喜歡看的書、最要好的朋友、最喜歡聽的歌、最感得意的事、最大的遺憾、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他們最希望你將來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誠實看待父母,客觀地去了解、認識、理解他們,愛要感謝、恨要處理,在尋找父母的過程中發現並接納自己。

好好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吧!與家人面對面交流、彼此聯結,走一趟重要的成長之旅!

如何幫助家裡老年人渡過特殊時期

雖然絕大多數老年人能夠坦然面對,積極配合防控工作,但有的老年人由於認知能力下降,加之信息渠道不如年輕人豐富、暢通,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表現,具體有:有的存在僥倖心理,固執地認為疫情不會波及自己,不聽勸阻;有的疑慮過度,憂心忡忡,整天提心弔膽、注意力狹窄,每時每刻盯著負面消息,稍有不適就認為被傳染了;有的情緒不穩,稍有不順就大發雷霆;有的孤單無助,不停地嘮叨、打電話。

面對疫情,老年人往往是脆弱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中指出,「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加之新聞報導也時常提及危重病例及死亡病例中,老年人居多,這對老年人的心理會造成很大衝擊。

《人間天使》王峰繪

幫助老年人順利渡過特殊時期,我們可以做的有很多。

(1)儘可能陪伴老人,主動與家裡老人聯繫,主動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睡眠飲食情況,以及精神狀態;主動向老人報平安; 耐心聽老人嘮叨。

(2)積極與老人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開放誠懇的態度,耐心解釋疫情的發展過程,防控的必要性;認真傾聽老人對疫情的看法。

(3)主動向老人傳達闢謠信息,積極與老人討論謠言不實之處,啟發老人審視謠言,不批評、不嘲笑、不諷刺老人。

(4)鼓勵老人多看好消息,主動向老人分享有利信息,強調治癒率,特別是老年人治癒出院的信息。

(5)鼓勵老人規律生活,多聽聽音樂,多聊聊天;陪老人在家跳跳舞,唱唱歌,做一些放鬆的活動。

(6)引導老人及時尋求幫助,並提供可獲得幫助的正規渠道。

本文摘自《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讀本》(趙旭東劉中民主編),主編單位: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同濟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籌)、中華預防醫學會災難預防醫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註冊系統、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來源:《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讀本》(趙旭東劉中民主編)、廣西女書畫家協會

編輯:馬秀麗

審核:黃永壯

相關焦點

  • ...抗擊疫情心理調適特別專題(八)丨哪些方法可以快速緩解焦慮情緒
    為了在疫情期間幫助全區婦女及其家庭成員舒緩情緒,緩解壓力,廣西女性微信公眾號推出了「桂姐姐說」抗擊疫情心理調適特別專題,以實際行動支持防疫阻擊戰。哪些方法可以快速緩解焦慮情緒(1)遠離不良信息:從正規渠道、官方網站獲取相關信息, 掌握必要的相關防疫措施和知識即可,避免接觸帶有各種強烈情緒色彩的信息,避免信息過載對心理造成的衝擊。
  • 面對疫情,如何正確調適心理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牽動著大家的神經。少數人出現心理失衡,產生焦慮、恐慌等負性情緒,影響正常工作、生活。面對疫情帶來的心理不適,我們該如何調整好心態,積極有效應對? 面對疫情,人們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負性情緒—— 一是漠視,不相信事實。
  • 【戰疫心理服務臺】疫情期間職工心理調適指南
    疫情期間職工心理調適指南 為幫助廣大職工更好地應對疫情期間的各種負面情緒,市總工會邀請黑河市心理協會心理諮詢師為廣大職工提供心理調適講座,供大家在生活工作中參考
  • 肺炎疫情下的心理應激反應及心理調適建議
    但是,當各種疫情信息襲來,大家難免會產生焦慮、恐慌甚至崩潰的情緒,為此,武體新聞中心特邀武漢體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的心理系教師為大家提供心理健康關懷,幫助大家度過這段特殊的時期。 今天,我們邀請到的是武漢體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心理系教師應夢婷,和大家分享肺炎疫情下的心理應激反應及心理調適建議。
  • ...系列報導之二十】中國化學工程七化建舉辦抗擊疫情網絡視頻聯誼會
    【境外疫情防控系列報導之二十】中國化學工程七化建舉辦抗擊疫情網絡視頻聯誼會 2020-06-08 0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抗擊疫情 學術期刊責無旁貸
    編者按:為宣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各地各級黨組織發揮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人民黨建雲開通「一線守護」欄目,在全國範圍徵集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參與疫情防控的有力舉措及先進事跡。作品將在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學習大國」微信公眾號、人民黨建雲陸續發布。
  • 抗擊疫情一線社區工作人員心理壓力大,該如何調適?「新型冠狀病毒...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社區工作人員在抗擊疫情的一線,他是在幫助我們,是在保護我們的家園我們也建議基層政府要對疫情抗擊一線的社區工作人員的物資保障工作做好,避免因為防護不到位導致被感染等情況。也要多關注社區工作人員的家庭生活情況,讓他能夠踏踏實實投入到前線抗擊疫情。對於社區工作人員,我們除了自己做好身體防護之外,在心理防護方面也有三點具體的建議:一是要理解他人。
  • 應對疫情時如何消除心理恐懼?這12個方法了解一下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每個人的心,疫情對民眾的衝擊直接、切近、現實、強烈。這種衝擊具有捲入度高、時間較長、覆蓋面大、不確定性、信息混亂、涉及生死等特點,可能會讓廣大市民產生恐懼心理。如果你感到恐懼怎麼辦?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抗擊新冠肺炎心理科普專家團隊總結了12個方法消除緩解恐懼心理。
  • 疫情當前,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以穩定好自己,不因情緒而影響免疫力,更有效的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或者尋求治療和促進康復呢?一、如果您是普通百姓尚未出現任何症狀:1.首先,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生活。儘可能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適當的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儘量保持生活的穩定性,穩定化始終是自我心理調整第一要務。
  • 疫情專題,各大APP都是怎麼做的
    總結1)四個產品中【抗擊肺炎】專題頁面中的內容結構雖然不同,但是大致均涵蓋了以下幾個板塊:並且隨著疫情的發展,內容的分類也在實時變化。疫情地圖:全國各個省市區的疫情人數(確診、疑似、死亡、治癒)的統計以及趨勢圖的呈現(數據來源:國家及各省市區衛健委官方渠道公布數據)。
  • 疫情防控常態化,如何呵護心理健康
    【權威發布】  5月1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學生該如何做好心理調適,社會大眾如何調整面對負面信息的心態,以及如何理性認識散發疫情,避免恐慌等心理問題,回答了媒體提問。
  • 注視丨德約科維奇表演賽暴發聚集性感染 疫情下如何保證體育賽事...
    注視丨德約科維奇表演賽暴發聚集性感染 疫情下如何保證體育賽事安全? 原標題: 如今,歐洲各國的足球聯賽、日韓的足球聯賽以及中國籃球職業聯賽都已重啟;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歐洲足球冠軍聯賽、美國網球公開賽都確定繼續舉辦。
  • 應對疫情企業機關單位心理建設手冊
    九、有員工不配合健康管理措施(如不按要求戴口罩等),如何處理?十、基層管理者如何識別有心理風險的員工?十一、疫情期間,如何在單位進行心理調適,開展適宜的團隊建設活動?十二、擔心今年業績受影響,如何面對挑戰?
  • 美媒:疫情令中國人直面心理問題
    來源:環球網《紐約時報》12月21日文章,原題為「中國(社會)對心理健康長期避而不談,但疫情已改變這種狀況」。中國抗擊新冠病毒的戰鬥基本結束,但武漢醫生張曉春(音)卻陷入抑鬱,她對自己甚至在父親病危後仍堅守崗位的決定感到痛苦,還擔心常被單獨留在家中的年幼女兒。但她並未把這些感受藏在心裡,而是諮詢治療專家。不過,就在幾年前,對這種事秘而不宣還是中國人的普遍做法。新冠疫情已迫使中國民眾直面心理健康問題,由於資源匱乏和普遍的社會汙名化,這是個長期遭到忽視的話題。
  • 「紅雨傘」心語|第1期 抗擊疫情,女性自我心理防護的幾點建議
    、易發脾氣等心理情緒甚至出現一些強迫或消沉等行為女性該如何做好自我心理防護呢?在家庭抗擊疫情中女性發揮著更重要作用為了幫助廣大女性朋友們提高自我心理防護的思想認識關愛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好自己的心理防護陝西心理諮詢專家志願團特別行動開始了!
  • 關注:疫情暴發增加女性遭受暴力的風險
    暴力侵害婦女行為有可能導致傷害和嚴重的身體、心理、性生殖健康問題,包括性傳播感染、愛滋病毒和意外懷孕等。值得注意的是,親密伴侶間的暴力是最常見的暴力形式。在全球範圍內,世界上每三名婦女中就有一名遭遇過親密伴侶的身體暴力、性暴力或任何施暴者的性暴力。在包括疫情在內的各種突發事件期間,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往往會增加。
  • 安徽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後期中醫心理調適指導意見》
    為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指導公眾科學應用中醫藥方法進行疫情後期心理調適,安徽省中醫藥學會於2月22日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後期中醫心理調適指導意見》。
  • 讓合作的陽光碟機散疫情的陰霾
    需要各國攜手應對,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第五專題共6條,著重強調:中國及時採取果斷有力措施,不僅是對本國人民健康負責,也是在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作貢獻,中國為抗擊疫情付出了巨大犧牲,國際社會對此已有公論。
  • 《樊城管理部抗擊疫情工作紀實畫冊》入選「全市抗擊新冠疫情專題...
    12月9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主題的襄陽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在市全民健身中心舉辦。由樊城管理部彙編的《襄陽市住房公積金中心樊城管理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紀實》畫冊入選參展,在2號展廳展出。《紀實》的參展是對全市住房公積金隊伍在疫情工作中所作貢獻的肯定。當日,樊城管理部主任徐向東帶領該部幹部職工參加了展覽活動。【來源:襄陽市住房公積金中心樊城管理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鎮江中小學校開展防控疫情心理健康教育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不僅改變了全市中小學生的假期生活,也改變了學生們學習和生活方式。疫情給大家帶來的緊張擔憂、長期居家的不自由感,延期開學的新情況等,既讓同學們感到不適應,也讓家長們倍感壓力。為減輕疫情可能給師生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全市各中小學結合疫情期間實際情況,制定了「心理疏導工作實施方案」,開展了多方面的心理疏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