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來臨,每個人都會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隨之出現不同程度的包括情緒、思維、行為的反應,我們的身體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些都是生存本能所驅使的「應激反應」。適度的應激反應可以使我們趨利避害、更好地保護自己,但如果反應過激則個體不僅無法進行有效的思維活動,並且可能損害身體健康。為了在疫情期間幫助全區婦女及其家庭成員舒緩情緒,緩解壓力,廣西女性微信公眾號推出了「桂姐姐說」抗擊疫情心理調適特別專題,以實際行動支持防疫阻擊戰。
這次疫情暴發對普通人有哪些影響
既不是醫務人員或病人,也沒在隔離區,疫情面前你恐慌嗎?在不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的煎熬中,你會如何反應,又將如何應對?疫情影響的不僅僅是個人,還有家庭和整個社區。作為其中的一員,你該如何調整自己,又將如何安慰身邊的家人和朋友?
接下來針對普通民眾進行心理調適,希望能夠幫助到每一位普通人。讓我們一起調整心態,沉著冷靜,積極樂觀地面對。越是在關鍵時刻,越是要獨立思考:在疫情面前不恐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範圍廣,持續時間難以預測,這切切實實地影響到了每一個人。按照影響範圍分類可以分為:個人,家庭和社區。
對個人來說,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為了控制疫情,要減少人口流動,專家呼籲大家儘量留在家中不要外出,減少接觸傳染源。這勢必影響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包括正常的上班、上學和走親訪友。每天待在家裡確實很難受,對很多人來說會覺得無聊、寂寞,甚至一下子無所適從。
《鄉村守護者》 郭瑤繪
對家庭來說,所有的外出計劃都被取消,全部活動場所僅限於家裡狹小的空間,如果沒有充分的自我調適能力,那麼在這段不能外出的日子裡,家庭成員可能產生煩躁和緊張情緒,也可能會增加一些家庭衝突。
對整個社區來說,為了有效防止疫情的傳播,社區內的互動減少,也可能有社區成員就醫,或被隔離,社區會顯得寂寥、活力下降。但在特殊時期,普通大眾作為社區的一員,需要全力配合社區的工作。配合就是我們最大的社會責任,也是我們對國家最大的支持!
特殊時期,如何利用家庭資源來獲得支持
特殊時期,也成為了一段難得的、可以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時光,我們可以好好珍惜和利用與親人團聚的時光。
(1)覺察韌力:每個人和家庭都具有一種面對生命中的變化、從困境中站起來、變得更加強壯、更有運用資源的能力,是人戰勝困境的內在力量(韌力)。這種內在力量使得個體在面對危機和挑戰時,能夠從危機中尋找力量、找到方向、學習應對與適應,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並付出愛。家是養育我們地方,家庭成員間因互惠的情感依戀和忠誠聯結在一起,遇到困境的時候, 家是我們最大的支撐。
因此,建議大家好好利用這段特殊的居家日子,放下手機, 與家人聊天,好好與父母、與愛人、與孩子談談心,談談這些年來家庭生活中的變化、對對方的期待,談談自己內心的想法、對未來的憧憬和打算;想想每一位家庭成員在某個方面的擅長,彼此欣賞,共同回憶一下在生命歷程中的那些艱難時刻,是什麼幫助你們度過的。
《守望》 蔣玲繪
(2)挖掘資源:嘗試從家庭的生活歷程中獲得寶貴的資源, 可以幫助我們面對困境。比如想一想你的父親或母親給你的最重要的建議是什麼?你的父親或母親對你說過或做過最好的事情是什麼?家庭成員對患病及患病過程的看法如何?家庭是否是一個彼此聯接和互相支持的系統?家庭系統的有效運作,能夠 幫助我們成功地度過危機。
(3)積極關注:每個家庭系統都已經具備了解決其自身問題所需要的資源,只是原有的資源沒有很好地被挖掘和利用。我們可以把關注的視角放在積極的資源上,討論不同的可能性,發掘願望和夢想,尋找更積極的目標。
因此,建議利用這個時間去採訪父母,也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比如:父母最喜歡做的事是什麼?最喜歡看的書、最要好的朋友、最喜歡聽的歌、最感得意的事、最大的遺憾、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他們最希望你將來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誠實看待父母,客觀地去了解、認識、理解他們,愛要感謝、恨要處理,在尋找父母的過程中發現並接納自己。
好好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吧!與家人面對面交流、彼此聯結,走一趟重要的成長之旅!
如何幫助家裡老年人渡過特殊時期
雖然絕大多數老年人能夠坦然面對,積極配合防控工作,但有的老年人由於認知能力下降,加之信息渠道不如年輕人豐富、暢通,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表現,具體有:有的存在僥倖心理,固執地認為疫情不會波及自己,不聽勸阻;有的疑慮過度,憂心忡忡,整天提心弔膽、注意力狹窄,每時每刻盯著負面消息,稍有不適就認為被傳染了;有的情緒不穩,稍有不順就大發雷霆;有的孤單無助,不停地嘮叨、打電話。
面對疫情,老年人往往是脆弱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中指出,「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加之新聞報導也時常提及危重病例及死亡病例中,老年人居多,這對老年人的心理會造成很大衝擊。
《人間天使》王峰繪
幫助老年人順利渡過特殊時期,我們可以做的有很多。
(1)儘可能陪伴老人,主動與家裡老人聯繫,主動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睡眠飲食情況,以及精神狀態;主動向老人報平安; 耐心聽老人嘮叨。
(2)積極與老人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開放誠懇的態度,耐心解釋疫情的發展過程,防控的必要性;認真傾聽老人對疫情的看法。
(3)主動向老人傳達闢謠信息,積極與老人討論謠言不實之處,啟發老人審視謠言,不批評、不嘲笑、不諷刺老人。
(4)鼓勵老人多看好消息,主動向老人分享有利信息,強調治癒率,特別是老年人治癒出院的信息。
(5)鼓勵老人規律生活,多聽聽音樂,多聊聊天;陪老人在家跳跳舞,唱唱歌,做一些放鬆的活動。
(6)引導老人及時尋求幫助,並提供可獲得幫助的正規渠道。
本文摘自《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讀本》(趙旭東劉中民主編),主編單位: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同濟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籌)、中華預防醫學會災難預防醫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註冊系統、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來源:《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讀本》(趙旭東劉中民主編)、廣西女書畫家協會
編輯:馬秀麗
審核:黃永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