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味中草藥 146:鬱金,此鬱金非彼鬱金

2021-03-01 張會永


鬱金,姜科薑黃屬的植物的塊根,包括:溫鬱金Curcuma wenyujin薑黃Curcuma longa廣西莪朮Curcumakwangsiensis或蓬莪朮Curcuma phaeocaulis的乾燥塊根。這裡邊涉及的植物和草藥太多了,太混亂了。因為植物名稱與草藥名稱相同混用,所以特別容易記混。咱們先捋一捋。

 

 

植物薑黃:塊根(紅色部分)入藥叫鬱金、根莖(黃色部分)入藥叫薑黃。

 


植物溫鬱金:塊根(紅色)入藥叫鬱金、根莖(黃色)入藥叫莪朮,根莖還可加工成片薑黃。


 

植物廣西莪朮:塊根(紅色)入藥叫鬱金、根莖(黃色)入藥叫莪朮。


 

植物蓬莪朮:塊根(紅色)入藥叫鬱金、根莖(黃色)入藥叫莪朮。

溫鬱金、薑黃、廣西莪朮、蓬莪朮,這四個是植物名稱,都是薑黃屬的植物,具有同一個特點:有發達的根莖和塊根。其中四種植物的塊根入藥,叫做鬱金(草藥名);溫鬱金、廣西莪朮、蓬莪朮的根莖入藥,叫做莪朮(草藥名);薑黃的根莖入藥,叫做薑黃(草藥名);溫鬱金的根莖還可單獨入藥,叫做片薑黃(草藥名)。

 

薑黃Curcuma longa大葉子,秋天開花,花莖從葉鞘中抽出來。它的根莖入藥也叫薑黃,它的塊根入藥叫鬱金。

 


 

薑黃的塊根顏色偏黃,因此薑黃鬱金又叫做黃絲鬱金

 


 

溫鬱金Curcuma wenyujin也是大葉子,春天開花,花莖從根莖抽出,頂端苞片薔薇紅色,花冠白色,葉子純綠色。

 


 

溫鬱金的塊根灰棕色,它的塊根入藥名副其實的叫做溫鬱金,因顏色偏暗又叫黑鬱金。(圖片存疑)

 


 

廣西莪朮Curcuma kwangsiensis也是大葉子,春天開花,花莖從根莖抽出,頂端苞片淡紅色,花冠粉紅色,有的葉脈中部有紫暈。(圖片存疑)

 


 

廣西莪朮的塊根顏色灰棕色,也沒有啥特點,入藥叫做桂鬱金。(圖片存疑)

 


 

蓬莪朮Curcuma phaeocaulis也是大葉子,春天開花,花莖從根莖抽出,頂端苞片呈現亮紅色,花冠黃色,葉脈中部具紫色暈。

 


 

蓬莪朮的塊根帶有墨綠色,因此蓬莪朮鬱金叫做綠絲鬱金

 


 

不管哪種鬱金,都是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蒸或煮至透心,乾燥切片。其實,入藥的鬱金不只這些。因為本草的歷史性和地域性,薑黃屬的其它植物塊根也都當鬱金入藥。例如川鬱金Curcuma chuanyujin的塊根入藥叫做白絲鬱金等,只是藥典只收錄了上述四種而已。

 

 

鬱金的本草考證

 

鬱金,不是現在的鬱金香!在本草的歷史上,鬱金出現過很多次,唐朝的「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裡的鬱金香指代的是西紅花(回復43查看),除此之外的鬱金絕大多數是薑黃。

此藥苗似薑黃,花白質紅,末秋出莖,心無實,根黃赤,取四畔子根,去皮火幹之。生蜀地及西戎,馬藥用之。破血而補。胡人謂之馬蒁。嶺南者有實似小豆蔻,不堪啖。

 

昨天的莪朮裡,曾經提到了《唐本草》裡的鬱金其實是薑黃,因為它秋天開花,根黃赤。從《唐本草》,到宋朝《證類本草》,只要提到鬱金,其實都是薑黃。宋朝的《本草衍義》說的更直接,能夠染衣服的鬱金,自然就是薑黃的根莖(請一定要參考薑黃閱讀,回復144查看),因為薑黃根莖自古就是用來做染料的。

鬱金不香,今人將染婦人衣最鮮明,然不耐日炙。染成衣,則微有鬱金之氣。

 

薑黃根莖為什麼叫鬱金,大概鬱金就是因為顏色黃赤,有如黃金而得名吧。從本草來看,唐宋時期的鬱金絕對是現在的薑黃,甚至明朝的鬱金仍是現在的薑黃。此話怎講?請看《本草綱目》。

 

時珍曰∶鬱金有二∶鬱金香是用花,見本條;此是用根者。其苗如姜,其根大小如指頭,長者寸許,體圓有橫紋如蟬腹狀,外黃內赤。人以浸水染色,亦微有香氣。

 

翻譯一下,鬱金有兩種,鬱金香就是西紅花,花入藥;這裡的鬱金用的是根(其實是根莖),根有兩種:主根體圓有橫紋如蟬腹狀,側根大小如指頭很像生薑。人們用它浸水染色,微有香氣。您還記得昨天莪朮嗎?還記得昨天說的主根莖、側根莖嗎?薑黃屬的植物只有薑黃能染色,因此李時珍說的鬱金,其實還是薑黃的根莖。

 

時珍曰:近時以扁如乾薑形者,為片子薑黃;圓如蟬腹形者,為蟬肚鬱金,並可浸水染色。荗形雖似鬱金,而色不黃也。

 

有意思的是,李時珍在寫薑黃的時候,還是沒有區分開,反倒為片薑黃埋下了伏筆。李時珍將薑黃的像生薑性狀的側根莖叫做片子薑黃;主根莖叫做薑黃。並把莪朮與薑黃進行了鑑別,二者雖然都用主根莖,外形相似,但莪朮顏色不黃。

 


 

您是否有一種迷失的感覺?那就對了。明朝劉純在《醫經小學》中記載了著名的「十九畏」,其中就有「丁香莫與鬱金見」,劉純早於李時珍150年,按照這種說法,十九畏裡的「丁香莫與鬱金見」,應當為「丁香莫與薑黃見」。在想想藥局整天盯著丁香和鬱金,豈不搞笑?!是否有種三觀俱毀的趕腳。這就是本草。具有歷史性、地域性。還很會給現代人開玩笑。據謝萬宗先生記載,日本人現在用的鬱金仍是薑黃的根莖。

 

通身粗皺如梧桐子紋,每枚約重半錢,折開質堅色黃中帶紫黑,嗅之微香不烈者真。

 

那鬱金到底什麼時候才變成了現在的鬱金?清朝。清初張璐《本經逢原》記錄鬱金粗皺如梧桐子紋,每枚約重半錢。和下圖對照是否相似?根據這段描述,大致判斷鬱金已經從薑黃的根莖改為塊根了。清朝末年的《植物名實圖考》稱:「其生蜀地者為川鬱金,以根如蝗螂肚者為真。其用以染黃者為薑黃也。」將鬱金與薑黃區分開來,能染色的根莖為薑黃,長相似螳螂肚的塊根為鬱金。

 


 

薑黃是溫性的,而它的塊根鬱金則為涼性。薑黃畢竟有限,在清朝,鬱金的功效得到了擴展發揮,尤其是溫病學派的興起,黃絲鬱金自然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江浙的溫鬱金的塊根也被用來當做鬱金用,廣西莪朮、蓬莪朮的塊根也紛紛加入了鬱金的隊伍。這就形成了現今《藥典》鬱金四種植物來源的局面。

 

 

鬱金的藥用價值

 

活血止痛,行氣解鬱,清心涼血,利膽退黃

 

活血止痛:明白了鬱金的演變,您自然知曉清朝以前的本草著作中的鬱金都是薑黃。所以,在閱讀清朝以前的古籍時,您可以在腦海中將鬱金自動替換成薑黃。《本草綱目》及之前的本草著作中,鬱金大多入血分,活血止痛,其實就是薑黃的功效。

 



行氣解鬱:到了清朝,鬱金被區分開來之後,功效得到了擴展。不僅入血,還走氣分,能夠行氣解鬱。《醫宗金鑑》的顛倒木金散,《傅青主女科》的宣鬱通經湯都用到了鬱金。現在鬱金也常常用於女性,不僅理氣還能調經。(上圖為採挖桂鬱金)

 


清心涼血:鬱金的功效得到擴展,最突出的應該是清心涼血了。這得益於溫病學派的興起。大家耳熟能詳的安宮牛黃丸就用到了鬱金。葉天士在論述紅絳苔是說:「再論其熱傳營,舌色必絳。絳,深紅色也。……純絳鮮澤者,包絡受病也,宜犀角、鮮生地、連翹、鬱金、石菖蒲等。」用到的也是鬱金。(上圖為新鮮桂鬱金)


 

利膽退黃,應該是近現代衍生出來的功效吧。因為鬱金行氣入肝膽,且性涼,所以人們在利膽退黃方劑中會配伍鬱金,這點功效,古方未載。

 

鬱金的應用方法

 

與您欣賞王文彥醫案

 

王文彥是遼寧中醫一位非常謙和的老先生,已經故去。老先生擅長治療肝病,鬱金就是老先生常常用到的一味草藥。請欣賞此案。

 

陳某,男,54歲,幹部,初診:1974年5月6日

 

患者在某軍區醫院住院時經體檢發現B肝病毒攜帶,家屬要求中藥治療,遂請中醫會診,患者是以高血壓、冠心病住院治療的,身體一般狀況良好,現已無頭暈、胸悶痛等症狀,飲食、二便均正常,舌淡紅、暗滯,苔薄白,脈弦。

 

綜合四診,患者體內雖有B肝病毒,但正氣未傷,舌脈象都顯示心脈不暢、肝陽偏勝之象。治以柔肝活血。因患者不願久服湯劑,故精簡方藥如下:

 

柴胡15g、丹參30g,白芍20g。三十付,日一次水煎代茶飲。

 

二診:1974年6月7日。患者自覺無明顯不適,飲食及二便正常,舌淡紅,暗滯,苔薄白,脈沉有力。肝陽偏盛已解,心脈血行仍不暢。

 

柴胡15g、丹參30g,鬱金20g。三十付,日一次水煎代茶飲。

 

註:一個月後複查B肝,HBsAg轉陰,抗HBs陽性。

 

按語:王老常用柴胡、丹參、鬱金三藥配伍治療各種肝病,並有趣地稱之謂「肝病三劍客」。柴胡有疏肝解鬱、和解退熱之功,丹參具活血益血、祛瘀解毒之力,鬱金兼行氣活血止痛、利膽退黃多種功能。三藥配伍,可獲疏肝理氣、活血止痛、養血解毒之功效。在臨證時,王老常以此配伍白朮、內金等健脾和胃之品,以防克傳。

 

摘自《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王文彥》。醫案是真實的,但小永以為,表抗短期轉陰不排除化驗誤差。此案難難以重複,但您可以從中領會老先生的用藥思路。

 

下邊這段話是給學醫人看的,明白的自然明白。

 

《藥性論》:單用亦可。治女人宿血氣心痛,冷氣結聚,溫醋磨服之,亦啖馬藥,用治脹痛。

 

《開寶本草》:味辛、苦,寒無毒。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

 

《本草綱目》:鬱金入心及包絡,治血病。《經驗方》治立癲狂,用鬱金七兩、明礬三兩,為末,薄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有婦人顛狂十年,至人授此。初服心胸間有物脫去,神氣洒然,再服而蘇。此驚憂痰血絡聚心竅所致。鬱金入心去惡血,明礬化頑痰故也。龐安常《傷寒》云:斑豆始有白泡,忽搐入腹,漸作紫黑色,無膿,日夜叫亂者。鬱金一枚,甘草二錢半,水半碗煮幹、去甘草切片焙研為末,入真腦子(炒)半錢,每用一錢,以生豬血五、七滴,新汲水調下,不過二服,甚者毒氣從手足心出,如癰狀乃瘥。凡胸膈痛,即用升麻或膽礬吐之;若膈下痛,急以米湯調鬱金末二錢服,即瀉出惡物。或合升麻,鬱金服之,不吐則下。李巽巖為雷州推官,鞫獄得此方,活人甚多也。血氣心腹痛,產後敗血衝心欲死,立癲狂蠱。

 

《本草蒙筌》:味苦,氣寒。純陰。屬土與金,有水。無毒。涼心經下氣,消陽毒生肌。禁尿血,除血淋,兼驅血氣作痛;破惡血,止吐血,仍散積血歸經。因性輕揚上行,又治鬱遏殊效。名由此得,曾載《本經》。

 

《本草備要》:宣,行氣解鬱;瀉,洩血破瘀。辛苦氣寒。純陽之品,其性輕揚上行,入心及包絡,兼入肺經。涼心熱,散肝鬱,下氣破血,行滯氣,亦不損正氣;破瘀血,亦能生新血。治吐衄尿血,婦人經脈逆行,經不下行,上為吐衄諸證,用鬱金末加韭汁、薑汁、童便,其血自清,痰中帶血者,加竹瀝。血氣諸痛,產後敗血攻心,顛狂立,顛多喜笑,尚知畏懼,證屬不足;狂多忿怒,人莫能制,證屬有餘。此病多因驚憂,瘀血塞於心竅所致。鬱金七兩,白礬三兩,米糊丸服,名白金丸,鬱金入心散惡血,明礬化頑痰故也。痘毒入心,鬱金一兩,甘草二錢半,煮幹焙研末,冰片五分,每用一錢,加豬血五七滴,新汲水下,治斑痘始有白泡,忽搐入腹,紫黑無膿。下蠱毒。同升麻服,不吐則下。

 

《本草求真》:﹝批﹞入心,散瘀通滯。鬱金專入心。辛苦而平。諸書論斷不一,有言此屬純陰,其論所治,皆屬破氣下血之說。有言性溫不寒,其論所治,則有療寒除冷之謂。究之體輕氣竄,其氣先上行而微下達,凡有宿血凝積及有惡血不堪之物,先於上處而行其氣,若使其邪、其氣、其痰、其血在於膈上而難消者,須審宜溫、宜涼,同於他味兼為調治之。震亨曰:鬱金屬火與土,其性輕揚上行,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及經脈逆行,並宜鬱金末加韭汁、薑汁、童尿同服,其血自清。痰中帶血者,加竹瀝。又鼻血上行者,鬱金、韭汁加四物服之。如敗血衝心,加以薑汁、童便;去心瘋癲,明礬為丸,硃砂為衣;與受蠱毒,加以升麻之類。《經驗方》治立癲狂,用真鬱金七兩,明礬三兩,為末,薄糊丸,白湯下。又婦人癲狂十年,至人授此。初服心胸間有物脫去,神氣洒然,再服而蘇,此驚憂痰血結聚心竅所致。鬱金入心去惡血,明礬化頑痰故也。又《範石湖文集》云:嶺南有挑生之害。於飲食中行厭勝法,魚肉能反生於人腹中,而人以死,則陰投其家,初得覺胸腹痛,次日刺人,十日則生在腹中也。凡胸膈痛,即用長麻或膽礬吐之;若膈下痛,即以米湯調鬱金末二錢服,即瀉出惡物。或合升麻、鬱金服之,不吐則下。若使惡血、惡痰、惡瘀、惡淋、惡痔在於下部而難消者,俟其辛氣既散,苦氣下行,即為疏洩,而無鬱滯難留之弊矣。此藥本屬入心散瘀,龐安常傷寒論方云:斑痘始有白泡,勿搐入腹,紫黑無膿,用鬱金一兩,甘草二錢半,水半杯,煮幹,去甘草,切片焙研末,入冰片五分,每用一錢,以生豬血五七滴,新汲水下。因瘀去而金得洩,故命其曰鬱金。書雲,此藥純陰而寒者,因性主下而言也。有雲是藥性溫而言者,因氣味辛香主上而言也。各有論說不周,以致理難畫一耳,因為辨論正之。

 

《本草新編》:鬱金,味苦,氣寒,純陰,無毒。入心、肺、肝三經。血家要藥。又能開鬱通滯氣,故治鬱需之,然而,終不可輕用也。因其氣味寒涼,有損胃中生氣,鬱未必開,而胃氣先弱,殊失養生之道矣。至於破血、禁血、止血,亦一時權宜之用,病去即已,而不可恃之為家常日用也。

 

或問鬱金解鬱,自然不宜多用,但入之補劑之內,不知可常服乎?夫鬱金解鬱,全恃補劑,無補劑則鬱不能開,多補劑則鬱且使閉。故鬱金可暫用於補之中,而不可久用於補之內。

 

或問鬱金為血家要藥,而朱丹溪又有治血則誤之語,何也?夫鬱金乃入血分之氣藥,其治諸血症,正因血之上行,皆屬於內熱火炎。鬱金能降氣,而火自降矣,況性又入血分,故能降下火氣,則血自安經而不妄動也。丹溪之論,唯真正陰虛火動,以致嘔血、咳血,非關氣分之拂逆者,則宜忌之耳。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張會永,小永還會每天通過微信公眾號向您推送當日「每天一味中草藥」消息。右上角點擊查看公眾號,再點擊查看歷史消息閱讀以前的草藥,或者直接回復草藥名稱,或者回複數字1、2、3……,回複目錄或歷史,查看已經發布的草藥對應的數字序號。


相關焦點

  • 鬱金的功效與作用,鬱金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鬱金又被稱為川鬱金、廣鬱金等,為姜科植物溫鬱金、薑黃、廣西莪朮或蓬莪朮的乾燥塊根,是中藥材的一種,味辛、苦,性寒。歸肝、心、肺經。鬱金具有活血止痛,行氣解鬱,清心涼血,利膽退黃的功效,對於胸脅刺痛,胸痺心痛,經閉痛經,乳房脹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血熱吐衄,黃疸尿赤等病症有著不錯的輔助效果。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鬱金的功效與作用,鬱金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吧!
  • 鬱金的功效與作用,鬱金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鬱金很多人都覺得這種植物是非常的好看,開花的花那是美得不要不要的,其實鬱金還是一種藥材哦!鬱金的藥材品種有廣鬱金(黃鬱金)與川鬱金(黑鬱金)之分。廣鬱金主產於四川,為薑黃的塊根,色鮮黃;川鬱金主產於浙江溫州,又名溫鬱金,為鬱金的塊根,色暗灰。兩者功效相似而少異,廣鬱金偏於行氣解鬱,川鬱金偏於活血化瘀。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鬱金的功效與作用,鬱金的食用禁忌有哪些吧!
  • 鬱金配伍方法淺說
    筆者列舉九則與鬱金相伍的對藥,以淺談鬱金的配伍運用。鬱金、木香 鬱金與木香相配,《醫宗金鑑》名(顛倒)木金散,治氣、血、熱飲、老痰之胸痛。鬱金主血瘀,木香主氣鬱,二者合而疏鬱化瘀,治胸痺,可與丹參飲合用。其變法為虛者加人參,氣鬱痛者以倍木香君之,血瘀痛者以倍鬱金君之。
  • 鬱金櫻 | 綠櫻,綠櫻
    ↑綠中帶粉色的鬱金我一直都叫著你綠櫻,也從未仔細探究過你的品種,這次也正好可以查查:原來,你是晚櫻中一個古老的栽培品種,叫做鬱金。鬱金也是很美的名字呢,不過我可能還是習慣的叫你綠櫻,感覺更樸實親切。
  • "御衣黃"櫻花與鬱金櫻花到底區別在哪?
    它們分別是「御衣黃"鬱金櫻「御衣黃"「御衣黃」是傳統的黃色系牡丹中開品種,其花朵呈荷花或菊花形狀。在清朝,「御衣黃」為花中極品,富貴人家以千兩白銀而難求一株。黃牡丹本來就十分稀缺,除了有「花王」之稱的姚黃外,「御衣黃」可稱得上此系列中的上品。
  • 四金排石(結石):雞內金,金錢草,鬱金,海金砂
    四金排石(結石):雞內金,金錢草,鬱金,海金砂雞內金
  • 每天學一味中藥,丹參!
    (《時方歌括》丹參飲)4、治急、慢性肝炎,兩脅作痛:茵陳15克,鬱金、丹參、板藍根各9克。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5、治痛經:丹參15克,鬱金6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 櫻花屆「熊貓」級櫻花鬱金要在下城區新天地公園安家啦!新增兩條...
    新天地公園效果圖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園林綠化處調研員樊麗娟說:「市民喜歡櫻花,那我們就多種些櫻花;大家都覺得三潭景區的綠櫻花「鬱金」好看,我們就專門跑一趟外地去找苗源,把綠櫻花也「搬到」我們的城區公園,讓更多的市民百姓可以看到綠櫻花美,享受到這份櫻花景觀。」今年新增加的櫻花品種都有哪些?在哪裡可以看到這些新品種?
  • 每天一味中草藥 81:雞內金,治療小兒消化不良
    拌入乳,治小兒瘧疾;同鬱金,貼夵腮瘡蝕。 《醫學衷中參西錄》:雞內金:雞之脾胃也,其中原含有稀鹽酸,故其味酸而性微溫,中有瓷、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積可知。《內經》謂「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蓋脾中多回血管,原為通徹玲瓏之體,是以居於中焦以升降氣化,若有瘀積,氣化不能升降,是以易致脹滿。
  • 每天學一味中藥,龍膽!
    ①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龍膽、茵陳各12克,鬱金、黃柏各5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②治卒然尿血,莖中痛:龍膽一把,水煎服。(《本草匯言》)③治小兒夜間通身多汗:龍膽不拘多少,或加防風,為末,醋糊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幼科類萃》通神丸)④治高血壓:龍膽9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 每天學一味中藥,槐花!
    (《百一選方》)3、治小便尿血:槐花(炒)、鬱金(煨)各30克。為末,每服6克。淡豉湯下。(《篋中秘寶方》)4、治血淋:槐花燒過,去火毒,杵為末。每服3克,水酒送下。(《滇南本草》)5、治血崩:陳槐花30克,百草霜15克。為末,每服9~12克,溫酒調下(《良朋匯集》槐花散)6、治白帶不止:槐花(炒)、牡蠣(煅)等分。為末,每酒服9克,取效。
  • 每天一味中藥:青皮(理氣藥4)
    治肝鬱胸脅脹痛,常配柴胡、鬱金、香附等;治乳房脹痛或結塊,常配柴胡、浙貝母、橘葉等;治乳癰腫痛,常配瓜蔞皮、金銀花、蒲公英等;若治寒疝疼痛,多與烏藥、小茴香、木香等同用,如天台烏藥散(《醫學發明》)。2.氣滯脘腹疼痛。  本品辛行溫通,入胃而行氣止痛。
  • 被人忽略的一味本草良藥,形似蝴蝶,能「清肺痰、利咽喉」
    中草藥的外貌千奇百怪,但也不乏一些形態優美之品。比如人們熟知的人參,就是因其根似人形而被稱為人參。今天就和朋友們介紹一味常被人們忽略,且外貌也非常奇特的中藥材---木蝴蝶。在許多的中草藥典籍之中,也不乏關於木蝴蝶的功效記錄。像《滇南本草》之中就說到,木蝴蝶入藥可「定喘、消痰、破積,通十二經氣血」;《嶺南採藥錄》裡面則說木蝴蝶之效最善於「清痰火,除眼熱」。而到了現代,醫者則認為木蝴蝶入藥主要功效有兩種。
  • 每天一味中草藥
    ②陶弘景:"療傷寒方多用此,除時行熱毒為良。""藍汁,至解毒。以汁塗五心,又止煩悶。甚療蜂蟹毒。"③《綱目》:"主熱毒痢,黃疸,喉痺,丹毒。""藍葉汁,解斑蝥、芫青、樗雞,硃砂、砒石毒。"④《本草正》:"治瘟疫熱毒發狂,風熱斑疹,癰瘍腫痛,除煩渴,止鼻衄、吐血,殺疳蝕、金瘡箭毒。凡以熱兼毒者,皆宜藍葉搗汁用之。"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散瘀止血。
  • 抗癌中草藥:白豆蔻(附名方)
    (《抗癌中草藥大辭典》)治膽囊癌:白豆蔻、石菖蒲、連翹、鬱金、延胡索各15克,滑石(先煎)、黃芩、藿香各12克,川貝母、木通各10克,茵陳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抗癌植物藥及其驗方》特別提示本品辛溫,陰虛血燥者忌服。癌症後期患者用量要小。
  • 民間中草藥:白豆蔻
    (《抗癌中草藥大辭典》)治膽囊癌:白豆蔻、石菖蒲、連翹、鬱金、延胡索各15克,滑石(先煎)、黃芩、藿香各12克,川貝母、木通各10克,茵陳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抗癌植物藥及其驗方》特別提示本品辛溫,陰虛血燥者忌服。癌症後期患者用量要小。
  • 抗癌中草藥:白豆蔻 (附名方)
    (《抗癌中草藥大辭典》)治膽囊癌:白豆蔻、石菖蒲、連翹、鬱金、延胡索各15克,滑石(先煎)、黃芩、藿香各12克,川貝母、木通各10克,茵陳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抗癌植物藥及其驗方》特別提示本品辛溫,陰虛血燥者忌服。癌症後期患者用量要小。
  • 每天一味中草藥 68:青黛,看看古人是怎麼製作藍色染料的
    和國畫相關的中草藥,我們說過了紅花做成的胭脂(回復42查看),還有很多,以後遇到再說,中醫和國畫還是相通的,水墨丹青就和青黛有關。沒想到吧。療傷寒方多用此,除時行熱毒為良。藍汁,至解毒。以汁塗五心,又止煩悶。甚療蜂螫毒。 《開寶本草》:味鹹,寒,無毒。主解諸藥毒,小兒諸熱,驚癇發熱,天行頭痛寒熱,並水研服之,並摩傅熱瘡惡腫,金瘡下血,蛇犬等毒。 《本草衍義》:青黛,乃藍為之。
  • 每天學一味中藥——白首烏
    (《山西中草藥》)2、治陽痿:白首烏、淫羊藿、山藥、黨參各9~12克。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3、治神經衰弱,陽痿,遺精:白首烏15克,酸棗仁9克,太子參9克,枸杞子12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藥》)4、治胃痛,痢疾腹痛:白首烏、蒲公英各9克。水煎服。(《安徽中草藥》)5、治腳氣水腫:白首烏、車前子各6克。水煎去渣,每日分2次服。
  • 每天一味中草藥解讀:三丫苦
    (《廣西中草藥》)。②治蟲蛇咬傷,癤腫,跌打,扭傷:三丫苦鮮葉搗爛外敷。(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