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文學到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階段,但同時,對文學的批判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局勢,一時間活躍文壇之上的中國作家也變得不知所措,然而夾雜在各種非議聲中,他們不會停滯,依舊匍匐向前。這就是當代文學的特點,為此冒進,而「埋單」的首當其衝者就有韓少功、賈平凹、莫言等作家。
韓少功的《馬橋詞典》、賈平凹的《廢都》,當然最深入人心的想必就是莫言的《豐乳肥臀》,不說裡面露骨的描寫,僅這個書名就讓莫言深受質疑,甚至是多人批判。
名家評價莫言《豐乳肥臀》
不過文學是主觀性極強的學科,特別是當代文學,真是到了莎士比亞說的那樣,「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人批判,同時也有人欣賞。批判的聲音自然是不絕於耳,喜歡的人也不吝溢美。現代具有批判權威的老作家劉白羽認為莫言的《豐乳肥臀》是「世風如此,江河日下」的表現。彭荊風認為《豐乳肥臀》是在所謂名家的吹捧下獲獎。
而喜歡這本書的人自然有對莫言高度的共鳴之處,當代哲學家,美學、文藝評論家鄧曉芒十分讚賞莫言的《豐乳肥臀》,鄧曉芒認為,莫言的《豐乳肥臀》寫得非常好。蘇童、劉震雲、李銳等都有相似觀感,其中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汪曾祺認為莫言的《豐乳肥臀》是一部誠摯的小說,書名無傷『大雅』。『豐乳』、『肥臀』,不應該引起驚愕。
可以說對於這部《豐乳肥臀》,社會學者及文藝評論者的各種「論戰」不休。讀者也夾雜在其中不明所以,但是,終究因為大眾接受能力,終於讓這本書的非議大於同意,出版不久後《豐乳肥臀》被被迫停止出版。那天莫言所在的部隊領導要求他通知相關出版社,停止售賣出版,同時莫言也轉業出去。
這部書對莫言影響不可謂不大,為此他離開了幾十年如一日的軍營。不過這個胸懷大度的作家並沒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在輿論聲中找出路。莫言既痛定思痛也嘗試再突破,試圖從跌倒的地方再爬起來。幾年後他從都市題材著手,寫下了一部嶄新的反腐小說《紅樹林》,一定程度上,《紅樹林》的出現,也轉移了讀者的視線。那麼莫言影響巨大的《豐乳肥臀》究竟寫了什麼露骨的地方,以至於引來這麼多的批判質疑。
莫言《豐乳肥臀》的內容都是些什麼
翻開厚重的小說,《豐乳肥臀》開篇就寫到一個來自歐洲的牧師馬洛亞。「馬洛亞牧師靜靜地躺在炕上,看到一道紅光照耀在聖母瑪利亞粉紅色的和她懷抱著的……」。就此開始莫言拉開了那個封閉年代,文學略帶「露骨」的描寫。眼看有點「冒進」,但他還是按照心裡的方向寫了下去。這本書的首頁上赫然印著這樣的字樣「謹以此書獻給母親的在天之靈。」
然而行文上卻令人大跌眼鏡,一句句,一段段揮毫潑墨般將母親的體態,正如這部書的書名一樣進行細節表達。母親外表長得豐滿,用她婆婆的話說,一看就是生養的好材料。可是嫁過去後,沒有生下孩子,在遭受婆婆的凌辱和丈夫的毒打後,婆婆發現,可能是其兒子生育能力差,所以母親不得不找別人生。就這樣荒唐的一幕出現了,母親在婆婆家人的暗示下開始找外人生孩子。這一幕一旦開始就演變成了「八」幕。
因為母親即便找外人生孩子,也沒有遂了婆家人的願望,生不下男孩。母親一直和八個外人發生關係,始終生的都是女兒。莫言筆法諷刺的是第一胎和第二胎「肥水不流外人田」,母親找了自己的親姑父,但生下女兒,沒有完成婆家交代的任務,繼續生,結果還是生女兒。後來和外地來賣小鴨的以及郎中、屠狗人高大彪子、天齊廟的和尚等等,都未能如願。直到被四個敗兵論及生下的仍是女兒,母親已經對生男孩幾乎不抱希望。
然而等待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母親和在外逃荒的高密人得以返回家鄉,這時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瑞典牧師馬洛亞正在給四處逃難的人提供粥飯和住所,母親被他的國際人道關懷感動,於是和他走到一起,這一次是上帝垂愛,母親生下了一對龍鳳胎,有男有女。母親終於生下男孩,按照母親的話說,感謝上帝。從此母親也和馬洛亞牧師一起信仰上帝,跪地禱告。
然而這已經是母親第八次懷孕。等老八長大,前幾胎女兒在戰爭和敗落的人性鞭打下,早已經懂事成長,沒過幾年,她們也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如莫言一貫的寫法,這些女兒們長大後都隨了母親的基因,各個生的「《豐乳肥臀》」,所以很多部隊或是土匪的頭目看到上官來弟、招弟、領弟、想弟、盼弟、念弟、求弟(母親前幾個女兒的名字,就是希望得到一個男孩而起的)她們,眼珠子都要瞪出來。喜歡她們的身材,更喜歡她們上官家一個個倔強如牛的性格。凡是是上官家幾個女兒看上的男人,八匹驢也拉不回來。
《豐乳肥臀》中的奇葩女兒們和主人公「我」
儘管在戰爭洗禮下,好不容易把她們養大的母親不同意她們的婚事,但也無可奈何。女大不由娘,她們的婚姻全是自己做主。好在這些同樣和母親一樣生著豐滿身材的的女孩們都比較有眼光,她們的丈夫都是高密有頭有臉的大人物,不是隊伍裡的一把手就是掌管重要職的人。然而歷史的發展並沒有按照人的意志進展,總體來說還是人為造成,人類自己寫就的,然後走向無法預測的地步。母親的這些女婿們很快就變成了仇敵,死對頭,從一家人變成了各個勢同水火的對立派系。
二戰結束後,內戰爆發,除了兩黨,還有很多小股軍事力量在相互拼殺,相互消耗。母親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所生的女兒隨她們的丈夫煙消雲散,母親還沒有弄明白,自己用生命和抗日戰爭時期拿九死一生的堅毅養大的女兒卻一個個撒手人寰。母親越發糊塗,在她95歲那年,身邊的八個女兒早早死去,唯獨她唯一的兒子上官金童-「我」陪著母親。那天在「我」的陪同下,她顫顫巍巍地走進教堂,太陽照在高密東北鄉人的頭頂,母親跟著說了一聲「阿們」!
「我」是母親唯一的希望,是男孩,可悲的是「我」儘管如親生父親一樣長得高鼻深目,智商奇高,帥氣魁梧。可是我也是一個什麼都不會做的半殘疾人,沒有勞動能力,而且只能吃母親的奶水,直到成年了還要吃。後來這被診斷為戀「乳」症,為此艱難的母親還要四處給我治病。為此老八-天生的盲女-上官玉女為了減輕母親的壓力,投河自盡,四姐上官想弟把自己賣給妓院,也是為了給我治病。
等我三十多歲時,又不可救藥地和四十多歲的寡婦獨「乳」老金走到了一起。外表的金童配朽木,成了「我」家最大的笑柄。哀莫大於心死,母親除了目睹用自己的「豐乳肥臀」養大的幾個女兒相繼在年紀輕輕時香消玉損後,又眼看著「我」的墮落。九十五歲那年,搬到山上獨住的母親壽終正寢,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將母親簡單就殮。可是剛下葬,又因環境問題,我不得不把母親扒出,無處可去,我只好背著母親的屍體走進了旁邊的沼澤地,我們慢慢陷下去。
《豐乳肥臀》的母親,甚至是「我」就此畫上波瀾壯闊的人生句號。母親魯璇兒,1900年出生於清朝光緒年間,6個月大時,她父母因反抗修建膠濟鐵路,遭清政府和德國兵殺害。由大姑姑於魯氏和姑父於大巴掌撫養長大,裹足至16歲。後嫁給鐵匠的兒子上官壽喜。三十多歲開始信仰基督教,95歲壽終。
《豐乳肥臀》的藝術色彩
顯然這是一個套用了「豐乳肥臀」的名字,卻講了繁衍者偉大,生命孕育的艱難,特別是二十世紀,戰亂頻仍,母親在生存條件極端貧乏下,獨自撫養八胎兒女,九個孩子。除了靠著所謂豐盈的身體條件外,還要靠著堅毅的人之本性和偉大的母性將後代養大。這本身就是人間奇蹟,就像疫情期間,白衣天使的職責是救死扶傷,但她們本身卻都是是弱女子。「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莫言這部《豐乳肥臀》,因其書名的露骨和敘事的透明,讓那個年代的讀者不易接受,但經過時間的考驗,國人藝術欣賞的整體提高,莫言這部書在2003年,被允許重新出版。這部命途如書中母親一樣多舛的小說,終於在遭到多年禁售受,得以和讀者再見面。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這部厚重的小說也成了他登頂世界文學殿堂的「功臣」篇章之一。
在文學名著汗牛充棟的十九、二十世紀裡,戰爭題材小說,第一個讓人想到的就是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託爾斯泰用血淋淋的寫作,直白的諷刺,同樣將母親及女性、弱勢人類命運放置於戰爭環境下,製成洋洋灑灑且不避露骨的現實主義力作。在使用相同手法時,《豐乳肥臀》不無巧妙地加入了時代色彩。與另一位歐洲文豪小仲馬的《茶花女》相比,《豐乳肥臀》中關於母親露骨的描寫,卻成了小巫見大巫。
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就是人生百態,不避醜陋,不趨讀者,如實描繪,是知識分子的本責。莫言的《豐乳肥臀》之所以被群起批判,原因就是文章開頭說過的那樣,是當代社會環境和讀者認識局限所致。要說露骨,賈平凹的《廢都》在更加不合時宜,甚至有讀者模仿書中露骨描寫從而鋃鐺入獄,韓少功的《馬橋詞典》因追求一手的,魯迅式的批判,也過早地陷入爭議。
我們的先鋒作家,是居於一個沒有經驗可循的時代,求穩已經不能滿足他們日益追求的現實批判和諷刺力度。其實這非為作家的冒進,而是時代步伐與讀者的認知不合轍了。作家也屬於高級知識分子,他們的責任是改良社會,面對普遍矛盾,鞭刺人心人性,刺激大眾向更文明、更適合未來,更快速發展的大道疾馳。
這四部書推薦給大家。莫言坦言,他最有力的兩部作品就是《豐乳肥臀》和《生死疲勞》,另外作為莫言走向海外的成名作《紅高粱》和茅盾文學獎作品《蛙》,可謂是四大本,是莫言魔幻文學的結晶,也是莫言最具知名度的書,讀了這四部書,完全可以讀懂我國第一個獲得諾獎的作家莫言。
不到一百塊錢,四本書洞悉中國當代文學,盡攬諾貝爾文學獎殿堂級文學,就可以從這裡開始。
最後,關於當代文學與莫言《豐乳肥臀》的詳細解讀,點擊連結,精彩不斷。筆者照例在最後一篇文章那裡與您不見不散,一起探討對莫言的認識,請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獨到的見解和看法,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