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金九銀十,原本就不容易的找工作,現在更是到了緊張的時候。
昨天就碰到這樣一件事,說幾個小夥子面試銷售崗位,除了面試官的常見問題,銷售經理還給他們出了一道開放性的問題:
如何把一瓶水賣到300元。
第一反應是「這怎麼可能呢?」,或者「這不是扯嗎?太不合理了」的同學們,請注意,在你們抱怨的時候——哪怕僅僅是第一反應也會被注意到的。
這種面試題,很明顯,是考驗銷售的發散思維。
成本幾毛錢的礦泉水,買到2塊、3塊都有利潤,更何況是買到300呢?什麼水可以這麼貴?或者什麼人願意花這個錢?
在《皓鑭傳》中有一個場景,是瓊華公主故意刁難皓鑭,讓她籌辦十日後的宮宴,皓鑭婉拒無果值得接下,可是當他去庫房領取籌辦宮宴的錢時,卻遭到了梁管事的刁難,最後只領到了1000金,這裡預算5000金差了不止一點,簡直杯水車薪。
這時候,身為他國質子異人就給皓鑭出了注意,他說:
「一顆樹苗的市價是一個布幣,但是入選宮中的樹苗卻要兩個布幣。」
「同樣的事物,一旦和這尊貴的皇宮扯上關係,它的身價自然就會大漲。
一下子,皓鑭就明白了,同樣的東西,因為身處「宮中」,價格就可以翻倍。
於是皓鑭有了主意。
她先在宮裡低價買入宮女們的舊物,什麼床單、枕頭、手帕、涼蓆、硯臺等等,甚至還有當天的剩飯,然後託人送到宮外的拍賣會,冠上「這是瓊花公主用過的」名號,高價不說,還爭相恐後得有人要買。
就這樣,短短的時間,皓鑭變籌到了功宴所需要的費用,度過了這一難關。
你看,「宮裡出來的」,就是在物件本身的價值上,增加了另外一種附加價值。
舉一反三來看,如果放在礦泉水的問題中,附加價值可以有哪些呢?
例如這種水是否有稀缺性。
可能這是某種特殊水質的水?來自法國某個沒被汙染的某某泉?每年只能搬運若干?
也可能是因為極難獲取,需要徒步進入?
除了在水本身上做文章,在「賣水」的場景上擴展一下。
這是某個慈善拍賣會上的拍品?只賣300就不算貴了。
或者是某個高端會所,僅僅向特定vip提供的水——這有實例,據說歐洲頂級餐廳的水,買到40-50歐都是常事。
還可以在裝水的瓶子上下功夫。
例如水晶,或者某位知名藝術家的特別定製。——這種思路,和威士忌的營銷模式有點像。
這三種算是比較「正派」的做法了,我還看有網友腦洞開的更大,說「告訴肖戰的粉絲,別說300了,就是3000塊,也能號召起來清空庫存。」
好吧,肖戰是挺無辜的,莫名背了鍋,但「明星效應」確實也是方法之一。
當然,還有更「特別」的。
做「捆綁」銷售。水還是2塊錢,但是綁定一張面值298的表演門票。
還有人提議,在街頭立一個挑戰的小牌子,擺上各種小玩意,然後賣「套圈」,2塊錢一次,套中即拿走。這種辦法,看上去是小錢,除去成本,賺回的可能還不止300呢。
其他的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總之方法其實挺多的,面試官和銷售經理,主要看到你的思維過程,看你在解決當前問題的時候,能不能做到不僅僅是看表面。
所以,別苦大仇深得面試官說:這樣不行,這是欺騙消費者。
這樣做,不會顯得你正直,只會告訴面試官,你的思維不夠靈活,而且不好管理。
華為有一個很經典的故事,你可以已經聽過了。
說的是一個北大畢業的高材生,剛入職華為一個月,就給任正非寫了一封一萬多字的信,大談特談華為的管理之道。
可能這位高材生是想突出一下自己,沒想到任正非不吃這一套,看到信後勃然大怒,立即回覆:「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為什麼?
因為不管你是哪所名校畢業,都還只是華為的一名基層員工。作為基層員工,你的首要職責是執行,而不是提建議、談看法,甚至表達質疑。
馬雲也曾說過:
剛來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萬別給我寫戰略報告,千萬別瞎提阿里發展大計,誰提誰離開!但你成了三年阿里人後,你講的話我一定洗耳恭聽。
職場不是電視劇,有些損招別亂用。
只有「有成果」的人,才有發言資格。一個公司的新人,哪怕你有其他公司的工作經驗,也不代表你有本公司的經驗,所以別用你現在的認知如看待問題。
老話是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只想著當將軍,卻不著眼於幹掉眼前敵人」的士兵,可能根本活不下來。
至於,為什麼說「直接提出質疑」的新人會給面試官「這個人不好管理」的印象,也是這個原因。
畢竟,你見過一個將軍在下達作戰命令後,還有一一回答士兵的疑問嗎?
如果是做財務還好,做銷售,要的及時思維靈活。能夠用社科、經濟、人文等各個方面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你想到的點越多,說明你日常的積累越多,遇到事情,觸類旁通的能力越強,這才是是面試官和銷售經理真正在意的。
以上,可以當做一個參考答案,但關鍵還是你自己的思路,祝各位找工作的朋友們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