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醬的做法·東北大醬黃豆醬陰醬在後半截

2021-02-16 醃菜網

家庭甜麵醬的做法

其實很簡單,不需要用饅頭去發酵,準備的原料都是家裡現成的。

原料:油10毫升,麵粉200克,醬油30克,白砂糖50克。

做法

1、將炒鍋燒熱放入少許油,五成熱的時候放入麵粉,推勻,加醬油,再加少量的水(醬油比較鹹就不用放鹽了,如果您怕太淡,就少加點鹽)

2、然後把糖放入待糖融化後出鍋就OK了。

3、做好的醬紅亮、味醇厚,等自然冷卻後,裝入瓶罐中,注意密封。

提示

1、做醬時,不能攪拌或翻炒,而是要慢慢地推勻。等鍋中冒出均勻的小泡,香氣四溢時,放入白砂糖拌勻即可。

2、做出來的醬可以炒回鍋肉、醃醬菜等,你想怎麼吃都可以,總之很好吃哦!

配菜用黑醬

主料:新鮮墨魚600g、橄欖油50cc、蒜頭碎20g、洋蔥碎50g、月桂葉1片、 白酒50cc、水100cc、玉米粉1大匙、檸檬汁30cc、黑胡椒粗粉適量、鹽適量、糖適量

步驟

1. 剖開新鮮墨魚,取出墨囊。

2. 將墨囊擠破,取出墨汁集在小碗中備用。

3. 熱鍋後加入橄欖油,油熱之後放入月桂葉、洋蔥碎與蒜頭碎爆香。

4. 將墨魚汁、白酒、水倒入鍋中,用小火稍微煮1至2分鐘。

5. 倒入玉米粉勾芡,使醬汁更為濃稠。

6. 最後加入檸檬汁及黑胡椒粗粉、糖、鹽調味即可。

傳統燒制黑醬的方法

一、選料

燒黑醬的主要原料有黑豆、莜麥、胡麻三種,首先用麻羅將它們篩去土,黑豆把被蟲吃和不太飽滿的去掉;莜麥把麥魚子撿出去,然後用清水淘洗乾淨。

二、料加工

將備好的料,分別倒進鍋中用慢火炒 熟,一定要把握好火候,做到料既不能糊,也不能夾生。黑豆用手把皮搓掉,然後把黑豆、莜麥、胡麻用升子按照1:1:0.7的比例量好,並攪拌在一體,到磨坊將其加工成面。

三、裝壇

先把泥加麥糠用水和好,找一罈子,將其外面摸2~3公分泥巴,防止罈子燒裂,再把面料倒進罈子裡,用鐵鍋把水燒開,然後一邊往罈子注開水,一邊用鐵鏟攪拌,攪到漿糊一般,即可封口。

四、燒制

燒制一般需要12~15天 ,用莜麥枳子燒最好,燒的過程每天早晨要揭開,用鐵鏟把壇壁上燒硬的東西鏟下來,視消耗水分情況加適量開水攪勻,繼續再燒。到最後的幾天裡,早晚各揭一次蓋子,注意觀察醬的色澤,顏色呈醬紫色即可。

五、加鹽

將燒好的醬用餄餎床把豆瓣壓碎,經過粗羅過濾,最後加一定比例的鹽,這樣黑醬就大功告成。

自製東北大醬的方法

東北大醬從開始炒豆子做醬塊開始到能吃到做好的醬一般需要4~6個月,東北大醬有的人喜歡直接煮豆子做醬塊稱為盤醬,將豆子炒熟再做大醬,味道更香,按照自己喜歡的去做吧;東北人老規定進了臘月就開始可以做醬塊,農曆二月初三至初八之間也可以做醬塊,發酵的時間越長大醬裡有人特別喜歡的那種特殊的黴味越重,可以根據自家的喜好在此期間決定做醬塊的時間而每年下醬只能是農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這三天,具體為什麼不知道,只知道這是老規矩~~

老話說進了臘月就可以做醬塊子了,但是這時候做醬塊子發酵的時間長,到時候做好的醬那種俗稱的黴味有點重,喜歡這種味道的進入臘月就開始做(整個臘月直到臘月22都可以,正月裡不能做醬塊)。喜歡味道清香的就農曆的二月初三到初八之間做。

原料:黃豆5斤(最好是當年秋天的新黃豆)、鹽1.5斤

製作方法:

1、將黃豆挑出去碎豆和癟豆,不用洗直接放入炒鍋中,不要放油乾鍋炒,一次炒不完可以分幾次炒完;

2、中火不停地翻炒直到豆子炒到微微有點糊的顏色,吃一顆感覺很香就可以了;

3、因為炒之前清洗不容易晾乾也不容易炒制,所以炒好後,要用涼水洗兩遍撈出;

4、將洗好的豆子放入鍋中倒入豆子3倍量的清水大火燒開;

5、蓋上蓋子小火要煮大約1個小時,煮到豆子用手指就能碾碎的狀態就可以了,注意不要乾鍋要經常的攪動一下,如果水煮的幹了,可以再往裡面加熱水,不要加涼水;

4、將煮好的豆子撈出來趁熱用絞肉機絞碎或者用擀麵杖擀碎,喜歡大醬裡面有豆瓣的,可以就用擀麵杖不要擀得過碎就可以;鍋裡煮豆子的湯汁先不要倒掉;

5、取一個小盆或者一個盒子,取一些豆碎放入裡面壓緊壓平,然後倒扣出來就成了板磚一樣的塊狀,稱為醬塊子(圓形的橢圓形的都可以),一般是一斤做一塊,不要做得太小那樣裡面發酵出的油少不香;豆碎如果太幹不愛成型可以放一些剛才鍋裡煮豆子的湯,千萬不要弄稀了做不成醬塊子;

6、將做好的醬塊子晾涼,再晾一天或者一夜,表面乾爽,然後用紙包上放在不通風又溫暖的地方(18~20度最好)進行發酵,期間不用管它了;期間醬塊子上會長白毛,這是因為發酵的原因,如果沒長那就是醬塊子沒發酵,是做不成大醬的;

7、每年下醬(東北人的叫法,就是開始做成液體狀的醬了),只能是農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這三天,具體為什麼不知道,只知道這是老規矩。做醬的前兩天,將醬塊子拿出來去掉包著的紙,然後用刷子在流水下將醬塊子刷乾淨;

8、將刷乾淨的醬塊子弄成小碎塊,可以掰或用刀切或用擀麵杖砸都可以,然後晾到蓋簾上晾去表面的水汽;

9、將20斤清水放入1.5斤鹽燒開攪勻關火晾涼倒入罈子或者缸中,將弄成小塊的醬塊子也放進去,攪勻,用透氣的紗布蓋上放到通風的有陽光照射的地方就可以(有陽光照射才能讓大醬發酵,陽光充足的時候把紗布揭開,讓陽光直射大醬促其發酵),一個月以後才能吃(因為下醬之後,必須要等到大醬充分發酵之後方可食用,否則可能中毒。)

10、在這期間一定要每天都用圖上的那個醬杵子(木頭的自製的)自下往上的搗1遍或幾遍,剛開始會有小塊,慢慢地就全部化掉了,每天打醬時,如果表層有黑色的漂浮物要撇出去,否則,大醬呈黑色不僅難看而且黴味很重。一個月以後醬就做好了,剛做好的醬是稀糊狀的,無論是生醬蘸青菜還是炸醬濃度剛好,越往後隨著水分的慢慢蒸發,大醬會越變越濃稠,吃到最後炸醬就需要先用水稀釋了。

陰醬的做法(看全套前半截黴幹豆後半截是做法

第一步:煮豆

1、挑選顆粒飽滿沒有雜質的黃豆,洗淨,泡幾小時或一夜,加水上火煮,煮到黃豆都綿軟了,就可以了,豆子不可太爛(有條件的可以把黃豆蒸,蒸出來的黃豆水分少,捂豆效果好)

2、煮好的黃豆撈出,控水,放涼。

第二步:捂豆(黴豆子)這是整個做醬過程裡面最重要的一步,捂豆子成功,醬基本也八九不離十了

1、拌麵粉。將麵粉均勻地與放涼的黃豆混合拌勻。

2、拌好麵粉的黃豆均勻地鋪在竹匾上,上面蓋上乾淨毛巾或布,放置陰涼處,等黃豆上黴。(提醒竹匾要放在隔空的地方,底部要透氣。)

3、其實黃豆上黴的過程就是發酵的過程,大概需要一周的時間,這期間,會有很多熱氣,不時用手去摸摸蓋著的毛巾,等摸不到溫度了,基本就發酵或者說是黴好了,這個時候,打開遮蓋物,你會看到,黃豆上覆蓋著一層軍綠色的黴,這就算是黴好了。看到這樣毛茸茸的東西,不要怕!黃豆醬必須得有培養黴曲的過程,有的人說看不了這長毛的東西,有心理障礙,其實那實在是太多餘,我們買來的醬以及醬油都是經過這個過程得來的,如果自己製作的不放心,那麼買來的沒有看見的就能放心嗎?而且生活中我們所食用的東西很多都是通過發酵得來的,所以大可不必介懷!

提示:

1.發酵過程中,會發熱產生水汽,如果放豆子的容器底部不透氣,會造成積水,這樣豆子會發粘直至發臭失敗。我老家那邊是把豆餅放在稻草上,再蓋上一層稻草發酵,城市裡稻草不好找呀。查過資料,有些人是把豆子放在木板上,蓋上紙,蓋上衣物。我是放在竹匾上,有些朋友沒有竹編,可以用有託盤的洗菜籃,這種洗菜籃有漏洞的部分裝豆子,這樣發熱過程中產生的熱氣可以流失掉,底部的託盤蓋在上面,這樣豆子有空間長黴長毛,發酵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溫度,所以在豆子上要蓋上東西。

2.發酵過程不能讓豆子暴露在空氣中,一定要蓋好,天氣熱基本4-5天就可以發酵完成了,也有一周時間的,具體看發酵情況。捂的時間太久也不行。

第三步:曬豆。將黴好的豆子,曬一個大太陽,結塊的掰開。當然,也有些地方黴豆不曬乾直接下醬的,但是口味沒有曬過的香。

1、如果馬上下醬,曬一天就可以了。

2、如果不想馬上下醬,多曬曬,曬乾,黴豆曬乾後,可以保存很久,可以收藏起來想做醬的時候就拿出來做醬,且可以寄給遠方的親友。

陰醬做法:買來辣椒、生薑、大蒜,洗淨、晾乾、切細。放在大盆裡,加入黴好的幹豆瓣、少許白酒和鹽一起拌勻(一斤豆瓣一兩鹽),裝在玻璃瓶裡,壓緊豆瓣,旋緊瓶蓋,在常溫下密封數月。數月後豆瓣成了紅褐色,豆瓣醬就做成了,這樣做的醬就叫陰醬。

歡迎各位朋友將自己的醃製食物方法也分享到「醃菜網(www.yancaiwang.com)」讓更多熱愛美食的朋友看到您的傑作,互通有無,豐富餐桌。

醃菜網官方微信公眾號:yancaiwang01

相關焦點

  • 黃豆醬陰醬黑醬甜麵醬的幾種做法合集
    到最後的幾天裡,早晚各揭一次蓋子,注意觀察醬的色澤,顏色呈醬紫色即可。五、加鹽將燒好的醬用餄餎床把豆瓣壓碎,經過粗羅過濾,最後加一定比例的鹽,這樣黑醬就大功告成。自製東北大醬的方法東北大醬從開始炒豆子做醬塊開始到能吃到做好的醬一般需要4~6個月,東北大醬有的人喜歡直接煮豆子做醬塊稱為盤醬,將豆子炒熟再做大醬,味道更香,按照自己喜歡的去做吧;東北人老規定進了臘月就開始可以做醬塊,農曆二月初三至初八之間也可以做醬塊,發酵的時間越長大醬裡有人特別喜歡的那種特殊的黴味越重
  • 我國最好吃的4種醬,東北大醬上榜,老乾媽:我不服
    我國最好吃的4種醬,東北大醬上榜,老乾媽:我不服!生在中國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從這次疫情上就可以看出來我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力到底有多強,身為中國人我驕傲,我自豪,在中國不僅有優秀的共產黨領導,我們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美食我們能夠品嘗。
  • 東北大醬的正確做法
    去過東北的都知道,蘸醬菜裡的那碟貌似有點醜味的大醬,其實不用擔心,那是發酵之後的味道,吃起來可是很香哦。東北農家幾乎家家都要有自己的大醬,在舊時候,大醬和鹹菜伴隨著走過了無數個日日夜夜,有了它,即使沒有菜,照樣能吃得飽飽的,要不東北咋口重呢?和吃這個有直接關係,大醬是怎麼做的呢?
  • 五虎上醬·甜麵醬·配菜黑醬·傳統黑醬·東北大醬·陰醬
    到最後的幾天裡,早晚各揭一次蓋子,注意觀察醬的色澤,顏色呈醬紫色即可。五、加鹽將燒好的醬用餄餎床把豆瓣壓碎,經過粗羅過濾,最後加一定比例的鹽,這樣黑醬就大功告成。自製東北大醬的方法東北大醬從開始炒豆子做醬塊開始到能吃到做好的醬一般需要4~6個月,東北大醬有的人喜歡直接煮豆子做醬塊稱為盤醬,將豆子炒熟再做大醬,味道更香,按照自己喜歡的去做吧;東北人老規定進了臘月就開始可以做醬塊,農曆二月初三至初八之間也可以做醬塊,發酵的時間越長大醬裡有人特別喜歡的那種特殊的黴味越重
  • 大醬-東北人的鄉愁
    東北人都喜歡吃大醬,只要有一碗大醬,就可以蘸遍一切食物。大醬是東北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調料,看著貌不驚人,卻相當的有滋味,掌握著在五湖四海東北人的味蕾。大醬是經過發酵的,發酵充分之後,做出來的大醬香味濃鬱,可以直接拿來蘸蔥吃,也可以蘸黃瓜、生菜、大蒜和大白菜。東北人可以把很多蔬菜蘸著大醬吃,也可以用大醬做泡菜吃。東北大醬的做法在每年的臘月先做好引子,用玉米面和黃豆面1:1混合,炒至微黃,然後用開水燙麵,做成窩頭。
  • 舌尖上的美食,東北人鍾愛的大醬,不僅是蘸料還是很重要的調味品
    就像東北的大醬,人們也同樣不僅限於蘸生蔬菜吃,而是用其當作調味品製作成各種的美食。東北大醬其實就是咱們平時所說的豆瓣醬,是東北特有的一種醬料,在東北大醬還有豆瓣醬和盤醬兩種做法,但現在比較盛行的只有豆瓣醬。大醬其實是滿族的傳統食品,滿族人做豆瓣醬的歷史悠久。早在隋唐時期滿族人就有種豆制醬的食俗了。
  • 東北大醬的製作過程(一般人不知道!!!)
    東北大醬有豆瓣醬和盤醬兩種做的比較多,但現在比較流行的只有豆瓣醬,所以一般所謂的東北大醬對現代人來說就是豆瓣醬。
  • 自製東北大醬的方法
    東北的大醬很好吃,炎熱的夏季裡,調點小蔥,生菜,用大醬一拌那就一個爽口!你知道東北大醬是怎麼做的嗎?今天生活妙招網就來詳細講解一下做法。
  • 東北大醬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
    說到東北,大家除了冷以外其實還一定會想到那些什麼都可以燉的東北菜,而就像四川的豆瓣醬一樣,東北也有不能分開的東北大醬,這些東北大醬無論是生食、炸醬、還是用它爆鍋,反正是頓頓離不開。即使飯桌上沒有什麼菜,幾根大蔥蘸醬也能吃飽肚子,反之現在餐桌上豐富了,有雞鴨魚肉,東北人也喜歡來點蘸醬菜調口味,總是覺得沒有大醬吃飯都不香。那麼大醬到底是怎麼做的呢,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看。首先就是黃豆!豆子洗乾淨後放入大鍋中煮,先大火後小火煮三個小時左右,看水分差不多時關火,燜了一個晚上。讓豆子的顏色變成偏紅色。
  • 吃過東北大醬的人都說好,想學必先做好這一步,農曆2月正當時
    吃過東北大醬的人都說好,想學必先做好這一步,農曆2月正當時東北的黃豆醬很有名,顏色黃裡透紅,醬香濃鬱,色正味濃,炸個雞蛋醬,來上一盤蘸醬菜,東北人的大愛,絕對下飯菜,吃得過癮。現在農村還是家家都自己做醬,城裡很少有人做了,會做的人也不多,姐姐算是其中之一吧。姐姐每年都做大醬,而且做的很多,至少要做20斤黃豆醬,她做的黃豆醬味道純正,色香味堪稱一流,所有的親戚都是她的食客,我也是其中之一,做少了不夠分的。做黃豆醬可不是做菜,幾分鐘出鍋,最多燉上幾小時而已。黃豆醬的周期要幾個月才能完成,只爭朝夕是做不來的。
  • 如何在農村製作大醬?製作當天的幾天後可以吃?
    如何在農村製作大醬,需要多少天能做好,可以吃?這個沒確切時間,地區、季節、溫度溼度的不同,大醬製作成熟的時間不一樣。這麼說吧:一、什麼是大醬大醬是醬的一種。北方叫大醬,南方叫豆瓣醬,中間叫黃豆醬。江淮地區就是,叫黃豆醬,也是用黃豆做的,不用其他材料做。
  • 缸裡釀成傳世香,80後童年回憶,香噴噴的的東北大醬
    東北人的餐桌上,一年四季都少不了一碗農家大醬。有一段二人轉是這麼唱的:烀黃豆,壓成方,缸裡釀成傳世香;蘸青菜,調肉湯,撈上一碗油汪汪。說的就是東北大醬整個的製作過程和吃法。蘸醬菜做東北大醬第一步要挑黃豆,秋天黃豆成熟了就開始做這件事兒,把壞的黃豆和癟豆子挑出去,剩下飽滿的好黃豆,放涼水裡邊兒泡軟,差不多泡半天的功夫就行,然後放進大鐵鍋裡小火煮,一邊煮豆子一邊要不斷攪拌
  • 這一碟東北大醬,是多少人心中的惦念?
    東北的大醬,是用東北的黃豆,經過蒸煮,又經過發酵,然後入缸醃製而成的一種食品,你看它其貌不揚,卻是東北人離不開的一種食品,夏天的時候,洗幾根黃瓜,大蔥,紅紅的水蘿蔔再加上幹豆腐,生菜,蘸醬吃,不用做別的菜餚,就是一頓美味的家常飯菜!
  • 家裡常備幾種醬,味美用途多,營養價值高
    醬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調味品之一。營養科專家建議,家中常備以下幾種醬,不但味美用途多,而且營養價值高。番茄醬味道較酸,有助於減少鹽的攝入,是一種非常健康的家用醬。番茄醬的用途也很廣泛,比如做疙瘩湯、番茄炒雞蛋、番茄燉牛腩時加勺番茄醬,不但能讓菜餚色澤鮮豔,味道酸香可口,還能增加營養。推薦做法是,正常放油,菜餚快好時再加入番茄醬。另外需要提醒大家,購買番茄醬首選無糖無添加的。
  • 南方媳婦嫁到東北後,才領略到大醬的魅力,一碗大醬,萬物皆可蘸
    南方媳婦嫁到東北後,才領略到大醬的魅力,一碗大醬,萬物皆可蘸。單位有個女同事,是土生土長的南方人,來自江蘇南京,後在東北上大學,認識了現在的老公,就成了一個東北媳婦。作為南方人,在江浙一帶習慣了清淡口味的飲食,剛開始在東北學校還沒真正體驗到地道的東北風味,當嫁到東北後,才讓她體會到飲食上的差異,最讓她震驚的是,在東北的家庭餐桌上,頓頓都少不了東北大醬,可以說任何的蔬菜都可以蘸醬菜,以至於她說:給東北人一碗大醬,萬物皆可蘸醬吃!東北大醬是用黃豆製作的一種醬料,東北人的傳統美食,東北人做豆醬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 這才是雞蛋醬好吃的做法,2個雞蛋加大醬入鍋一炒,即美味又下飯
    歡迎關注」萌蒂美食說「,每日為您分享食材、美食做法、烹飪技巧。在這裡讓我們卸下所有責任與期待,享受由美食堆砌而成的快樂城堡。很多人喜歡吃雞蛋醬,尤其是吃麵的時候怎麼可能少了它,雞蛋醬屬於那種比較百搭的醬,它可以拌麵、加饅頭、拌飯來吃,尤其是吃麵的時候小編我都會炸雞蛋醬。由於我對炸雞蛋醬情有獨鍾,因此還特地向飯店老師傅請教了炸雞蛋醬的做法。
  • 東北雞蛋醬正宗做法,做法簡單配料少,醬香濃鬱,拌飯拌麵條合適
    導語:東北人愛吃的雞蛋醬,做法簡單配料少,醬香濃鬱,拌飯拌麵條合適在人們食欲不振的時候便需要用到下飯醬,幫助大開胃口吃飯香,香菇醬、牛肉醬、雞蛋醬等都是我家常會做的,在這眾多的下飯醬做法中,要數雞蛋醬做法簡單且用料少,以雞蛋和東北大醬相結合做成的雞蛋醬,醬香濃鬱嫩滑入味,不管是拌飯亦或是拌麵條都是不錯的選擇,同時這也是我家人特別喜歡的一種,時常備著點雞蛋醬,不管怎麼吃都好吃,其實雞蛋醬的做法相對比較簡單
  • 請問什麼牌子的大醬好吃?
    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現代生活中,大豆醬在東北人的生活中,始終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已經深深地滲入到東北的飲食文化當中。可以說在超市裡。買到的那種袋裝的,量產的,沒有一種是地道風味的。東北大醬,做法大同小異。但神奇的是,不同的人做,不同氣候條件下做,不同時節做,味道也會有不同的差異。甚至在做好後經過時間的沉澱。味道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在超市裡包裝好的大醬,都不是家裡下的農家醬的味道。
  • 東北大醬,難以割捨的味道,工藝簡單,一學就會
    異鄉雖好,取代不了家鄉,家鄉的女人們現在都在做醬,心血來潮,想把家鄉的味道搬到北京,說到做到,不試怎麼知道,馬上付諸行動。人在外,心在家,家不能帶來,可以嘗試一下在皇城根做做東北大醬,讓美味唾手可得。接下來精挑細選黃豆,粒粒飽滿,顆顆金黃,用溫熱的水淘洗乾淨加適量的水入鍋烀,費時兩天一夜黃燦燦的大豆搖身一變成了深褐色的醬豆了。
  • 春季,蘸醬菜在東北特別受歡迎,教你東北雞蛋醬的做法,香氣撲鼻
    春季,蘸醬菜在東北特別受歡迎,蘸醬菜是一道東北特色菜,是東北菜中最簡單,也最保留食物的原味的,在菜中不加任何的調料,可以生食或蒸煮,蘸醬即可食用。它的特點是油煙少,取材隨意豐富,營養健康,吃蘸醬菜,雞蛋醬是不可卻少的,醬選用東北農家大醬或者豆瓣醬,豆瓣醬就是黃豆醬,或者用香其醬都可以,東北雞蛋醬有著與眾不同的味道,教你東北雞蛋醬的做法,醬香濃鬱,味美開胃,炸上一碗香氣撲鼻的雞蛋醬,無論是拌麵,蘸醬,配米飯都不錯,下面看看是怎樣做的吧:【雞蛋醬】材料:雞蛋2個、豆瓣醬1袋、油適量、蔥1段、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