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拖垮年輕人的,是沉沒成本

2021-12-28 技術領導力
來源| 技術領導力(ID:jishulingdaoli)

先來看一位讀者的提問:

「K哥,我跟我男朋友談了5年,中間有許多次爭吵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每次總是他向我保證會改,我一心軟就原諒他,又繼續在一起。但是如果跟這個人生活一輩子,我是沒有信心的,徹底分開吧,又捨不得這5年的時光,我該怎麼辦?」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沉沒成本的例子。

什麼是沉沒成本?這是經濟學的概念,就是如果交易失敗,在這之前所有的投入的成本,就會白白損失掉,於是在決策的時候,往往會考慮已經投入的成本,導致決策不理性

就像前面的案例,妹子明明覺得這個男人不是理想的結婚對象,考慮到已經付出了寶貴的5年青春,就猶豫了。

殊不知,這樣拖下去,其實損失更慘重。如果結婚了呢,有小孩了呢,那個時候你再「忍無可忍」,恐怕也只能委屈自己這一生了,許多婚姻的悲劇就是這麼來的。

人們為什麼會一直跌入沉沒成本的陷阱呢?

原因有三個:

第一,人們不喜歡後悔,不願意接受之前投入的浪費。這是人性,許多職業經理人,會利用這一點來操控老闆,不擇手段讓老闆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策。一旦決策了,老闆大概率不會推翻這個決策。

第二,自我合理化,僥倖心理。總是想著「其實也不是不好,再試試看吧,也許有改變。」 尤其在中國社會,我們都習慣於:給成功找理由,給失敗找藉口

第三,不能接受承認錯誤帶來的懲罰。因為有的公司,你一旦承認失敗,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輕的扣績效,重的丟了飯碗。所以就選擇一直拖下去,不及時停止,就會對公司造成巨大損失。

真正聰明的作法,就是及時止損。在投資領域叫做「鱷魚效應」,指的就是,當你的一條腿被鱷魚咬住的時候,往往越掙扎,鱷魚咬的越緊,這個時候你唯一的機會就是犧牲一條腿,保住這條命

雖然例子極端了一些,但是很形象的說明了及時止損的重要性。但是,人們在面臨重大決策的時候,通常不容易做到這一點。

如何能夠做到及時止損呢?先來看一個故事:

全球最大的CPU生產商--英特爾公司,一開始並不生產CPU的。

它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存儲器製造商,從1968年起,它的主要業務和利潤都來自於存儲器。

1980年,日本公司的存儲製造異軍突起。1985年,在連續六個季度的收入下降後,英特爾公司總裁格魯夫,非常沮喪的和董事長摩爾討論這個問題,如果再沒有好辦法,格魯夫就要下臺,英特爾也會從此一蹶不振了。

格魯夫突然問摩爾:「摩爾,如果我們下了臺,你認為新進來的這些傢伙會採取什麼行動?」

摩爾猶豫了一下,說:「他會完全放棄存儲器的生意,也許做處理器。」

格魯夫目不轉睛地盯著摩爾:「既然這樣,你我為什麼不自己動手?」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英特爾果斷放棄存儲產品,All in到CPU賽道,一舉扭轉了虧損的局面,幫助英特爾成為了一家偉大的公司,而格魯夫也一戰封神,成為一代管理大師。

這個在危急關頭拯救了英特爾的秘密武器,叫做「清零思維」。

格魯夫的「清零思維」的核心就是,「假裝自己一無所有」、 「假裝自己一無所知 」 ,重新審視和思考當下,然後作出最客觀的決策

回到前文的案例,妹子採用「清零思維」來做決策,假設沒有跟這個男人談過5年戀愛,就只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男人有沒有可能過一生?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應該選擇立馬結束這段感情,避免再浪費青春。在最好的年華,找到那個更適合自己的人,才是明智之舉。

這篇文章最早發表在老K的知識星球「老K星際不迷航」,文章最後老K留給球友們一道作業:想想,你有哪些猶豫不決的時刻,是沉沒成本在作祟?

其中一位球友回答:我的車開了5年,捨不得換,這是不是沉沒成本。

老K回答他:不是,主要是窮。

作者簡介Mr.K,知名電商公司技術老K級人物。文出過暢銷書,武做過CTO,若非生活所迫,誰願一身才華。

 -END- 

如果你想跟隨老K一起學習成長、每日精進;向老K無限次提問,突破職場瓶頸;訂閱老K每年200篇獨家成長乾貨,外面看不到;跟老K學習寫作,參與每年4期的寫作訓練班;跟1000位優秀技術同行抱團成長,現在就加入老K的知識星球「老K星際不迷航」。

今天加入的前100名,還有50元的優惠券可以領,原價¥256/年,現在加入只需要¥206/年

點擊下方「技術領導力」關注  每天早上8:30推送

 -END- 

點擊「BAT架構」,分別回覆:

中臺、阿里中臺、老K

可領取免費電子書哦!今日限量50份

大家在看:

1.為什麼技術越牛逼的人,越得不到提拔?

2.「低代碼」有多牛?特斯拉敢於怒砸SAP

3.為什麼CTO/總監不寫代碼,還這麼牛逼?

4.怎樣用「中臺」割企業的韭菜?

5.ERP「紅」了20年,「中臺」5年就掛?

6.阿里徹底拆中臺了!

相關焦點

  •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沒成本
    我們可以用一個經濟學詞彙來解釋——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指的是那些發生在過去,我們無法去收回或改變的付出。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於金錢、時間、精力、感情等等。聽起來好像沒感覺?能幫助我們避免更大的損失,明晰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就像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書中所說:「不管東西有多貴,有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
  • 知乎高贊: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沒成本
    我們可以用一個經濟學詞彙來解釋——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指的是那些發生在過去,我們無法去收回或改變的付出。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於金錢、時間、精力、感情等等。但其實人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栽在沉沒成本上面;為了過去的付出和錯誤,跟現在的自己較勁,賭氣般地做出不理性的決策。
  • 真正拖垮一個人的,是沉沒成本(深度好文!)
    我們可以用一個經濟學詞彙來解釋——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指的是那些發生在過去,我們無法去收回或改變的付出。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於金錢、時間、精力、感情等等。聽起來好像沒感覺?但其實人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栽在沉沒成本上面;為了過去的付出和錯誤,跟現在的自己較勁,賭氣般地做出不理性的決策。
  • 不懂及時止損,拖垮你的往往是「沉沒成本」
    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金錢,精力,時間統稱為「沉默成本」。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度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的概念,多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為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本身則不能被改變。
  • 沉沒成本
    1.概念    在經濟學中有個概念叫沉沒成本與心理學中的損失厭惡有關。
  • 經濟學棘手的難題之一:沉沒成本!別讓「沉沒成本」控制你的決策
    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聊聊一個經濟學的熱詞:「沉沒成本。」首先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與當前決策無關的付出,不應該影響以後的決策;從決策的角度來看,過去發生的成本之上造成目前狀況的因素之一,但當前決策卻要考慮未來可能支付的成本及獲得的收益,而不是考慮之前產生了哪些成本。
  • 四、沉沒成本與忮求詩
    沉沒成本,這四個字縈繞不去。顯然,比較理性的人,在決策時,應當儘早放棄對沉沒成本的眷戀,才是及時止損的方法。然而,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 別讓「沉沒成本」吞噬掉你
    因為我們放不下這些「沉沒成本」,我們的人生就這麼被白白的浪費著。什麼是「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指已經付出的無法收回的成本,比如時間,比如金錢,比如感情。人們往往對於自己付出過的事物表現出過分的迷戀。
  • 沉沒成本謬誤:自己買的電影票,即使再垃圾也得看完......
    「沉沒成本」的過分眷戀,導致將錯就錯,造成更大的損失。在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指,過去已經投入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在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同時也在看過去是不是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的,不可收回的投入,比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 如何理解沉沒成本謬誤-絕對理性可能麼?
    什麼是沉沒成本先來了解下沉沒成本的定義:沉沒成本(英語:Sunk Cost),或稱沉澱成本或既定成本,是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舉個例子,某人預訂了一張電影票,已經付了錢而且不能退票。
  • 巧用沉沒成本,讓他主動挽回你!
    沉沒成本是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英文叫Sunk Cost,指那些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在一件事情上的沉沒成本越大,當人考慮是否堅持這件事的時候,就會越不理性,越容易發生「沉沒成本謬誤」的狀況。打個比方,你好不容易攢錢買了雙很貴的高跟鞋,才穿一天,發現它雖漂亮,但穿腳上確實難受,把腳後跟磨得又紅又腫。
  • 《北京女子圖鑑之助理女王》,職場中的沉沒成本
    觀影中途,「沉沒成本」這個經濟學詞眼從我的腦海中蹦出,沉沒成本是指企業為了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套用在劇中,陳祥梅追隨明星姚子君五年間,月薪僅4500元,如果她早一點換了東家,月薪過萬,那麼這筆沉沒成本就有5500多元,但陳祥梅並未改旗易幟離開陳祥梅,反之很好地利用這五年時間歷練自己,並等來了自己的折桂時刻。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女主角一樣潛心蟄伏,多的是一旦面對巨額沉沒成本,就做出一葉障目的選擇。
  • 沉沒成本效應,教你看你的情感模式,是否在非理性狀態
    其實不然,小鄭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應該是「沉沒成本效應」搗的鬼,它是一種沉溺於過去的非理性的行為方式。生活中不由自主任由「沉沒成本效應」操控的事情很多。在愛情、親情中不乏存在,往往前期越是投入的人,後期越不甘放手。網絡上看過關於男人最不甘分手的幾種情況,其中第一種是備胎式分手。
  • 別讓婚姻的「沉沒成本」毀掉你
    這種個案背後的共性問題,涉及到一個概念:沉沒成本。-03- 婚姻裡的「沉沒成本」「沉沒成本」,原本是一個經濟學概念,百度百科上是這麼解釋的: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
  • 為什麼被出軌的人不甘心,愛情裡的沉沒成本,付出越多越捨不得
    上周的一篇文章, 講的是婚外情的,有個網友的評論,讓我印象很深,大致意思是說愛情的沉默成本越高,被放棄的那個就越捨不得。渣女(男)很多時候都是利用沉沒成本來拴住ta的愛慕者為他們付出時間、精力、金錢甚至生命,我覺得有必要和大家一起拿出來說一說了!
  • 離不開的渣男|沉沒成本效應是罪魁禍首
    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s),是指為了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沉溺於過去的付出中,選擇了非理性的行為方式。只要有這樣的思路,那就被沉沒成本心理給「利用」了。多少看似「痴情」的女孩,是被這樣的思想禁錮了。她們哪裡是捨不得渣男,她們捨不得是之前的所有付出和短暫的美好回憶。她們心裡清楚自己終究是錯付了人,但又不願意承受事實帶來的痛苦,所以才一次次被渣男繼續傷害著。
  • 投資理財要警惕心理陷阱,關於「沉沒成本」和「損失厭惡」
    上面的問題其實就引出了今天要說的第一個概念:沉沒成本。什麼叫做沉沒成本呢?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並且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簡單來講就是:已經發生,且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
  • 錯誤的行為——不要再讓這些沉沒成本浪費你的時間精力金錢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理察·塞勒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在一家健身中心做了一個巧妙的研究,讓健身中心一年收兩次會員費,他們發現在剛交完會員費的那個月,人們健身次數迅速上升,但從第二個月開始迅速下降,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只要交了錢,無論去不去健身,這部分成本都無法收回,這就是沉沒成本。
  • 如果,你始終沒法放下一個人,可以試一試「沉沒成本效應」
    想要徹底放下一個人,可以試一試「沉沒成本效應」01)、一張電影票五十,電影開始的時候你發現影片的內容並不是你感興趣的,但是錢都已經花了,所以你勸自己說再忍忍,說不準一會就變得有意思了。大多數人會選擇二,因為金錢成本已經花出去了,不看就是一種浪費,可這麼做意味著與此同時你還要付出大量的時間成本來完成一件對你而言毫無意義的事情。這就是經濟學中的沉沒成本效應,人們對於既定的事情總是會覺得堅持會降低一定的成本。
  • 可能是「沉沒成本」在作祟,要及時糾正
    另一方面是家長潛在的"沉沒成本"還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對孩子說他們的成績對不起自己花的錢,自己給他們報名的學費這麼高,孩子取得的成績這麼一點點。這個時候,家長已經完全失去了剛給孩子報名時候的熱情,這是因為家長自己陷入了自己內心的"沉沒成本"之中,就覺得自己的錢白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