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在日本的預言終於言中

2020-12-23 文正斎

#清史探秘#

說李鴻章預言「中日兩國必成世仇」似乎有點牽強,但李鴻章在甲午戰敗後與日本的談判過程中確實說過這樣的話:

1895年4月1日,日方向中方提出了議和條款:「要求中國承認朝鮮完全獨立自主;割讓奉天南部地方、臺灣全島及其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領土給日本;以白銀三萬萬兩交日本作為賠償軍費,分五年交清,按年加每百抽五之利息……」,並限定「在三四日內」作出「肯定的答覆」。

4月5日,鑑於清廷的訓示遲遲不到,四日限期巳至,李鴻章先行擬定並交給日方一份《說帖》,對日方的要求逐項予以答覆論駁。其中,在談到割讓土地時,李鴻章首先指出締約本為杜絕爭端,如果勒令中國割地,「必令日後兩國爭端紛紛而起,兩國子孫永成仇敵,傳之無窮矣,」進而揭露日本要求割取奉天之地,目的在於「為訓練水陸各軍駐足之地,隨時可以直搗京師」,「是欲為我永遠之仇敵也」。《說帖》的結尾,李鴻章寫了對伊藤博文(日方談判全權大臣)的忠告之言:「兩國民生後來數世之造化命運,皆在兩國全權大臣掌握之中」,「中日兩國官民日後或永遠和好,或永為仇敵,則有關於日本之國計民生者甚大,不可不深思而熟慮之也。」李鴻章反覆強調約章要有利於「永固邦交」,有利於兩國人民之「利益福澤」,而不要「遭後人之唾罵」(請注意,李鴻章在《說帖》中3次提到「仇敵」問題)。

《說帖》長達數千言,委婉駁斥日方條款,盡在情理之中。伊藤博文也承認:「筆意精到,仔細周詳,將其所欲言者盡情地說了出來,不失為一篇好文章。」但仍主張:「與其在空洞的道理上和他們喋喋不休,還不如在事實面前使他們就範。」並於4月6日,送出復照,對中方的論駁一筆帶過,不作爭辯,以戰勝者的姿態要求對日方的條款「或全案、或按條,可否之處,請即明復。」

4月17日,中日雙方全權代表李鴻章、李經方和伊藤博文、,終於在日本馬關春帆樓,籤訂了停戰議和的《馬關條約》。條約僅將賠償軍費三萬萬兩改為二萬萬兩,其它均按日方原要求基本未動。李鴻章的「預言」終於言中。

第一次中日戰爭及《馬關條約》從根本上改變了中日兩國關係的性質,成為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中國的開端,使日本成了西方列強的遠東憲兵和侵略中國的最主要國家,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暨第二次中日戰爭以日本戰敗宣告結束。現在,日本右翼猖獗,而李鴻章所說的「必令日後兩國爭端紛紛而起,兩國子孫永成仇敵,傳之無窮矣」至今聽來,仍不無道理。

相關焦點

  • 中日談判時,李鴻章說錯一句話,讓日本人鑽了空子,清朝因此衰亡
    文|武品文史一句話可以興邦也可以引來禍端,李鴻章就是這樣,雖然他說過許多興邦之言,但他在和日本使者談判時說錯的一句話,不僅讓他辛苦籌建的海軍覆滅,也把大清帝國拖向了滅亡的深淵,那麼這是一段怎樣的話?到底錯在哪裡?
  • 日本公使穿西服求見,李鴻章看後只說了8個字,如今成警世良言
    從1840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我國開啟了近代史這一篇章,近代以來,我國戰爭不斷,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西方列強大肆掠奪我國領土和財產,許多珍寶也遺失在戰爭的亂流中。
  • 100年前李鴻章曾預言:此國不除必成大患,20年後字字應驗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李鴻章可謂是最為備受爭議的一個人物。一方面他為慈禧籤訂了數字不清的不平等條約,而一直為人所詬病。另一方面李鴻章也做了許多有益的貢獻,很多現代的化的企業都是李鴻章牽頭開辦的,李鴻章也因此被譽之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 日本外交官穿西服求見李鴻章,李鴻章說了8個字,成警世名言
    這群「奇怪」的人是日本派往中國的外交官,領頭人是日本新一代外交官中的佼佼者——森有禮。而他們要見的人,就是已經53歲,但權重望崇的李鴻章。他們之所以前來求見李鴻章,是因為幾個月前發生在朝鮮的一件大事。02給不速之客的八字警世名言此時的李鴻章正在書房研讀西學,聽到通報後李鴻章心知肚明,當然知道日本外交官前來的目的
  • 日本論壇中的預言家,自稱來自2062年,留下關於未來預言消失!
    可是今年在社交平臺上,竟然出現了自稱來自未來的預言家,比如來自2062年的論壇預言家,這是一位日本的男子,他的出現令日本網友深信不疑。論壇中出現預言家2010年的時候,日本某個論壇中,這一論壇主要講述了未來地球和自己對未來地球的看法等等,很多人會在論壇中詢問自己的夢境和未來,一開始大家只把這個論壇當做玩笑話來看,並沒有當真,可是在2019年的11月份,2062初次出現,他的出現意味著不平凡,看似平常的回覆,卻隱藏著關於未來秘密。
  • 神預言的電影:日本神作精準預測奧運會,王多魚言中「國足命運」
    那些電影電視劇中的神預言:一、2011年,由馬特·達蒙主演的災難片《傳染病》上映,電影講述一種全新的呼吸道傳播病毒,從「明尼阿波利斯」蔓延至全球的故事,巧合的是,電影中的病毒正是由蝙蝠引起,並通過中間宿主傳播給人類的,片中的種種環節和當下的情況非常相似。
  • 日本已經進入朝鮮,明擺著要進攻大清,李鴻章為什麼不積極備戰?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1期:光緒帝跟慈禧太后,舉全國之力,歷經萬難,終於趕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壽前修好了頤和園。隨著慈禧太后的壽辰臨近,本想安安穩穩過個生日,結果朝鮮那邊東學黨起義了。袁世凱一再要求清朝廷增兵,終錯過了最佳時機,待東學黨起義被鎮壓後。
  • 日本曾提出與中國分割琉球群島,但被李鴻章拒絕
    第一島鏈北起日本,經過琉球群島,連接臺灣島,最南端是菲律賓群島和大巽他群島。毫無疑問,島鏈是美國為了威懾亞洲大陸國家而設立的。在這條島鏈中,琉球群島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琉球群島現在雖被日本佔領,但原本為琉球王國所有,歷史上是中國的藩屬國。
  • 為何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只有李鴻章惡評最多?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李鴻章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則視李鴻章為"再造玄黃之人"。人們常說,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李鴻章大概就是因為太有才能,而成了晚清最大的"背鍋俠"。
  • 1896年李鴻章訪問德國,為何仰頭長嘆?李鴻章意識到了什麼?
    據傳說當時在德國的除了李鴻章之外還有日本人,而日本人並沒有受到德國的重視。 當時的李鴻章狀態 李鴻章出生於公元1823年,死亡於公元1901年,按照這個時間算的話,是李鴻章1896年風燭殘年並且訪問德國的時候,距離李鴻章去世也僅僅有5年之遙。 換句話來說,這個時候的李鴻章早已經變成了老人,一個老人究竟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
  • 他左臉中槍,醒來後卻很高興。李鴻章:最貴的一顆子彈留給了我
    李鴻章自己跟自己嘀咕。其實,李鴻章代表慈禧、光緒去籤訂《馬關條約》,不僅僅是清政府的決定,也是日本方面的決定,是歷史選擇了他。條件是:清政府賠償日本軍費三億兩白銀,割讓臺灣以及遼東半島給日本。這讓李鴻章非常的震驚,震驚之餘還有憤怒,但是,弱國無外交,更何況你是戰敗國,長槍厲炮正對著你國門呢!
  • 李鴻章入土不過60年:屍骨被挖、被掛拖拉機後面拖行,落得屍骨無存
    在中國近代史上曾出現過兩支裝備精良,空前絕後的湘軍和淮軍,他們一支是由曾國藩牽頭,另外一隻的牽頭人則是在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李鴻章。 但是值得人考究的是,當年的李鴻章也曾在曾國藩手下授業,在進入曾國藩事件中的那一年,李鴻章才不過22歲。
  • 李鴻章買325門德國大炮,50年後還威力無比,擊沉了日本軍艦
    李鴻章和左宗棠以及曾國藩被稱為晚清三大名臣,李鴻章當時從德國進口了很多設備,尤其是克虜伯生產的325門大炮,這些大炮形成了當時旅順和劉公島的海防。
  • 70多歲的李鴻章訪美時自創「李鴻章雜燴」,令外國人讚不絕口!
    眾所周知,李鴻章是晚清重臣,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他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軍」。李鴻章的一生可謂是不平凡的一生,曾參與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
  • 李鴻章逢人就愛問的三個怪問題是什麼?
    甲午戰爭中,實際有很多趣聞,比如李鴻章碰到陌生的外國人就愛問:你兒女幾個?你收入多少?你家產有多少? 二,開戰前的1885年,丁汝昌在香港英國生命保險公司買了保額為三萬英鎊的人壽保險,由於丁在威海衛戰中死去,保險公司立即派遣職員前去調查,結果發現丁汝昌是服毒自殺,所以這筆錢沒賠成,三萬英鎊相當於當時的20萬兩白銀,相當於丁汝昌年收入的24倍。 三,李鴻章的怪癖:喜歡問陌生人問題:你兒女幾個?你收入多少?
  • 中國近代史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李鴻章
    李鴻章——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來形容李鴻章的絢麗一生。李鴻章就是其中一位。他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袖之一,洋務運動期間,做出許多貢獻,如下列舉幾例:同治二年(1863),李鴻章設外國語文學校於上海同治四年(1865),曾國潘,李鴻章設江南機器製造局於上海,附設譯書局同治九年(1870),李鴻章設機器製造局於天津;籌通商日本並派員往駐
  • 外國人眼裡的李鴻章
    當然,這印象中,也不可避免包含個人情感和權力崇拜等因素。這在許多外國人對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回憶文字中,可以得到印證。  身高對打造良好印象,作用不言而喻。李鴻章個子很高,是妥妥的加分項。約翰·拉賽爾·楊格是19世紀美國著名記者和作家。他也是外交官,與同時代的多國政要都有接觸,還擔任過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知識淵博、見多識廣。
  • 歷史冷知識:大清重臣李鴻章有多高
    而李鴻章則憑藉著先「身」奪人的身高優勢,為大清國挽回一點點頹勢。愛爾蘭人濮蘭德,在1883年來到大清後,曾考入海關,任總稅務司錄事司。他曾見過李鴻章本人,並在《李鴻章傳》中,將李鴻章形容為「像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異鄉人」。而此時的李鴻章已經是一位74歲的老人,遠沒有年輕時身材挺拔。
  • 舊約中的預言丨伯利恆城的預言
    路得記裡面的路得和內奧米定居在這個地方,後來路得嫁給波阿斯,他們的後裔大衛王也是在伯利恆出生的,所以路得可以在彌賽亞的家譜中出現,後來大衛王在這個小鎮被塞繆爾先知膏立為王。2.1.  彌迦先知發出預言,表示這個大衛出生的地方,將來會有一個比大衛更偉大的君王在這裡出生。2.2.  彌迦書 4:1-5:5 上都在講一個主題:主的應許和盼望。
  • 盛宣懷是李鴻章在商場上的代言人?和張之洞比,李鴻章的實業更強
    所以說從個人私德角度來說,李鴻章是遠遠比不上張之洞的。但是從對當時的清朝貢獻上來說,李鴻章卻比張之洞要強一些。 李鴻章利用職務之便,的確辦了很多實務。這些實務給他帶來的利益,遠比對大清朝的好處要多得多。 當初他有個秘書叫盛宣懷,李鴻章為了自己家族的生意,果斷讓盛宣懷出面經商。結果盛宣懷給李鴻章掙了數不清的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