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園經濟造就魏晉政權,也是士族歸田園居的載體

2020-12-16 壹圃先生

強悍的莊園經濟

東漢末年,世家大族趁舉國混亂,瘋狂掠奪土地,庇護大量人口為蔭戶,使得私田佃奴制的莊園得到擴大和再發展,魏晉政權就是以此為經濟基礎建立起來的。

莊園的規模有的極其宏大,有的很小,它們主要包括四個部分:

一是莊園主家族的居住聚落;

二是農業耕作的田園;

三是副業生產的場地和設施;

四是莊客、部曲的住地。

這類莊園不僅能做到自給自足,還因為當時人口密度低,隨處可以找到充滿自然美的幽靜的世外桃源,為士人「歸田園居」的隱逸生活提供了優越條件。

魏晉勝景金谷園

士族子弟都受到良好教育,是當時的社會名流和文化界精英,因此,他們對自己莊園的經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把普遍流行於文化界的以自然美為核心的時代美學思潮,融入莊園生產、生活的功能規劃中。講究「相地卜宅」,延納大自然山水風景之美,通過園林化的手法來創造「天人諧和」的人居環境。

金谷園便是其中一例。

金谷園位於洛陽西北郊的金谷澗,也就是西晉大官僚石崇的河陽別業。

石崇出鎮下邳赴任之前,友人齊聚金谷園為其設宴餞行,這就是著名的「金谷宴集」,這場宴會一直持續了幾天。參與宴會的三十多人都是當時的名流,他們在宴會期間所作的詩詞彙編為一冊,由石崇作序——《金谷詩序》。

石崇經營金谷園的目的主要在於求得一處滿足他遊宴生活的需要以及退休後安享山林之樂趣、兼作吟詠服食的場所。

金谷園中包含田畝、畜牧、竹木、果樹、水碓、魚池等,它不僅僅是為了娛樂遊賞,莊園的生產和經濟的運作佔主要地位,只不過它的園林化程度比較高。

金谷園建築形式多樣、層樓高閣、雕梁畫棟,在清純的自然環境、田園環境和樸素的園林環境中顯現出一派綺麗華靡的格調,與園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

金谷園到唐代仍然保留原名,成為一處旅遊勝地,當時文人以金谷園為題作下很多詩篇。

《金谷園》唐·杜牧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相關焦點

  • 九品中正制與士族的崛起
    西晉品官佔田蔭客制進一步按官品分配經濟權益。九品中正制還在順應士林輿論的基礎上將清議納入體制,並與選官相配合。藉助於以九品中正制為核心的門閥制度,魏晉將王朝權威與制度性權力植根於社會之中,完成對統治基礎的培育。
  • 魏晉歷史趣聞:從魏晉名士「褒衣博帶」,窺探魏晉時期的穿衣風格
    魏晉南北朝,是古代歷史中政權更迭,最頻繁的大分裂時期。如果深入剖析這個戰亂頻繁的時代,可以發現在長達360年歲月中,曾先後誕生了三十餘個根據政權。尤其是魏晉時期,更是各方雄主林立,三國、西晉、東晉,構成了一幅山河搖曳、日月無光的眾生圖。筆者認為如果用幾個關鍵詞,去概述魏晉時期的歷史現象。
  • 閻步克丨變態與回歸: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歷程
    雖在政治勢力上出現了士族,但士族應視為一種「貴族化官僚」,是官僚的「變態」,兼有「官僚」身份;雖然出現了維護士族特權的九品中正制,但整個體制仍是沿著皇帝專制、中央集權的路線穩步進化,直到孕育出了隋唐三大制度豐碑;在政治文化上士族引發了玄學思潮,但儒家觀念和「官僚政治話語」在王朝政治中仍居主導。——閻步克
  • 把持中國官場數百年,士族豪門化身兩漢魏晉權力怪獸後,為何消失
    編者按:當中國歷史進入唐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風光無限與天子共天下的世族大姓,在轉眼之間幾乎消失無蹤,史書之上也隱蹤匿跡。世族大姓的真實下落一時間似乎竟無人知曉。
  • 美瓷鑑賞—乾隆本金藍地加彩浮雕歸田園居紋梅瓶
    再由原始的彩陶至我國的漆器,魏晉南北朝的青瓷發展到唐代三彩陶的盛行等。陶工們長期辛勤製作與經驗的積累,使陶瓷裝飾技法不斷豐富。景德鎮被稱為瓷都,具有淵遠的文化歷史。它有四大名瓷包括:粉彩、青花、顏色釉、雕塑,而粉彩作為四大名瓷之一,以豐富的表現形式,特有的藝術風格而獨樹一幟。在《陶雅》稱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嬌奪目、工致殊常」,粉彩作為我國陶瓷藝苑中的奇葩,永遠煥發著特有的光彩。
  • 閱讀與欣賞 | 陶淵明詩《歸園田居》
    來源:網絡播講:趙培歸園田居·其一魏晉:陶淵明
  • 魏晉南北時期士人的奇裝異服現象到底寓意著什麼?
    在漢朝,由於儒家思想的約束,儒家所倡導的德和禮是士人不可違背的高牆;但到了魏晉時期,士人從極端「克己」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任情放縱。出現的原因簡言之有兩個:士人和中央政權的關係逐漸疏離;,儒家正統思想對士人的約束力逐漸下降。在西漢和東漢前期,士人和中央政權的關係是親近的,「臣事君以忠」的儒家思想深入骨髓,他們視自身與政權為一體。
  • 歸田園居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 「民以食為天」——談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飲食文化
    接下來,我將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飲食文化。背景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替最為頻繁的一個時期,在其長達三百六十餘年的分裂中,形成了大大小小三十餘個王朝。不過,期間也曾出現了一些短暫的和平,比如偏安江南的東晉王朝,比如統一北方,力主革新的北魏王朝。
  • 平氏政權的滅亡
    我的看法和理解是:平清盛雖開武家政權之先河,但其建立的平氏政權實質上是一個過渡性的政權,非常依賴朝廷的院政,並缺乏新興武士階層的支持,其自身的脆弱性最終導致平氏的覆滅。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平清盛是如何在貴族社會中嶄露頭角,並最後建立平氏政權的。
  • 佛性美學:魏晉時期婦女「美妝」
    魏晉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第二個思想大解放時期。隨著大一統政權的崩潰,一家獨大的儒學被從神壇上打落,在思想上形成了儒釋道三家鼎立的局面。而佛家的思想,因為其男女平等的內核,被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魏晉婦女所鍾愛。
  • 如何理解魏晉「看殺衛玠」?
    一、成語「看殺衛階」是什麼意思衛階是魏晉時出名的美男子,自小長得是膚白勝雪,唇紅齒白,但是身子骨不太好。據說他來到東晉都城建業時,廣大群眾傾城而出,「觀者如堵牆」。二、「看殺衛階」的魏晉背景魏晉時期,是東漢滅亡後,三國到兩晉的那一段時間,魏晉中「魏」指的是三國北方政權曹魏,而「晉」指的是司馬氏建立的晉朝, 此時北方是十六國時期,史稱「五胡亂華」。由於那時政權更替頻繁,魏晉以及隨後的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朝政、經濟和思想大混亂時期。
  • 魏晉南北朝:你絕對想不到的超級黑歷史
    一提起魏晉南北朝,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亂。 八王之亂、永嘉之亂、五胡亂華、六鎮之亂、侯景之亂……絕對是戰亂不斷,理起來更亂。 每天都是打打殺殺,老百姓日子肯定不好過,何況對手還是野蠻、彪悍的胡人。
  • 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東晉·陶淵明
    賞析 陶淵明因無法忍受官場的汙濁與世俗的束縛,堅決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脫離仕途的那種輕鬆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種欣悅之情,還有清靜的田園、淳樸的交往、躬耕的體驗,使得這組詩成為傑出的田園詩章。  這組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歸隱後的生活和感受,抒發了作者辭官歸隱後的愉快心情和鄉居樂趣,從而表現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表現出勞動者的喜悅;同時又隱含了對官場黑暗腐敗的生活的厭惡之感,表現了作者不願同流合汙,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
  • 從魏晉清談看魏晉名士的處世態度
    導語:玄學的出現是魏晉時期重要的一個標誌,隨著玄學的出現,魏晉名士之間一種名為清談的辯論形式開始風靡。所謂魏晉清談就是指魏晉名士們,針對玄學問題展開析理問難,並且就某一玄學問題反覆辯論的文化現象。清談是魏晉時期的時代特色,對這一時期的文人的生存狀態和文化創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魏晉之風骨,現代文人墨客的烏託邦
    正文:魏晉是一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思想活躍的時代。新興門閥士夫階層社會生存處境極為險惡,同時其人格思想行為又極為自信風流瀟灑、不滯於物、不拘禮節。士人們多獨立特行,又頗喜雅集。雖多被後世所詬病,但魏晉時期,名士具有的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多為後世所嚮往。
  • 耕育農莊:促進三生農業耕育田園多功能發展
    農業是一種人類與自然直接接觸的經濟活動,而且耕育農莊形成的田園景觀具有很高的美感度。通過觀光或直接參與農業活動,人們不僅可以得到休閒,還可以獲取審美和教育的效果。在得到身心健康的同時,建立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觀。 農莊又稱莊園、農場、農業生態園區。
  • 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的年代,站在魏晉南北朝上的隋朝
    經過歷史進程的發展和政治、戰爭的爭奪,當時的北方已經成為了霸主,擁有的領土已經廣闊,不僅僅是北方的領土,長江中下遊也是北周的囊中之物。 第二步-楊堅完善王朝的政治、經濟制度,為大一統開創局面。